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8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杏林漫道
肠-肺轴的中医内涵及临床意义
沈书扬,傅慧婷
2021, 55(8): 1-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3075
摘要: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探讨肠-肺轴的中医内涵及临床意义。肠与肺位置相近、以膈为界,具有津液同调、营养共需、共同参与机体免疫防护等功能。肠道菌群对肺的生理、病理均有一定影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治疗多种肺部疾病,并影响机体肺、肠免疫。虽然肺肠之间津液代谢的物质基础和信号连接尚未明晰,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肠-肺轴的现代知识架构终将形成,临床意义深远。
关键词:肠-肺轴;肺与大肠相表里;肠道菌群
13
|
115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1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学科新探
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孔德忠,欧梁,郭礼跃,黄维琛,蔡鑫,付兴前
2021, 55(8): 4-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8031
摘要:目的寻找藤黄健骨片作用于膝骨关节炎的主要作用靶点和主要有效成分。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藤黄健骨片中所包含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蛋白质序列数据库(UniProt KB)网络平台等8个数据库挖掘藤黄健骨片与膝骨关节炎相关的作用靶点,采用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从藤黄健骨片中筛选出柚皮素、甘草查尔酮A、芒柄花黄素、芦荟大黄素、脱水淫羊藿素、毛蕊异黄酮、8-甲雷杜辛等85种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胱天蛋白酶3(CASP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等121个膝骨关节炎相关的靶蛋白,参与脂多糖反应、细菌源性分子细胞反应、调控凋亡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因子产生、应答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调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草查尔酮A、柚皮素分别与蛋白靶点AKT1、白介素-6(IL-6)高效结合。结论藤黄健骨片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藤黄健骨片;网络药理学;信号通路;分子对接
11
|
39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3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膝骨关节炎敏化穴位的文献挖掘与临床验证研究
陈龑,薛艳,蒋鼎,李名,庞坚,郑昱新,曹月龙
2021, 55(8): 13-1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2089
摘要: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KOA)的主要敏化穴位及敏化方式,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其与KOA病情程度及炎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及筛选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期间PubMed、Embase(OvidSP)、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KOA的敏化穴位、敏化类型及敏化方式等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其中的规律;于课题组前期相关队列研究中,连续选取KOA病例104例,采用近红外成像拍照技术及相关软件提取主要敏化穴位区域温度数值,并应用简单线性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敏化穴位区域温度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最终纳入文献73篇。②纳入文献涉及的敏化穴位按照出现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阳陵泉、血海、犊鼻、内膝眼、阴陵泉等,其中出现频次最高者为阳陵泉,且热敏是阳陵泉穴位最为主要的敏化方式。③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阳陵泉穴位区域温度与WOMAC评分(r=0.191,P<0.05)、血浆IL-1β水平(r=0.212,P<0.05)均呈正相关,与血浆TNF-α(r=0.100,P>0.05)、IL-6水平(r=0.121,P>0.05)无相关性。④采用Enter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浆IL-1β 水平是影响阳陵泉穴位区域温度的危险因素[β=0.056(0.001,0.111),P<0.05]。结论KOA存在明显的穴位敏化现象,且敏化穴位区域温度与KOA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穴位敏化;阳陵泉;穴位区域温度;白介素-1β;炎症因子
7
|
40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4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基于病理生理学的术后肠粘连中医辨证论治新探
余奎,梁晓强,张静喆,周细秋
2021, 55(8): 17-19,2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5047
摘要:术后肠粘连是腹腔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普及也无法完全避免肠粘连的发生。中医药治疗术后肠粘连具有优势,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认为鉴于外科疾病的特殊性,传统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外科疾病的中医辨证。受中西汇通思想的启发,结合术后肠粘连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采用八纲辨证体系(以虚实辨证为主)对其进行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术后肠粘连;腹痛;辨证论治;八纲辨证;虚实辨证;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
13
|
24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2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证承启
石氏伤科运用藤类药辨治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张书铭,许金海,王国栋,童正一,俞志兴,叶洁,莫文
2021, 55(8): 20-2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2007
摘要:介绍石氏伤科运用藤类药物辨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膝骨关节炎多为旧疾沉疴,缠绵难愈,常规药物极难祛除久病入络之邪,而藤类药物具有走行通利、散结通络、引诸药直达病所之功。石氏伤科在整体辨证、气血痰瘀兼顾的理论指导下,善于配合使用藤类药物以起膝痹之沉疴。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石氏伤科;藤类药;临床经验
13
|
48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3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施杞从三期论治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撷英
李晓锋,侯炜,薛纯纯,王晨,宋永嘉,施杞,莫文
2021, 55(8): 25-2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2039
摘要:介绍施杞教授从三期论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膝骨关节炎可按急性发作期、急性缓解期、慢性持续期三期分期论治;在分期辨证内服中药的同时,可择期选择热熨疗法、中药熏蒸及外用膏剂等中药外治疗法,再辅以整膝三步九法理筋整骨通络、恢复筋骨平衡,最后还提倡防、治、养一体化的干预理念。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分期论治;中药内服;中药外治;整膝三步九法;治未病;名医经验
12
|
53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4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吴山以林氏定点旋转扳法为主诊治枕大神经痛经验
黄帆,陈智恒,雷骏轩,赵思怡,郭汝松,范志勇,田强,吴山
2021, 55(8): 29-31,3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09022
