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指南与共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2021)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
2022, 56(1): 1-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10003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自确诊后平均期望寿命长达17年,故而制定长期治疗策略十分必要,而且PD早期疾病进展迅速,目前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或药物有充分证据证明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故早期PD的规范化治疗更为重要。中医药为目前治疗早期PD 应用最多的疗法之一,近期临床研究已经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PD具有增效减毒和神经保护作用。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组织国内中西医帕金森病领域专家,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对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帕金森病;早期;颤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5
|
255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17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杏林漫道
脑电微状态分析及其潜在应用可能性展望——针灸转化研究的一扇窗口
贾琪,王广军
2022, 56(1): 7-1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3100
摘要:脑电图是无创探索脑功能活动的技术手段,微状态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脑电拓扑图,不同的脑电微状态是不同神经元集群活动的结果,代表了亚秒级全脑功能性脑网络中的一致激活。介绍了脑电微状态概念的提出及其一般分析过程和步骤。提出脑电微状态分析一方面可作为针灸作用机制及其穴位特异性研究的切入点;另一方面,通过微状态时间序列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可将与针灸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的微状态转换成电刺激信号,从而提出一种反馈治疗刺激参数选择的优化途径,助力针灸的转化研究。
关键词:脑电波;微状态;针灸效应;聚类分析;时间序列;神经生理学
15
|
35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2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电火针洞式引流术治疗疮疡疾病的再认识
曹芳,张朝晖,朱朝军,彭娟
2022, 56(1): 12-1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4025
摘要:电火针洞式引流术在临床逐步应用,现有研究认为其作用机制为促进创面周围“护场”形成,开放伤口、充分引流从而控制感染扩散,促进创面愈合。近代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火针具有清热透邪、温经通络、扶正祛邪之效。经研究后认为电火针洞式引流术治疗疮疡疾病的作用不仅是充分引流、建立护场,还可引热逐邪、将存在于皮深肉厚处的热毒之邪排出体外,更可调动机体正气,抵御外邪,以防复发,故而在加速创面愈合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电火针;洞式引流术;疮疡;引热逐邪;扶正祛邪;创面愈合
34
|
2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2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承制从势”论
朱文伟,鲍计章,周永明
2022, 56(1): 15-1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3065
摘要:以“亢害承制”理论为指导,提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承制从势”论治观点。认为机体自身拥有的“承制自稳”功能是有效遏制乃至消除ITP“亢害之乱”的重要力量,医疗干预当遵循“从其势,助其力”这一治疗原则。“从其势”是顺承机体“承制自稳”功能之势而直接助其功效,主要方法是“调气血,和血脉”;“助其力”是顺承机体“承制自稳”功能之势而间接助其功效,主要方法是“对症打援”。
关键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亢害承制;承制自稳;从势;中医药疗法
12
|
34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19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学科新探
针灸相关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袁龙,刘鹏,李冰融,汪文慧,耿子翔,张开勇,张必萌
2022, 56(1): 19-2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0718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针灸相关疗法治疗卵巢早衰(POF)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筛选出针灸相关疗法治疗POF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4月6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对纳入研究进行风险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结果共纳入32个RCT,涉及11种治疗措施,包括针灸结合、西药、中药+艾灸、穴位埋线、针药结合、埋线+药物、针灸+药物、中药、艾灸、针刺、中药+针灸+耳穴。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穴位埋线疗效最好,针灸相关疗法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排名前5位的治疗措施依次为穴位埋线(85.4%)、针灸结合(70.3%)、针刺(63.1%)、中药+针灸+耳穴(61.6%)、埋线+药物(55.4%);在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方面,针刺疗效更为显著,针灸相关疗法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排名前5位的治疗措施依次为针刺(97.7%)、穴位埋线(82.2%)、针灸结合(61.9%)、中药+针灸+耳穴(60.3%)、埋线+药物(57.2%)。结论在提高临床疗效与降低血清FSH水平方面,针灸相关疗法比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疗效更显著,但由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结论还需大量设计合理、高质量且方法得当的RCT予以证实。
关键词:卵巢早衰;针灸相关疗法;中药;网状Meta分析
9
|
146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2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不同代谢状态和肥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中医体质、证型分布的影响
孙畅,潘紫萌,李婧,孙淼,王颖,匡洪影,侯丽辉
