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1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国标导航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2021》实施效果初步评价
李明,周强,娄月丽,朱邦贤,严世芸
2022, 56(11): 1-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5031
摘要:目的评价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2021》在全国的实施效果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广该标准的实施提供技术依据和建议。方法2021年11月至12月就上海、江苏、浙江等27个省及直辖市的中医医疗机构对《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2021》标准的实施、应用、培训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34份,回收有效问卷834份,覆盖全国242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73.02%,二级医院26.02%。95.80%参与调研者反馈本医院已经开始使用该标准;81.18%参与调研者认为该标准的术语更加实用;79.86%参与调研者认为该标准的分类更加实用;84.65%参与调研者认为实施该标准后医生的诊断更加规范、准确;88.25%参与调研者认为本版标准满足了临床诊断的需求。至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医疗保障局均已发文使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2021》。结论《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2021》标准的分类与术语科学合理,标准的新旧版本过渡顺利,实施新版标准后医生的诊断更加规范、准确。建议进一步完善新版标准的宣传贯彻、监测评估、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新版;标准化;疾病分类;中医证候;术语研究;实施效果评价
26
|
25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1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杏林漫道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认识与治疗思考
张雪萍,白兴华,兰芯,周娟,唐秋双,陈琛琛,陈若菡,潘炜炳
2022, 56(11): 7-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5033
摘要:结合中医古籍及现代医学文献,总结分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病(DGERD)现代医学研究概况、危害性、发病机制及目前面临的治疗困境,探讨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策略。DGERD涉及十二指肠、胃、食管,由上述部位功能减退、上消化道协同运动紊乱引起,具有胃与十二指肠内容物相兼致病的特点,发病机制复杂,面临治疗理念与发病机制相悖离的窘境。中医学认为DGERD的病机主要为肝胆、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古籍中记载了以针灸为主的临床治疗策略,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病;胆汁反流;胃食管反流病;针灸;治疗策略
69
|
2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1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学科新探
基于多元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古籍文献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治规律
王滢迪,何竹青,李小茜,何建成
2022, 56(11): 13-2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8075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古籍文献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第5版)、超星数字图书、纸本文献等数据库中符合CHF诊断的医案古籍文献,运用R语言及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包括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共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①CHF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喘、咳嗽、胸闷、不能平卧、短气、脚肿等,舌象以舌苔白为主,脉象以沉、细、弦为主,证候要素以痰浊、水饮、阳虚、气虚、阴虚等为主。②双关联症状主要包括喘+咳嗽、喘+不能平卧、喘+短气、喘+痰、喘+脚肿、不能平卧+咳嗽、喘+胸闷等,三关联症状主要为喘+不能平卧+咳嗽。③病性证素阳虚与痰浊、水饮最相关,病性证素气虚与痰浊、水饮、阴虚最相关,病性证素痰浊与水饮、气虚最相关;病性证素阳虚、水饮与病位证素肺、脾、肾最相关;病性证素痰浊、气虚与病位证素心、肺、脾、肾最相关;病性证素阴虚与病位证素心最相关。④CHF阳虚水泛证的核心症状有脚肿、肢冷、腹水、脸肿、烦躁、水肿、自汗、小便少、睡眠差、不能平卧、短气;气虚痰浊证的核心症状有咳嗽、痰、纳差/食少、喘、泄泻、心痛、睡眠差;气阴两虚证的核心症状有心悸、神昏、头晕、便秘、惊恐、小便少、无力、睡眠差、喘,因程度不同可出现脉濡、脉数、脉细、脉无力等脉象;气虚血瘀证的核心症状有胸痛、胸闷、心痛、纳差/食少、动则喘促、疲倦、短气、无力、小便少,因程度不同可出现脉沉、脉弦或脉无力。⑤治疗CHF最常用药物包括茯苓、附子、党参、肉桂、白术、陈皮、熟地黄、泽泻等,主要用方包括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葶苈大枣泻肺汤、真武汤、二陈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天王补心丹等。结论通过对古籍文献中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发现,CHF的证治有一定规律可循,治疗方法多元,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古籍文献的佐证。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古籍文献;数据挖掘;证候;方药
41
|
36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4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基于数据挖掘的陆金根治疗功能性便秘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孙琰婷,厉越,陈倚,梁宏涛,郝爽,丁昱文,王若琳,陆金根
2022, 56(11): 21-2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3029
