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7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杏林漫道
基于“肺脑相系”理论探讨肺癌脑转移的中医发病机制
刘芳芳,姜怡,蔡雨晴,刘苓霜
2023, 57(7): 1-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1065
摘要:脑是肺癌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之一,探析肺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对肺癌远处转移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肺脑相系”理论,结合肺、脑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从气机、五行、藏象、经络等角度阐述肺与脑的相关性,探讨肺癌脑转移的病机,进而为从肺论治肺癌脑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肺癌;肿瘤转移;肺脑相系;中医病机;中医药疗法
39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3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创新中药与经典名方专栏
加味宣白承气汤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的影响
包春秀,姜永红
2023, 57(7): 5-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1044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宣白承气汤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加味宣白承气汤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以肺炎支原体国际标准株(MPFH)滴鼻造模,加味宣白承气汤组同时以加味宣白承气汤灌胃,连续3 d。第4天取小鼠肺、肠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肺炎支原体脱氧核糖体(MP-DNA)定量及小鼠粪便中丁酸梭菌、黄瘤胃球菌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及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结果①模型组肺、肠组织病理切片可见炎性浸润最为严重,加味宣白承气汤组炎性浸润较轻。 ②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宣白承气汤组MP-DNA含量显著下降(P<0.05)。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加味宣白承气汤组黄瘤胃球菌、丁酸梭菌均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宣白承气汤组黄瘤胃球菌、丁酸梭菌均显著增加(P<0.05)。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加味宣白承气汤组sIgA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宣白承气汤组sIgA含量显著增加(P<0.05)。⑤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加味宣白承气汤组BALF中IFN-γ、TGF-β、IL-6、IL-10、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宣白承气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⑥黄瘤胃球菌、丁酸梭菌与sIgA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加味宣白承气汤组肺、肠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宣白承气汤组肺、肠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味宣白承气汤可下调TLR4的表达,降低MPP炎症因子水平,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同时该方能有效修复肺、肠组织损伤,增加肠道黄瘤胃球菌及丁酸梭菌菌群数量,促进肠道黏膜sIgA水平升高。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加味宣白承气汤;经典名方;肠道菌群;小鼠模型;中药研究
2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6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基于FOXO1的抗氧化作用探讨六味地黄方对去卵巢大鼠及H
2
O
2
诱导的氧化损伤MC3T3⁃E1细胞的干预作用
陶乐维,韩煦,陈清光,徐隽斐,陆灏
2023, 57(7): 13-2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03059
摘要: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方对去卵巢(OVX)大鼠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骨转换标志物及股骨叉头框蛋白O1(FOXO1)表达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能否通过FOXO1来发挥抗氧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佳乐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六味地黄方大剂量及小剂量组,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骨髓活性氧(ROS)、血清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骨转换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N)、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I)]及股骨FOXO1蛋白表达。(2)细胞实验。制备对照组含药血清和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①将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含药血清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和NAC组,检测各组细胞FOXO1蛋白表达。②沉默MC3T3-E1细胞的FOXO1基因表达,以Western blot法验证后,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AC组、高剂量含药血清组、siNC组、siFOXO1组、siFOXO1+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及ROS水平。③将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AC组、对照含药血清组,以及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检测各组细胞p-FOXO1蛋白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OD、CAT、GSH-PX、GSH、BALP、OC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TX-I、ROS水平及FOXO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方大剂量组SOD、CAT、GSH-PX、GSH、BALP、OCN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TX-I、ROS水平及FOXO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2)细胞实验:①与正常组比较,经H
2
O
2
处理的MC3T3-E1细胞FOXO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含药血清各剂量组FOXO1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②沉默MC3T3-E1细胞FOXO1基因后,siFOXO1组在48 h及72 h细胞增殖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siNC组(P<0.05),ROS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siNC组(P<0.05);siFOXO1+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在各时间点细胞增殖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siFOXO1组(P<0.05),但都明显低于高剂量含药血清组(P<0.05);ROS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siFOXO1组(P<0.05),但明显高于高剂量含药血清组(P<0.05);③通过检测p-FOXO1发现,模型组p-FOXO1/GAPDH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高剂量含药血清组p-FOXO1/GAPD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方能抑制OVX大鼠骨髓ROS水平,提高血清抗氧化水平,促进OVX大鼠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促进成骨细胞FOXO1磷酸化有关。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六味地黄方;氧化应激;大鼠模型;经典名方;中药研究
2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7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临证承启
运用黄煌“方⁃病⁃人”经方诊疗体系结合腹诊治疗脑卒中昏迷的临床体会
武士勇,毕礼明,黄煌
2023, 57(7): 21-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2012
摘要:通过梳理中医腹诊的渊源和治疗的难点,分析脑卒中昏迷临床常见的腹证及方证类型,进而总结运用黄煌教授“方-病-人”经方诊疗体系结合腹诊治疗脑卒中昏迷的临床体会。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脑卒中;昏迷;中医腹诊;经方;临床经验
20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6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齐聪运用补肾活血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经验
高晓晴,胡攀伟,齐聪,章晓乐
2023, 57(7): 26-2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1006
