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 7

      名医传承

    • 朱佩,刘雷蕾,张海蓉,孙一珂,马淑然
      2021, 55(7): 1-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1108
      摘要:介绍刘燕池教授以滋阴学派思想为指导,自拟滋阴散结方治疗肺癌术后的临证经验。认为肺癌术后的病因病机是以气阴两伤为主的正虚邪实;肿瘤的本质为热邪,易耗伤精血津液及正气;正气本虚,经手术再伤正气;术后肿瘤虽祛除,但体内仍有痰饮等实邪,易致恶化。其治则治法为扶正为纲,培土生金,补脾胃之气阴以生肺之气阴;祛邪为辅,化痰软坚,散结消肿兼以调气。临床在消瘰丸基础上以自拟滋阴散结方作为基础方应用于肺癌术后的治疗,再根据不同变证加减化裁。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肺癌术后;滋阴散结方;气阴两伤;扶正祛邪;刘燕池   
      12
      |
      39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58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杏林漫道

    • 刘燕,吴耀松,刘俊,王文彬,任闪闪,杨铁柱,陈玉龙
      2021, 55(7): 5-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9134
      摘要:中医整体观强调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及机体自身的整体性。肿瘤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机体内生态、局部微生态、细胞内分子生态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生态医学的特征。从中医整体观角度认识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生态学规律,有助于明确中医防治肿瘤的生物学内涵,也可以为解释肿瘤发病机制和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医学;整体观;肿瘤;生态学规律;发病机制;临床治疗   
      173
      |
      68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6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学科新探

    • 尚盼盼,张雪,程觅,杨永清,徐玉东
      2021, 55(7): 9-1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5036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取穴规律,以期为针灸临床实践及科研活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期刊论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国内外发表的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文献中的腧穴处方数据并统计腧穴的使用频次、分布部位、归经和特定穴类别等信息,进一步采用SPSS 24.0软件对临床常用腧穴(使用频次前22位、使用频率大于1%)之间的关联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最终选定文献总计190篇,其中中文文献170篇,英文文献20篇。②针灸处方中单穴累计为94个,取穴总计990频次,腧穴按使用频率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肺俞、定喘、大椎等。③特定穴在哮喘的针灸治疗中应用广泛,以背俞穴、交会穴与五输穴的使用频次较高。④取穴基本涵盖了十四经,较常用的经脉包括膀胱经、肺经、任脉等,其中以膀胱经腧穴的出现频率最高,非十四经(经外奇穴)的出现频率也较高;阳经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阴经。⑤常用腧穴的分布以胸背部和四肢部为主。⑥聚类分析获得2个主要腧穴聚类群,第一类中包括6组常用腧穴组方(如“合谷-大杼-中府”),第二类包括3个核心腧穴组(如“肾俞-脾俞”)。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从肺论治,兼顾脾肾;多取膀胱经,对症选穴,标本同治”的临床取穴规律,这对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选穴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针灸;哮喘;数据挖掘;腧穴;经络;临床研究;取穴规律   
      6
      |
      66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7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尹萌辰,王洪伸,孙懿君,徐盛明,许崇卿,严寅杰,范赵翔,马俊明,莫文,施杞
      2021, 55(7): 17-24,2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4099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散瘀解毒方治疗骨肉瘤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查找黄芪、重楼、黄连3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取骨肉瘤相关靶基因;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益气散瘀解毒方治疗骨肉瘤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拓扑学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化合物与骨肉瘤相关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益气散瘀解毒方中的共49种活性成分,关键活性成分共23个,治疗骨肉瘤的潜在靶点93个;PPI网络分析得出益气散瘀解毒方治疗骨肉瘤的17个关键靶点蛋白,涉及Akt1、MAPK1、PTGS2和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 720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 583个,细胞组成(CC)条目30个,分子功能(MF)条目107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12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黄连素和槲皮素与骨肉瘤的Akt1、MAPK1蛋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益气散瘀解毒方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MAPK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进而起到治疗骨肉瘤的作用。  
      关键词:益气散瘀解毒方;骨肉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9
      |
      58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证承启

