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7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冠肺炎专栏
追源疫病说寒温
张再良
2020, 54(7): 1-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93
摘要:从名称上理解古代疫病分寒温。从临床上考虑寒温治法宜三分,即温法、清法和寒热兼顾法。对于现实中伤寒、温病的并立,应该从疫病的角度追源溯流,思考当今如何真正做好寒温的合一,以利于中医的学习和临床的实践。  
关键词:疫病;寒温分称;治法三分;寒温合一
5
|
40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08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伤寒与温病辨析
赵则阔,袁训涛,陈少丽,都广礼
2020, 54(7): 5-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94
摘要:通过历代文献梳理,从发病节气、气候变化、临床表现和方药反证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伤寒或温病进行辨析。认为本病属于伤寒而非温病,即始于伤寒,终于杂病,失治误治可变为坏病,临证应按伤寒论治。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伤寒;温病;杂病;坏病
5
|
96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08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耿希,顾翠峰,周文超,朱萍,张俞莹,赵咏芳,高月求,朱惠蓉,马俊坚
2020, 54(7): 10-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99
摘要:疫情爆发以来,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为研究对象的临床研究迅速增加,由于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此类研究对伦理审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本次疫情下伦理审查工作面临的挑战,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实际经验为例,提出了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期保障特殊时期受试者和研究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障临床研究规范有序的开展。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研究;伦理审查
5
|
93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08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核心组方的中药特性及分子机制
王雪莹,许嘉慧,薛艳,窦丹波
2020, 54(7): 13-1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98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验案核心组方的临证价值及分子机制。 方法: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录入已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中药处方,进行证型统计、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分析,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初步获得核心组方;再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核心组方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等数据库对疾病靶点进行筛选,使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PPI蛋白互作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后将核心组方进一步精简化,最后使用Autodockvina进行分子对接,初步筛选并进一步验证核心验案中药物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键靶点结合的核心化学成分集。 结果:①=1\*GB3共得到临床验案38例,共收集处方77首,涉及中药164味;药物四气多属寒、温、平,五味多属苦、辛、甘,主要归属肺、胃、脾经;得到77首处方的核心方药组14个,主要涉及药物包括:厚朴、草豆蔻、甘草、桔梗、柴胡、苦杏仁、黄芩、陈皮、茯苓、连翘、半夏、广藿香。②=2\*GB3核心组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共87个,可通过56个潜在靶标作用于COVID-19。③=3\*GB3富集分析得到 GO中1 522个生物过程条目和161条KEGG通路(P<0.05),由此精简组方后保留草豆蔻、柴胡、广藿香、连翘、桔梗、黄芩、陈皮为最终核心组方,涉及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病毒复制等多过程。 结论: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临床验案中的核心药组属于寒、温、平并用,主要作用于肺、胃、脾经;其主要是通过黄酮类活性成分调节IL-6、MAPK1、MAPK8、CASP3、IL-1B、RELA、MAPK14、MAPK3、PTGS2、CCL2、FOS等关键靶点,调控MAPK、NFKB、TNF、IL-17等信号通路来治疗COVID-19。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多靶点;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
5
|
209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08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艾灸法防治时行瘟疫刍议
陈珑,王挺,莫慧,林立宇,何苗,文燕,秦永菊
2020, 54(7): 20-2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96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梳理艾灸在“时病温疫”及热证防治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特点,认为艾灸可通过其消毒、退热以及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应答等途径发挥防治作用,对于轻型、普通型及恢复期患者可采用熏艾法、温和灸法等方案。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疗法;艾灸;时行瘟疫;防治
5
|
93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09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00例疗效及肝损伤情况分析
夏露,吴欢,刘平,陆云飞,王梅,孙永顺,卢洪洲
2020, 54(7): 23-2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95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 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观察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及肝损伤情况、临床结局与转归,比较临床症状、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本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热毒闭肺型、湿毒郁肺型、肺脾气虚型三型为主;实证明显偏多,虚证主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偏少。②入院时无任何症状者有43例(占43.0%);服用中药汤剂以后,52例有症状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中药汤剂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及CD4+等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④中药汤剂治疗前,共有16例患者已存在轻度肝损伤;将服中药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4例仍存在肝损伤、但均为轻度,且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4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⑤本研究中,共有81例(81.0%)患者病愈出院,19例(19.0%)患者仍在治疗中,病死率为0%。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5.8)d。5例重型患者中有3例病愈出院,剩余2例病情转轻,未向危重型发展,危重症转化率为0%。⑥81例出院患者中,仅有5例(6.2%)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感染病灶完全吸收,剩余76例(93.8%)患者胸部CT仍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降低病死率及危重症转化率,且不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无症状感染者;结局与转归;回顾性分析