摘要:介绍齐聪教授运用补肾活血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经验。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关键病机为肾虚血瘀,兼有肝脾失调;临证以调经为种子之道,补肾活血为治疗大法,佐以疏肝健脾;自拟的齐氏宫腔I号方可改善子宫内膜血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着床率。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补肾活血法;专家经验;中医药疗法
2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3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从络论治体会
薛纯纯,谢磊,李晓锋,黄爱苹,谷桢,孔舒祎,温馨林,李亚南,蒉文筠,王开强
2023, 57(7): 30-3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08088
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痛,属中医络病范畴。其发病部位与络病相符,病程与络病病程相似,疼痛形式多样的发病机制与络病病机相似。络损不复为其病机关键,治疗采用三期辨证、从络论治的方法。初期为毒损络脉,予自拟清毒舒络方以清热解毒、舒络止痛;中期为络脉瘀阻,予自拟活血通络方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晚期为络虚不复,予自拟补虚护络方以益气养阴、护络止痛。同时根据疼痛不同部位及性质选用相应的止痛药对及引经药;局部疼痛迁延难愈时,采用刺络放血以祛瘀生新、畅达络脉,提高疗效。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络病;从络论治;刺络放血;中医药疗法
9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7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苏励从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葛晓琦,赵福涛,曲环汝,苏励
2023, 57(7): 34-3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3096
摘要:介绍苏励教授从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认为本病发病源于正气虚于内,邪气乘虚入,致使气血不通,经脉痹阻;治疗时始终不离“瘀”的病机,将活血化瘀法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活血化瘀法;中医药疗法;专家经验
21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6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医理求真
产后发热病源流考
冷睿,朱凌凌
2023, 57(7): 37-4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3031
摘要:产后发热病始载于《黄帝内经》,及至《金匮要略》,产后发热病的诊治思路已初步形成。隋代《诸病源候论》始将产后发热病病因细分为外感、内伤,后世各家多宗其述。元代朱震亨提出“产后禁用寒苦发表”,并对明清医家影响深远。近代,随着“西医东渐”,各医家在反对滥用温补的同时,尝试将西医知识融入中医体系之中。
关键词:产后发热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文献研究
8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3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实验研究
健脾解毒方通过Hippo信号通路抑制大肠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于浩,呼雪庆,张影茹,王炎,朱惠蓉
2023, 57(7): 42-5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4045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转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采用细胞活力检测(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健脾解毒方对人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健脾解毒方对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对细胞中EMT和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②采用肠癌肺转移模型体内验证健脾解毒方对肠癌肺转移的影响及对Hippo信号通路的影响,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肺转移灶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转移灶中Yes相关蛋白(YAP)的表达。③使用小分子抑制剂(XMU-MP-1)干预Hippo信号通路后,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对肠癌细胞侵袭转移和EMT的影响。结果①健脾解毒方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人肠癌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健脾解毒方能够明显抑制人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同时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肠癌细胞EMT进程;进一步研究显示健脾解毒方可以促进Hippo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YAP入核。②体内实验的肺转移灶HE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解毒方可以抑制肠癌肺转移灶的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健脾解毒方可以减少转移灶中YAP的表达。③使用XMU-MP-1抑制Hippo信号通路能够增加YAP在细胞核内的积累,促进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肠癌转移;健脾解毒方可以显著减少小分子抑制剂组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以及EMT的进程。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人肠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其作用机制与激活Hippo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大肠癌;健脾解毒方;作用机制;上皮间质转化;小鼠模型;中药研究
2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5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附仙强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大鼠sST2、CaN的影响
祁姚鑫瑞,郇鹏飞,范家翎,刘庆凯,滕苗苗,王之悦,李小茜,何建成
2023, 57(7): 51-5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06099
摘要:目的观察附仙强心方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重构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究附仙强心方对CHF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以及附仙强心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应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盐酸盐复制心力衰竭模型,然后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比较心肌组织形态学情况,心脏彩超检测心功能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一般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体质量明显减轻、活动少、被毛无光泽、口鼻暗淡、小便量多、大便稀薄等阳虚症状;各治疗组症状较模型组改善。②病理观察:模型组较正常组心肌细胞核深染,可见局部空泡化,提示心肌细胞损伤;附仙强心方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细胞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改善。③心功能: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收缩末期内径(LVIDs)、舒张末期内径(LVIDd)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附仙强心方各剂量组LVEF均显著升高,LVIDs均显著降低(P<0.05)。④sST2、CaN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ST2、心肌组织Ca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附仙强心方各剂量组sST2、CaN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附仙强心方可保护CHF大鼠心肌,有效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sST2及心肌组织CaN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附仙强心方;阳虚水泛证;心肌重构;作用机制;中药研究
16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6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益心方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董莉,杨燕玲,郑钰凡,戎靖枫