    • 蔡虹,曹永龙,张如棉,林月宏,张华
      2021, 55(7): 25-2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3066
      摘要:介绍康良石教授运用“浊脂”理论辨治脂肪肝的经验。认为“浊脂”先伏而后行,阻遏气机、郁滞三焦,既是脂肪肝的致病因素,又是其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临证将脂肪肝分为隐证(无临床症状)、湿热蕴结证、虚滞夹杂证3型,确立了以柔肝行气、祛浊净脂,审证求因、病证结合为主的系列治法和方药。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脂肪肝;“浊脂”;临床经验;康良石   
      8
      |
      3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5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丁天红,李敏,张鸿,符奇飞,张荣荣,闫昱江,寇久社
      2021, 55(7): 29-3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812015
      摘要:介绍殷克敬教授针刺诊治乳癖(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肝郁气滞、经脉阻滞、气血壅瘀乳房;临床善用经络诊查法及九宫八卦手诊法进行触诊、望诊;辨经选穴多基于“经络别通”理论,以手足厥阴经、足阳明经穴位为常用;立法施针时,强调治乳先调气,治痰先理脾。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乳癖;乳腺增生;针刺;经络诊查法;经络别通;手诊   
      22
      |
      3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8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陈楠楠,刘敏
      2021, 55(7): 33-35,4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8146
      摘要:介绍刘敏教授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关性脱发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机为阳虚失摄、阴阳失调,方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潜阳固脱、调和阴阳,可通过调节自身免疫、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改善脱发症状。并举验案2则。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关性脱发;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名医经验;刘敏   
      9
      |
      50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7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张增祥,吴喜萍,刘红丹,葛利云
      2021, 55(7): 36-3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3301
      摘要:结合验案总结张沛虬从肝论治由卡马西平引起的史-约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根据用药史和临床特征,认为史-约综合征系由阳毒发于肌肤,引动肝热所致,治以养肝柔肝、清肝凉肝,方用四物汤加味。  
      关键词:史-约综合征;卡马西平;从肝论治;张沛虬   
      10
      |
      1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6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医理求真

    • 任培中,弓雪峰,崔红生,陈秋仪
      2021, 55(7): 38-4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0118
      摘要:通过对中医大气学说源流和发展的梳理,解析胸中大气助行呼吸的相关医理;结合慢性重度呼吸困难(CSD)的中医病机特点,阐释大气下陷在其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运用益气升陷法治疗CSD的思路,总结升陷汤加减治疗CSD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重度呼吸困难;大气下陷;益气升陷法;治疗思路   
      8
      |
      28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5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经方纵横

    • 费晓军,章旭,杜欢
      2021, 55(7): 42-4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9068
      摘要:结合4则案例,介绍黄煌教授以“方-病-人”临证思维模式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经验,常用方剂包括桂枝茯苓丸、半张防风通圣散、荆防柴归汤、大柴朴汤等。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方-病-人”临证思维模式;名医经验;黄煌   
      10
      |
      5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6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床试验

    • 高宏敏,李建光,刘建平,蔡庆春
      2021, 55(7): 45-4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8028
      摘要: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及对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cystati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2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单纯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放射治疗周期,观察实体瘤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血清MIP-3α、cystatinA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19例,其中观察组59例、对照组60例。②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4%、77.97%,对照组分别为71.67%、60.00%;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组间实体瘤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MIP-3α、cystatinA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IP-3α、cystati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④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鼻咽部不适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⑤观察组PFS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66,P=0.039),两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4,P=0.361)。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华蟾素治疗是鼻咽癌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华蟾素可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减轻放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PFS,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IP-3α、cystatinA表达有关。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华蟾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   
      19
      |
      13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6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许华云,孔世露,付金荣,王国增
      2021, 55(7): 50-5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12011
      摘要:目的观察蔡氏调周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脂代谢及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P)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67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蔡氏调周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检测两组患者的脂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游离脂肪酸(FFA)及LEP、ADP的水平;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计算LH/FSH比值。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EP水平均降低(P<0.05)、ADP水平均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HR、BMI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LH水平及LH/FSH比值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LH水平及LH/FSH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蔡氏调周法能有效调节肥胖型PCOS患者的脂代谢紊乱,较好地改善其性激素水平,降低LEP水平及WHR、BMI,升高ADP水平,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蔡氏调周法;中药;脂代谢;瘦素;脂联素   
      15
      |
      33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8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黄飞翔,徐峻苗,何佩,陈学奇,姚守珍,高雪林,应菊娅
      2021, 55(7): 55-5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08010
      摘要:目的探讨陈氏知母散联合静脉输液治疗可疑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41例可疑羊水过少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66例和中西医结合组75例。西药组患者给予静脉输液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静脉输液的基础上给予陈氏知母散口服,两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采用B型超声检测并计算患者的羊水指数(AFI)、胎儿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与舒张末期峰值(D)的比值(S/D比值),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FI升高(P<0.05)、胎儿脐动脉S/D比值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AFI高于西药组(P<0.05)、胎儿脐动脉S/D比值低于西药组(P<0.05)。②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③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西药组患者的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亦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黏度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与单纯静脉输液疗法比较,陈氏知母散联合静脉输液疗法治疗可疑羊水过少,可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羊水量,改善胎儿脐动脉血流,从而调整胎盘局部的微循环。  
      关键词:可疑羊水过少;陈氏知母散;静脉输液;中西医结合疗法   
      14
      |
      10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83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刘宁宁,杨越,贾茹,冯媛媛,周利红,季青,王炎,谈政,韩植芬,杨柳,李琦
      2021, 55(7): 59-6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0100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解毒方联合姑息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72例晚期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姑息化疗联合补肾解毒方安慰剂治疗,治疗组采用姑息化疗联合补肾解毒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化疗周期或至疾病进展。比较两组Piper疲乏量表及简易疲乏量表中国版(BFI-C)评分的变化情况,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各脱落4例,最终完成试验者64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Piper疲乏量表各维度(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感觉疲乏、认知情绪疲乏)评分及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iper疲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BFI-C量表中的现疲乏程度、24 h疲乏程度、24 h最严重疲乏程度、对生活的影响(一般活动、情绪、行走、工作、与他人关系、生活乐趣)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24 h最严重疲乏程度、影响一般活动、影响情绪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FI-C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Ⅰ度、Ⅱ度为主。结论补肾解毒方联合姑息化疗可明显减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结直肠癌;晚期;癌因性疲乏;化疗;补肾解毒方   
      6
      |
      4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66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实验研究

