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2 3

      指南与共识

    •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
      2022, 56(3): 1-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084
      摘要:肩关节周围炎为骨伤科常见病,中医药在本病的临床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本病的临床诊疗,提高临床疗效,基于前期研究经验,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问卷调查、全国专家组反复论证,新修订出版了《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T/CACM 1179—2019》。本指南从肩关节周围炎的定义、诊断要点、中医辨证、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预防和调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证型;中药;针灸;推拿手法;功能康复;诊疗指南   
      8
      |
      176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6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杏林漫道

    • 杨琼,吴平,朱惠蓉
      2022, 56(3): 6-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0046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在政府以及中西医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的疫情得到了较快、较好的控制。反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可以发现“和”思想在宏观层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观层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微观层面(人的身与心的关系)上,均有不同的体现。“和”思想作为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哲学基础,在此次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防控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也要强调防控方法的“和而不同”、有机协同。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应该有大局观、整体观,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和”思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医整体观;中医药疗法;和而不同;心理调适   
      21
      |
      95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5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学科新探

    • 白晨晓,姜迪,王丽雯,王海霞,李一章,陈欧
      2022, 56(3): 10-1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1906058
      摘要:目的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等数据库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郁肺型AECOPD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8月,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后提取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3、Stata 14.0和R 3.5.1软件进行文献评价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1 486例,涉及3种中药方剂(清金化痰汤、苇茎汤、桑白皮汤)。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清金化痰汤+西医常规治疗[RR=3.54,95%CI(1.45,8.22)]、苇茎汤+西医常规治疗[RR=4.34,95%CI(2.16,8.72)]、桑白皮汤+西医常规治疗[RR=3.39,95%CI(2.11,5.67)]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有效性。以临床有效性和肺功能为评价指标进行排序,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用药中的中药方剂,以苇茎汤对AECOPD的疗效最佳。结论与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郁肺型AECOPD疗效满意,苇茎汤+西医常规治疗可能为最佳方案;但因纳入的研究质量不高,确切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医结合疗法;网状Meta;痰热郁肺型   
      10
      |
      73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6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谢欣薇,姜之炎
      2022, 56(3): 17-2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1906144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儿科病房住院并接受治疗的250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价所有患儿的临床疗效,采用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MPP预后的因素。结果250例MPP患儿经治疗后,痊愈195例(78.0%)、显效43例(17.2%)、有效12例(4.8%)、无效0例(0%)。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配合外治和住院前使用中药均有利于MPP的预后,C反应蛋白(CRP)异常、血小板(PLT)计数升高和合并其他病原体则是影响MPP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外治及早期中药干预均有利于MPP患儿的预后,而合并其他病原体、CRP异常及PLT水平升高则提示MPP患儿预后较差。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预后因素;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   
      7
      |
      16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5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临证承启

    • 陈飞飞,薛艳,张炜,史苗颜,张一乐,苏子舰,孙仕奇
      2022, 56(3): 22-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1911162
      摘要:肺结节是当前呼吸科门诊常见就诊原因,其病因关键在于内之正气不足、七情气郁,外有烟毒雾霾、六淫侵袭,导致脏腑受累、肺络损伤,产生正虚而邪气留滞,气郁、痰阻、血瘀结聚的病理变化,甚至可能进一步化热、化毒。本病临证当以病证结合思想为指导,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补气健脾、理气通络、化痰逐瘀、清热解毒为大法,切合肺结节病证规律进行早期干预,避免其进展或癌变。  
      关键词:肺结节;咳嗽;病证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中医药疗法;络病;肺癌   
      35
      |
      13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52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何君,李冀
      2022, 56(3): 26-2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0050
      摘要:介绍李冀教授基于“内膜腠”学说辨治以咽痒为诱因的喉源性咳嗽经验。“内膜腠”是李冀教授及其团队为研究、辨治黏膜相关疾病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基于该理论将以咽痒为诱因的喉源性咳嗽分为风邪侵袭、咽喉郁滞、虚火上炎3个常见证型,分别治以疏风止痒、解痉止咳,行滞解郁、通透膜腠,养阴清热、滋阴降火,效验良多。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咳嗽;喉源性咳嗽;咽痒;内膜腠;黏膜疾病;中医药疗法   
      21
      |
      39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3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季红健,安静娟,胡瑶
      2022, 56(3): 30-3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08056
      摘要:探讨王雨三教授辨治喉症经验。认为其将喉症病因归为风寒、肾虚两类,治以温散与温补法,方以桂枝汤或附桂八味丸加减;尤重脉诊,常凭脉而定喉症用方;提倡分经以治实火症,并论述“白喉忌表”之说。  
      关键词:喉症;温散法;温补法;脉诊;桂枝汤;附桂八味丸;中医药疗法   
      10
      |
      14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49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经方纵横