2023, 57(7): 58-6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0071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心方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益心方组)、益心方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组(益心方+抑制剂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适应性喂养7 d后,益心方组和益心方+抑制剂组给予益心方(10 mL/kg)灌胃7 d,其余各组灌胃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术前3 d及术前20 min,益心方+抑制剂组尾静脉注射SIRT1抑制剂sirtinol(2 mg/kg),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建立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术中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再灌注后检测心电图,观察再灌注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各组大鼠的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
2
O
2
)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lα)、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表明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建立成功;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升高(P<0.05);TTC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K、LDH、MDA、H
2
O
2
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SIRT1、PGC-1α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方组心肌梗死的面积减少,LVEF、LVFS、LVSP、+dp/dtmax升高,LVDP、-dp/dtmax降低,左心室射血量增加,心功能改善(P<0.05);血清CK、LDH、MDA、H
2
O
2
水平降低, SOD水平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Bcl-2、SIRT1、PGC-1α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P<0.05)。③与益心方组比较,益心方+抑制剂组大鼠血清CK、LDH、MDA、H
2
O
2
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Bcl-2、SIRT1、PGC-1α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P<0.05)。结论益心方预处理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相关。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益心方;作用机制;大鼠模型;中药研究
13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4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斜率校正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茯苓中3种三萜酸成分的含量
赵鑫,谷丽华,杨莉,王峥涛
2023, 57(7): 66-7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2023
摘要:目的建立新的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茯苓中3-O-乙酰基-16α-羟基-氢化松苓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的含量。方法以Agilent ZORBAX SB-C
18
(4.6 mm×250 mm,5 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 μL;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10 nm。以茯苓酸为内参计算其他两个成分的校正因子。结果以茯苓酸为内参,3-O-乙酰基-16α-羟基-氢化松苓酸和去氢茯苓酸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71和1.43;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相对误差(RE)<5%]。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茯苓药材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茯苓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测多评法;茯苓;茯苓酸;含量测定;中药研究
8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5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石菖蒲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及其尿苷含量测定研究
张倩,金武燮,陆美龙,韩沅沅,陈天琦,谷丽华,王峥涛
2023, 57(7): 72-8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1143
摘要:目的为控制石菖蒲配方颗粒内在质量,分别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整体特征图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水溶性成分特征图谱,且对核酸成分尿苷进行HPLC法含量测定。方法UPLC法整体特征图谱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
色谱柱(2.1 mm×100 mm, 1.7 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 ℃,进样量1 μL;HPLC法水溶性成分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采用SHIMADZU Shim-pack GIST C
18
-AQ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5 ℃,进样量10 μL。结果石菖蒲配方颗粒的整体性特征图谱共有9个特征峰,其中4个特征峰分别是细辛醛(峰3)、N-反式阿魏酰酪胺(峰4)、 β-细辛醚(峰6)和α-细辛醚(峰9),10批样品与共有模式图的相似度在0.994~1.000之间;石菖蒲配方颗粒的水溶性特征图谱共获得8个特征峰,指认其中5个特征峰,分别为腺嘌呤(峰1)、尿苷(峰2)、腺苷(峰3)、鸟苷(峰5)和L-苯丙氨酸(峰7),23批样品与共有模式图的相似度在0.931~0.972之间。定量实验显示,尿苷浓度在2.086~104.3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2
=1.000 0),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0.16%,RSD值为2.02%,23批石菖蒲配方颗粒尿苷含量在0.037%~0.061%之间,配方颗粒质量稳定。结论研究所建立的两种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和专属性好,可用于石菖蒲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石菖蒲;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量标准;中药研究
1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4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综述
半夏炮制方法及其现代研究进展
朱晓春,夏振江,沈庆红,蒋佚晨,董志颖
2023, 57(7): 81-8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2050
摘要:通过梳理春秋战国以来的中药炮制古籍文献,总结半夏炮制方法及炮制辅料应用的沿革,并对半夏现代炮制中炮制前后半夏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对其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归纳不同化学成分对半夏药理药效作用的贡献、不同炮制品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等,为半夏的现代炮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半夏;炮制;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18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3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针刺调节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茜雯,傅勤慧,裴建
2023, 57(7): 88-9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1031
摘要:综述针刺调节阿尔茨海默病(AD)β-淀粉样蛋白(Aβ)机制的研究进展。Aβ斑块的形成、沉积与清除在AD的病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刺通过调控Aβ切割、神经胶质细胞、线粒体及自噬系统、Tau蛋白磷酸化及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形成,可减少Aβ的产生、沉积以及促进Aβ的清除,进而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生物标志物;针刺;研究进展
14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4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基于铁死亡机制的淋巴瘤中医药干预基础研究进展
李希,陆嘉惠,徐旻,沈伟,傅华,周雯怡,袁欣蓓
2023, 57(7): 94-10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1050
摘要:铁死亡是一种特殊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淋巴瘤细胞对铁死亡高度敏感。中医药在临床治疗淋巴瘤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有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作用靶点与铁死亡通路存在串联。基于铁死亡机制及其与淋巴瘤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干预淋巴瘤的作用靶点,可为淋巴瘤的中医药诊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淋巴瘤;铁死亡;中医药疗法;生物信息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3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9293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