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6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杏林漫道
从肺肠互动谈膳食纤维在肺部感染中的作用
独思静,刘倩,张涛,杨洋,苏晓兰,魏玮
2021, 55(6): 1-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7036
摘要: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和现代研究“肺-肠”轴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指出肺肠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肺肠互动的中西医认识,膳食纤维在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正逐渐被认识。可发酵膳食纤维是参与肺肠互动免疫过程的主要底物,也是肺部感染患者饮食管理的主要选择,平衡和个体化是膳食纤维摄入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膳食纤维;肺部感染;肺肠互动
20
|
25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4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学科新探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胰腺癌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贺忠宁,陈鸿,杜霞,张培彤,王萍
2021, 55(6): 5-1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1118
摘要:目的预测血府逐瘀汤治疗胰腺癌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数据库收集血府逐瘀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中药靶标预测功能模块收集血府逐瘀汤的候选靶标谱;利用疾病数据库收集胰腺癌疾病基因集和血瘀证证候基因集;利用病证方关联分析模块构建“病-证-方”关联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AutoDock 软件对主要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血府逐瘀汤治疗胰腺癌血瘀证的活性成分可能主要集中于柴胡、红花、牛膝、桔梗4味中药,主要通过40个化学成分、23个靶标、29条通路发挥其作用。结论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多种成分发挥治疗胰腺癌血瘀证的作用,通过影响MAPK3、CALM1、AKT1、HSP90AA1、CREB1等靶点,进一步影响肿瘤相关、代谢相关、免疫系统相关等通路。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胰腺癌;血瘀证;中医药整合药理学
13
|
63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3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及中医辨证分型特点
施德,干静,万赢,赵嘉豪,吴娜,刘振国
2021, 55(6): 15-2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3055
摘要:目的探讨早中期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使用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表(SCOPA-AUT)确定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频率,将PD患者分为SCOPA-AUT评分低分组、高分组,对6类23个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进行分析。同时,对P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各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特点。结果SCOPA-AUT低分、高分组两组之间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体温调节、瞳孔调节出现的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差异最大。SCOPA-AUT的23个症状中,排便费力、夜尿增多和便秘发生频率最高。伴随自主神经症状数量越多的PD患者,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总分、Ⅰ评分、Ⅱ评分和 Ⅳ评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PD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越高。PD患者肝肾不足型患者最多,各种中医分型中,痰热动风型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分数最高。结论早中期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且常伴有多种自主神经症状,排便费力、夜尿增多和便秘最为常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医辨证分型;临床特点
9
|
32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证承启
国医大师刘祖贻从风、痰、瘀、虚论治痫证经验
蒋军林,李倩,王跃强,吴智蓉,曾楚楚,刘芳,刘祖贻
2021, 55(6): 21-22,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2022
摘要:介绍国医大师刘祖贻从风、痰、瘀、虚论治痫证的临床经验。认为风、痰、瘀是导致痫证的直接原因,而肝、脾、肾三脏之虚是产生风、痰、瘀的关键,临证可结合肝、脾、肾进行论治;拟定健脾定痫汤、熄风定痫汤、益肾定痫汤和活血定痫汤等经验方,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痫证;风;痰;瘀;虚;名医经验;刘祖贻
6
|
49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2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温阳运脾除湿法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黄疸1例
黄莉荣,薛征
2021, 55(6): 23-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9037
摘要:介绍薛征教授采用温阳运脾除湿法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黄疸病案1则。案中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脾失健运以致湿邪阻遏,本虚标实,发为黄疸;其色黄晦暗,属阴证,腹胀便溏,属寒证。治疗时以温阳运脾、除湿退黄为思路,扶正祛邪,疗效满意。
关键词: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黄疸;阴黄;温阳;运脾;除湿;病案
23
|
18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2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络气行疾”在热痹中的运用
刘党珍,张福利
2021, 55(6): 26-27,45. DOI: 10.165/j.1007-1334.2021.2007087
摘要:从“络气行疾”的概念、热痹的病因病机、热痹与“络气行疾”的关系、运用“络气行疾”治疗热痹等方面,阐述“络气行疾”在热痹中的运用。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络气行疾;热痹;血虚;气实
24
|
2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975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运用“火郁发之”理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体会