摘要:介绍吴山教授以林氏定点旋转扳法为主诊治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经验。认为筋骨力学失衡与风寒湿痹阻经络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诊疗中,在手法施展前注重准确定位;手法施展时理筋为先,爆发力正骨为要;手法施展后中药包热敷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枕大神经痛;林氏定点旋转扳法;病因病机;正骨;推拿;筋骨力学;名医经验
12
|
19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翁维良治疗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缺血性心肌病伴严重左心功能不全验案分析
钱真真,翁维良,高蕊
2021, 55(8): 32-3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09102
摘要:介绍翁维良教授治疗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缺血性心肌病伴严重左心功能不全验案1则。认为主要病机为正虚邪盛,虚实夹杂,尤以血瘀为甚;治疗以益气活血为主,根据病情变化或温阳、或利水、或养阴,具体处方包括冠心病6号方、四参养阴汤、生脉饮等。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缺血性心肌病;名医经验;翁维良
13
|
16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2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医理求真
温胆汤主治“胆寒”辨析
金珏,陈晓
2021, 55(8): 37-4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2059
摘要:通过方药溯源、痰寒之辨、方义解析、类方衍变对温胆汤主治“胆寒”进行辨析。温胆汤一方三源,主治“胆寒”,然观现今《方剂学》教材多认为其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有由“寒”转“热”之变,并发现方中的生姜用量不减反增,认为温胆汤主治应为“胆痰”,即胃郁胆滞、痰浊内阻证。
关键词:温胆汤;胆寒;胆痰;辨析
15
|
47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3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经方纵横
纵览葛根汤
叶进
2021, 55(8): 42-4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3015
摘要:论述葛根汤的古今应用及相关研究,并总结其应用规律。认为葛根的功效明显影响整方的应用,运用葛根汤应紧扣“两个字”(表和强)和“四条经”(手、足太阳经与手、足阳明经)。
关键词:葛根汤;经方;源流;经络循行
12
|
58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4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床试验
中药辨证论治结合骶管封闭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沈琪幸,许金海,夏烨,叶洁,梅一南,张洋,沈祉培,李文顺,莫文
2021, 55(8): 48-5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502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益气化瘀补肾法”中药辨证内服外敷)结合骶管封闭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个分中心收集的43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5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补肾法”中药辨证内服外敷结合骶管封闭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随访4周,观察用药安全性,比较局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治疗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期间,治疗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试验者420例,其中治疗组210例,对照组210例。②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局部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评分逐渐降低;组间局部疼痛VAS评分在治疗1周、治疗2周时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局部疼痛VAS评分在随访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劣效检验合格。③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JOA腰椎治疗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评分逐渐升高;组间JOA腰椎治疗评分在治疗1周、治疗2周时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JOA腰椎治疗评分在随访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劣效检验合格。④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ODI问卷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评分逐渐降低;组间ODI问卷评分在治疗2周时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ODI问卷评分在随访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西药治疗,“益气化瘀补肾法”中药辨证内服外敷结合骶管封闭术具有早期疗效优势,可更快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及缓解腰椎功能障碍;而在随访期(中期)疗效方面,治疗组也不劣于对照组。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辨证论治;骶管硬膜外药物注射疗法;保守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
9
|
3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3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基于“脊-盆-膝”整体诊疗模式的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僵硬程度的影响
丁旭童,张喜林,侯奕杰,赵执钧,叶雪雯
2021, 55(8): 54-5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1164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脊-盆-膝”整体诊疗模式的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僵硬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局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基于“脊-盆-膝”整体诊疗模式的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比较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僵硬部分)评分、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以及腰椎、骨盆症状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WOMAC(僵硬部分)评分、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WOMAC(僵硬部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合并腰椎、骨盆症状患者占比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基于“脊-盆-膝”整体诊疗模式的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可改善下肢力线,减轻膝关节僵硬及疼痛程度,增加关节屈伸范围。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推拿;整体观念;下肢力线
28
|
39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4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三种固定方法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王楠,杜国庆,蔡雨卫,王辉昊,曹贺,郑春伟,胡启龙,陈晶晶,石瑛
