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冠肺炎专栏
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
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撰写组
2022, 56(6): 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4079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老年人;中医药疗法;专家共识
50
|
50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7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杏林漫道
论针灸医学的传承、挑战及创新发展
方智婷,陈艳焦,徐玉东,尹磊淼,杨永清,王宇
2022, 56(6): 3-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11146
摘要:针灸医学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重任务。临床研究模式从回顾性研究向前瞻性研究转变,实验研究模式从验证性研究向探索性研究转变,是实现针灸医学由经验医学向实证医学转变的必由之路;构建“针灸数据资源学术生态系统”和基于科学实证的现代针灸医学理论体系,既是“针灸大科学计划”的主要内容与目标,也是针灸医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针灸;现代针灸医学;传承;创新
20
|
82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4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基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我国针灸标准化工作现状、问题分析及展望
张心怡,任海燕,陈波,吕中茜,杨水仙,师宇,罗薇,刘婷,郭义
2022, 56(6): 7-1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5101
摘要:基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分析我国针灸标准化工作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我国针灸标准化工作已取得长足进步:针灸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各机构间初步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国际针灸标准化工作正由被动参与向主导者身份转变。但仍存在问题:重要标准缺失或滞后,已发布标准间和谐性有待加强;从业者标准化意识待提高、人才短缺,研究机构建设不足,标准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等。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灸标准体系,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补充重要标准,增强标准间和谐性,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针灸融合标准;加强针灸标准支撑体系建设,提升标准化意识,培养“四懂”人才,扩大研究机构数量与规模,完善标准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针灸标准化活动,同时采标、对标时推进中外标准互认,实现双向开放。
关键词:《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针灸;标准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研究现状;对策
20
|
64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3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学科新探
基于数据挖掘的孙世道治疗皮肤病方药规律研究
茅婧怡,竺炯,马欣,丁佩军,张慧敏
2022, 56(6): 12-1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0099
摘要:目的分析孙世道教授治疗皮肤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孙教授治疗皮肤病的病案,建立病案数据库。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借助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组方网络分析,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①共选定7 289例患者,5 239首方剂,涉及402味中药;西医病名346种,中医病名223种,其中皮炎湿疹(湿疮)患者最多,其后依次为红斑狼疮(红蝴蝶疮)、痤疮(粉刺)、银屑病(白疕)。②整体而言,孙教授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物有牡丹皮、丹参、生地黄、玄参、知母、黄芩、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细分疾病及中医证型后发现,孙教授治疗痤疮以清热利湿为主,兼顾滋阴降火;治疗红斑狼疮以滋阴益气、凉血养血为法;治疗银屑病“从血论治”,凉血、养阴、活血法并重。③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地肤子、苦参、山药、白术、玄参、玉竹、白鲜皮、生地黄、土茯苓等20味中药为孙教授常用的皮肤科用药组合,其中生地黄、土茯苓、白鲜皮、玉竹、牡丹皮与其他中药的关系网络最为密切;药对关联分析中共获得6组关联规则,含7味中药,其中白鲜皮、蒲公英和白花蛇舌草呈强关联性。结论孙世道教授临床以治疗皮炎湿疹(湿疮)、红斑狼疮(红蝴蝶疮)、痤疮(粉刺)、银屑病(白疕)见长,常在清热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祛风、利湿、凉血、滋阴诸法,擅用白鲜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组合。
关键词:皮肤病;皮炎湿疹;痤疮;红斑狼疮;银屑病;数据挖掘;中药研究
48
|
47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6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从体液代谢论汗法治疗银屑病的现代机制研究
刘欣,朱圣杰,严格,王怡,郭婉军,郭冬婕,李福伦
2022, 56(6): 17-2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59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免疫介导的,以红斑、鳞屑、斑块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疾病,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多见。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首,也是治疗银屑病的常用法则。寒湿闭阻于外,玄府闭郁,阳郁血热是银屑病的主要病机,故汗法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且汗法治疗本病具备扎实的临床运用基础。课题组认为银屑病冬重夏轻的特点可能与体液代谢有关。单分子阵列(SIMOA)技术为汗液、尿液等代谢体液提供了新检测手段,可采用无创收集装置汗水贴片及SIMOA技术检测汗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研究汗液中成分,探究相关机制。深入研究体液代谢在银屑病周期性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的起效机制研究带来新的切入点及启示。
关键词:银屑病;汗法;体液代谢;玄府闭郁;炎症细胞因子;单分子阵列技术
39
|
46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2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临证承启
秦万章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主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经验
秦岭,陈亚峰,吴怡峰,秦万章,王强
2022, 56(6): 23-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4093
摘要:介绍秦万章教授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因属风、湿、热邪,常规治法为祛风、清热、利湿,治疗主方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灵活应用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安神解郁、重镇止痒,以及健脾补肺、益气养阴等法综合施治。并举验案2则。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医药疗法;秦万章
15
|
33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6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李斌从“湿瘀互结”角度辨治慢性皮肤溃疡经验