摘要: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陆金根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总结治疗原则。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陆金根教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诊治的功能性便秘的病例资料,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录入处方信息,借助R语言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关联规则以及聚类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共纳入中药处方261首,涉及中药129味,用药总频次4 748次;其中使用频次>200次的中药共14味,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润下药、行气药为主。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出2个基础处方,即黄芪、白术、玄参、地黄、麦冬、南沙参、北沙参,以及当归、枳实、丹参、瓜蒌、火麻仁、莱菔子、桔梗、甘草;得出2个常用药对,即苦杏仁-郁李仁,以及红花-桃仁;得出2个药物组合,即百合-知母-玫瑰花-石菖蒲,以及大枣-淮小麦-炙甘草-灵芝-太子参。③相关分析得出高度相关的药对如下:红花-桃仁、南沙参-北沙参、百合-知母、大枣-淮小麦、玫瑰花-石菖蒲。结论陆金根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时以益气养阴、宣肺清化为总则,结合行气、活血、润下、宁神之法,临证以益气开秘方为基础进行加减,着重使用具有益气、养阴、补脾功效的中药,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39
|
38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3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临证承启
范冠杰基于“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经验撷英
晏和国,杨博,吴民松,赵一佳,刘峻承,尹朝兰,范冠杰
2022, 56(11): 29-3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1104
摘要:探讨范冠杰教授应用“动-定序贯八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湿阻、湿热瘀结,治以清热利湿健脾、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自拟清热利湿通络方,辨证以“八法”药串加减。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动-定序贯八法;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24
|
19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1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男性精子DNA损伤不育从“浊”论治探赜
卢宗林,杨雁鸿,范曾,赵旭东,王程阁
2022, 56(11): 33-3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1125
摘要:精子DNA损伤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诱因辨证发现感染、筋瘤(精索静脉曲张)、肥胖、高龄可引发机体产生浊邪。浊邪可能为桥接精子DNA损伤高危病因与精核受损的主要病理产物;微观辨证发现,浊邪为患是造成精核受损的核心病因病机。中医药化浊法是阻断精核受损,防治精子DNA损伤男性不育的重要措施。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男性不育;浊邪;精子DNA损伤;中医药疗法
9
|
13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5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陆嘉惠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决策思路
陶雨晨,陆嘉惠,邓剑青,胡琦,鲍计章,任建业,王冬琴
2022, 56(11): 38-4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3045
摘要: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现状进行梳理,并根据临床实际,找寻ITP中医药治疗切入点,提出ITP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决策思路,认为应在现代医学对ITP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上中医药精准的辨证论治,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论治;临床经验
20
|
2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4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基于虚实理论从“脾肾亏虚、肝郁邪阻”论治多系统萎缩
刘红喜,石静资,杜琬晴,梁晓,申伟,魏竞竞,刘悦,迟显苏,张允岭
2022, 56(11): 43-4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1092
摘要:基于虚实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多系统萎缩病机本源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综合病机为脾肾亏虚、肝郁邪阻,基本病机为肾虚髓空、脾虚失运、肝郁失达、邪气内阻;临证治疗当遵循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原则,具体论治当补肾填精、培元固本,健脾益气、强肌化源,疏肝解郁、调畅气血,辨证祛邪、补虚泻实;临证选方用药可参考肉苁蓉丸、补中益气汤、柴胡疏肝散、越鞠丸、栀子豉汤等辨证加减化裁。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虚实理论;病机;脾肾亏虚;肝郁邪阻
15
|
27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5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医理求真
基于“心痹”理论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心血管损伤
徐润,姜泉,韩曼,刘蔚翔,夏聪敏,岳铭
2022, 56(11): 48-5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2002
摘要:基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证观察,认为《内经》“心痹”理论与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损伤密切相关。结合“心痹”理论的内涵,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损伤以营卫失调为发病关键因素,初期为“邪居脉道”,后期以“邪痹于心”为病机特点;同时辨析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脉痹”“心痹”证候的相关性,提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损伤可用“豹刺”大陵、调和营卫法以益心通痹,以及巧用化瘀补虚诸药、少用辛燥之品以祛邪外出。
关键词:心痹;类风湿关节炎;痹证;心血管疾病;中医药疗法
9
|
25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107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子午流注理论在心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刘洋,梁群,李鹤然,刘雨默,于佳琪
2022, 56(11): 53-5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5024
摘要:从子午流注与心的生理节律、心系疾病的病理节律、心系疾病的择时治疗3个方面阐述子午流注理论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系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为心系疾病择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系疾病;子午流注;昼夜节律;择时治疗;中医药疗法;临床应用
10
|
