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1 3

      国标导航

    • 李明,周强,董全伟,程磐基,包来发,娄月丽,蒋小贝,鲍颖洁,杨丽娜,朱邦贤,严世芸
      2021, 55(3): 1-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2065
      摘要:目的解读新旧版本中医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中的证候部分在编制方法及内容上的差异,推动新版中医国标的应用。方法编制新旧国标中医证候名术语映射关系表,通过数据统计、文本比对等方法,从其编码方式、命名规范、编写体例、收录范围、分类体系、定义格式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①编码方式方面,新版国标将旧版国标最长6位编码的方式更改为不定长度,扩大了代码的容量,使得新版国标的层级关系更加明显,并用代码末尾的点对证候的类目属性进行了标识。②在命名规范方面,新版国标彻底弃用了旧版国标中证候名术语带有标点符号的命名方式,统一采用一词一义。③在编写体例方面,新版国标新增了可选用词项,兼顾了不同地域对证候名术语的使用习惯。④在收录范围方面,新版国标整合统一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1995》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中的证候名术语,对相同术语进行合并,对于不同的术语根据新版国标的分类体系调整其所属类别,并补充定义;同时,弃用、新增了若干术语,最终收录证候名术语2 060条。⑤在分类体系方面,新版国标很好衔接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传统医学章节的证候名术语分类体系,同时也进一步整合了旧版国标的相应分类体系。⑥在定义格式方面,新版国标制定了详细、统一的中医证候名术语定义格式与规范,并按照定义规范对所收录证候名术语的内涵及其应用场景做出了界定。结论新版中医国标相较旧版国标,在证候名术语的编码方式、命名规范、编写体例、收录范围、分类体系、定义格式方面,更加合乎我国当代中医医学信息管理标准化、国际化的要求。  
      关键词:中医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证候名术语;中医证候分类体系;中医诊断;辨证论治;中医标准化   
      12
      |
      33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2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名医传承

    • 孙燕,张雯
      2021, 55(3): 8-1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6185
      摘要:蔡定芳教授认为抑郁症主要责之于肝,与心、肾关系密切,肝郁气滞是其基本病机,运用“病证辨治”的诊疗方法,将西医抑郁症三期治疗原则与中医辨证论治紧密结合,急性期从肝论治,巩固期主张补肾,维持期从心论治。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抑郁症;病证辨治;名医经验;蔡定芳   
      12
      |
      23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3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杏林漫道

    • 张再良
      2021, 55(3): 12-1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9018
      摘要: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逐步形成了有关《伤寒论》的种种体系,如文本系统、注本系统、病证系统、治法方药系统以及临床诊疗系统等。它们各自成为局面,既有待局部深入,也需要宏观把握。贯通古今,将有助于对《伤寒论》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伤寒论》;文本系统;注本系统;病证系统;治法方药系统;临床诊疗系统   
      9
      |
      15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2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学科新探

    • 缪虹雨,郑培永,王哲睿,喻晓,潘洁露,张海燕,邢练军
      2021, 55(3): 17-21,2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9081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中医证候特点,探索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60例PBC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条目进行因子分析,并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PBC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PBC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①PBC患者多有神疲乏力、脘胁痞闷、胁肋隐痛、两目干涩、失眠多梦、纳食不馨、头晕目眩、口干、舌红、脉细等气虚或阴虚表现。②PBC的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郁、湿热、血瘀、气虚,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肝、肾、脾、胆。③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BC的中医分型以肝肾阴虚证占比最多(32.3%),其余依次为瘀血阻络证(23.5%)、肝郁脾虚证(22.3%)、肝胆湿热证(13.1%)、脾气亏虚证(8.8%)。结论PBC的病位涉及肝、肾、脾、胆,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脾气亏虚证,其中以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占比较高。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证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26
      |
      50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35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张文星,王荣,牟永旭
      2021, 55(3): 22-2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4016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熏洗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平台(CBM)、PubMed等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中药熏洗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愈合的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IBM SPSS Statistics 23.0、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处方进行用药频数分析、性味归经分析、聚类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文献72篇,涉及处方72首,中药93味;中药以苦寒、归肝经者居多。②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最常用(使用频率超过50%)的中药有6味,分别为金银花、甘草、苦参、当归、黄柏、蒲公英。③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高频药物可分为清热解毒、清热祛湿、活血止痛、消肿排脓、收敛止血、燥湿止痛止痒6类。④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二阶关联规则综合支持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金银花-甘草,三阶关联规则综合支持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苦参-金银花-甘草。结论中药熏洗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用药以清热解毒为基本治则,辅以活血止痛、消肿排脓、收敛止血、祛湿止痒之法,且苦寒药物居多。  
      关键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中药熏洗;数据挖掘   
      18
      |
      30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3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李家诚,刘华
      2021, 55(3): 27-30,6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8066
      摘要:目的基于临床信息系统,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从真实世界角度分析中医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信息系统中诊断为便秘的患者诊疗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对高频药物的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进行描述性统计;借助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 算法对核心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用web节点构建关联网状图;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①共纳入16 416例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便秘病例,涉及中药731味。②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火麻仁、白术、枳实、厚朴;中医临床治疗便秘的用药以温、平、微寒之性为主,甘、苦药味为多;归经则以脾经为主,其次分别为胃经、大肠经、肺经。③在功效分类方面,使用频数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补气药、理气药、清热药。④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为厚朴-莱菔子-肉苁蓉-大腹皮(88.28%);共得到11条强关联药对,频数居前5位的药对依次为甘草-白术、甘草-火麻仁、枳实-火麻仁、白术-火麻仁、厚朴-火麻仁。⑤因子分析中共得到9个公因子,结合相关中医理论知识,提示中医临床治疗便秘的处方多由黄芪四君子汤、增液汤、五仁丸等经典名方化裁。结论中医临床治疗便秘以行气导滞、通腑下气为主要思路,整体以通、补、润三法为主,常用白术健脾益气、塞因塞用。  
      关键词:便秘;真实世界数据;中药;数据挖掘   
      8
      |
      60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3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证承启