2022, 56(1): 28-3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7029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代谢状态及肥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及中医体质、证型分布的影响。方法依据是否合并肥胖及代谢综合征(MS),将PCOS患者分为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异常肥胖组、代谢健康非肥胖组、代谢异常非肥胖组,比较各组胰岛素代谢相关指标、血脂代谢相关指标、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特征的差异,观察各组中医体质及证型的分布情况,并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指标与不同代谢状态和肥胖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1 462例PCOS患者,其中代谢健康肥胖组304例、代谢异常肥胖组127例、代谢健康非肥胖组972例、代谢异常非肥胖组59例。②代谢健康非肥胖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及LH/卵泡刺激素(FSH)值、LH/FSH>2.5发生率高于两肥胖组(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异常肥胖组)(P<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及溢脂率、胰岛素抵抗(IR)发生率、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游离雄激素指数(FAI)、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低于其他3组(P<0.05);两肥胖组患者的黑棘皮评分高于两非肥胖组(代谢健康非肥胖组、代谢异常非肥胖组)(P<0.05);代谢异常肥胖组高雄激素血症发生率低于两代谢健康组(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健康非肥胖组)(P<0.05)。③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异常肥胖组、代谢异常非肥胖组患者以痰湿质、气虚质为主,代谢健康非肥胖组患者以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多见。④在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异常肥胖组患者以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为主,代谢健康非肥胖组患者以肾虚肝郁证多见,代谢异常非肥胖组患者则以痰瘀互结证最为常见。⑤代谢健康肥胖的发生与LAP呈正相关,与VAI呈负相关;代谢异常肥胖的发生与LAP、VAI及血脂异常呈正相关;代谢异常非肥胖的发生与LAP、LH/FSH>2.5及血脂异常呈正相关,与LH/FSH呈负相关。结论代谢健康型肥胖PCOS人群依然有较高的风险进展为MS,并且较代谢健康型非肥胖PCOS人群更易出现相关并发症,需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性激素;肥胖;体质;中医证型
16
|
110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3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文燕,陈珑,王挺,皮璐,余婉蓉,秦永菊,何苗,莫慧,林立宇
2022, 56(1): 34-3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1206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14日。借助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6.0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9篇文献,涉及患者671例,其中治疗组341例、对照组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4,1.32),P<0.000 01],治疗组能更好地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3.81,95%CI(-5.63,-1.99),P<0.000 1] 。共报告20例不良反应/事件,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相比,单用或联合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由于文献质量和数量等因素影响,结论尚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小柴胡汤;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eta分析
13
|
80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3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临证承启
从治“神”与经筋理论角度探讨针灸诊治失眠
莫倩,黄宇,杨硕
2022, 56(1): 39-4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007135
摘要:基于神与脏腑、气血、经脉的关系,从治“神”整体辨证出发,探讨局部从经筋角度考虑,针刺(以恢刺为主)腹部疤痕(筋结点)等治疗失眠的临床体会。针灸临床思维中,整体融入局部,局部辅助整体,方可取得良效。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针刺;经筋理论;筋结点;治神;失眠;医案
44
|
87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3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李秋艳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临证经验撷英
王旭杰,唐威,王妙然,张雪雪,张蕊,顾继昱,倪恬,吴宇飞,王怡,李秋艳
2022, 56(1): 43-4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9087
摘要:介绍李秋艳教授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的临证经验。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天癸枯竭、阴阳失调、情志不遂、瘀血内滞,临床擅长活血化瘀中药的灵活运用,强调治疗应整体辨证,精准用药,重镇安神与养心安神并用,同时主张心肝同治,“双心”同调。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顽固性失眠;老年人群;临证经验;活血化瘀;心肝同治
40
|
59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34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经方纵横
“不可余药”之诠释学研究
张涛,张宇兴,李祖民,张国骏,刘超武
2022, 56(1): 46-4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7043
摘要:阐述对《伤寒论》条文中“不可余药”的理解。统编教材对于该词的两种注释有“不可使用其他药剂”与“不可剩余药渣”。运用条文内、条文间及文本间的诠释学循环方法,对“不可余药”进行研究与评价,通过分析抵当丸方证,进入中医经典文本理解与临床实践解释的诠释学循环,完成实践的诠释学目标,发现其含义应为“不可过度用药”。
关键词:不可余药;诠释学;《伤寒论》;中医名词术语;方证研究
11
|
20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3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医理求真
肾精与肠道菌群对脑的影响
黄佳,赵建涛,罗晓玲,张心怡,周胜强,刘芳
2022, 56(1): 49-5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7070
摘要:分别从来源、生理、病理及治疗方法等角度阐述中医肾精、肠道菌群与脑机能之间的关系,认为肾精与脑机能及肠道菌群与脑机能之间的关系有高度一致性。肾精与肠道菌群均形成于胚胎时期,受后天因素影响,两者均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而维持脑的生理功能;肾精亏虚与肠道菌群失衡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通过补肾益精与调节肠道菌群均可治疗脑病。
关键词:肾精;肠道菌群;脑;中枢神经系统
18
|
47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4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升清降浊理论在脑病中的临床运用