    • 安帅,白荣闯,李格格,朱龙,杨英昕
      2021, 55(7): 64-6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1075
      摘要:目的观察茯苓丸加减方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MMP-3、MMP-13及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和茯苓丸加减方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均采用改良Hulth法对其左后膝关节进行手术造模;造模成功后对各组大耳白兔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病理观察,同时采用ELISA 法对各组大耳白兔膝关节液内MMP-3、MMP-13和TIMP-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MMP-3、MMP-13和TIMP-1含量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氯芬酸钠组和茯苓丸加减方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MMP-3、MMP-13和TIMP-1与KOA发病关系密切,茯苓丸加减方可能是通过抑制其病理性升高对KOA的发病起到治疗作用。  
      关键词:茯苓丸加减方;膝骨性关节炎;MMP-3;MMP-13;TIMP-1   
      18
      |
      28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6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尹晓丹,何军琴,辛明蔚,武颖,韩倩,杨维
      2021, 55(7): 68-74,10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4166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干细胞(EDSCs)移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从8周龄雌性SD大鼠子宫内膜中分离提取EDSCs,采用机械分离与两步酶消法,实验选用纯度较高的第3代细胞,分别采用尾静脉(IV)和宫腔注射(IU)的方法移植到实验大鼠体内。采用宫腔灌注95%无水乙醇及灌胃羟基脲加尾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方法建立肾虚血瘀薄型子宫内膜联合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EDSCs+IV组、EDSCs+IU组、EDSCs+IV+中药组、EDSCs+IU+中药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方法干预后,经过3个动情周期处死后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厚度、腺体和血管分布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角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EDSCs+IU组、EDSCs+IV+中药组及EDSCs+IU+中药组较模型组内膜厚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增加子宫内膜腺体数方面,EDSCs+IV组较模型组腺体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Cs+IU组、EDSCs+IV+中药组、EDSCs+IU+中药组较模型组腺体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增加子宫内膜血管数方面,EDSCs+IV组、EDSCs+IU组、EDSCs+IV+中药组、EDSCs+IU+中药组较模型组血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角蛋白表达方面,EDSCs+IV组、EDSCs+IU组、EDSCs+IV+中药组、EDSCs+IU+中药组较模型组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波形蛋白表达方面,EDSCs+IV组、EDSCs+IU组、EDSCs+IV+中药组、EDSCs+IU+中药组较模型组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表达方面宫腔注射EDSCs与尾静脉注射EDS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DSCs+IV+中药组与EDSCs+IV组比较、EDSCs+IU+中药组与EDSCs+IU组比较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注射EDSCs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表达方面更优于尾静脉注射EDSCs;加用补肾活血方后有助于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关键词:补肾活血方;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干细胞移植;子宫内膜形态学;中药研究   
      21
      |
      35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7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孔令臻,邢捷
      2021, 55(7): 75-8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2070
      摘要:目的观察补益气血中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GF、EGF mRNA、VEGFA、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四君子汤组和四物汤组,空白对照组予含完全DMEM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分别予含10 μg/L、100 μg/L、1 mg/L、10 mg/L、100 mg/L、1 g/L相应中药冻干粉的完全DMEM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四君子汤、四物汤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药物浓度和用药时间,Western blot法检测EGF、VEGFA的表达,RT-PCR检测EGF mRNA、VEGF mRNA的表达。结果四君子汤、四物汤能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各组在浓度为100 mg/L时,促进细胞增殖效果较明显,且药物干预24 h促细胞增殖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EGF、EGF mRNA、VEGFA、VEGF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与四君子汤组比较,四物汤组EGF、EGF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VEGF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补益气血中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可通过促进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上调EGF mRNA、VEGF mRNA的表达,促进EGF、VEGFA的合成分泌,进而促进血管再生、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补气中药四君子汤与补血中药四物汤作用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中医气与血的不同作用、气血关系以及脏腑理论有关。  
      关键词:四君子汤;四物汤;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中药研究   
      7
      |
