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1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医传承
黄煌运用经方辨治胃肠病经验
黄波,凌云
2021, 55(11): 1-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4087
摘要:介绍黄煌教授运用经方辨治胃肠病的经验。其用方多由经典阐发,注重各药方的使用指征,强调调整体质、调节情志,重视方剂的加减与合方的运用,讲究服药时间与方法等。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胃肠病;经方;方证相应;黄煌;中医药疗法
11
|
8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9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杏林漫道
胃食管反流病背部表现: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食管外现象
周娟,白兴华
2021, 55(11): 7-10,1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3076
摘要:通过回顾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学文献,归纳整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背部表现,并分析其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背部表现包括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疼痛、凉热、胀满,以及该区域督脉和(或)膀胱经处的压痛、皮肤温度及形态变化,其发生机制可以基于西医内脏与躯体感觉神经支配调节和中医经络-脏腑相关理论进行解释。研究胃食管反流病背部表现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误治。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背痛;压痛;胃食管反流背部综合征
24
|
22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9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学科新探
基于图像数据化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舌象与肠镜象的关系研究
方晨晔,戴彦成,张亚利,唐志鹏
2021, 55(11): 11-1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5043
摘要:目的通过图像数据化技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索舌象与肠镜象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26例UC患者及45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使用TDA-1舌诊仪及中医舌诊分析系统TDAS V2.0采集并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舌象指数,同时整理记录UC患者的肠镜报告,并分析UC患者的舌象特征及舌象与肠镜象之间的关系。结果UC患者尤其是目前肠道存在病变者较健康人群舌质更偏红、紫红、青,舌苔更黄腻。在肠镜象病变部位中,有病变者较目前无病变者舌质更红、紫红,舌苔更黄腻,且各病变部位之间差异不大;在充血水肿程度方面,弥漫性改变者较其他类型UC患者舌质更红、紫红,舌苔更黄腻;在黏膜脆性、脓液分泌及自发性出血程度中,阳性者均较阴性者舌质更红、紫红,舌苔更黄腻;在黏膜溃烂程度中,黏膜存在溃烂者较无溃烂者舌质更红、紫红,舌苔更腻,弥漫性改变者较其他类型UC患者舌苔更黄腻,各溃烂程度间等级越接近,比较差异越不明显,但总体趋势显示,溃烂程度越重,舌质更偏红、紫红色,舌苔更偏黄腻。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黏膜充血水肿、脆性、溃烂、脓液分泌、自发性出血程度越重,舌质越红、紫红,舌苔越黄腻;病变范围越广,舌质越红、紫红,舌苔越腻。结论UC患者与健康者相比,多见红、紫红、青舌和黄腻苔;UC患者舌象与肠镜象具有相关性,肠镜表现越严重,舌象越倾向于红舌、紫红舌、黄腻苔。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舌象;肠镜象;图像数据化
58
|
27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9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基于UHPLC-Q Exactive HRMS的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患儿粪便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叶青艳,张俞莹,沈健,赵鋆,崔晨,宗南伟,姚婷,陆超元,周君慧,马春艳,周华,杨涛
2021, 55(11): 18-2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8089
摘要: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患儿的粪便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20例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患儿(RV湿热证组)和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的粪便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 Exactive HRMS)技术采集粪便代谢指纹谱,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寻找差异性内源性代谢物。结果OPLS-DA模式识别可有效区分RV湿热证组与健康组,且模型可靠性高。筛选并鉴定出11种差异性代谢物,涉及咖啡因代谢、烟酸盐和烟酰胺代谢、卟啉和叶绿素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嘧啶代谢、色氨酸代谢,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9条代谢通路。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患儿与健康儿童间存在差异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化合物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是潜在的干预靶点。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代谢组学;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
8
|
43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8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癫痫患者功能性肠病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余阳洋,顾超,王春旭,袁灿兴
2021, 55(11): 23-2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7078
