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杏林漫道
恽氏中西医汇通派的传承与发展
石云,张腾,陈瑜,薛红丽,傅晓东,徐隽斐,何燕铭,赵嘉晶,王文健
2022, 56(5): 2-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130
摘要:从中西医汇通思潮的兴起、恽氏中西医汇通派的形成、恽氏中西医汇通派的传承脉络和主要代表人物、恽氏中西医汇通派的治学风格、恽氏中西医汇通派的核心理论5个方面,总结恽氏中西医汇通派的传承与发展经验。
关键词:恽氏中西医汇通派;恽铁樵;传承;发展
13
|
14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64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学科新探
苓桂术甘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经典到临床的转化医学研究
柳涛,刘保成,吴涛,党延启,张彤,肖伟,季光
2022, 56(5): 8-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134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的慢性肝病,目前还缺乏针对性治疗药物。在“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课题组创造性地将苓桂术甘汤用于NAFLD脾阳虚证的治疗,首次发现了苓桂术甘汤通过肝细胞膜甲状腺激素受体途径提高脂肪酸水溶性和增加脂肪酸β氧化的作用新途径,并通过多组学技术手段发现和验证了苓桂术甘汤治疗NAFLD的系统药理学机制。课题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证实苓桂术甘汤可以改善NAFLD脾阳虚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首次提供了苓桂术甘汤治疗现代慢病的循证医学证据。苓桂术甘汤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首批经典名方支持项目,已按要求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并完成首个经典名方新药注册。上述工作为推动中医传统理论和经典方剂在现代临床慢病防治中的转化应用作出了示范。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痰饮病;苓桂术甘汤;经典名方;转化医学
77
|
77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5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靶向“不可成药”蛋白:中药的优势和机遇
朱慧敏,汪磊,慎梦真,柯细松,屈祎
2022, 56(5): 14-1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30
摘要: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过去30年来的重要突破之一,但创新药物发现已经出现了挑战,即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靶点扎堆或耗尽的现象。另一方面,肿瘤生物学家已经鉴定了多达数百种肿瘤治疗靶标,其中90%以上属于所谓的“无药可靶”或“不可成药”蛋白。针对这种靶点扎堆和“无药可靶”并存的困境,课题组提出“表型发现-靶标鉴定-表型验证”的靶向药物发现新策略,理论上适用于任意目标蛋白。基于这种策略,我国传统中药由于其生物活性好、来源丰富以及有中医临床应用经验等优点,在基于表型的创新药物发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发现 “无药可靶”或“不可成药”蛋白靶向小分子的重要源泉。与之对应的是,广泛的中药靶标鉴定有望在分子水平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机遇。
关键词:中药;靶向治疗;表型;靶标鉴定;创新药物发现;“不可成药”蛋白
42
|
60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4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临证承启
何立群运用清化祛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盛广宇,张亚亨,徐子灵,余振杰,杨雪军,何立群
2022, 56(5): 19-2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2068
摘要:介绍何立群教授运用清化祛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脏病以脾肾亏虚为主,与湿热、瘀血相关,治以清化祛瘀。临证用药重视清化湿热,因势利导;活血祛瘀,切忌伤正;清化祛瘀,灵活变通。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清化祛瘀法;名医经验;中医药疗法
9
|
39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范冠杰以“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撷要
吴丽燕,范冠杰,何嘉莉,梁庆顺,刘振杰
2022, 56(5): 22-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708
摘要:介绍范冠杰教授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经验。认为应从核心症状辨识核心病机,进而辨证论治。其中核心病机为气滞、火旺、痰凝、血瘀、气阴两虚、肝阴虚、肾虚、脾虚,分别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化痰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养肝阴、补肾固本、健脾。注重疾病发展和治疗的序贯性,强调肝的重要性,组方用药多以“药串”为主进行加减。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肝郁;药串;中医药疗法
9
|
20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7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从李红辨治难治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验案1则论含碘中药的取舍
杨羽诚,李红
2022, 56(5): 26-2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2046
摘要:通过李红教授治疗难治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案1则,简要分析中医药治疗中的含碘药物取舍。认为难治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多由久病亏耗气阴、阳气不振、阴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生而致,而含碘量较少的植物类药物(如香附、夏枯草等)亦可使患者病情反复,且难以控制,故从不含碘中药的角度提出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临床常选用太子参、北沙参、麦冬、知母等中药。
关键词:难治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含碘中药;益气养阴;中医药疗法
7
|
18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8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经方纵横
基于龙砂医学流派思维运用乌梅丸汤方验案3则
王鹤,凌云
2022, 56(5): 29-3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4086