周扬,韩燕,史默怡,杨月嫦,平键
2021, 55(6): 28-30,5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2063
摘要:探讨运用“火郁发之”理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体会。认为失眠症病机的根本在于阴阳失合,火为引起阴阳失合的重要因素;治疗除清热泻火外,以疏通宣散之法使内在郁热之邪迅速散去,对“郁火”进行因势利导、透邪外出,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失眠;火郁发之;升降散;栀子豉汤
8
|
65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5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医理求真
陈德求《医学传灯》学术成就初探
黄斌,沈强,黄斯博,莫培菲
2021, 55(6): 31-33. DOI: 10.16305/1007-1334.2021.2009086
摘要:从重视脾胃有阐发、比肩东垣堪传灯,书载师授乃中规、学贵贯通是关键,以理思症先议病、以症合理后用药,融汇诸家萃其精、创新理论不拘泥,处方用药循古制、加减化裁立新方等5个方面,探讨清代医家陈德求《医学传灯》的学术成就。
关键词:陈德求;《医学传灯》;学术成就
6
|
7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9752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经方纵横
欧阳卫权运用变通麻杏苡甘汤治疗湿疹经验
刘奇,老膺荣,欧阳卫权
2021, 55(6): 34-3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0067
摘要:介绍欧阳卫权教授运用变通麻杏苡甘汤治疗湿疹的临床经验。变通麻杏苡甘汤全方用药共9味,湿疹发作期、缓解期均可应用。其适用指征为形体不虚、肌肤腠理紧密之人,平素不易汗出,皮肤粗糙干燥。湿疹初起或反复发作,皮疹以红斑、丘疹、水泡,稍有肿胀及糜烂渗液,或湿疹日久,反复丘疹、水泡、流滋与干燥、脱屑并见;多伴瘙痒剧烈,舌苔白厚或白腻。并举验案2则。
关键词:湿疹;变通麻杏苡甘汤;专家经验;经典名方
14
|
43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5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侯氏黑散方证思考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许燕,许崇崇,刘岳
2021, 55(6): 37-4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12181
摘要:依据文献考证及临床体会,阐述侯氏黑散的方证思考。认为其适用于邪中而正虚,表现为气血不足而肝阳上亢、风热上扰证候的患者,可祛风平肝与益气养血兼顾,而使大风得熄,气血充盈,其病自愈。应用指征为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见头昏、头晕、头痛、失眠、心胸腹部恶风寒、肢体沉重无力等症,此类患者性情相对急躁。并举验案6则。
关键词:侯氏黑散;经典名方;高血压;眩晕;卒中
21
|
64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3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床试验
基于AMH与microRNA-23a相关性探讨朱氏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的影响
宋靖宜,夏艳秋,董莉
2021, 55(6): 41-4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07166
摘要:目的观察朱氏补肾活血方治疗卵巢早衰(POF)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POF患者抗米勒管激素(AMH)与微RNA(miR)-23a的相关性,为POF的治疗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纳入73例POF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5例和西药组38例。中药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方口服,西药组患者给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
)、泌乳素(PRL)、睾酮(T)、AMH及miR-23a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AMH与miR-23a的相关性;采用阴道B型超声测定患者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及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结果①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中药组患者的积分低于西药组(P<0.01)。②血清性激素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西药组患者的LH水平较治疗前亦降低(P<0.05)。③AMH、miR-23a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MH水平上升(P<0.05),miR-23a水平下降(P<0.05);组间AMH、miR-23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POF患者外周血AMH与miR-23a水平呈负相关(r=-0.328,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MH差值与miR-23a差值呈负相关(r=-0.470,P<0.01)。④超声检测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卵巢动脉PSV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患者的卵巢动脉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中药组患者的卵巢动脉RI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朱氏补肾活血方可有效改善POF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调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平衡,丰富卵巢血供,降低miR-23a水平,提高AMH水平,改善POF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
关键词:卵巢早衰;补肾活血方;抗米勒管激素;microRNA-23a;中医药疗法
8
|
28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48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三叶因子3水平观察及其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差异性表达
王月姣,宋海燕,张海燕,喻晓,潘洁露,缪虹雨,崔恬冰,郑培永,沈楠,邢练军