    • 刘建伟,吴明阳,张国海
      2022, 56(3): 33-3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5035
      摘要:介绍李发枝教授运用柴苓汤的临床经验。认为柴苓汤适用于肝脾失调、肝郁脾虚、水湿停聚,基于异病同治理论,常灵活运用于高血压、痤疮、失眠、眩晕、胸腔积液等内伤杂病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胸腔积液;梅尼埃病;柴苓汤;中医药疗法   
      17
      |
      37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2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医理求真

    • 翁晓晨,林益,张勤华
      2022, 56(3): 36-4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9051
      摘要:通过梳理中医经典名方保阴煎古今文献,考证其组成制法、方义衍变,挖掘历代医家临床应用情况,明确其辨治规律、适用范围、临床疗效,为形成可推广的适宜技术提供文献依据。  
      关键词:保阴煎;历史沿革;组成制法;病因病机;主治功效;临床应用   
      29
      |
      56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3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朱思行,陈丽云,尚力
      2022, 56(3): 42-4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6056
      摘要:从阳痿的概述、病因病机、古今医家理论、临证指要4个方面梳理阳痿证治的历史发展沿革和变化脉络,撷取古今医家对阳痿辨证思想和临床验方的菁华,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关键词:阳痿;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名医经验   
      9
      |
      70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6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实验研究