5
|
205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09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谢林从玄府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
钱宇章,王楠,董煜祺,顾军,谢林
2020, 54(7): 52-5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04
摘要:介绍谢林教授从玄府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以刘完素玄府理论为基础,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创造性地提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玄府学说。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肾精不足、肝脾失养、玄府萎闭,以及肝郁脾虚、痰瘀阻窍、玄府不通;治法为化痰通窍、活血行气,佐以补肾填精、疏肝健脾,达标本兼治的目的;组方以风药为主,自拟经验方葛断定眩汤。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葛断定眩汤;中医药疗法;玄府;临床经验;谢林
5
|
33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09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杨巍中西医结合治疗克罗恩病肛瘘临证经验
陆宏,钟盛兰,郑德,汪庆明,罗泽昊,唐诚,杨巍
2020, 54(7): 55-5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05
摘要:介绍杨巍主任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证经验。认为病机以局部湿热下注为标,脾胃气虚和全身气血亏虚为本。治疗时倡导衷中参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药物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精选手术时机,重视肛门功能的保护,分次手术,力求瘘管愈合彻底引流。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克罗恩病;肛瘘;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经验;杨巍
5
|
46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09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针药联合治疗脑鸣验案1则
朱文婷,赵瑞珍,程翰林,吕亚红,孙铭浚
2020, 54(7): 59-6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06
摘要:介绍针药结合治疗脑鸣验案1则,为脑鸣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鸣;针药联合;验案
5
|
52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传承中医药学术精华,促进肿瘤学创新发展
刘嘉湘,田建辉
2020, 54(7): 29-3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97
摘要: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和早期诊断的快速发展推动肿瘤的发病率上升,而肿瘤综合疗效的提高促使肿瘤存活人群不断扩大。在坚持中医药自身学科发展规律的原则下,我们忠实传承中华文明精华、中医经典文献精华、历代名医实践精华,积极融合肿瘤学、免疫学、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理念及技术,以丰富“扶正治癌”防控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肿瘤学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关键词:肿瘤;癌症;中医药疗法;扶正治癌;肿瘤转移
13
|
100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09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2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沈逸,丁泓百,程鹏,丁琴,洪梦婕,章渊源,程青青,边艳琴,杨阳,何东仪,朱琦
2020, 54(7): 34-3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01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强直性脊柱炎证候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2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归纳证候群,确定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型。 结果:通过因子分析,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取出24个公因子;利用因子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4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证候群,即肾虚督寒证、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和瘀血痹阻证;其中肾阴虚证可兼见阳虚和湿热,湿热痹阻证可兼有脾虚。 结论: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归纳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5
|
44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0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croRNAs的表达研究
闫秀丽,商嘉玮,苏式兵,胡义扬,张辉
2020, 54(7): 39-4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02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croRNAs(miRNAs)的表达差异,探索不同证候的特征性miRNAs,为慢乙肝辨证分型提供生物学标志物和客观化依据。 方法:收集慢乙肝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各53例)及健康者(24例)的尿液标本,采用miRNAs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miRNAs表达谱,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s;采用实时定量RT-PCR(RT-qPCR)技术检测慢乙肝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s相对表达量;进行miRNAs潜在靶基因的预测、GO和pathway分析。 结果:①miRNAs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肝郁脾虚证比较,慢乙肝肝胆湿热证患者有21条miRNAs呈高表达,1条miRNA呈低表达(差异倍数>1.5,P<0.05)。②RT-qPCR结果显示,与肝郁脾虚证比较,慢乙肝肝胆湿热证患者尿液中miR-483-3p和miR-4700-3p呈显著高表达(P<0.05),miR-4745-5p呈显著低表达(P<0.05);与健康者比较,慢乙肝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R-483-3p呈低表达(P<0.05)、miR-4745-5p呈高表达(P<0.05),慢乙肝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miR-4700-3p呈低表达(P<0.05)。③miR-483-3p、miR-4700-3p和miR-4745-5p的联合ROC曲线AUC为0.810 6,对于鉴别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④生物信息学方法显示,证候差异表达miRNAs所调控的潜在靶基因,GO大都与生物学调控、代谢过程、多细胞有机体的发展、应激反应和细胞增殖等相关,pathway大都与翻译后蛋白质修饰、TGF-β信号通路、TGF-β家庭成员的信号、TGF-β受体复合物的信号传导等通路有关。 结论:慢乙肝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患者尿液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s,miR-483-3p、miR-4700-3p和miR-4745-5p或许为慢乙肝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的潜在标志性分子,这些miRNAs可能分别通过调控其相应的靶基因而影响证候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尿液;microRNA;中医证候
