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6

      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与重大疾病研究:肿瘤疾病专题

    • 张兆洲,王炎
      2023, 57(6): 1-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4014
      摘要:情志应激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恶性肿瘤转移,中医药在防治情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过系统综述,对中医药调节情志应激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恶性肿瘤患者情志应激状态的干预策略,旨在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癌症;情志应激;心理应激;肿瘤相关抑郁;复发转移;中医药疗法;经典名方   
      56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1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姚欣凝,李萍,丁霞
      2023, 57(6): 6-1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3098
      摘要:整合医学强调以人为本,结合社会、环境和心理的现实,将医学各领域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多学科交叉,使之成为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医学体系,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慢性胃炎“炎-癌转化”是横跨消化和肿瘤两个专科的问题,其多病因、多机制、多途径、多阶段的特点为本病的科学防治带来了困难与挑战,从整合医学的视角出发,整合多学科的技术和信息,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为延缓、阻断慢性胃炎“炎-癌转化”以及降低胃癌发病率提供方向与策略。从整合医学的视角探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防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医患协同,从多方面进行生活方式管理;②动态防治,“防、筛、诊、治、康”分阶段全过程管理;③从“胃内微环境”的整合视角认识、指导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防治;④多学科交叉,共筑整合防治新战略,包括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的相互促进以及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等。  
      关键词:整合医学;慢性胃炎;胃癌;炎-癌转化;多学科交叉;中医药疗法   
      27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1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陈萌,凌江红,魏珏,胡永红,吴静怡,李甫,龚彪,吕婵,蔡淦
      2023, 57(6): 12-1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2028
      摘要:慢性胰腺炎是发生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度重视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并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李东垣的阴火理论,认为阴火主要是指脾胃气虚所致的气郁郁火及湿热之邪,是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的关键。从阴火理论出发探讨中医药干预慢性胰腺炎“炎-癌转化”,需把握其动态变化,紧扣阴火这一核心环节,健脾益气、因势利导、攻伐有道,才能取得临床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炎-癌转化;阴火;防治;中医药疗法   
      2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2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顾怿丰,王怡超,亓奥,张丛萌,焦丽静,许玲
      2023, 57(6): 16-1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1037
      摘要:手术是根治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首要方式,然而术后并发症、肺功能下降等问题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NSCLC术后康复治疗逐渐被重视。根据病症阶段特点,提出NSCLC术后分为快速康复、巩固康复和善后防复三个阶段。快速康复阶段病机以痰饮停肺、中焦气滞、瘀阻经络为主,治宜化痰逐饮、通腑运脾、通络止痛;巩固康复阶段病机以肝肺不调、因治生毒为主,治宜调畅气机、减毒纠偏;善后防复阶段病机以肝气郁结、阴虚阳亢为主,治宜疏肝解郁、滋阴潜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化学疗法;放射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药疗法   
      30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2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张兴莉,周钱梅,陆奕宇,房冬冬
      2023, 57(6): 20-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09084
      摘要:综述靶向上皮间质转化(EMT)与卵巢癌耐药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EMT与卵巢癌的耐药密切相关,其相关机制主要涉及信号通路、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RNA)、长链非编码核酸(lncRNA)、免疫等。一些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在干预EMT引起的卵巢癌耐药中取得良好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卵巢癌;上皮间质转化;耐药机制;中药;研究进展   
      18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1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张梦瑶,雷碧黠,解伟,梁蓓蓓,李博华
      2023, 57(6): 26-4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08015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药对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化合物属性(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类、其他)角度归纳整理中药单体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工作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中药单体抗乳腺癌的主要机制涉及细胞毒性的直接杀伤作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靶向药物治疗敏感性及辅助放射治疗、化学疗法等方面。部分中药单体的生物毒性、成药性等问题亟待解决,具有开发潜力的中药单体作用机制、衍生物开发、药代动力学、给药方式、用药安全性等研究数据亦有待补充。  
      关键词:乳腺癌;中药单体;中医药疗法;黄酮;生物碱;多糖;抗肿瘤   
      12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1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浦匀舟,李昊泽,李玲,周晶,季青
      2023, 57(6): 41-4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3095
      摘要:目的从调控外泌体分泌角度,探讨黄芪甲苷(ASⅣ)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细胞实验:使用低、中、高剂量ASⅣ干预MC38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TEM)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外泌体密度;免疫荧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ASⅣ对外泌体生成、分泌相关基因中性鞘磷脂酶-2(nSMase2)、Ras相关蛋白27a(Rab27a)表达的影响;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SⅣ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②动物实验:构建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ASⅣ组和鞘磷脂酶抑制剂(GW4869)组,28 d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肝转移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转移灶内nSMase2、Rab27a的表达。结果①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SⅣ干预不改变外泌体形态,但能够通过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MC38细胞外泌体分泌(P<0.05);与对照组比较,ASⅣ能够减少MC38细胞中nSMase2、Rab27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ASⅣ能够抑制MC38细胞侵袭迁移能力(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SⅣ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肝组织质量(P<0.05),减少肝转移瘤数量(P<0.05),降低nSMase2、Rab27a蛋白表达(P<0.05);且ASⅣ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作用与外泌体生成抑制剂GW4869相当(P>0.05)。结论ASⅣ能够调控肿瘤外泌体生成与分泌,进而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  
      关键词:结直肠癌;黄芪甲苷;外泌体;转移;小鼠模型;作用机制;中药研究   
      16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3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汪宇涵,董昀,杨轶,崔清,蔡霄月,周亚宁,张时,张铭
      2023, 57(6): 50-5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1003
      摘要:目的探析益气养精方对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过益气养精方为主的中药治疗,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组间混杂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两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风险因素。结果①共纳入357例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1∶1进行PSM后,成功匹配204例,中药组和对照组均为102例。②PSM前,中药组5年OS率高于对照组(79.7% vs 64.2%,P=0.001),且5年DFS率较对照组更高(60.6% vs 47.2%,P=0.005);PSM后,中药组5年OS率高于对照组(68.6% vs 52.5%,P=0.038),5年DFS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0% vs 43.1%,P=0.176)。③PSM后的Cox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亚型是否含有高危病理因素(P=0.009)和是否服用中药(P=0.046)与OS显著相关;组织学亚型是否含有高危病理因素(P=0.031)和TNM分期(P=0.002)与DFS显著相关。④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含有高危病理因素(P=0.002)和是否服用中药(P=0.030)是影响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是否含有高危病理因素(P=0.027)和临床TNM分期(P=0.001)是影响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尤其是组织学亚型有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益气养精方为主的中药,可达到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疗法;倾向性评分匹配;生存期;预后   
      9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3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杏林漫道

