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2 8

      新冠肺炎专栏

    •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中医康复方案专家共识撰写组
      2022, 56(8): 1-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5068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医药疗法;后遗症;康复;专家共识   
      52
      |
      122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9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上海市儿童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2022春季版)编写组
      2022, 56(8): 4-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6006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儿童;中医药疗法;专家共识   
      36
      |
      6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张亮,吕莹,江珊,周捷波,杜佳琦,何宇辰,陈东煜,房敏
      2022, 56(8): 7-1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6015
      摘要:目的探索三级综合性医院应急改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期间,“三区两通道”改造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所需的因地制宜改造、组织协调管理等事宜的实施模式。方法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管理方法,以“医护人员零感染”为目标,认真研判既有院区特点,从合理设置分区与通道、明确医院感染防控标识、建立医院感染防控流程、组建三区联动医院感染防控队伍等方面,构建实时数据动态管理、应急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案。结果在一系列医院感染防控举措干预下,防控效果良好,院内感染人数为零。结论通过三级综合性医院转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WSR方法实践探索,可为应对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提供借鉴和范式。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定点医院;医院感染;感染防控   
      19
      |
      8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陈旋,杨丰文,张炜,徐贵华,孙萌
      2022, 56(8): 11-1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5090
      摘要:为提高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成效,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和老年发病特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基础上,专家组结合已有的救治工作经验,修订形成《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第二版)》以指导临床实践。在第二版专家共识中:①强调关注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注重区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的主次,及时开展多学科诊疗;②强调老年患者发病症状隐匿,细化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预警指标,尽早发现病情变化;③增订老年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中医治则和基础处方,建议重视急救中成药注射剂的选用;④修订老年患者高热不退的中医治疗方案;⑤增订老年患者神昏的中医治疗方案;⑥新增老年患者便秘虚证的中医治疗方案;⑦新增老年患者邪入膜原呈舌苔垢腻的中医治疗方案;⑧新增老年患者肺部影像学渗出加重的中成药注射剂治疗方案;⑨推荐老年痰黏难咯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⑩根据老年患者虚损情况的不同推荐中医治疗方案;⑪单列合并心、脑、肾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中医药救治方案。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人;中医药疗法;专家共识   
      30
      |
      37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97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熊必丹,折哲,石克华,唐斌擎,张亚达,陆云飞,丁楚
      2022, 56(8): 15-1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5056
      摘要:结合2则验案,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机特点和中医药治疗策略。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具有在湿、热、毒、瘀、虚的基础上更突出虚、瘀的病机特点,正气不足贯穿疾病始终。中医药治疗老年新冠肺炎应早期干预,祛邪与扶正兼顾,重视运用宣肺通腑、清热化湿、益气扶正诸法,使邪有出路。此外,还应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新病宿疾并治,分清主次,灵活变通。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疫病;老年人;扶正祛邪;临床经验   
      24
      |
      4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9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杏林漫道

    • 张再良
      2022, 56(8): 18-2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706
      摘要:概括流行性出血热现代知识的要点,以及目前中医临床对该病的基本认识与辨治。回顾历史上对伤寒认识的变化,探讨从现代疾病角度如何认识伤寒。将现实中的流行性出血热与历史上的伤寒病对照,思考临床诊疗中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病;古今对照   
      19
      |
      7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8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学科新探

    • 陈豪,杨铭,陈红风
      2022, 56(8): 22-2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135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疏肝清热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粉刺性乳痈患者(肝经郁热证)的就诊记录和处方,运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系统(TCMNPAS)进行数据挖掘分析(BK算法、复杂系统熵网络)。结果①共收录分析处方28 530张,涉及中药526味,累计用药频次416 463次。②使用频率超过20%的有24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10 000(>35%)的有9味中药(蒲公英、柴胡、皂角刺、生山楂、当归、芥子、莪术、黄芩、丹参)。③中心度前30位的中药,主要为蒲公英、柴胡、皂角刺等。关联度值前30位的核心药对有白术-茯苓、黄芩-柴胡、天葵子-土茯苓等。④ 分析后发现4组潜在“核心方”,其中置信度最高的为“皂角刺,黄芩,蒲公英,当归,柴胡,莪术,芥子,浙贝母,甘草,金银花”。结论疏肝清热法是中医药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经典内治法则之一,药用柴胡、陈皮、郁金、蒲公英、黄芩、白花蛇舌草、甘草、夏枯草、忍冬藤、土茯苓等疏肝清热,根据患者病情,在疏肝清热内治法则的基础上可配合使用当归、莪术、丹参等活血化瘀,芥子、鹿角、肉桂、炮姜等温阳散结,浙贝母、白术、陈皮、半夏等化痰散结,皂角刺、黄芪等消肿托毒。  
      关键词: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疏肝清热;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中药研究   
      9
      |
      3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06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刘君,李娅,马秀丽,滕秀香,薛晓鸥
      2022, 56(8): 27-2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1907092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为其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210例宫颈HR-HPV感染患者的四诊及相关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相关证候要素。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1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5.99%。结果表明,宫颈HR-HPV感染者病位证素主要为胞宫、脾、肾、肝、心,病性证素主要为湿、热、阳虚、气虚、气滞、阴虚、血瘀。结论本研究因子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宫颈HR-HPV感染的主要证素特点,对该病的证候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因子分析;证素;辨证论治   
      12
      |
      2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10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临证承启