宋建坤,蒯仂,李苏,叶晖,蒋建明,李欣,李福伦,李斌
2022, 56(6): 26-2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06135
摘要:介绍李斌教授从“湿瘀互结”辨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病机主要为经络阻滞、气血凝涩、聚而为湿,湿邪与瘀血互结,阻塞脉道,发而为病;前期治疗以健脾利湿、化瘀生肌为主,后期辅以补益气血;处方选药时祛瘀与化湿并重,擅用虫类药及藤类药。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湿瘀互结;行气化瘀;虫类药;红藤;中医药疗法
21
|
29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5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经方纵横
欧阳卫权经方辨治激素依赖性皮炎经验
蒙智森,李红毅,梁家芬,欧阳卫权
2022, 56(6): 30-3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6081
摘要:整理总结欧阳卫权教授临证论治激素依赖性皮炎经验。欧阳教授认为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多呈现寒热错杂证,临证可从寒湿体质状态结合皮损特点辨治,方选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当归芍药散等。并举验案2则。
关键词:激素依赖性皮炎;经方;欧阳卫权;中医药疗法
15
|
27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7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医理求真
基于脏腑和经络辨证探讨帕金森病的证治
彭建东
2022, 56(6): 33-3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9088
摘要:通过脏腑和经络辨证,结合现代医学的系统分析与医案总结,探讨帕金森病的症状、病机与证治,确立“五脏虚衰,太阳不利”的核心病机和“调补五脏,疏通太阳”的治法。
关键词:帕金森病;藏象;脏腑;经络;辨证;病机;中医药疗法
9
|
57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61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论“血府”的脏腑归属
李春晖,陈少丽,都广礼
2022, 56(6): 38-4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28
摘要:从“血府”的提出与发展、“血府”的实质、肝为“血府”的意义3个方面探讨“血府”的脏腑归属。“血府”部位多有心、脉、胸中之争,血的生成源于脾胃运化,血的运行赖于心肺之气推动,而脉管实为血液运行的通道,流通而非存贮,只有肝既能藏血又能调节血液运行,实为府库。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方效而论错,确为受解剖条件所限,结合此方由四逆散(疏肝)和桃红四物汤(活血)两个药群组成,更可力证其方取效实为从调肝入手,故“血府”的真实脏腑归属应是肝,而非心脉或胸中。
关键词:血府;考证;血府逐瘀汤;方证;肝藏血;脏腑
17
|
29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5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临床试验
肺岩宁颗粒治疗男性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
郑展,徐振晔,陆琪俊,王立芳,邓海滨
2022, 56(6): 42-4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0076
摘要:目的观察肺岩宁颗粒治疗男性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男性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肺岩宁颗粒,对照组服用肺岩宁颗粒模拟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卡氏(KPS)评分及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0.0%,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5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疲乏、咳嗽、咯血、疼痛、失眠评分减少(P<0.05),对照组上述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疲乏、咳嗽、咯血、疼痛、失眠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KPS评分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A12-5、CYFRA21-1、SC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各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K细胞、CD4
+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岩宁颗粒治疗男性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鳞癌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生长。
关键词:肺鳞癌;中晚期肿瘤;精气两亏证;肺岩宁;临床试验
17
|
1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7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冬病夏治疗法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杨礼斌,赵玉辉,陈春雷,郁超,JITTIKORN Pimolsettapun,方乾元,梁世杰,张志航,赵友康,徐成林
2022, 56(6): 46-4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10
摘要: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疗法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组采用冬病夏治疗法(三伏天行艾灸加穴位贴敷)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疗程均为2018年、2019年、2020年的三伏期间(约6周的夏令节气内)。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中医证候积分、最大尿流率(Q
max
)及前列腺体积(PV)的变化情况,并在当年冬季随访患者IPSS、QOL、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98例,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IPSS、QOL、中医证候积分、Q
max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QOL、中医证候积分、Q
max
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④随访时组内比较,两组IPSS、QOL、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QOL、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随访时IPSS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IPSS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组间比较,治疗组IPSS、QOL、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法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BPH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IPSS,改善排尿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可维持且安全。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冬病夏治;甲磺酸多沙唑嗪片;临床试验
24
|
15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7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补肺益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
徐贵华,张炜,史苗颜,张艺宝,张一乐,张兴,吴佳敏,陈飞飞
2022, 56(6): 50-5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23