2021, 55(6): 46-4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323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血清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 TFF)3水平及其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差异性表达,探索慢乙肝诊疗新靶标,助力慢乙肝中医辨证客观化。方法将150例慢乙肝患者设为慢乙肝组,40例健康对照者设为健康对照组,然后根据肝功能水平将150例慢乙肝患者分为肝功能正常组(36例)和肝功能异常组(114例),最后对肝功能异常的114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据此分为虚证组(59例)和实证组(5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ELISA法检测TFF3、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慢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不同肝功能水平慢乙肝患者、不同中医证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TFF3水平,并分析肝功能、炎症因子与血清TFF3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乙肝组患者血清TFF3水平升高(P<0.01);与慢乙肝虚证患者比较,慢乙肝实证患者血清TFF3水平降低(P<0.05);不同肝功能水平的慢乙肝患者血清TFF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慢乙肝患者血清TFF3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具有相关性,与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水平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r=0.193,P=0.020;r=0.223,P=0.007)。结论TFF3在慢乙肝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虚证患者较实证患者更为明显;推测TFF3可能参与慢乙肝免疫应答调控,有望成为慢乙肝的诊疗新靶标及中医辨证的客观化依据。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三叶因子3;中医证型;肝功能;炎症因子
15
|
12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3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方豫东,刘哲,范雨心,李文文,张仲梁,杨沁彤
2021, 55(6): 50-52,9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08054
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四逆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95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2%、57.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皮肤温度感、皮肤色泽、疼痛、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及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模块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皮肤温度感、皮肤色泽、疼痛和ABI模块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和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模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AB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B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关键词:四逆汤;扶阳法;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血脉瘀阻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
10
|
24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2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红萸饮联合切开拖线疗法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王佳雯,董若曦,叶孙送,刘琼琼,蒋伟冬,潘一滨,曹永清,陆金根,王琛
2021, 55(6): 53-5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4011
摘要:目的回顾观察顾氏外科特色疗法红萸饮联合切开拖线疗法治疗克罗恩病肛瘘(pfC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66例pf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治疗组为采用中药红萸饮口服联合切开拖线疗法的患者,对照组为单纯采用切开拖线疗法的患者,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愈合时间、中医证候疗效、肛周疾病活动指数(PDAI)总分及主要分项评分、克罗恩疾病活动指数(CDAI)总分及主要分项评分,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手术史、确诊年龄、肛瘘类型、病变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疾病复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的PDAI总分及主要分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CDAI总分、腹痛评分、腹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发热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切开拖线疗法相比,加用红萸饮口服治疗pfCD疗效满意,可明显缩短pfCD的愈合时间,在缓解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其明显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克罗恩病;克罗恩病肛瘘;切开拖线疗法;红萸饮;回顾性研究
22
|
32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5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肌肉能量技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蒋黎明,于小明,吴绪波,张增乔,冯伟
2021, 55(6): 58-6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11071
摘要: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予肌肉能量技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疼痛VAS评分、上肢功能评分(DASH)及超声下患侧肘关节伸肌总腱最大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本试验期间无病例脱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DASH总分、患侧肘关节伸肌总腱最大厚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DASH总分、患侧肘关节伸肌总腱最大厚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能量技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更加有效地减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是一种比较可行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关键词: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肌肉能量技术;肱骨外上髁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研究
44
|
27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4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实验研究
丹参饮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和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呼明哲,李湘玲,杨涛,王敏燕,王肖龙,高俊杰