    • 殷玉莲,仲芫沅,陈红风
      2022, 56(8): 30-3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8068
      摘要:根据文史材料及临床资料,整理顾氏外科辨治乳腺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顾氏外科临证辨治乳腺病,重视结合疾病的独特病位与病机,讲求内外病机参合、阴阳变通的诊疗思路,注重调畅气机;治疗则攻邪化痰之余不忘清养,内外治相结合,并重视调理冲任、脾胃、情志。  
      关键词:乳腺病;顾氏外科;流派传承;中医药疗法   
      20
      |
      17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7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杨小娟,刘胜
      2022, 56(8): 33-3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079
      摘要:介绍刘胜教授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从气、血、水论治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经验。认为“无处不气化,无处不气血”,气化与水液代谢功能障碍乃本病发生的关键,而“血不利则为水”为核心病机;治疗上主张扶正祛邪兼顾,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以固本,破血逐瘀、利水消肿祛其邪。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血不利则为水;乳腺癌;围术期;淋巴水肿;中医药疗法   
      12
      |
      3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7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张馨月,李思雨,沙珊焱,张颖,王蓉,胡旻昊,薛晓红
      2022, 56(8): 37-3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2024
      摘要:介绍薛晓红教授以温阳通络法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微创手术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证经验。诊治过程中重视阴阳辨证、内治外治结合,认为本病系阳虚痰凝、蕴久化热,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内治强调温消、温通、温补,外治注重把握时机、中病即止。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痈;中药;微创治疗;中医药疗法;临床经验   
      13
      |
      19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0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医理求真

    • 周哲旭,武颖烁,刘燕,尚艺婉,陈星,陈玉龙
      2022, 56(8): 40-4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69
      摘要:通过对三焦、心包理论的再梳理,发现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具有一定的形质结构和特定的生理功能,认为三焦应当是位于体腔内部由膜围成的独立存在的潜在腔隙。对心包-三焦-膜系统进行理论梳理,提出心包主膜,心包与三焦的表里关系通过膜和经络系统来实现功能上的互相联通,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由此指导临床实践。并阐述心包-三焦-膜系统相关疾病的治法与方药。  
      关键词:三焦;心包;膜;心包-三焦-膜系统;治法;方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2
      |
      23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8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归雯佳,王月娇,李盛楠,肖珊,单鑫,傅逸君,丛超,刘小菲,刘慧聪,徐莲薇
      2022, 56(8): 45-4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04194
      摘要: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强调了肝对女性的重要性,对后世治疗女科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肝藏血、主疏泄,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肝与女性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均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肝在女子生理过程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入手,围绕肝藏血和主疏泄等理论,梳理、解释“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在女科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肝藏血;肝主疏泄;叶天士;女子以肝为先天   
      15
      |
      79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1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经方纵横

    • 王嘉琳,罗磊,李屹
      2022, 56(8): 50-5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12135
      摘要: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抑郁状态是CKD患者最常伴随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活与治疗。及时关注CKD患者的抑郁状态并早期干预,更有利于此类心身疾病的治疗与预后。课题组通过CKD伴抑郁状态的研究概览,从《黄帝内经》的“杂合以治”思想出发,发掘《伤寒论》中经方结合针刺治疗心身疾病的经验,分析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提出小柴胡汤结合针刺治疗CKD伴抑郁状态的新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抑郁;小柴胡汤;针刺;杂合以治;心身疾病   
      18
      |
      27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1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临床试验