2021, 55(8): 58-6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10165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小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影响小夹板固定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135例中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夹板组、石膏组、手术组,每组45例。夹板组予小夹板固定,石膏组予石膏固定,手术组予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6周时对患肢进行X线检查并决定是否拆除固定装置,并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比较X线下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高度以及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等级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夹板组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①试验期间,3组均无病例脱落。②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组内比较,各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高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6周比较,手术组的掌倾角、桡骨短缩高度水平改善优于夹板组、石膏组(P<0.05)。③治疗后3个月时,夹板组、石膏组、手术组 Cooney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1%、75.6%、93.3%;组间Cooney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夹板组、手术组明显优于石膏组(P<0.05)。④治疗前桡骨短缩高度与治疗后3个月时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较为相关(r=-0.584,P=0.002),即治疗前桡骨短缩高度对夹板组患者疗效的影响较大。结论3种固定方法都能较好地恢复桡骨远端骨折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高度水平。小夹板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在恢复腕关节功能方面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石膏固定。治疗前桡骨短缩高度对应用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疗效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临床疗效;桡骨高度
99
|
15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5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刘薇,叶晓红,朱文宗,杨迎民,金永喜,宋成城
2021, 55(8): 63-6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1022
摘要:目的观察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上肢表面肌电信号、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试验者86例,其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电积分(IEMG)、均方根(RMS)值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均有所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6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治疗6周后比较,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小续命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后上肢肌痉挛疗效满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上肢肌张力,缓解中风后肌痉挛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关键词:中风;脑卒中;肌痉挛;小续命汤;表面肌电图;中药研究
12
|
39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2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通督调神推拿法对儿童抽动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
米蕴慧,方茜,郭薇薇,余平波,周一舫,李继君,孙克兴
2021, 55(8): 67-70,7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12039
摘要: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推拿法对儿童抽动障碍(TD)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T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行为干预疗法结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推拿法。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21例,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YGT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YGT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推拿法治疗TD的临床疗效较佳,且符合患儿与家长的亲子互动需求,患儿依从性高。
关键词: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儿童;中医推拿;通督调神;互动式疗法;临床研究
8
|
60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49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平肝豁痰方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伴记忆力减退的临床观察
凌蕴玉,许良
2021, 55(8): 71-7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7171
摘要:目的观察平肝豁痰方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伴记忆力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郁痰热型不寐伴记忆力减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治疗组予平肝豁痰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改良SPIEGEL自评量表评分、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中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试验过程中,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试验者67例,其中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63.6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SPIEGEL自评量表评分均逐渐降低(P<0.001);治疗4周、6周、8周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SPIEGEL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P<0.05),对照组P300潜伏期缩短(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豁痰方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伴记忆力减退疗效满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记忆力减退症状及中医证候。
关键词:失眠;不寐;记忆力减退;平肝豁痰方;事件相关电位
8
|
27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2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实验研究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银板方”中5种成分的含量
乔静华,李元圆,顾明达
2021, 55(8): 75-7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3018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银板方”中(R,S)-告依春、绿原酸、芍药内酯苷、连翘酯苷A和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SB-C18 (3.0 mm×150 mm, 2.7 μm)色谱柱,0.1%磷酸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 35 ℃;波长切换方式0~4 min为240 nm,4~6.5 min为325 nm,6.5~9 min为230 nm,9~21 min为328 nm,21~24 min为265 nm。结果(R,S)-告依春、绿原酸、芍药内酯苷、连翘酯苷A、次野鸢尾黄素分别在0.145~18.560(r=1)、3.566~228.200(r=1)、2.281~292.000(r=1)、6.312~808.000(r=1)、0.238~30.480(r=1)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6%、102.09%、99.06%、98.63%、101.51%,RSD分别为1.90%、1.43%、1.62%、1.40%、1.94%(n=9)。结论HPLC波长切换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板方”的质量评价。