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功能性肠病(FBD)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306例癫痫患者根据FBD的患病情况分为伴FBD组(172例)、不伴FBD组(134例),收集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脑电图、认知功能)、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FBD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伴FBD组年龄大于不伴FBD组,病程长于不伴FBD组,脑电图异常率高于不伴FBD组(P<0.001,P<0.05)。②伴FBD组SAS、SDS评分高于不伴FBD组(P<0.001),SAS、SDS评分异常率高于不伴FBD组(P<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患者的病程、年龄、SAS评分为癫痫伴发FBD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SAS评分异常的癫痫患者伴发FBD的可能性是SAS评分正常者的6.104倍 [OR=6.104,95%CI(3.416~10.906),P<0.001]。④伴FBD组患者心脾两虚证最多见(27.91%),不伴FBD组患者瘀阻脑络证最多见(41.79%);痰、虚、瘀三大中医证型分布显示,伴FBD组患者虚证最多见(44.19%),不伴FBD组患者痰证最多见(52.24%)。结论与不伴FBD比较,伴FBD的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更加严重,癫痫病程、患者年龄、焦虑状态均为癫痫患者发生FBD的影响因素;癫痫伴FBD患者以虚证多见,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心脾两虚证。
关键词:癫痫;功能性肠病;焦虑状态;抑郁状态;中医证型
14
|
29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9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用药规律研究
梁彪,施展,高家治,徐朝辉,王建东
2021, 55(11): 27-30,3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3091
摘要: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4日,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并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模块进行药物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采用“多维分析”模块进行核心药物分析、聚类分析。结果①共纳入58篇文献,包含58首方剂,涉及108味中药。②高频使用的中药有黄柏、黄连、大黄、苦参、金银花,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多苦、辛、甘,且以归肝、胃、心、脾、大肠、肺经者多见。③关联分析得到14个药物组合,高频药对有苦参-黄柏、金银花-黄柏、地榆-黄柏等。④核心用药网络由18味中药组成,核心配伍网络由2组药物构成,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物。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讲究寒温并用、肝脾同调,用药以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活血止痛药为主,反映了肛窦炎“湿、热、毒、瘀”的病机特点。
关键词:肛窦炎;中药灌肠;数据挖掘;古今医案云平台
14
|
3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92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证承启
杨巍采用分次虚实高挂术治疗高位肛复杂性肛瘘经验
陆宏,刘肃志,瞿胤,芦亚峰,张志君,方臣阳,王清园,仇菲,杨巍
2021, 55(11): 31-3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6092
摘要:介绍杨巍教授采用分次虚实高挂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经验。认为传统的挂线术创伤大,对肛门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以微创理念为指导,根据高位肛瘘脓腔大、内口高、瘘管深、支管多等特点,创立分次虚实高挂术;不仅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并发症少。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疗法;肛门括约肌;肛门功能;杨巍
27
|
25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1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刘成海运用膏方辨治慢性肝病经验撷菁
朱哿瑞,齐婧姝,吕靖
2021, 55(11): 35-3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2011
摘要:介绍刘成海教授运用膏方辨治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以病症结合、中西互参为基本原则,治以扶正化瘀为主,辅以补益肝肾、益气健脾、理气和胃、养阴清热、解毒利湿等,且慎防药毒,以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慢性肝病;扶正化瘀;膏方;刘成海;中医药疗法
7
|
22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9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祁宝玉基于“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辨治小儿目劄经验
周晓昱,祁宝玉,苏艳,闫晓玲,周剑
2021, 55(11): 39-4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1172
摘要:从病名渊源、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等方面,介绍祁宝玉教授治疗小儿目劄的临床经验。认为小儿因“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特点,加之性格多内向胆怯或急躁易怒,较易出现目劄的肝风内动之象;临床从肝脾论治,治以健脾柔肝、解痉熄风。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目劄;异常瞬目综合征;小儿眼疾;健脾柔肝;祁宝玉;中医药疗法
9
|
32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0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王霞芳运用气机理论辨治儿科疾病经验撷英
李颉,李华,李乐,封玉琳,王霞芳
2021, 55(11): 42-45,4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5121
摘要:王霞芳治疗儿科疾病尤重调畅气机,强调脾胃乃气机枢纽。疾病初期以通为用,疾病后期以通为补,将调节气机流动贯穿治疗始终。并举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呼吸道反复感染、厌食等常见病的案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儿科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呼吸道反复感染;厌食;调畅气机;中医药疗法
7
|
2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69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经方纵横
基于心阳功能探讨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对冠心病治疗的启示
徐立思,何新慧
2021, 55(11): 46-4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10058