    • 黄千千,刘南阳,吴陈娟,刘平,李振华
      2021, 55(3): 31-3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6025
      摘要:介绍李振华教授辨治脾胃病上热下寒证的经验。认为上热下寒指机体阴阳失衡的一种状态,属于寒热错杂证的范畴。脾胃病多为中焦气机不畅所致,施治多以《伤寒杂病论》治则为基础,除寒温并用外,注重调理中焦气机,以达阴平阳秘之效。并举验案2则。  
      关键词:脾胃病;上热下寒证;《伤寒杂病论》;气机;专家经验;李振华   
      12
      |
      66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5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王御震,宋飞,赵诚,李骥,曹烨民
      2021, 55(3): 35-3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03087
      摘要:介绍曹烨民教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外感湿热、瘀血阻络、气阴亏虚,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与好转恢复期论治。急性发作期中药内治法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方选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联合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控制感染及中药药膳改善低白蛋白血症)及祛腐清筋术外治;好转恢复期治疗上以“养”为主,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滋阴法,方选生脉饮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法,方选八珍汤加减,联合蚕食清创术外治。并举验案2则。  
      关键词: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分期论治;清热利湿;名医经验   
      15
      |
      3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45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吴群励,杨丹,梁晓春
      2021, 55(3): 39-4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5106
      摘要:探讨梁晓春教授辨治眩晕经验。认为眩晕的病位在脑,与肝、肾、脾三脏密切相关;多种致病因素致使三脏功能失调,产生虚、风、痰、火、瘀五端,且五者之间常互为因果、互相夹杂;然肾虚肝亢是本,痰瘀互结为标。临证需从补虚泻实入手,首先注重虚,其次重视风、痰、火、瘀四种要素,审时度势,圆机活法,或益肾平肝,或定风、祛痰、化浊、降火及除瘀,虚实互调,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眩晕;肾虚肝亢;痰瘀互阻;名医经验;梁晓春   
      12
      |
      20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3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经方纵横

    • 陈婕,郭裕
      2021, 55(3): 42-4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1008
      摘要:介绍郭裕教授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难治性耳科疾病经验。临床注重中药内服联合中医外治法,常用旋覆代赭汤合穴位注射,取效良好。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难治性耳科疾病;旋覆代赭汤;穴位注射;专家经验;郭裕   
      17
      |
      14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4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医理求真

    • 贾敏,鲁嵒,张允岭
      2021, 55(3): 45-49. DOI: 10.16305/1007-1334.2021.2007090
      摘要:从3个方面阐述脾胃在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胃主通降,气机逆乱致腑实不通是脑卒中急性期的病机关键,据此确立通腑法给邪以出路,予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脾为生痰之源,痰浊为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因素,故治以化痰健脾,根据疾病所处分期及具体证型不同,辨证用药;脾胃亏虚可致脑卒中,脑卒中日久可致气虚血瘀,需以健脾益气为治法,予补阳还五汤等加减治疗。  
      关键词:脾胃理论;脑卒中;中医治疗;应用   
      11
      |
      48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89717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床试验