    • 陆雁,王芹,苏羚子,孙晨冰,王怡超,周迪,陈舲,焦丽静,许玲,龚亚斌
      2022, 56(8): 54-5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123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益气养阴解毒方案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中医益气养阴解毒方案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病例资料,所有病例随访至2021年11月1日,记录驱动基因、既往治疗情况、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评价实体瘤疗效,分析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评分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Cox多因素分析研究PFS、OS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共纳入33例接受中医益气养阴解毒方案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病例,其中12例携带驱动基因,所有患者既往均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或化疗一线和二线治疗后耐药,其中20例患者接受过2个或2个以上化疗方案后发生疾病进展;安罗替尼的中位治疗线数为三线。②33例病例的中位PFS为7个月[95% CI(2.7~11.3)],中位OS为16个月[95% CI(12.4~19.6)]。③实体瘤最佳疗效中,部分缓解3例、稳定29例、疾病进展1例,客观缓解率为9.1%,疾病控制率为97.0%。④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并因此减量服用安罗替尼。⑤治疗过程中,22例(66.7%)患者的ECOG活动状态评分保持稳定。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与更长的PFS显著相关[RR=3.971,95%CI(1.524~10.347),P=0.005],未发现与O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TSH升高患者的中位PFS为12个月,长于TSH未升高的患者(中位PFS为5个月)[RR=0.197,95%CI(0.067~0.574),P=0.002 9]。结论中医益气养阴解毒方案或可通过减轻安罗替尼的不良反应、维持一般体力状况来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安罗替尼;中医药疗法;临床疗效;生存期;增效减毒;回顾性研究   
      20
      |
      30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23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金杰,施捷,钱晶晶,蔡娇娇
      2022, 56(8): 59-6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102
      摘要:目的观察肛瘘切开术联合袋形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肛瘘切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肛瘘切开术联合袋形缝合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手术创面面积、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创面渗出量、创面愈合时间、愈合时疤痕面积、术后肛门失禁Wexner评分。结果①经治疗,两组患者均达到痊愈标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手术时长大于对照组、平均疼痛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平均创面渗出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手术创面面积、愈合时疤痕面积小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肛瘘切开术相比,肛瘘切开术联合袋形缝合术能有效治疗低位肛瘘,具有疗程短、术后并发症轻等优势,且不会增加肛门失禁风险,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低位肛瘘;肛瘘切开术;袋形缝合术;疼痛;创面愈合;临床试验   
      13
      |
      10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汪文迪,黄宏丽,夏艳秋,董莉
      2022, 56(8): 63-6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2052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没竭片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布洛芬治疗,治疗组予加味没竭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β-内啡肽水平,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2%、 55.8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腹痛、经血血块、乳房胀痛、肛门坠胀积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减少(P<0.05),对照组腹痛积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腹痛、经血血块、乳房胀痛、肛门坠胀积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白介素-6水平降低(P<0.05),血清白介素-10、β-内啡肽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β-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SDS评分减少(P<0.05),对照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没竭片可有效缓解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抑郁情绪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白介素-6水平、升高血清白介素-10水平,从而改善炎症状态,以及促进内源性阿片类镇痛物质β-内啡肽的分泌,进而降低痛阈有关。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国医大师;中医药疗法;炎症因子;临床试验   
      15
      |
      28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93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章巧琪,王萍,倪家庆,姜林,韩文可,米秀华
      2022, 56(8): 67-7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1013
      摘要:目的观察补虚祛风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加服氯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虚祛风方,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血糖相关指标、尿白蛋白相关指标、肾功能相关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0例。②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4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 )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PG、2hP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尿白蛋白/肌酐(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CR、24 hUTP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⑥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C)较治疗前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肌酐、尿素氮、CYC较前升高(P<0.05),eGFR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CYC、eGF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虚祛风方联合常规疗法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功能。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补虚祛风方;中医药疗法;临床试验   
      9
      |
      13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23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实验研究