2021, 55(6): 61-6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1068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饮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分析法分析丹参饮的化学成分;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饮低剂量预处理I/R组、丹参饮中剂量预处理I/R组、丹参饮高剂量预处理I/R组;给药1周后,采用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复流24 h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ImageJ软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仪观察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率(LVFS);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①丹参饮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丹酚酸B、丹参酮ⅡA、槲皮素、槲皮苷。②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各剂量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均有下降(P<0.05)。③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LVEF和LVFS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各剂量预处理I/R组大鼠的LVEF和LVFS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④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均有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各剂量预处理I/R组大鼠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丹参饮低、中剂量预处理I/R组TNF-α水平亦均有下降(P<0.05)。结论丹参饮预处理具有减少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缺血再灌注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相关。
关键词:丹参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炎症因子;心肌保护
15
|
53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2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平喘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小鼠MMP-9、TIMP-1、E-cadherin及CollagenⅠ的影响
杨艳,薛征,虞坚尔,胡逸中,刘亚尊,徐万超
2021, 55(6): 67-7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9038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小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E-钙黏蛋白(E-cadherin)、Ⅰ型胶原(CollagenⅠ)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平喘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小鼠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平喘方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采用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灌胃给药干预1周后,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TIMP-1、E-cadherin、CollagenⅠ蛋白含量。结果空白组可见少许淡蓝色胶原纤维,胶原容积分数(CVF)最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增多(P<0.01),颜色更深;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平喘方组小鼠胶原纤维面积明显较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DGF因子水平、MMP-9、TIMP-1、Collagen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及平喘方组小鼠PDGF因子水平、TIMP-1、CollagenⅠ均显著下降(P<0.01,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地塞米松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平喘方组MMP-9蛋白水平升高,但不显著(P>0.05)。结论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平喘方可通过抑制PDGF的释放,降低MMP-9、TIMP-1、CollagenⅠ的表达以及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来缓解气道重塑,从而发挥哮喘治疗作用,为化痰药与祛瘀药相配治疗哮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平喘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E-钙黏蛋白;Ⅰ型胶原
8
|
30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39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梅花鹿鹿角盘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对大肠杆菌抑菌机制的初步研究
王懿璞,周怡君,胡薇
2021, 55(6): 72-7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1042
摘要:目的分离纯化梅花鹿鹿角盘蛋白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以鹿角盘为原料,采用酸提醇沉提取鹿角盘总蛋白,SephacrylS-100HR和反向高效液相层析分离纯化鹿角盘抗菌蛋白,最终确定蛋白质分子质量。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抗菌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合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等方法从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完整性和ROS活性氧的产生等方面探讨鹿角盘蛋白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机制。结果SephadexG-25除盐后总蛋白含量为90.3%,经SephacrylS-100HR凝胶层析获得分子量<20.1 kDa的蛋白组分S2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将S2(<20.1 kDa)组分通过反相高效液相得到抗菌蛋白18.963 kDa。抗菌蛋白在浓度为5 mg/mL时对大肠杆菌具有最小抑菌能力;处理组在一定时间内电导率、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显著差异表明细胞膜通透性受损;扫描电镜发现抗菌蛋白作用后菌体出现变形、塌陷、皱缩、破碎,荧光显微镜观察PI单染处理组荧光强度增强,说明抗菌蛋白破坏了大肠杆菌细胞膜、细胞壁的完整性;菌体经抗菌蛋白浓度为2倍最小抑菌浓度(2 MIC)处理2 h,流式细胞仪检测ROS表达量为69.3%,菌体氧化应激水平显著提高,从而对大肠杆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鹿角盘蛋白经过分离纯化后得到的抗菌蛋白可能通过改变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壁完整性和提高菌体氧化应激水平,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