    • 陈骋,张敬华,陆建虎
      2021, 55(3): 50-5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6144
      摘要:目的从三维步态分析的角度观察太极步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太极步法训练。两组疗程均为30 d,运用全身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检测评估患者的运动学时间参数、空间参数。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无病例脱落。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步幅时间缩短,健侧支撑相占比减少,健侧摆动相占比增加(P<0.05),患侧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步幅时间缩短,健侧支撑相占比减少、健侧摆动相占比增加,患侧支撑相占比增加、患侧摆动相占比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步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侧支撑相占比明显小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占比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步幅加长,步速加快,步宽缩短,健足步长加长,患足步长加长(P<0.05);对照组步幅加长,步速加快,步宽缩短,患足步长加长(P<0.05),健足步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步幅明显长于对照组,步速明显快于对照组,步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足步长、患足步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太极步法能更明显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整体步行能力,提高患侧下肢支撑能力及摆动能力。  
      关键词:太极拳;太极步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康复训练   
      13
      |
      39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4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蒲冠军,高继宁
      2021, 55(3): 54-56,7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8032
      摘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知柏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KD3-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合知柏地黄汤。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以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6.6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Ccr、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知柏地黄汤可以改善CKD3-4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肾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小柴胡汤;知柏地黄汤;临床疗效   
      7
      |
      19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56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王阿会,朱生樑,周秉舵,王轶,李亚鼎
      2021, 55(3): 57-6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1142
      摘要:目的评价疏肝和胃颗粒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予生活饮食指导合疏肝和胃颗粒,对照组予生活饮食指导合奥美拉唑。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患者94例均完成了8周疗程,其中疗程结束后实际完成胃镜复查76例。试验组临床及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80.00%,对照组分别为76.60%、63.89%,试验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颗粒可以明显提高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食管黏膜炎症。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疏肝和胃颗粒;临床疗效   
      8
      |
      17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5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余韵诗,刘雯,张云霞,夏晓婷,姚远,赵志斌
      2021, 55(3): 61-6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5139
      摘要: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疾病复发率,比较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积分、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状和体征积分、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③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④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安全性相关监测指标均未见异常,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相比,加用腕踝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能更好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儿童;中医外治法;腕踝针   
      33
      |
      27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5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实验研究