摘要:介绍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对乌梅丸的理解及临床运用。黄煌认为乌梅丸主治以呕吐、烦躁、厥冷、疼痛、久利为特征的疾病;顾植山认为乌梅丸主治厥阴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寒热错杂,部分病症在下半夜出现或加重者。并举验案3则。
关键词:乌梅丸;龙砂医学流派;黄煌;顾植山;经方;六经病欲解时
13
|
30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3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医理求真
基于逆流挽舟法论风药在脾胃系疾病中的应用
赵则阔,袁训涛,罗凯,宋哲平,陈少丽,都广礼,霍莉莉
2022, 56(5): 33-3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0112
摘要:综合分析人参败毒散的方义及易水学派在脾胃系疾病中的风药运用,认为逆流挽舟法与易水学派中风药的使用一脉相承,其实质就是用风药治疗脾胃系疾病,取其升阳、化湿、胜湿、疏肝等健运脾胃的作用以止泻痢。
关键词:逆流挽舟;人参败毒散;风药;脾胃病
12
|
38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57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肠-肾轴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徐飞鹏,张亚君,沈沛成,姚东升,吴卿
2022, 56(5): 36-3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8019
摘要:基于伏邪理论探讨肠-肾轴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具有隐匿性,与中医伏邪有相似之处;肠道菌群紊乱产生的内毒素及微炎症对肾脏的损伤与伏邪致病具有类似之处;当肠黏膜发生免疫炎症时会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加重,这与伏邪的外发与化火类似。
关键词:伏邪;肠-肾轴;肠道菌群;慢性肾脏病
10
|
38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6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临床试验
上海社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血压共病机制及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岳思冉,谭宜云,谢峰,张林芳,张峰玮,汪天英,郎卿,张磊,王健英,刘保成,王睿瑞
2022, 56(5): 39-4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9082
摘要:目的探讨上海社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高血压共病机制及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社区老年人的中医体质调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NAFLD、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将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常规体检的老年人分为正常组、高血压组、NAFLD组、NAFLD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基本情况、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比较各组性别、腰臀比、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酸(UA)等实验室指标,探讨中医体质分布规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NAFLD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部分因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550例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组170例、NAFLD组179例、高血压组127例、正常组74例。②与正常组比较,合并组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值及空腹血糖、TG、ALT、AST、UA水平升高(P<0.01),HDL-C水平降低(P<0.01);NAFLD组腰臀比、BMI值及ALT、AST、UA水平升高(P<0.01),HDL-C水平降低(P<0.05);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值及ALT、AST水平升高(P<0.05,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合并组腰臀比、BMI值及空腹血糖、TG、ALT、AST、UA水平升高(P<0.05,P<0.01),HDL-C水平降低(P<0.01);NAFLD组腰臀比、BMI、收缩压、舒张压值及TG、ALT、UA水平升高(P<0.05,P<0.01),HDL-C水平降低(P<0.01)。与NAFLD组比较,合并组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值及UA水平升高(P<0.05,P<0.01),HDL-C水平降低(P<0.05)。③合并组以痰湿质(11.18%)、兼夹质(11.18%)等偏颇体质为主,与NAFLD组、高血压组相比,中医体质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性别、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心脑血管病史、骨质疏松症病史等资料后,肥胖[OR=9.883,95%CI(3.347~29.180)]、高TG[OR=4.306,95%CI(1.762~10.522)]、低HDL-C[OR=4.796,95%CI(1.034~22.242)]、高UA[OR=3.255,95%CI(1.229~8.625)]为NAFLD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中肥胖的危险性最大。⑤合并组中BMI与TG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306,P<0.01)。结论NAFLD、高血压共病可能与BMI、TG、UA升高及HDL-C降低有关,中医体质以痰湿质和兼夹质为主;可以将痰湿质与兼夹质纳入社区体检中医体质辨识的重点,及早改善或治愈偏颇体质,可以有效防治社区老年人 NAFLD合并高血压。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血压;老年人;中医体质
14
|
22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8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中医药膳治疗重症糖尿病足坏疽合并重度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
李骥,曹烨民,李亚文,陆峰,乐意,赵满忱,许仲佳,杨建飞,祝艳丹