关键词:鹿角盘;蛋白;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抑菌机制
12
|
49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3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不同浓度艾烟对大鼠肺组织影响的比较研究
王丽莉,陈侃俊,余安胜,吴欢,窦丹波
2021, 55(6): 79-8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2089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艾烟对大鼠肺组织的毒性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艾烟组、中浓度艾烟组、高浓度艾烟组;艾烟组大鼠分别放置于低、中、高浓度艾烟的染毒柜中,每天1 h,持续8周。比较各组大鼠肺灌洗液中SOD、TNF-α、IL-6和IL-10的表达情况;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及NF-κB、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中低浓度艾烟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浓度艾烟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②中高浓度艾烟组大鼠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高浓度艾烟组大鼠肺组织发生纤维化;③中高浓度艾烟组大鼠肺组织中IL-6、TNF-α、NF-κB、TLR2和TLR4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显著增加, SOD和IL-10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低浓度艾烟对机体无显著性损害,高浓度艾烟引起的肺部损伤主要是通过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产生的。
关键词:艾烟;模型大鼠;肺部损伤;炎症因子
9
|
34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4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淫羊藿苷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生长的代谢组学研究
吕雅鑫,陈龙,蒋义鑫,常青祺,章丹丹
2021, 55(6): 84-9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2020
摘要:目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考察淫羊藿苷干预非小细胞肺癌原位荷瘤裸鼠肿瘤生长中代谢组学的变化情况。方法建立非小细胞肺癌原位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即溶媒对照组)、淫羊藿苷给药组(予淫羊藿苷150 mg·kg
-1
·d
-1
),连续灌胃干预4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考察肺部肿瘤的生物发光值;HE染色考察肺组织变化;HPLC-LTQ-Orbitrap Elite液质联用技术检测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变化。结果淫羊藿苷给药组肿瘤生长显著抑制,较模型组肺部肿瘤的生物发光值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病变改善,而对体质量影响不大。模型组和淫羊藿苷给药组的血清代谢产物分布显著不同,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遴选模型组与淫羊藿苷给药组比较变量权重(VIP)>1和组间统计值P<0.05的差异代谢物。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给药组有20种代谢物含量显著提高,包括D-色氨酸、4-乙烯基苯酚硫酸盐、去氢抗坏血酸、柠檬酸、N-乙酰亮氨酸、N-乙酰缬氨酸、硬脂酸、N-乙酰-L-色氨酸、γ-谷氨酰亮氨酸、高香草酸、抗坏血酸2-硫酸盐、吲哚、N-乙酰-L-蛋氨酸、溶血磷脂 (LyP)、α-酮戊二酸、苹果酸、马尿酸、三聚乙醛、辛酰甘氨酸和γ-谷氨酰亮氨酸。其中显著变化的代谢产物富集途径主要为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酯的代谢以及丙酮酸的代谢。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调控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酯、丙酮酸的代谢等途径,调控相关代谢产物水平,进而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生长的作用。
关键词:淫羊藿苷;非小细胞肺癌;裸鼠;代谢组学;三羧酸循环
33
|
78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3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综述
数据挖掘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陶至立,陈慧娟
2021, 55(6): 91-9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10162
摘要:文章综述了使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对各类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及其优势、不足加以评析。提出中医证候的数据挖掘研究未来可在拓展研究数据来源、优化数据挖掘算法以及增强中医理论在数据分析中的指导作用等方面加以优化,才可让研究结果更加有益于临床。
关键词:数据挖掘;中医证候;中医文献;复杂系统;综述
10
|
109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4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经典名方一贯煎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郑嘉琦,张定棋,简迅,刘伟,陈佳美,慕永平,徐莹
2021, 55(6): 96-10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3280
摘要: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一贯煎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一贯煎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慢性肝病均有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脏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在作用机制方面,一贯煎可以调控机体多种信号通路,如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JAK1/STAT1)信号通路、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三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关蛋白表达,进而多环节、多靶点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慢性肝病;经典名方;一贯煎;综述
15
|
67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4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