52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3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临床试验
蔡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
吴辰恒,丛军,贾庆玲,蔡淦,凌江红
2022, 56(11): 58-6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6082
摘要: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蔡淦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16例CAG患者,均接受蔡淦教授中药处方(新胃方为主)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观察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中医症状疗效及治疗6个月时的胃镜病理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4周时自评结局量表(MYMOP2),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5.8%、99.4%;治疗4周时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治疗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MYMOP2、SAS、SDS评分降低(P<0.05);与治疗2周时比较,治疗4周时MYMOP2、SAS、SDS评分降低(P<0.05)。③治疗6个月后,病理萎缩、肠上皮化生及胃镜病理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4.8%、74.0%、71.2%。④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真实世界中蔡淦教授治疗CAG疗效满意,能显著缓解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能有效改善CAG患者胃组织病理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病理;真实世界研究
15
|
44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2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实验研究
施氏吊伤膏改善膝关节滑膜炎的实验研究
杨佳裕,丁韵蓉,刘光明,蒋恩宇,詹炜祎,孙波
2022, 56(11): 63-7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4024
摘要:目的对施氏吊伤膏改善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与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研究。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施氏吊伤膏组)、对照组(复方紫荆消伤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正常喂养,其余3组,分别于造模第1、4、7、12天按0.2 mL/kg对兔右膝关节注射4%木瓜蛋白酶和0.03 mol/L的L-半胱氨酸混合溶液(2∶1),进行膝关节滑膜炎模型制备,造模成功后,对兔右侧下肢膝关节周围进行脱毛处理。实验组:将吊伤膏涂于3 cm×6 cm纱布上,厚度为2 mm,敷于受累关节;对照组:将复方紫荆消伤膏剪成3 cm×6 cm小片,敷于受累关节;模型组:予凡士林涂于3 cm×6 cm纱布上,厚度为2 mm,敷于受累关节;空白组:予同样规格大小的医用纱布敷于相应关节,再用医用胶布进行八字缠绕。常规每日敷药5 h,连续干预14 d。干预治疗时定期监测实验兔右膝肤温;干预治疗14 d后检测各组兔膝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
2
(PGE
2
)])水平;制作滑膜组织病理切片,并分别用HE染色法观察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4(AQP1、AQP 4)的表达;部分兔膝关节采用核磁共振(MRI)观察。结果实验组膏药对滑膜炎兔患膝肤温的改善时-效关系上优于对照组。干预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兔患膝关节滑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PGE
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兔患膝滑膜病理切片HE染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膏药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滑膜组织中的AQP1、AQP4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滑膜组织中的AQP1含量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滑膜组织中的AQP4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RI图像中关节腔积液少于其他组。结论施氏吊伤膏在对滑膜炎兔患膝肤温的改善时-效关系上优于对照组膏药。施氏吊伤膏能从改善患膝肤温,减少滑液中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模型兔滑膜组织中AQP1、AQP 4表达,减少膝关节积液等方面改善膝关节滑膜炎症状。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施氏吊伤膏;水通道蛋白;外治法;中药复方;机制研究
6
|
13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3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胃肠安通过靶向ARHGAP25抑制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林怡,张悦,朱莹杰,顾缨,陶丽
2022, 56(11): 71-7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1065
摘要:目的研究胃肠安对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Rho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25(ARHGAP25)表达的影响,探索胃肠安抑制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制作原位移植瘤模型,将造模后的裸鼠随机分为空载体组、ARHGAP25过表达组、空载体+胃肠安低浓度组和空载体+胃肠安高浓度组,每组6只。比较各组原位移植瘤的瘤质量、体积、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位移植瘤中ARHGAP25阳性表达;RT-PCR法检测原位移植瘤中ARHGAP2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RHGAP25、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结果各组裸鼠原位移植成瘤率为100%。ARHGAP25过表达组、空载体+胃肠安低浓度组和空载体+胃肠安高浓度组的抑瘤率分别为88.03%、22.79%和51.48%。ARHGAP25过表达组的原位移植瘤质量较空载体组显著减少(P<0.05);ARHGAP25过表达组和空载体+胃肠安高浓度组的原位移植瘤体积较空载体组显著减小(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ARHGAP25过表达组、空载体+胃肠安低浓度组原位移植瘤中ARHGAP25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升高(P<0.05);ARHGAP25过表达组、空载体+胃肠安低浓度组、空载体+胃肠安高浓度组的原位移植瘤ARHGAP25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ARHGAP25过表达组、空载体+胃肠安低浓度组、空载体+胃肠安高浓度组的原位移植瘤ARHGAP25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MMP-7、MMP-9、ZEB1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胃肠安可抑制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促进ARHGAP25表达,降低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分子ZEB1、β-catenin、MMP-7及MMP-9的表达,抑制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侵袭转移。