    • 项忆瑾,蔡定芳,王平,於佳伟,蔡敏,李祥婷
      2022, 56(3): 48-5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5105
      摘要:目的探究小续命汤通过下调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SP9X)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炎症反应机制。方法制备含药血清,使用10%小续命汤含药血清预处理Ⅱ型肺泡上皮细胞。①小续命汤对LPS诱导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及功能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组、LPS诱导组、LPS+小续命汤组。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的表达。②小续命汤通过USP9X发挥改善ALI细胞模型的炎症及功能:实验分为空白组、LPS诱导组、LPS+小续命汤组。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USP9X的表达。③USP9X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相互作用:人肺泡上皮细胞内USP9X过表达后,Co-IP联合质谱检测USP9X与NLRP家族互作,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确定NLRP3与USP9X的关系。④小续命汤缓解LPS导致的人肺泡上皮细胞焦亡:实验分为空白组、LPS诱导组、LPS+小续命汤组。Western blot检测NLRP3、IL-1β、Pro-IL-1β、Caspase-1、Pro-Caspase-1,PCR检测NLRP3、IL-1β、Caspase-1,CCK-8检测细胞焦亡。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小续命汤预处理显著减少LPS诱导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IL-8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增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②与模型组比较,小续命汤含药血清预处理显著降低USP9X的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③Co-IP联合质谱检测USP9X与NLRP家族互作,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确定NLRP3与USP9X存在互作。④与模型组比较,小续命汤预处理显著减少LPS诱导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NLRP3、IL-1β、Pro-IL-1β、Caspase-1、Pro-Caspase-1的蛋白和转录水平,缓解细胞焦亡的发生(P<0.05)。结论小续命汤能有效改善急性肺损伤,该作用可能与下调USP9X调控NLRP3泛素化水平的表达相关。  
      关键词:小续命汤;急性肺损伤;脂多糖;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中药研究   
      16
      |
      44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5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王梅芬,邹亚,郑君,吴倩,张靓,郭盛,何丽
      2022, 56(3): 56-6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10100
      摘要:目的研究清肺口服液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经卵清蛋白(OVA)致敏及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清肺口服液干预组(QFL组)予清肺口服液灌胃,布地奈德吸入组(BUD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粪菌移植组(FMT组)接受正常小鼠粪菌移植,OVA组及正常组予等量0.9%NaCl溶液灌胃,各组均连续治疗5 d。末次治疗后4 h内,小鼠过度麻醉致死,取肺组织经HE染色评估气道炎症,取肠内容物针对16S rD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借助QIIME2、LEfSe以及PICRUSt2等软件分析清肺口服液干预对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多样性以及特征菌属的影响;并利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肠道微生物的功能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清肺口服液、布地奈德以及粪菌移植均可不同程度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在门水平上,OVA组厚壁菌门(p_Firmicutes)降低,放线菌门(p_Actinobacteria)和TM7门升高,经清肺口服液治疗后丰度恢复正常。在属水平上,OVA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普氏菌属(Prevotella)、臭杆菌属(Odoribacter)丰度下降,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丰度上升,经清肺口服液治疗后可改善。OVA组关键菌主要隶属于拟杆菌门的普雷沃氏菌科(f_Prevotellaceae)和厚壁菌门的梭菌科(f_Clostridiaceae);QFL组的关键菌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的伯克氏菌科(f_Burkholderiaceae)和巴斯德氏菌科(f_Pasteurellaceae),以及放线菌门的微球菌科(f_Micrococcaceae)。对于哮喘小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功能预测显示: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支链氨基酸降解,精氨酸以及丙酮酸代谢,丙酸代谢以及硫胺素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功能下调,硒化合物代谢通路功能上调;清肺口服液治疗后半乳糖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以及支链氨基酸降解等通路上调,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功能下调。结论调节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组分及其相关代谢通路,可能是清肺口服液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清肺口服液;哮喘;小鼠;肠道微生物;气道炎症;代谢通路;中药研究   
      17
      |
      5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3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折哲,廖健杉,李文杰,刘佳玉,赵志翔,刘丹,唐斌擎,张亚达,熊必丹,石克华
      2022, 56(3): 64-7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07024
      摘要:目的从气道炎症和气道屏障损伤角度探索清肺颗粒通过干预TLR4/NF-κB信号通路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50只大鼠均采用香烟烟雾(CS)暴露联合气管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上述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灌胃地塞米松0.2 mg/kg),清肺低、中、高剂组(分别灌胃清肺颗粒5.4 g/kg、10.8 g/kg、21.4 g/kg),每组10只,共灌胃8周。测定大鼠肺功能变化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肺脏亚显微结构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内皮素-1(ET-1)]含量;q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微小RNA-146a(miRNA-146a)、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TLR4、NF-κB、Bcl-2、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清肺颗粒各组的肺通气功能有所改善,表现为0.2 s用力呼气容积(FEV0.2)/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有所上升(P<0.05),而RL和Re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且清肺高剂组对大鼠肺功能FEV0.2和FEV0.2/FVC水平的改善程度与地塞米松组相似(P>0.05)。②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与模型组比较,清肺高剂组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浆质地均匀,核膜未见明显破坏,可见较多线粒体和板层小体,细胞形态大多正常。③与模型组比较,清肺颗粒可降低大鼠血清和BALF液中TNF-α、IL-8水平(P<0.05),且中、高剂量组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④与模型组比较,清肺颗粒可上调miRNA-146a mRNA表达,降低大鼠肺组织TLR4、NF-κB、Bax mRNA和其蛋白表达量,上调Bcl-2 mRNA和其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清肺颗粒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进而达到修复气道屏障损伤的作用。  
      关键词:TLR4/NF-κB信号通路;凋亡与修复;机制研究;模型大鼠;中药研究   
      29
      |
      46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4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迪丽美合日·迪力夏提,杨梅,陈良,李晓娟,赵翡翠,张星平
      2022, 56(3): 74-7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9076
      摘要:目的优选二陈桑贝止咳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加水倍数为考察因素,以水提液中阿魏酸、橙皮苷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优选各个因素的最佳考察范围,运用信息熵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评分,以综合评分的结果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选二陈桑贝止咳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运用熵权法得到阿魏酸含量、橙皮苷含量、浸膏得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91 5、0.337 3、0.271 2;响应面设计所得回归模型P<0.000 1,模型预测性良好。结论考虑到实际生产的便利性,确定二陈桑贝止咳颗粒提取工艺为加13倍水,浸泡60 min,提取120 min,提取2次。  
      关键词:二陈桑贝止咳颗粒;橙皮苷;阿魏酸;响应面法;熵权法;中药研究   
      9
      |
      49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4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临床试验