摘要:近代医家论治冠心病多从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法,而心阳在心系病证甚或胸痹心痛病的论治中已有重要地位。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心阳虚证有密切相关性,张仲景在论治胸痹心痛时提出的“阳微阴弦”理论,治以温通心阳为其根本,进而应用治心肺、治心脾、治心肾三层的动态辨治思想,对当今冠心病的诊疗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冠心病;心阳;张仲景;阳微阴弦;辨证论治
11
|
64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1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临床试验
朱氏调经方对肾虚血瘀型POI患者卵巢血供的改善作用
眭瑾,董莉
2021, 55(11): 50-53,7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10010
摘要:目的观察朱氏调经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卵巢血供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122例肾虚血瘀型POI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和西药组62例。中药组患者给予朱氏调经方口服,西药组患者给予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卵巢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
)、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评估中医证候疗效。结果①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卵巢动脉血流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S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西药组患者的卵巢动脉血流PSV较治疗前亦明显升高(P<0.01),且中药组患者的卵巢动脉血流RI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西药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中药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1)。③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33%,西药组为69.35%,中药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S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E
2
、AM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P<0.05),但组间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氏调经方可有效改善肾虚血瘀型POI患者的临床证候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加快卵巢动脉血流PSV、降低RI,从而改善卵巢基质血供,为卵泡发育提供营养支持。
关键词: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朱氏调经方;肾虚血瘀证;卵巢血供;中医药疗法
15
|
37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02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自拟益气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局部微生态环境及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康敏霞,崔蕾蕾,黄银娟,彭波
2021, 55(11): 54-5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7026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益气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患者局部微生态环境及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64例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解毒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HPV转阴情况;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进行评估,包括阴道分泌物pH值、Nugen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复常率;检测宫颈局部干扰素-γ(IFN-γ)以及白介素(IL)-4、IL-12水平。结果①治疗组患者HPV转阴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2.5%,治疗组患者的HPV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复常率为84.4%,对照组为46.9%,治疗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环境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pH值、Nugent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pH值、Nugen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宫颈局部IFN-γ、IL-1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IFN-γ、I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能够有效改善宫颈局部微生态环境,提高HPV转阴率和局部免疫功能。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自拟益气解毒汤;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微生态环境;免疫指标
9
|
29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1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实验研究
针药结合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内膜组织ERα、ERβ的作用
吴楚婷,李铭旸,张晓云,王延文,胡佳玮,张春雁
2021, 55(11): 59-6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8116