关键词:结肠癌;胃肠安;Rho鸟苷三磷酸酶激活蛋白25;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转移;中药研究
12
|
2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3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平喘方对哮喘小鼠HMGB1/TLR4/NF⁃κB通路及IKKs、TGF⁃β1的影响
吴淑艳,刘亚尊,宋辰斐,虞坚尔,薛征
2022, 56(11): 78-8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5072
摘要:目的研究平喘方对哮喘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及气道重塑相关因子IκB激酶家族(IKK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米组、平喘方组,每组8只。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和5%OVA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当日雾化结束1 h后灌胃给药14 d。各组于最后一次给药后收集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HMGB1、TLR4、NF-κB表达,ELISA法检测BALF及外周血中HMGB1、TLR4、TGF-β1、IKKs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中HMGB1、TLR4、NF⁃κB及IKK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HMGB1、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气道重塑严重,HMGB1、TLR4及NF-κB表达明显增强,HMGB1、TLR4、TGF-β1及IKKs含量升高(P<0.05),HMGB1、TLR4、NF⁃κB及IKKs mRNA表达升高(P<0.05),HMGB1、TLR4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平喘方组气道重塑减轻,HMGB1、TLR4、TGF-β1及IKKs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HMGB1、TLR4、NF⁃κB 及IKKs mRNA表达降低(P<0.05),HMGB1、TLR4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平喘方能降低HMGB1、TLR4、NF⁃κB及IKKs mRNA表达,降低IKKs和TGF-β1分泌,减少HMGB1、TLR4蛋白表达,减轻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
关键词:哮喘;平喘方;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气道重塑相关因子IκB激酶家族;小鼠模型;中药研究
13
|
40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4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综述
代谢组学在人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史帧婷,刘丽鸽,韩梅,杨利民
2022, 56(11): 84-9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6040
摘要:阐述代谢组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从基源鉴定、生长环境、采收时期、炮制方法、药理活性几方面综述人参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并归纳总结代谢组学在人参研究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人参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人参;人参皂苷;代谢组学;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中药研究
12
|
134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1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中药及其单体靶向lncRNA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张珂,纪海洋,张世亮,王小平
2022, 56(11): 91-9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5009
摘要:综述胃癌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作用机制及中药通过调控lncRNA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lncRNA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影响胃癌进程及诊断治疗。多酚类、黄酮类、萜类、皂苷类、生物碱类等中药单体及中药靶向作用于不同的lncRNA,通过调控胃癌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调节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逆转胃癌细胞的耐药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胃癌;中药;长链非编码RNA;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0
|
33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2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丹,胡志俊,唐占英,袁薇娜,李攀,李芳芳,陈倩
2022, 56(11): 97-10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202011
摘要:针刀疗法区别于传统手术治疗,也不同于针灸,而是有机整合了两者的特点。针刀疗法属于微创治疗技术,优点是对人体组织无不可逆损伤、创面不需缝合,且其操作简单、治疗过程时间短、感染发生率较低、疗效佳、花费少、患者接受度高,已逐渐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的重要方法之一。从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病机、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机制、针刀疗法在肱骨外上髁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小结与展望4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针刀;微创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
|
54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21362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11-12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