    • 刘洋,徐娇雅,杨丽丽,李怡萍,王珏,宋海燕
      2021, 55(3): 65-7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1005
      摘要:目的基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筛选中药复方降脂颗粒有效成分的最优配伍。方法①用脂肪酸诱导HepG2和L02细胞24 h,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模型组,M)。用降脂颗粒的3种有效成分(原人参二醇、丹参酮ⅡA和大黄素)根据权重配方法组成的6组剂量配伍(A、B、C、D、E、F)干预脂肪变性细胞24 h。正常组用常规培养基培养。通过检测油红O染色、细胞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观察药物对细胞脂质积聚的影响,筛选出最优配伍组,并与3种有效成分的单独效应进行比较。②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配伍F高剂量组和配伍F低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给予高脂饲料,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造模22周后,予以相应药物干预8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脂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验证优选配伍的药效。结果①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细胞出现大量脂滴积聚,各配伍组药物脂滴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减少。细胞TG含量检测显示M组中TG含量升高,配伍组C、配伍组F明显降低TG水平,其中配伍组F作用最显著。且配伍组F减轻脂质积聚的作用优于原人参二醇、丹参酮ⅡA、大黄素单独的作用。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组体质量、肝重和血清AL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配伍F高剂量组干预可显著降低肝重和ALT的水平。配伍F高剂量组和配伍F低剂量组均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血清TC水平,配伍F高剂量组可明显下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表明,配伍F高剂量组和配伍F低剂量组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均不同程度地改善,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通过体内体外实验,优选出由原人参二醇、丹参酮ⅡA、大黄素组成的药物配伍F组,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血脂、肝脂及肝功能,为研发质量可控、疗效稳定的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型药物建立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原人参二醇;丹参酮ⅡA;大黄素;组分配伍;权重配方法   
      10
      |
      37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3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蒋微,徐莹,王晓柠,慕永平,陈佳美,刘伟,张华,陈高峰,曹健美,刘平,蒋式骊
      2021, 55(3): 74-8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0021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汤(HQD)对肝纤维化模型小鼠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跨膜抑制剂(BAMBI)的作用。方法以10% CCl4橄榄油溶液2 g/kg腹腔注射建立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于第4周起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和黄芪汤组(HQD),每组12只,干预3周;检测各组小鼠的肝功能、肝组织BAMBI及相关胶原基因表达。体外培养LX-2细胞,观察HQD有效组分黄芪总皂苷(AS)和甘草酸(GA)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QD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炎症坏死、胶原沉积均显著减轻(P<0.01);肝组织I型胶原(Col1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2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Bambi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S和GA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LX-2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LX-2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P<0.01),且显著增加LX-2细胞BAMBI表达(P<0.01)。结论黄芪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及上调BAMBI表达有关。  
      关键词:黄芪汤;黄芪总皂苷;甘草酸;肝纤维化;小鼠;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跨膜抑制剂;TGF-β1   
      15
      |
      3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4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杨淑芬,徐隽斐,陈文浩,胥晓芳,姚静慧,沈佳莹,杨光辉,潘新
      2021, 55(3): 81-8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11139
      摘要:目的研究四妙丸、六君子丸对高脂饲料联合果糖水喂养、氧嗪酸钾灌胃所致的高尿酸血症(HUA)合并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6只,空白组6只(不予干预),其余大鼠建立HUA合并IR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苯溴马隆组(苯溴马隆0.83 g/kg)、非布司他组(非布司他1.24 g/kg)、四妙丸组(四妙丸1.38 g/kg)、六君子丸组(六君子丸1.73 g/kg),每组6只。给药4周后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腹腔脂肪的质量,并检测各组血尿酸(UA)、胰岛素(INS)、IR指数(HOMA-IR)、血糖(FP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肌酐(SCr)、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肾脏尿酸盐重吸收转运子(URAT1)表达。结果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的体质量、腹腔脂肪质量均明显增加(P<0.01),四妙丸组、六君子丸组大鼠腹腔脂肪质量较模型组、苯溴马隆组、非布司他组明显减少(P<0.01)。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UA、INS、FPG、HOMA-I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UA、INS、HOMA-IR水平均降低(P<0.05,P<0.01),其中非布司他组UA降低最为显著,四妙丸组与苯溴马隆组HOMA-IR减少最明显(P<0.01)。③各组大鼠血脂、BUN、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模型组比较,四妙丸组、非布司他组抑制XOD活性(P<0.05)。⑤与模型组比较,四妙丸、六君子丸、苯溴马隆能下调URAT1的表达(P<0.01)。结论四妙丸、六君子丸具有降尿酸、改善IR的作用,为健脾清热利湿法治疗HUA合并IR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大鼠;四妙丸;六君子丸   
      20
      |
      33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38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韩振翔,侯臻臻,韩翔,祁丽丽,刘爱华,陈娇花,周一心
      2021, 55(3): 87-9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2033
      摘要:目的研究醒神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血清Th1/Th2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卒中组、卒中后抑郁组、舍曲林组、醒神解郁汤低剂量组、醒神解郁汤高剂量组。其中,卒中组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MCAO模型术后恢复3 d后加慢性不可预测的轻度应激(CUMS)法建立卒中后抑郁模型,PSD造模成功后应用舍曲林(5.142 g/kg)或醒神解郁汤高、低剂量(56.148 g/kg、18.716 g/kg)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h1(IL-6、IFN-γ)、Th2(IL-4、IL-10)、BDN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卒中后抑郁组血清Th1/Th2比值明显增加,抗炎因子IL-4、IL-10以及BDNF含量显著下降,促炎因子IL-6、IFN-γ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卒中后抑郁组比较,醒神解郁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血清Th1/Th2比值明显下降,IL-4、IL-10、BDNF含量明显增加,IL-6、IFN-γ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解郁汤可通过调节血清炎症因子Th1/Th2及BDNF水平,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神经功能及抑郁行为。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大鼠;醒神解郁汤;Th1/Th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18
      |
      27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53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管窥篇

    • 段逸山
      2021, 55(3): 92.
        
      3
      |
      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3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综述

    • 周丽娜,李俊雄,薛冬英
      2021, 55(3): 93-9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4219
      摘要: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研究进展。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肝癖”的范畴,其发病与情志、饮食、劳逸、久病迁延等因素相关,病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由肝郁、脾虚、湿聚、气滞、血瘀、痰凝等多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攻补兼施是其基本治则。目前存在疾病不同阶段病机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及行之有效的科学评估体系等问题,建议依托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新兴系统生物学技术平台,拓宽中医药治疗NAFLD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助力NAFLD中医诊治的标准化、系统化及规范化。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医;肝癖;综述   
      10
      |
      98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43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 朱林筠,孙亦鹏,王雄彪
      2021, 55(3): 98-10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7053
      摘要:综述近年来中药治疗哮喘气道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可通过适应性免疫调节、抑制抗原呈递、固有免疫调节、抑制氧化应激、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NLRP3炎症小体形成、抑制炎症反应通路等,实现治疗哮喘的抗炎效应。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高效液相色谱、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显示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中药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  
      关键词:哮喘;抗炎;中药;慢性气道炎症;综述   
      11
      |
      83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54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