2022, 56(5): 44-4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57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膳黄芪猪蹄汤治疗重症糖尿病足坏疽合并重度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重症糖尿病足坏疽合并重度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配合糖尿病饮食,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中医药膳黄芪猪蹄汤,对照组口服复方氨基酸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情况,比较血清营养学指标、常量与微量元素水平、创周皮温、经皮氧分压,以及神经传导速度(CV)、振幅(Amp)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4例,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71.4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创面面积缩小(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④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血清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⑤试验过程中,对照组Ca、Mg、Zn、Fe元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周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Mg、Fe元素水平升高(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Mg、Zn、Fe元素水平升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4周时组内比较,治疗组Mg、Zn、Fe元素水平升高(P<0.01)。治疗4周时组间比较,两组Ca、Mg、Zn、Fe元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Mg、Zn、Fe元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⑥试验过程中,两组创周皮温、经皮氧分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各观察时点组间比较,创周皮温、经皮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试验过程中,对照组CV、Amp值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CV、Amp值逐渐升高(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CV、Amp值高于对照组(P<0.01)。⑧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膳黄芪猪蹄汤治疗重症糖尿病足坏疽合并重度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提高常量、微量元素水平,促进创面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糖尿病足;低蛋白血症;中医药膳;黄芪猪蹄汤;托补理论;临床试验
12
|
39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4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八段锦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作用的临床观察
李勤,吴瑞,王凡,石白,安然
2022, 56(5): 49-5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3082
摘要:目的观察八段锦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糖脂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加步行锻炼,治疗组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加练习八段锦,干预周期为24周。观察比较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SF-36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76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体质量、BMI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WH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体质量、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PG、2hPG、HbA1c、FINS、餐后2 h胰岛素、HOMA-I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血糖相关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血脂相关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生理健康评分与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生理健康评分与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锻炼可以有效降低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八段锦;治未病;非药物疗法;生活质量
24
|
56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8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实验研究
辣椒素保护肠黏膜屏障改善酒精性肝病小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马文婷,陶乐,刘旭凌,叶军,吴柳,杨广越,张玮,刘成
2022, 56(5): 54-5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131
摘要:目的研究辣椒素对酒精性肝病小鼠肝脏和肠黏膜病变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组和乙醇辣椒素组,乙醇组及乙醇辣椒素组采用4周慢性乙醇液体饲料喂养加急性乙醇灌胃法复制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液体饲料。造模第3周起,乙醇辣椒素组给予辣椒素(10 mg/kg)灌胃,隔日1次,每周3次,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造模4周结束后,乙醇组及乙醇辣椒素组给予31.5%乙醇灌胃,对照组给予45%糊精灌胃,9 h 后处死小鼠,留取血、肝脏、小肠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三酰甘油(TG)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和小肠黏膜病理变化,油红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情况。采用RT-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小肠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小环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醇组小鼠ALT、AST和TG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TNF-α、IL-6、IL-1β mRNA均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可见乙醇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细胞浸润明显,油红染色显示乙醇组小鼠肝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小肠HE染色可见乙醇组小肠绒毛高度缩短,上皮细胞水肿,黏膜下炎细胞浸润增多。乙醇组小鼠小肠组织TNF-α、IL-6、MCP-1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紧密连接蛋白的ZO-1、occludin、claudin-1 mRNA水平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乙醇组比较,乙醇辣椒素组小鼠ALT、AST和TG水平显著减低(P<0.05),肝脏组织中TNF-α、IL-6、IL-1β mRNA均显著减低(P<0.05),肝脏脂肪变及肠黏膜病理损伤均减轻,肠黏膜TNF-α、IL-6、MCP-1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紧密连接蛋白的ZO-1、occludin、claudin-1 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辣椒素对酒精性肝病小鼠肝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肠黏膜屏障、减轻肠渗漏有关。