    • 王媛媛,詹红生
      2023, 57(6): 56-5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3029
      摘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又称“脊柱侧弯”)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脊柱三维空间发生弯曲、旋转的疾病。中医手法治疗本病疗效肯定,具体应用时当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整体施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并结合导引在侧凸早期进行手法干预。此外,还应加强脊柱健康知识普及,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中医手法;筋出槽;骨错缝   
      11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1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学科新探

    • 杜紫微,王一硕,李佳珍,王颖,张昌锋,李天爱
      2023, 57(6): 59-6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2007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归纳分析药用辅料米炮制方法的演变历史和现代应用情况,总结梳理药用辅料米的研究基础,为更进一步科学研究、开发利用米制法和米泔水制法提供文献支撑。方法查阅历代中医药典籍、国家及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等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其中记载的相关炮制方法并归纳分析。结果汉代《金匮玉函经》中首载以米作为炮制辅料,古法炮制主要有米制法(6种)、米泔水制法(5种)和其他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仅收载了米炒党参和米炒斑蝥,国家及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仅收载了米炒法和米泔水浸法,其他文献资料中也多为这两种方法;米作为药用辅料的现代研究较少。结论有关药用辅料米炮制方法,古代有米蒸法、米煮法、米泔水浸法、米焙法、米煨法、米泔水煮法、米炒法、米泔水洗法、米研法、米汁蒸法、米煅法、米泔水炙法、米煎法和米粉浆染等多种炮制方法;现代有米炒法和米泔水浸法,与古代有所区别;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米炮制药物工艺相关方面,而米作为药用辅料本身的研究较为薄弱,尚未有相对成熟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药用辅料;米;中药炮制;历史沿革;临床应用   
      14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4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临证承启

    • 孙天颖,袁灿兴
      2023, 57(6): 68-7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0090
      摘要:介绍袁灿兴主任以滋补肝肾为主分期论治帕金森病(PD)的临床经验。认为肝肾阴虚为PD的基本病机并贯穿疾病始终。参照Hoehn-Yahr分级将PD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滋补肝肾,重在延缓疾病进展;中期滋补肝肾、健脾化痰、通络解毒,重在增效减毒;晚期阴阳双补,重在提高生存质量;对于PD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亦不离滋补肝肾之本。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帕金森病;滋补肝肾;专家经验;中医药疗法   
      23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2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周蒙恩,郭修田,王琛,陆金根,李小嘉
      2023, 57(6): 72-7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1038
      摘要:介绍陆金根教授治疗痔出血的临床经验。认为痔出血多由湿热下注、热盛迫血妄行引起,治疗以凉血清热燥湿为主,总结为4法,即凉血止血治其标、活血散瘀绝后患、清热燥湿澄其源、补益虚损固其本。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痔疮;痔出血;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34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2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医理求真