摘要:目的研究针药结合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灸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内异症模型;针灸组针刺“血海”“三阴交”,艾灸“关元”,中药组给予加味没竭片0.9%NaCl溶液混悬液灌胃,针药组给予上述2种方法综合治疗,假手术组、模型组进行固定针灸并给予等量0.9%NaCl溶液灌胃。治疗30 d后,测量各组大鼠异位囊肿直径;取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不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中药组和针药组异位囊肿直径显著缩小(P<0.05),针药组异位囊肿直径显著小于针灸组和中药组(P<0.05)。针灸组和针药组在位及异位内膜ERα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和中药组(P<0.01),针药组在位内膜ERα表达高于针灸组(P<0.05)。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组在位及异位内膜ERβ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针药组在位及异位内膜ERβ表达均低于中药组(P<0.01)。内异症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ERα/ERβ比率均较低,其中针药组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ERα/ERβ比率高于其余各组。结论针药结合可能通过上调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ERα表达、下调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ERβ表达,使其趋于正常子宫内膜水平,进而达到治疗大鼠内异症的效应。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模型;大鼠;针药结合;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
30
|
34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1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MCAO大鼠左归丸脑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干预研究
刘宏,仲丽丽,张雨薇,杨婧,代巧妹,李冀
2021, 55(11): 66-7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004061
摘要: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左归丸脑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初步探索中医学“肾脑相关”理论的物质基础。方法雌性SD大鼠108只,被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脑缺血组(b组)、惊恐伤肾组(c组)、补肾中药组(d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组(e组)、脑复康组(f组),每组18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惊恐伤肾组、补肾中药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组、脑复康组于MCAO手术前10 d进行高台恐吓,补肾中药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组于MCAO前3 d开始分别给予左归丸汤剂1.62 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脑复康组于MCAO前3 d开始分别给予脑复康悬液0.324 g/kg 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组于MCAO手术前3 d同时给予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 5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采用平横木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运动能力,新奇物认知法及跳台实验检测大鼠的记忆力,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脑缺血组大鼠运动能力及记忆力均明显下降(P<0.01);与单纯脑缺血组比较,惊恐伤肾组大鼠运动能力及记忆力明显下降(P<0.05);与惊恐伤肾组比较,补肾中药组大鼠运动能力及记忆力明显提高(P<0.05);与补肾中药组比较,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组大鼠运动能力及记忆力明显下降(P<0.05);与补肾中药组比较,脑复康组大鼠运动能力及记忆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归丸的脑神经元保护作用可以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阻断,提示左归丸通过雌激素及其受体对脑产生影响,“肾→雌激素及其受体→脑”可能是“肾通于脑”的关键通路之一。
关键词:肾脑相关;雌激素;左归丸;大脑中动脉阻塞;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模型大鼠;中药研究
12
|
34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0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消囊促卵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
崔姣,匡继林,孙劲松,谭蕾红,欧巧玲,邹菊英
2021, 55(11): 74-7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2015
摘要:目的探究消囊促卵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90只6周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选取15只作为正常组(灌胃0.9%NaCl溶液)。剩余大鼠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灌胃0.9%NaCl溶液)、阳性药物组(灌胃270 mg/kg二甲双胍)、低剂量组(灌胃3.15 g/kg消囊促卵丸)、中剂量组(灌胃6.30 g/kg消囊促卵丸)、高剂量组(12.60 g/kg消囊促卵丸),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各组药物干预12 d。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餐后2 h血糖(2 h PG)、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睾酮(T)、雌二醇(E
2
)、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及卵巢组织中AKT-2、GSK-3β、IRS-1、GLUT-4、PTEN mRNA表达量。分析消囊促卵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腹腔葡萄糖耐量(IPGTT)、炎性因子、T、E
2
、LH水平,PTEN 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FSH水平,AKT-2、GSK-3β、IRS-1、GLUT-4 mRNA表达量升高(P<0.05);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消囊促卵丸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KT-2、GSK-3β、IRS-1、GLUT-4 mRNA表达量,下调PTEN mRNA表达量,促进性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关键词:消囊促卵丸;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激素;作用机制;模型大鼠;中药研究
18
|
28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1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降脂机制的研究
张玉昆,冯月男,卞敬琦,肖洪彬,牛雯颖