    • 常青祺,陈龙,袁春露,廖雅芳,郭玉刚,孙辉,章丹丹
      2022, 56(8): 71-7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092
      摘要: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考察知母皂苷AⅢ抑制小鼠脑胶质瘤细胞GL261(简称“GL261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将GL26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知母皂苷AⅢ 0 μmol/L)和不同剂量知母皂苷AⅢ给药组(1、2、4、6、8、10 μmol/L),同时设置溶媒对照组[0.05%二甲基亚砜(DMSO)]和阳性药物组(紫杉醇,1 μmol/L),按照分组分别将药液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DMEM)培养基中,混匀依次加入96孔板中,孵育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②将GL26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知母皂苷AⅢ给药组(3.5、7 μmol/L),按照分组分别将药液加入含10%FBS的DMEM中,混匀后依次加入96孔板中,孵育24 h,采用平板克隆法测定细胞的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潜在的靶标蛋白和相关的信号通路,并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关键蛋白进行验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知母皂苷AⅢ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GL261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同时诱导GL261细胞凋亡(P<0.05)。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知母皂苷AⅢ处理GL261细胞后,共有16个差异蛋白,其中5个蛋白上调,11个蛋白下调。基因本体(GO)数据库分析显示,主要生物进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集中在增殖调节、生长负调控、细胞器、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同源二聚体活性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分析显示,主要通路富集在黏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非小细胞肺癌、细菌侵袭表皮细胞、破骨细胞分化、FoxO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紧密连接、细胞黏附分子、癌症中的蛋白聚糖、Ras信号通路。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的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知母皂苷A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GL261细胞中CD276蛋白及Wn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原癌基因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P<0.05)。结论知母皂苷AⅢ能抑制GL261细胞体外增殖、克隆形成,并诱导GL26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D276蛋白表达,调控Wnt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其抑制作用。  
      关键词:脑胶质瘤;知母皂苷AⅢ;蛋白质组学;CD276;Wnt信号通路;中药研究   
      15
      |
      35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9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方旭鹏,方丹,邓海滨,徐振晔,王中奇,苏婉,马玥,王立芳
      2022, 56(8): 79-8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6020
      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耐药肺腺癌H1975细胞在肺岩宁方、吉非替尼作用下体外增殖情况,探讨肺岩宁方逆转吉非替尼耐药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肺腺癌T790M突变耐药株H1975细胞,分为对照组、吉非替尼组、肺岩宁方组和联合干预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0 h、24 h、48 h、72 h)的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EGFR-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肺岩宁方组对于H1975细胞在体外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即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加;联合干预组对于抑制细胞体外增殖效果较单药明显。Western blot显示,联合干预组可下调p-EGFR、p-Akt、p-mTOR的表达。结论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可抑制H1975 细胞的体外增殖,体外抑制效果较单药治疗明显;其延缓吉非替尼耐药机制可能与下调EGFR-PI3K /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肺腺癌;肺岩宁方;吉非替尼;H1975细胞;体外增殖;中药研究   
      10
      |
      19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2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顾祎宁,卢志园,巴宗韬,赵晨怡,杨光,童雨婷,热爱拉·阿合力江,王星禹,王健,徐颖
      2022, 56(8): 84-8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1086
      摘要:目的探讨调心补肾方(TXBSF)对早老素1/2条件性双基因敲除(PS cDKO)的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前额皮质中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3~3.5月龄的PS cDKO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对照小鼠,分为野生型(WT)组、模型(PS cDKO)组和模型+TXBSF(PS cDKO+TXBSF)组,每组20只。野生型组和模型组小鼠均食用普通饲料,模型+TXBSF组小鼠给予含有TXBSF(17.918 g/kg)饲料喂养90 d,药物治疗结束后取材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TXBSF对各组小鼠前额皮质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qRT-PCR法检测TXBSF对各组小鼠前额皮质中促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OX-2)、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mRN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TXBSF对各组小鼠前额皮质中COX-2和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TXBSF对各组小鼠前额皮质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小鼠相比,模型+TXBSF组小鼠表现出下降的阿米巴样小胶质细胞比例(P<0.05)、较多的分支数(P<0.05)、较长的平均长度(P<0.05)以及较长的最长分支长度(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模型+TXBSF组小鼠COX-2、iNOS、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模型+TXBSF组小鼠前额皮质中COX-2和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模型+TXBSF组小鼠前额皮质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TXBSF可能通过抑制前额皮质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神经炎症反应来改善AD小鼠的记忆障碍。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调心补肾方;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PS cDKO;模型小鼠;中药研究   
      16
      |
      38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8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党蕊,安定邦,孙鑫,谢琦,管辉达,程雪梅,王长虹
      2022, 56(8): 90-9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108
      摘要:目的建立冬凌草配方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指纹图谱,且对冬凌草配方颗粒中多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沃特世(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3 μL。结果建立了10批冬凌草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得到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4个成分峰,分别是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胡麻素,相似度在0.999~1.000之间。4种指标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7~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0.27%~110.64%,RSD为0.07%~2.16%。结论该法重复性好,稳定可行,符合指纹图谱的分析要求,同时测定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作为其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冬凌草配方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含量测定;中药研究   