摘要: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肺肾两虚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肾两虚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肺益肾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年急性加重次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31.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随访结束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P<0.05,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增加(P<0.05);治疗后、随访结束时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年急性加重次数减少(P<0.01),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
)、6MWT值增加(P<0.05,P<0.01),对照组肺功能指标、6MWT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结束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6MWT值增加(P<0.05),对照组肺功能指标、6MWT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随访结束时组间比较,治疗组FEV
1
、FEV
1
/用力肺活量(FVC)、6MWT值大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随访结束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CAT问卷评分降低(P<0.01);治疗后、随访结束时组间比较,治疗组CAT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升高(P<0.05),血清白介素-17(IL-17)、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清IL-10、IL-17、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⑦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肺益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肺肾两虚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满意,能有效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补肺益肾方;中西医结合疗法;炎症因子;临床试验
24
|
27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74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黄建琴,陈宏亮,张婷婷,刘敏
2022, 56(6): 55-5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09118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肾虚血瘀型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促排卵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针刺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疗程为1~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尿促性腺激素(HMG)的周期使用量,排卵、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LUFS)、无反应周期发生情况。结果①针药组HMG周期使用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中药组介于其他两组之间,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针药组及中药组的排卵周期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与针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药组妊娠周期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OHSS、LUFS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针药组的无反应周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可明显减少HMG周期使用量,增加卵泡发育周期,减少无排卵周期,提高周期妊娠率。
关键词:不孕症;排卵障碍;肾虚血瘀证;针刺;补肾活血方;临床试验
8
|
33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7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颊针疗法在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体位摆放过程中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李荣华,蒋蕴智,蒋晨浩,张建楠,徐敏逸
2022, 56(6): 59-6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9090
摘要: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在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麻醉前体位摆放过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60例髋部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相同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但在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前,治疗组行颊针镇痛治疗,对照组予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患者入室时(T0)、摆放麻醉体位前(T1)及摆放麻醉体位后(T2)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麻醉体位摆放时间、麻醉完成时间、手术部位温度觉消失时间,以及比较镇痛治疗后至手术开始前期间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所有病例均完成试验。②与T0时相比,T1、T2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T1时相比,T2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T1、T2时,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麻醉体位摆放时间明显较短,麻醉完成时间也更短(P<0.05)。两组手术部位温度觉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镇痛治疗后至手术开始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疗法可为髋部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时起到确切有效的镇痛作用,且相较于静脉药物疗法,其更易于实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髋部骨折;颊针疗法;微针;针刺镇痛;围术期;临床试验
38
|
31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8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实验研究
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大鼠阴道前壁胶原分解与合成的影响
杨梦伊,屈之榆,李超楠,胡静,阮铄荃,汤康敏,侯文光
2022, 56(6): 63-7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85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阴道前壁胶原分解与合成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50只。假手术组予开腹处理,找到卵巢组织后直接缝合,不予卵巢切除及阴道扩张;造模组采用阴道扩张后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SUI大鼠模型,采用喷嚏试验检验模型是否成功。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非穴位组(简称“针非组”)、电针组、阻断剂组。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针组大鼠分别在双侧“肾俞”穴和“会阳”穴给予电针治疗,每次20 min,连续3 d;针非组针刺“肾俞”对照点、“会阳”对照点(两穴旁开1 cm)并予电针治疗,每次20 min,连续3 d;阻断剂组予盐酸多西环素灌胃给药,连续3 d。治疗结束后,评价尿动力学指标,取各组大鼠尿道下阴道前壁组织,采用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阴道前壁胶原总含量(Col-Ⅰ、Col-Ⅲ)、降解环节相关因子(MMP-1、MMP-2、MMP-9、TIMP-1)、胶原合成环节相关因子(DCN、TGF-β)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造模后,喷嚏试验阳性提示SUI模型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大鼠的最大膀胱容量和腹压漏尿点压明显降低(P<0.05)。