刘红喜,梁晓,申伟,付国静,张允岭
2022, 56(1): 54-5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10007
摘要:通过对升清降浊理论及中医脑功能的简要阐述,结合相关文献论述及现代临床运用,并以升清降浊理论在中风、眩晕、头痛、不寐、郁证、健忘等脑病方面的临床运用为例,认为应当充分运用升清降浊理论指导脑病的临床辨治,以提高中医药治疗脑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升清降浊;脑病;临床运用
17
|
74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43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临床试验
针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相关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张欣宇,陆云圻,沈含冰,陈剑华,赵海音
2022, 56(1): 58-6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404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相关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气虚痰结型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部分)(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血压等一般情况,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1例,最终完成试验者91例,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②试验过程中,对照组患者WHO-QOL-BREF、GAF、CGI-SI、TESS评分,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③治疗组患者3个月后GAF评分及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升高(P<0.05),CGI-SI、TESS评分降低(P<0.05),血脂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善(P<0.05);6个月后上述指标不同程度反弹,但治疗组多数反弹指标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及生活干预相比,加用针刺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相关代谢综合征疗效满意,并能辅助治疗精神疾病,且作用时间持久。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针刺
21
|
25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4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针刺郄门穴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即刻疗效观察
邵洁,崔光卫,戎靖枫,沈卫东
2022, 56(1): 63-6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6079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郄门穴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冠脉流速的即刻作用。方法纳入70例CSF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刺郄门穴)与对照组(针刺假穴位),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前后冠脉造影下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针刺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患者的CTFC值下降(P<0.05),对照组CTF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针刺后比较,试验组CTFC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②针刺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组间针刺后比较,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有助于减轻CSFP患者的自觉症状;与针刺非经非穴相比,针刺郄门穴能加快CSFP患者的冠脉血流,并更好地改善临床不适症状。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心悸;胸痛;针刺;郄门穴;TIMI血流帧数计数
9
|
20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5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揿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刘薇,麻佳健,杨迎民,朱文宗,金永喜,张艳艳,张蒙梦
2022, 56(1): 67-7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3117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脑卒中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及基础尿失禁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及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揿针及重复功能性磁刺激。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排尿日记指标(24 h尿失禁次数、24 h排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残余尿量减少(P<0.05),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增大(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大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OABSS、QOL评分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OABSS、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相比,加用揿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尿失禁疗效满意,能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改善尿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尿失禁;揿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
21
|
39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6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穴位按摩结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王健,金蕾,汪六运,王宁宁,高洁,张辉
2022, 56(1): 71-7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8131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中医神明理论的穴位按摩结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1-42(Aβ
1-42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中医神明理论的穴位按摩。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血浆Aβ
1-42