    • 安彩萍,胡建英,陈瑞芳,李晶,钱俏红,朱琰,曹琦
      2022, 56(3): 80-8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1110
      摘要:目的观察俞氏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治方案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俞氏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治方案干预(即先将患者分为PCOSⅠa、PCOSⅠb、PCOSⅡa、PCOSⅡb四型,再予中药坤泰方并根据患者情况配合使用炔雌醇或地塞米松或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推荐方案干预,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及用药安全性,比较生殖内分泌相关指标[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皮质醇(C)、17α-羟孕酮(17α- OHP)]、糖代谢指标[空腹葡萄糖耐量(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排卵率与妊娠率的情况。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22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62例。②其中,PCOS Ⅰa型有2例、占3.3%,PCOS Ⅰb型有19例、占31.7%,PCOS Ⅱa型有34例、占56.7%,PCOS Ⅱb型有5例、占8.3%。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82.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BMI、WHR、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BMI、WHR、FINS、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LH和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SHBG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SH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FSH、E2、DHEA-S、C和17α-OH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BG和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改善优于治疗组(P<0.05)。⑥组间排卵率与妊娠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⑦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与用药相关的严重需停药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俞氏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方案干预PCOS具有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可从整体上改善机体生殖内分泌及糖代谢紊乱状况,进而促进排卵率和妊娠率的提升。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中西医结合疗法;坤泰方;分型诊治;临床试验;俞瑾   
      12
      |
      36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俞鹏飞,陈咏真,戴宇祥,吴黎明,冯秋香,李宇卫,姜宏,龚正丰,马奇翰
      2022, 56(3): 86-8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05129
      摘要:目的观察吴门清热化浊方联合外敷金黄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予以吴门清热化浊方及外敷金黄膏治疗,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及外用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肢疼痛VAS评分、肿胀程度、皮肤温度、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变化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6 h VAS评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1 d、治疗7 d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肿胀评分、皮温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血尿酸水平为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12.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门清热化浊方联合外敷金黄膏能较好地缓解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清热化浊方;金黄膏   
      17
      |
      3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27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周洁,刘煊,孔伟,瞿奕,魏品康,张慈安
      2022, 56(3): 90-9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0020
      摘要:目的观察消痰通络凝胶联合加巴喷丁、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加巴喷丁胶囊、甲钴胺片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消痰通络凝胶局部涂擦,对照组加用安慰剂凝胶,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血清P物质(S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14 d时,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77%、5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3%、70.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14 d、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PSQI评分、血清SP水平降低(P<0.01);治疗14 d、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VAS评分、PSQI评分、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与单纯采用加巴喷丁、甲钴胺相比,加用消痰通络凝胶治疗PHN疗效满意,能更好地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加巴喷丁;甲钴胺;消痰通络凝胶;中医药疗法;临床试验   
      7
      |
      20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4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综述

    • 蔡之幸,陈越,尚建辉
      2022, 56(3): 93-9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9116
      摘要:从复方成分、配伍规律、疗效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模型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运用。同时,提出学术假设,即引入肿瘤生长动力学数学模型,解释中药复方干预恶性肿瘤的疗效,可能更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实际,从而突破中药复方机制研究的传统思维,较全面地解释中药复方干预恶性肿瘤的“疾病-药效”本质。  
      关键词:数学模型;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配伍规律;疗效评价;肿瘤生长动力学   
      26
      |
      6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2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 汪爽爽,杨欣莹,陆燕
      2022, 56(3): 98-10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8046
      摘要:从痛风的生物标志物、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以及中医药对痛风的调控作用3个方面综述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痛风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痛风;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中医药疗法   
      9
      |
      14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6663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7-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