②治疗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ol-I、Col-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MP-1、MMP-2、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IM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DC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GF-β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阻断剂组大鼠漏尿点压及膀胱最大容量均升高(P<0.05);电针组阴道前壁Col-I、Col-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MMP-1、MM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MMP-9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TIMP-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DC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TGF-β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针非组比较,电针组Col-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MMP-1、MM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MMP-9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TIMP-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DC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SUI大鼠阴道前壁胶原蛋白流失,胶原降解增加,胶原合成减少。电针可通过抑制胶原蛋白异常降解,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提高SUI大鼠阴道前壁胶原蛋白的总含量,进而达到治疗SUI的目的,且电针穴位疗效优于非穴位。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电针;胶原代谢;大鼠模型
28
|
30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6419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促愈熏洗方对大鼠创面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欢,汤慧丽,陈诗雨,王奕韵,郑德
2022, 56(6): 73-7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12147
摘要:目的观察促愈熏洗方外用对大鼠模拟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并检测创面组织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促愈熏洗方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54只SD大鼠,制备模拟肛瘘术后创面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8只。造模后分别予0.9%NaCl溶液、乳酸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促愈熏洗方外用换药处理,每日1次,连续14 d。分别于第3天、第7天、第14天观察各组创面的愈合率,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中TGF-β1、VEGF、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VEGF、bFGF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创面愈合率:3个时点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均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第3天优于对照组(P<0.01)。②Western blot结果3个时点实验组创面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及对照组(P<0.05)。3个时点各组创面组织中VEGF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点实验组创面组织中bFGF的表达均略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第3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第7天、第14天各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ELISA结果3个时点实验组血清中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第3天高于对照组(P<0.05)。3个时点各组血清中VEGF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时点各组血清中bFGF的表达,第3天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实验组高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P<0.05),第14天实验组高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P>0.05)。结论促愈熏洗方能提高大鼠模拟肛瘘术后创面早期的愈合率,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提高创面组织及血清中TGF-β1、bFGF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肛瘘;促愈熏洗方;大鼠模型;创面愈合;中药研究
13
|
25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37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CO
2
激光灸刺激足三里穴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边缘下皮质c⁃Fos表达的影响
杨雅竹,吴楚婷,秦思月,陆洁航,毛慧娟,瞿筱逸,刘胜
2022, 56(6): 79-8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45
摘要:目的观察CO
2
激光灸刺激“足三里”穴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边缘下皮质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激光穴位照射组、激光非穴位照射组,每组12只。模型组、激光穴位照射组、激光非穴位照射组采用单一连续刺激(SPS)方法建模。激光穴位照射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予CO
2
激光灸每日照射双侧“足三里”穴和非穴点,连续干预7 d。第8天,各组大鼠进行旷场实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边缘下皮质c-Fos的表达,并对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与边缘下皮质c-Fos表达数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比较,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的旷场实验中央活动时间、中央路程,以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央停留时间和开臂进入次数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比较,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的血浆皮质酮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激光穴位照射组边缘下皮质c-Fos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各组大鼠边缘下皮质神经元c-Fos表达数量与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CO
2
激光灸刺激“足三里”穴能有效改善PTSD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其机制或与边缘下皮质神经元激活有关。
关键词:激光灸;隔物灸;足三里穴;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边缘下皮质;大鼠模型
23
|