关键词:辣椒素;酒精性肝病;肠黏膜屏障;模型小鼠;中药研究
35
|
57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47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马兜铃酸Ⅰ致肝、肾毒性的共性分子机制研究
王静,朱哿瑞,黄恺,彭渊,刘成海,陶艳艳
2022, 56(5): 60-6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3059
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马兜铃酸Ⅰ(AAⅠ)致小鼠肝、肾损伤的共性分子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和模型组(n=9),模型组小鼠AAⅠ以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5 d后处死。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和肝、肾组织病理特点;取正常组与模型组各3个肝、肾组织,提取RNA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将基因表达量差异倍数(FC)≥2.0且P<0.01定义为差异基因,分别筛选正常组肝、肾组织与模型组肝、肾组织的差异基因,再取肝、肾差异基因的交集,应用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富集功能分析;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找出关联基因最多的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活性及SCr、BUN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灶状坏死和轻度汇管区炎症,肾组织可观察到肾小球水肿、肾小球固缩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转录组测序提示,肝、肾的共同差异基因为298个。对肝、肾共同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小分子分解代谢、有机酸分解代谢、羧酸分解代谢、氧化还原酶活性、抗氧化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相关的GO分类呈显著富集;碳代谢、胰岛素抵抗、补体和凝血级联、NF-κb、JAK-STAT及PPAR信号通路等在KEGG通路中显著富集;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及qRT-PCR验证提示,Stat3、Cdh1、Myc、Ugt2b38、Egr1等基因明显差异表达,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结论转录组学揭示AAⅠ致肝、肾毒性的共性机制主要涉及补体和凝血级联、氧化还原过程、NF-κb、JAK-STAT信号通路等环节。后续需针对Stat3、Cdh1、Myc等基因进一步深入探讨AAⅠ的肝肾毒性机制。
关键词:马兜铃酸I;转录组学;肝肾毒性;小鼠;中药研究
27
|
56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7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清化颗粒对db/db糖尿病小鼠肠道1型味觉受体及其下游信号因子影响的研究
刘珍秀,张丽娟,高旸,徐杰,戴鹏,金昕,陈易,陶枫
2022, 56(5): 68-7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54
摘要:目的观察清化颗粒对db/db糖尿病小鼠肠道1型味觉受体及其下游信号因子的影响。方法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组,每日分别予等量0.9%NaCl溶液、果糖、清化颗粒灌胃,持续4周。ELISA法分析小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q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回肠组织GLP-1、1型味觉受体亚型(TAS1R1、TAS1R2、TAS1R3)及其下游信号因子转导素α(α-gustducin)、磷脂酶Cβ2(PLCβ2)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5(TRPM5)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空肠组织GLP-1蛋白水平,同时观察小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可提高小鼠血清GLP-1的血清浓度、回肠组织GLP-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小鼠回肠组织TAS1R2及其下游信号因子PLCβ2、TRPM5 mRNA和蛋白表达(P<0.05),上调小鼠回肠组织TAS1R1及下游信号因子α-gustducin mRNA和蛋白水平(P<0.05)。在GLP-1外周效应方面,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上升幅度及HbA1c水平降低(P<0.05)。结论清化颗粒能通过激活1型味觉受体通路,促进肠道L细胞合成并分泌GLP-1,从而发挥GLP-1调节血糖稳态和降低体质量的外周效应。
关键词:清化颗粒;2型糖尿病;1型味觉受体;胰高血糖素样肽-1;db/db小鼠;中药研究
18
|
25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7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补阳还五汤对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早期内皮化及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陈弢,刘宗军,郜俊清,于宏梅,赵德强,汪蔚青
2022, 56(5): 74-8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10034
摘要: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简称“猪冠脉支架后”)支架早期内皮化的作用以及对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调节的机制。方法雄性小香猪12只,每只猪均植入1枚3.0 mm×18.0 mm的火鹰支架,制作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支架植入模型,分为治疗组(补阳还五汤+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2组。每组6只猪,共干预30 d。通过对该模型的实验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猪冠脉支架后内皮化的影响。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OCT)评估支架内皮化的情况,流式细胞技术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外周循环EPCs数量的影响,并以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补阳还五汤对EPC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够促进支架内皮化,支架表面内皮覆盖率更高;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外周循环EPCs的数量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体外EPCs培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天VEGF和bFGF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增加猪冠脉支架后模型外周循环EPCs的数量,并可上调其VEGF、bFGF的表达,有望对促进支架内皮化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冠心病;小香猪;内皮祖细胞;支架内皮化;中药研究