2021, 55(11): 80-8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4070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饮对高脂饲料长期喂养复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基础组14只和高脂组56只。基础组喂食基础饲料,高脂组喂食高脂饲料,于第8周检测大鼠血脂水平。基础组中符合要求的大鼠作为空白组,高脂组中符合要求的大鼠根据体质量和血脂水平,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对照组(辛伐组,0.004 g/kg)、丹参饮高剂量组(丹高组,生药含量3.6 g/kg)、丹参饮低剂量组(丹低组,生药含量0.9 g/kg)和模型组。给药4周后取材,检测大鼠血脂生化指标(TC、TG、HDL-C、LDL-C)、血浆中脂质代谢活性酶(HL、LCAT、PLTP)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高组血浆中TC、TG、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丹低组血浆中TC、TG水平降低(P<0.05);丹高组、丹低组血浆中HL水平升高(P<0.05,P<0.01);丹高组、丹低组肝组织中LPL、MTP水平升高(P<0.05),HMG-coA还原酶水平降低(P<0.05)。丹高组、丹低组均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且丹高组效果较丹低组病理改善更加明显。结论丹参饮具有降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脂质的吸收、合成、转运及代谢过程有关。
关键词:高脂血症;丹参饮;活血化瘀;脂质代谢;模型大鼠;中药研究
14
|
88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0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麸炒苍术粗多糖对脾虚模型大鼠的影响
赵雪岑,柏阳,逄健,徐小颖,才谦
2021, 55(11): 85-9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7116
摘要:目的探究麸炒苍术粗多糖对脾虚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麸炒苍术组、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加苦寒泻下的复合因素法复制脾虚模型,灌胃给药7 d。考察造模后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量和免疫器官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淀粉酶(AMS)、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IgG)、白介素4(IL-4)、球蛋白(GLB)和总蛋白(T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脾虚大鼠体质量(P<0.01),降低粪便含水率(P<0.0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升高脾虚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1);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GAS、AMS和IL-4水平,降低SS、VIP、IL-6、TNF-α、IgG、GLB和TP水平(P<0.01)。结论麸炒苍术粗多糖对脾虚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初步确定多糖是苍术健脾的有效成分之一。
关键词:苍术;麸炒;脾虚证;粗多糖;药效;模型大鼠;中药研究
6
|
59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1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健脾理气方抑制肥大细胞改善十二指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
常雄飞,沈凌宇,张立宏,谭海成
2021, 55(11): 91-9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2105034
摘要:目的探索健脾理气方通过抑制十二指肠肥大细胞(MC)脱颗粒、改善十二指肠紧密连接蛋白(TJs)表达、恢复肠道屏障功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机制。方法6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及拮抗剂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夹尾应激方法建立FD模型。造模结束后,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纯净水灌胃,中药组予健脾理气方水煎剂灌胃,拮抗剂组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拮抗剂腹腔注射。干预结束后取十二指肠,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局部CRH主要受体1(CRHR1)、MC标记性蛋白类胰蛋白酶(Tryptase)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及TJs(JAM-A、ZO-1、claudin-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CRHR1、Tryptase、PAR-2、MLCK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TJs(JAM-A、ZO-1、claudin-1)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拮抗剂组大鼠CRHR1、Tryptase、PAR-2、MLCK表达下调(P<0.05),同时TJs(JAM-A、ZO-1、claudin-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CRH介导的MC激活,释放炎症介质,下调十二指肠局部TJs表达,导致屏障受损可能是FD发病机制之一,而健脾理气方可能通过抑制该损伤性通路,恢复十二指肠局部屏障功能,对FD起到治疗作用。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健脾理气方;十二指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肥大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肠道屏障;中药研究
15
|
47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0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综述
中医术语研究方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
杨巍,文小平,郭晶磊
2021, 55(11): 97-10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1.1912015
摘要:中医术语研究是中医各学科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综述中医术语研究的各阶段步骤(研究资料选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专家审核)近年来的研究方法,认为此类研究存在的核心问题主要是标准更新困难、标准不统一、研究方法陈旧等。同时,提出在中医方证术语研究中通过机器学习建模,以方剂集合的形式完成术语的量化比较研究的新方法。
关键词:中医术语;中医标准化;中医信息化;本体论;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综述
6
|
42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19671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03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