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MoCA评分值升高(P<0.05),ADL评分值、血浆Aβ
1-42
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Aβ
1-42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认知康复训练相比,联合使用基于中医神明理论的穴位按摩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满意,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浆Aβ
1-42
水平。
关键词:卒中后认知障碍;认知功能;穴位按摩;β淀粉样蛋白1-42;神明理论;中西医结合疗法
10
|
39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5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实验研究
肺不藏魄型失眠大鼠相关脏器中食欲素受体表达差异
么嵌巍,张星平,闫德祺,王凯凯,佟振鹏,邓宁
2022, 56(1): 75-8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8104
摘要:目的探寻肺不藏魄型失眠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关脏器中(肺、心、肝、脾、肾、大肠、脑)食欲素受体的表达差异,以充实客观实验依据,丰富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的应用。方法随机将1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8只。通过小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失眠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心、脾、肺、肾、大肠及脑组织中食欲素受体(OX1
R
、OX2
R
)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肺脏组织中OX2
R
表达上调,心脏组织中OX1
R
表达上调,脑组织中OX1
R
、OX2
R
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组织中OX1
R
、OX2
R
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大鼠肝、肾、大肠组织中OX1
R
与OX2
R
均未见明显表达。结论失眠模型大鼠的脑组织中OX1
R
、OX2
R
表达均上调,肺脏组织中OX2
R
表达上调,心脏组织中OX1
R
表达上调;食欲素受体可能是肺不藏魄型失眠模型大鼠的特征性神经递质之一。
关键词: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肺不藏魄型;失眠;食欲素受体;睡眠剥夺;模型大鼠
12
|
29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风湿骨痛胶囊定性与定量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陈良妮,刘世欣,林启焰,程雪梅,王莉莉,季莉莉,高武,陈勇,王长虹
2022, 56(1): 81-8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4116
摘要:目的完善风湿骨痛胶囊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以正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4︰7︰6︰2)为展开剂,碘蒸汽为显色剂,对麻黄、制川乌和制草乌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对甘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甲酸(8︰2︰2︰0.4)为展开剂,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无水乙醇溶液为显色剂,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对木瓜进行鉴别;建立同时测定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的HPLC方法;建立测定甘草酸含量的HPLC方法。结果所建立的2个TLC方法,各斑点清晰,Rf值适中,分离度良好。薄层-生物自显影实现了鉴别木瓜的表征抗氧活性成分的目的。含量测定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200~280.0 μg/mL、2.370~75.76 μg/mL、3.180~101.6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各指标成分的相关系数均>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107%,RSD为2.85%~5.62%。21批样品中3个指标成分含量分别为35.00~80.15 μg/粒、6.92~13.57 μg/粒、9.94~17.99 μg/粒;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6.100~97.58 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RSD为1.95,21批样品中甘草酸含量为1.70~2.21 mg/粒。结论建立的相关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风湿骨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风湿骨痛胶囊;质量控制;薄层鉴别;薄层-生物自显影;HPLC含量测定
17
|
50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5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综述
蛞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魏祥燕,高建平
2022, 56(1): 89-9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3054
摘要: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两方面综述蛞蝓的研究进展。蛞蝓含有蛋白质、蛞蝓多糖、甾醇、单胺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显示,蛞蝓具有抗肿瘤、抗炎、镇咳、祛痰、平喘、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防治癌症、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关键词:蛞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
12
|
29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5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氧化应激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李婧,潘紫萌,孙畅,杨乔瑞,韩亚鹏,孙淼,匡洪影
2022, 56(1): 96-10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2.2104140
摘要:综述氧化应激(OS)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研究表明,OS在PCOS中,因雄激素过多、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炎症等进一步加重PCOS患者体内代谢紊乱,并影响PCOS患者孕期宫内环境,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中医药治疗应用中药单体、复方及针灸等,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OS水平,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氧化应激;活性氧;中医药疗法;综述
35
|
121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23866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26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