      20
      |
      46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3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陈树东,邓婕,陈智安,宋茜,梁土金,胡文军
      2022, 56(8): 96-10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2043
      摘要: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不同产地砂仁挥发油的含量及组成成分比较分析,从化学成分组成的整体角度研究岭南地区砂仁的道地特性。方法比较广东、云南和广西产区砂仁样品种子团的挥发油含量,采用GC-MS技术,通过DB-1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鉴定不同产地的砂仁挥发油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利用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20批不同产地的砂仁样品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建立的GC-MS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满足定性定量的要求。不同产地的砂仁样品挥发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20批不同产地的砂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种共有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樟脑、柠檬烯和龙脑,部分组分在不同的产地之间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互为同分异构体结构的两对萜类化合物α-可巴烯与(+)-香橙烯、β-月桂烯与柠檬烯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和0.938,P<0.01)。按照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分别对广东阳春、云南和广西产地的砂仁样品进行准确分类。结论砂仁具有明显的产地聚类特性,不同产地砂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检测特定组分含量,可以对砂仁样品的产地进行区分,建立的方法和实验研究结果可以为砂仁资源的开发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砂仁;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中药研究   
      15
      |
      56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33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陶乐维,韩煦,陈清光,徐隽斐,陆灏
      2022, 56(8): 102-10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83
      摘要: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及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的干预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六味地黄方汤剂,对成年Wistar大鼠进行灌胃,获取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先用1.0 mmol/L H2O2 预处理MC3T3-E1细胞6 h,随后模型组更换正常培养基,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更换含有2.5 mmol/L NAC的培养基,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组更换含有10%药物血清的培养基,各组均处理24 h。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MC3T3-E1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unx2、OPG、RANKL、肿瘤抑制蛋白P53及磷酸化状态的P53蛋白(p-P53)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OS明显升高(P<0.05),同时CAT、SOD、GSH-PX、GSH均明显降低(P<0.05);在蛋白表达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Runx2、OPG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RANKL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同时p-P53/P53也有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组GSH明显升高(P<0.05),ROS水平明显下降(P<0.05)。在蛋白表达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组Runx2、OPG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RANK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时p-P53/P53明显降低(P<0.05)。结论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能促进H2O2致氧化损伤MC3T3-E1细胞内Runx2蛋白表达,升高OPG蛋白表达,降低RANKL蛋白表达,这可能与其升高GSH的含量、抑制P53蛋白的磷酸化,进而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关键词:骨质疏松;六味地黄方;Runt相关转录因子2;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成骨细胞;中药研究   
      11
      |
      3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3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 陶丽宇,陈晓宏,高月求
      2022, 56(8): 107-1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607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首乌藤联合应用黄芪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健康ICR小鼠(SPF级)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等量0.9%NaCl溶液)、模型组(等量0.9%NaCl溶液)、正常+低剂量首乌藤组(首乌藤药液2 g·kg-1·d-1)、正常+高剂量首乌藤组(首乌藤药液6 g·kg-1·d-1)、模型+低剂量首乌藤组(首乌藤药液2 g·kg-1·d-1)、模型+高剂量首乌藤组(首乌藤药液6 g·kg-1·d-1)及模型+高剂量首乌藤+黄芪组(首乌藤药液2 g·kg-1·d-1+黄芪药液6 g·kg-1·d-1),每组10只。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10 d。末次灌胃后模型组、模型+低剂量首乌藤组、模型+高剂量首乌藤组、模型+高剂量首乌藤+黄芪组予ConA 10 mg·kg-1尾静脉注射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模型,8 h后处死各组小鼠并取材。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小鼠肝功能,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小鼠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肝质量、肝脏指数、ALT、AST、MDA和MAO升高(P<0.05),TG和GST降低(P<0.05),肝脏HE染色显示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低剂量首乌藤组ALT、AST升高(P<0.05),肝脏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增加;模型+高剂量首乌藤组ALT、AST、MAO明显升高(P<0.05),MDA升高(P<0.05),GST降低(P<0.05),肝脏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加重并伴有部分肝细胞坏死。与模型+高剂量首乌藤组比较,模型+高剂量首乌藤+黄芪组体质量、肝质量、肝脏指数、ALT、AST、MDA、MAO明显降低(P<0.05),GST明显升高(P<0.05),肝脏HE染色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结论首乌藤会进一步破坏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功能,联合黄芪则可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首乌藤;黄芪;小鼠模型;中药研究   
      13
      |
      4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2038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综述

    • 强晓钰,季昭臣,生晓迪,刘春香,王辉,庞博,张俊华
      2022, 56(8): 113-11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2041
      摘要:为应对临床研究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规范、不一致、不重要等问题,方法学专家提出了核心指标集(COS)的概念。有效性试验核心结局指标(COMET)工作组的成立,促进了COS的国际化推广和应用。从COS的概念及作用、COS研究平台、COS研制方法、中医药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COS-TCM)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核心指标集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指标集;评价指标;方法学;中医药学;循证医学;临床试验   
      7
      |
      53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2197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