关键词:银板方;(R,S)-告依春;绿原酸;芍药内酯苷;连翘酯苷A;次野鸢尾黄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6
|
8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2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不同配比柴胡人参药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张强,刘凯利,金俊,张力,阮君,尚浩南,陈珺明,肖铁刚,王兵
2021, 55(8): 80-8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1155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配伍比例柴胡人参药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8只和造模组40只。C组给予普通饲料及0.9%NaCl溶液灌胃,造模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及0.9%NaCl溶液灌胃,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M组)、柴胡人参1∶1组(CR 1∶1组)、柴胡人参1∶2.5组(CR 1∶2.5组)、柴胡人参2.5∶1组(CR 2.5∶1组)、奥贝胆酸组(OB组),每组8只。各用药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及相应药物灌胃。各组干预结束后称量大鼠体质量、肝湿重,观察病理染色,检测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组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FBG、胰岛素含量(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下降,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加重。与M组比较,各用药组的糖代谢、脂代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具体而言,各用药组之间比较,CR 2.5∶1组的体质量、肝湿重,以及TC、ALT、AST、FBG、FINS、HOMA-IR、脂肪变性及炎症评分下降较其余两组显著,ISI水平升高也最显著,故柴胡人参配伍2.5∶1时的药效作用最佳;与OB组比较,CR 2.5∶1组体质量水平下降更为显著,而肝湿重、TC、AST、FBG、ISI及炎症评分的改善不如OB组显著。结论柴胡人参药对可以改善NAFLD大鼠的糖脂代谢,其最佳配伍比例为柴胡与人参2.5∶1。
关键词:柴胡;人参;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代谢;脂代谢;中药研究
7
|
30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4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升清胶囊对胆固醇结石小鼠核受体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影响的研究
沈亮,胡诚,章学林,顾宏刚,张静喆,梁晓强
2021, 55(8): 88-9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3068
摘要:目的探讨升清胶囊对胆固醇结石模型小鼠核受体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升清胶囊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升清胶囊组采用喂养高脂致石饲料连续7周诱导胆固醇结石模型,正常组喂养正常饲料;升清胶囊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NaCl溶液灌胃。各组均于造模结束后取材,观察成石率,HE染色观察胆囊和肝脏大体形态变化,酶比色法检测血清及肝脏TG、TC、TBA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脏LXR-α、FXR、ABCA1、ABCG5、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成石率升高(P<0.05),胆囊和肝脏大体形态学存在不同程度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升清胶囊组成石率降低(P<0.05),胆囊和肝脏大体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肝脏TC、TG含量升高,肝脏TBA含量降低,肝脏LXR-α、FXR、ABCA1、ABCG5、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升清胶囊组血清和肝脏TC、TG含量降低,LXR-α、FXR、ABCG5、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ABCA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升清胶囊可能是通过下调LXR/FXR及其直接靶基因ABC转运蛋白来降低C57小鼠结石成石率。
关键词:升清胶囊;胆固醇结石;小鼠;核受体LXR-α/FXR;ABC转运蛋白
16
|
19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36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卷柏总黄酮片的质量控制研究
李彦超,周宁,郑晓珂
2021, 55(8): 94-9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4204
摘要:目的建立卷柏总黄酮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卷柏总黄酮片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卷柏总黄酮片中卷柏总黄酮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卷柏总黄酮片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并对检查项中的重量差异、崩解时限进行控制。结果TLC法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卷柏总黄酮在1.571~11.781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25%,RSD为1.02%。穗花杉双黄酮在6.545~327.246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6.03%,RSD=0.49%。检查项中的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符合规定。结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卷柏总黄酮片质量标准,方法快速正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
关键词:卷柏总黄酮片;质量标准;穗花杉双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6
|
29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3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综述
黄芪汤及方中单味药研究进展
王浩艺,成扬
2021, 55(8): 99-10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9128
摘要:黄芪汤(黄芪、甘草比例为六比一)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平补气血、益气生精,主治气虚血弱诸证。黄芪汤复方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慢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黄芪和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关键词:黄芪汤;黄芪;甘草;研究进展;综述
21
|
100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4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帕金森病临床异质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吴攸,袁灿兴
2021, 55(8): 104-10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7136
摘要:综述帕金森病(PD)临床异质性的研究进展。总结PD不同临床亚型的症状特点及相应的神经病理学依据,并分析中医证候分型与临床异质性的内在联系,旨在将PD西医临床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开展中西医并重的诊疗模式,为PD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帕金森病;临床异质性;聚类分析;辨证论治;综述
10
|
32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3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