19
|
11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8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软坚清脉颗粒对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血管生长的作用研究
洪松,孙留留,蔡同凯,蔡文怡,曹永兵,曹烨民,贾成林
2022, 56(5): 81-8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8085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给药模式下,软坚清脉颗粒(RJQM)对Flila-EGFP转基因斑马鱼(以下简称“斑马鱼”)血管生长的促进作用,为RJQM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RI)构建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RJQM低(0.025 g/L)、中(0.1 g/L)、高(0.4 g/L)剂量组,通过药物治疗、早期干预、提前预防3种不同给药模式,探索RJQM不同药物浓度对斑马鱼血管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在药物治疗模式下,与模型组比较,RJQM高剂量组能显著促进斑马鱼节间血管(ISVs)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早期干预模式下,与模型组比较,RJQM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促进斑马鱼ISVs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在提前预防模式下,与模型组比较,RJQM低、中、高剂量组斑马鱼ISVs虽有增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JQM在药物治疗、早期干预给药模式下,具有显著促进斑马鱼血管生成的作用。
关键词:软坚清脉颗粒;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生长;斑马鱼;中药研究
7
|
25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6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枸杞子中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夏梦琴,刘怡萍,王瑞,杨莉,王峥涛,石燕红
2022, 56(5): 87-9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4142
摘要:目的建立枸杞子中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ZD)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 (9.5∶0.5,V/V)为展开剂,温度选择室温25 ℃,湿度影响忽略不计,日光和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建立ZD的定性鉴别方法;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C
2
-PDA),色谱柱为 HSS C
18
(150 mm×3.0 mm,1.8 μm),CO
2
和助溶剂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进行ZD的含量测定。结果所建立的TLC方法斑点清晰,重复性好,可实现不同产地枸杞子中ZD的快速、简便鉴别。UPC
2
-PDA可实现绿色、高效地对该成分进行含量测定,ZD在12.5 g/mL~500.0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
=0.999 7),平均回收率92.40%,RSD为1.15%。26批不同产地枸杞子样品中,ZD含量范围为0.929 mg/g~3.210 mg/g,不同地区枸杞子中ZD含量差异较小。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枸杞子质量控制,可为后续枸杞子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枸杞子;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薄层色谱;超高效合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中药研究
9
|
29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5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综述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作用概述
刘影,徐汉辰,王磊
2022, 56(5): 93-9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7123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机体免疫应答不足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肝脏损伤加重及疾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角度,综述中医药对CHB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树突状细胞(DC)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杀伤活性、改善辅助性T细胞失衡状态、增强T细胞亚群的免疫应答能力等途径调节CHB患者的免疫状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药;免疫调节;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综述
16
|
31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4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中药调控NF⁃κB相关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张具斌,朴成玉,刘婷婷,王旭,刘静,吴修红
2022, 56(5): 98-10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1043
摘要:综述中药调控核因子-κB(NF-κB)相关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DN的发生伴有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中药单体(毛蕊异黄酮、小檗碱、雷公藤红素等)及中药复方(芪丹地黄汤、黄芪汤、益肾胶囊等)可通过靶向调控NF-κB相关信号通路有效防治DN。
关键词: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糖尿病肾病;中药;综述
11
|
62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1644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3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