    • 黄慧萍,陈晓
      2023, 57(6): 75-7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0076
      摘要:整理《太平圣惠方》肢体痹病证及治法方药,总结、归纳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特点,探究《太平圣惠方》中肢体痹的辨治特色。《太平圣惠方》有方药分析的肢体痹共6种,病因病机方面强调内虚外感并重,多邪合侵,兼夹湿邪,同时发展脏腑虚损理论;辨病证详论各痹病机特点及临床特征,审证求因,繁杂有序;用药逐渐从解表散寒过渡至温里散寒,活血、健脾、补肾等诸法并进,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太平圣惠方》中肢体痹合邪致痹的病名实质、丰富的审证求因临床辨治实践、平补肝肾的治痹之识,对现代风湿病临床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太平圣惠方》;肢体痹;风湿病;中医药疗法;文献研究   
      19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4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临床试验

    • 路薇薇,钱小强,杨敏,王晓素,倪建俐
      2023, 57(6): 80-8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08078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足三里针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口服以及足三里针刺,中医特色疗法疗程为5 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即治疗5 d后,下同)两组患者血淀粉酶、脂肪酶、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TNF-α、WBC计数、NE%、CRP、IL-6、IL-8、IL-1β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TNF-α、CRP、IL-8、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值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④试验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与单纯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相比,加用柴胡疏肝散口服以及足三里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更好地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状态,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柴胡疏肝散;针刺;足三里;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试验   
      17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3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沈宇弘,周绍荣,贺银燕,刘晓鸫
      2023, 57(6): 84-8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301059
      摘要:目的观察芪龙祛瘀合剂加味方联合外治调护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外治调护及脉血康胶囊内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外治调护及芪龙祛瘀合剂加味方内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创面面积及局部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或剔除4例,对照组脱落或剔除5例,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6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创面面积缩小(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创周色素沉着、缺乏新生上皮、渗出量、肉芽色泽暗淡不鲜或紫暗、脓腐量、创周肿胀评分及局部中医证候总积分减少(P<0.05),对照组仅渗出量、肉芽色泽暗淡不鲜或紫暗、创周肿胀评分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创周色素沉着、缺乏新生上皮、渗出量、肉芽色泽暗淡不鲜或紫暗评分及局部中医证候总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龙祛瘀合剂加味方联合外治调护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创面局部症状,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气虚血瘀证;中医外治;中医药疗法;临床试验   
      1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3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实验研究

    • 彭娟,张海鸣,丁珊珊,闫寒,范斌,聂颖兰
      2023, 57(6): 88-9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1053
      摘要:目的筛选在人工种植条件下,可诱导人参植株抗性、刺激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外源性物质。方法基于可诱导的植物防卫反应,对2年生、3年生、4年生人参植株施以水杨酸、壳聚糖、氨基酸等外源性物质,采集人参植株,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法测定其主根中次级代谢产物人参皂苷Rg1、Re、Rb1、Rb2、Rb3、Rd的含量,观察处理前后单株鲜重和人参皂苷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验证了生长/分化平衡假说(GDBH),提示增产和优质是一个矛盾;外源性物质氨基酸、水杨酸、壳聚糖可诱导植物防卫反应,启动次级代谢,促进人参皂苷积累。结论水杨酸、壳聚糖和氨基酸3种外源性物质的复合营养是提高园参中人参皂苷含量最优的外源性调节物质。  
      关键词:园参;人参皂苷;次级代谢产物;活性成分;中药研究   
      16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4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综述

    • 张炎,顾非,林丹椿,张宇,陈兴位,张晓东,郁正蔡,龙政林,何天翔
      2023, 57(6): 96-10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3.2211095
      摘要:从筋结的内涵、分布及生理病理特点出发,梳理和探讨筋结的理论基础,并综述其在运动、消化、神经、循环等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以进一步总结经筋病的发病规律,进而为临床治疗筋结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筋病;筋结;针灸;推拿;颈椎病;肌筋膜触发点;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4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271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