      63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8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孙晶晶,凌珊,胡钟芳,殷玮,吴家欣,倪庆纯
      2021, 55(7): 81-8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3056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蟾皮提取物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比较两种蟾皮提取物及不同浓度的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对照品溶液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建立的LC-MS/MS法线性良好,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以及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3种不同浓度蟾毒灵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5.03±1.97)%、(72.33±2.51)%、(71.80±1.53)%;蟾皮药材提取物1中的为(-16.67±1.58)%,蟾皮药材提取物2中的为(71.93±1.48)%。3种不同浓度的华蟾酥毒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52.33±4.13)%、(52.47±3.84)%、(47.60±2.46)%;蟾皮药材提取物1中的为(-51.23±3.53)%,蟾皮药材提取物2中的为(40.93±1.29)%。3种不同浓度的脂蟾毒配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1.27±1.09)%、(93.60±0.85)%、(88.13±0.76)%;蟾皮药材提取物1中的为(52.67±3.58)%,蟾皮药材提取物2中的为(80.13±2.38)%。结论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跟药物浓度不呈依赖性,蟾皮药材提取物1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低于对照品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而蟾皮药材提取物2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基本与对照品一致;提示蟾皮药材提取物1中混合物体系导致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  
      关键词:蟾皮提取物;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血浆蛋白结合率;平衡透析法;中药研究   
      12
      |
      36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7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李瑞玲,吴燕升,李东东,史丽强,高建东
      2021, 55(7): 85-9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4056
      摘要:目的探索矢志方减轻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小管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矢志方组、别嘌醇组,每组8只;以750 mg/kg 氧嗪酸钾造模,各组分别于实验的第3、5、7、11周末留取10只大鼠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免疫组化法、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Ⅲ型胶原(Collagen Ⅲ)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第11周末,模型组NA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RBP水平较正常组在第5、7、11周末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用药后可降低尿中RBP排泄。矢志方组、别嘌醇组collagen Ⅲ、OPN mRNA的表达自3周起较模型组升高(P<0.01,P<0.05),两组各时间节点OPN mRNA的表达无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段各组大鼠肾组织中collagen Ⅲ表达明显降低(P<0.05);除第3周外,各组大鼠肾组织中OPN表达明显降低(P<0.01)。第3周末,矢志方组、别嘌醇组之间collagen Ⅲ表达无差异(P>0.05);第3、7周末两组之间OPN表达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可见模型组collagen Ⅲ和OPN表达于肾小管及间质,肾小球在模型后期有少量表达。结论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小管微量蛋白排泄增多,高尿酸血症存在明显的肾小管和间质损伤,矢志方具有减轻肾小管损伤、抑制肾脏间质炎症、缓解肾纤维化的作用。  
      关键词:矢志方;高尿酸血症;肾小管损伤;模型大鼠;中药研究   
      17
      |
      42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70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综述

    • 苗艳芳,王玉贤
      2021, 55(7): 91-9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8055
      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中医病机虽然有肝脾失调、肝旺脾虚、肝郁脾虚之别,但总与肝、脾两脏相关,且以肝郁脾虚最为常见。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三个方面综述肝郁脾虚型IBS-D的中医研究进展。以痛泻要方为代表,具有调肝理脾功效的中药方剂能很好地改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及心理、行为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作用机制方面,中医药可能是通过调节脑-肠轴、内脏高敏感及相关离子转运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痛泻要方;脑-肠轴;内脏高敏感;综述   
      17
      |
      139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7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于兰英,齐晓翠,闻乃妍,刘恬恬,迟迅,刘芳,刘晟,舒楠淇,王雪,杜艳伟,吕雪娇
      2021, 55(7): 95-10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9100
      摘要:综述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探讨中药防治心肌肥大的研究进展。回顾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功能障碍时的主要表现,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应激、动力学紊乱、线粒体DNA突变、钙稳态失衡等5个方面归纳线粒体功能障碍对心肌肥大的影响,以及中医药在治疗心肌肥大中的应用概况,为今后临床治疗心肌肥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  
      关键词:心肌肥大;中药;线粒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综述   
      11
      |
      65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76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