28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3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基于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正负调控蛋白再平衡探讨健脾补肾利湿方治疗高尿酸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赵志国,赵诚,梁志强,李骥,王御震,曹烨民
2022, 56(6): 85-9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03211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利湿方对高尿酸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高尿酸肾病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别嘌醇组和中药组(健脾补肾利湿方),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用药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Q)、血清尿酸(SUA)、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粘连蛋白(FN)、Ⅳ型胶原(Col4)、Smad同源物2(Smad2)、Smad同源物3(Smad3)与Smad同源物7(Smad7)和磷酸化Smad2/3/7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Col4、FN、Smad2/3、Smad7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别嘌醇组大鼠24 hUPQ、SUA、Scr和BUN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且中药组优于别嘌醇组(P<0.01);中药组大鼠肾组织TGF-β1、FN、Col4蛋白及TGF-β1、FN、Col4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中药组大鼠肾组织Smad2/3、p-Smad2/3蛋白及Smad2/3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中药组大鼠肾组织Smad7蛋白及Smad7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健脾补肾利湿方可能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正调控蛋白(Smad2/3)和负调控蛋白(Smad7)的再平衡,抑制TGF-β1信号通路,从而起到延缓肾纤维化的作用。
关键词:高尿酸肾病;健脾补肾利湿方;TGF-β1/Smad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16
|
23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8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H
2
O
2
诱导的氧化损伤MC3T3⁃E1细胞的干预作用
陶乐维,韩煦,陈清光,徐隽斐,陆灏
2022, 56(6): 92-9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74
摘要: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H
2
O
2
诱导的氧化损伤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矿化的干预作用,并从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通路及线粒体凋亡途径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六味地黄方汤剂,对成年Wistar大鼠进行灌胃,获取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将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对照含药血清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中剂量含药血清组及高剂量含药血清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先用1.0 mmol/L过氧化氢(H
2
O
2
)预处理MC3T3-E1细胞6 h,随后模型组更换为正常培养基, NAC组更换为含有2.5 mmol/L NAC的培养基,药物血清组更换为含有10%药物血清的培养基,各组均处理24 h,然后根据检测指标的不同给予进一步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培养24 h、48 h、72 h后MC3T3-E1细胞的增殖情况,诱导培养7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1 d后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采用RT-PCR检测以下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Wnt/β-Catenin基因通路中Wnt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β-Catenin mRNA表达;OPG/RANKL通路中OPG、RANKL mRNA表达,计算OPG/RANKL比值;线粒体凋亡途径中B细胞淋巴瘤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ALP活性均降低(P<0.01),矿化结节数量减少;Wnt/β-Catenin基因通路中Wnt2、Lrp5、β-Catenin mRNA表达降低(P<0.01);在OPG/RANKL通路中OPG mRNA表达降低,RANKL mRNA表达升高,OPG/RANKL比值降低(P<0.01);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Bcl-2 mRNA表达降低,Caspase-9、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在24 h、48 h、72 h均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P<0.01),促进ALP活性(P<0.05,P<0.01),增加矿化结节数量。在Wnt/β-Catenin基因通路中,与模型组相比,除低剂量含药血清组外,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Wnt2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各剂量组Lrp5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β-Catenin mRNA表达亦高于模型组(P<0.05,P<0.01)。在OPG/RANKL基因通路中,除低剂量含药血清组外,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 OPG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RANKL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含药血清各剂量组OPG/RANKL比值均高于模型组(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含药血清各剂量组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Caspase-9、Caspase-3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可以降低H
2
O
2
对MC3T3-E1细胞的损伤,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矿化,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OPG/RANKL、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关键靶点有关。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氧化应激;线粒体凋亡;中药研究
10
|
52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4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综述
毛发再生过程中诱导毛囊干细胞激活因素的研究进展
左婷婷,闫美玲,诸颖,孙艳红,周宜
2022, 56(6): 100-10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4060
摘要:综述毛发再生过程中诱导毛囊干细胞激活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新型药物、新型经皮给药方式及新的物理刺激方法可诱导毛囊干细胞激活,促进毛发生长。特别是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及中药复方思想的引入,微粒、微针新型经皮给药体系和基于中药成分的生物膜体系,以及机械牵拉、针灸、光电等物理刺激方式,为毛发生长调控的研究及病理性脱发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病理性脱发;毛囊干细胞;激活方式;经皮给药;针灸;中药;物理刺激;综述
54
|
117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73672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