6
|
19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0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基于数据挖掘的《千金方》治疗腰痛用药规律研究
于子涵,孙鼎,苏励
2020, 54(7): 47-5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03
摘要: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总结《千金方》治疗腰痛的遣方和用药规律。 方法:整理《千金方》中治疗腰痛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 结果:共筛选出38首处方;使用频次在前5位的药物为肉桂、甘草、杜仲、茯苓、当归,挖掘出核心组合14个,候选新处方7个。 结论:《千金方》所载的治疗腰痛方剂多补泻兼施、气血同治,重视温阳散寒,兼顾行气活血和补益肝肾,辅以补气利水和祛风解表。  
关键词:《千金方》;孙思邈;腰痛;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关联规则;聚类算法
8
|
48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0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高建忠运用小剂量小青龙汤临床经验采撷
赛亚辉,张鑫,杨鑫杰,高建忠
2020, 54(7): 62-6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07
摘要:从病机、经方用量、适应证、临证加减等方面,介绍高建忠运用小剂量小青龙汤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小青龙汤;小剂量;临床经验;高建忠
5
|
27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0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基于“方证相对”理论探析仲景遣方用药思维
宋红普,姚佳音,赵丽莎
2020, 54(7): 65-6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08
摘要: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遣方用药思维。认为在方证相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经方的拆合、药物组成的加减、药量和炮制、煎煮方法的改变以适应病证的变化,为仲景临床遣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相对;随证治之
6
|
38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08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试验
中医快速康复外科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评价及对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
刘岗,杜磊,阎良,张熹玮,张浩,蒋海锋,孔宪诚,李财宝,汤雪峰,黄建平
2020, 54(7): 69-7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09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中医快速康复外科(CMERAS)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9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传统快速康复外科(ERAS)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治疗组予CMERAS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采用“云中医”视诊仪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中医证型的变化情况,比较术中肠道清洁程度、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直接医疗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①=1\*GB3治疗前、术后第1天组间比较,脾虚证、阴虚证、气虚证、痰湿证、无证型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组间比较,治疗组脾虚证、阴虚证、气虚证、痰湿证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无证型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②=2\*GB3治疗组术中肠道清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直接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③=3\*GB3治疗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ERAS相比,CMERAS有利于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脾虚、气虚、痰湿、阴虚等病理状态,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关键词:直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中医快速康复外科;术后康复;中医证型
5
|
29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2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引经导气”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型痿证30例
封宇,王诗陶,顾兰馨,艾莉伟,马莉
2020, 54(7): 73-7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10
摘要:目的:观察“引经导气”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型痿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痿证(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以就诊先后次序编号,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保持患者基础用药,并给予甲钴胺片口服,维生素B
1
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引经导气针刺法,再根据受累肢体选择阳明、少阳经穴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感觉障碍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感觉障碍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感觉障碍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引经导气”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型痿证的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感觉障碍、神经传导速度和中医证候,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痿证;多发性神经病;针灸;引经导气法;中医药疗法
5
|
29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0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丁丽凤,陈洁,张静
2020, 54(7): 76-7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11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中医证候规律,探讨多导睡眠监测(PSG)在本病及中医证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90例OSAHS患儿(病例组)及30例非OSAHS儿童(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资料及PSG数据,分析儿童OSAHS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的分布情况,比较PSG相关指标在病例组、对照组及不同中医证型患儿之间的差异。 结果:①90例OSAHS患儿中,出现频率位于前10位的症状或体征依次为打鼾、腺样体肿大、张口呼吸、呼吸暂停或憋醒、扁桃体肿大、白天嗜睡、易感冒、倦怠身重、多汗、纳呆。②OSAHS患儿的中医证型以痰湿互结型最为多见(42.2%),其次为肺脾气虚型(31.1%),肺经郁热型相对少见(26.7%);男性多于女性(P<0.05);3~6岁患儿数量多于7~12岁患儿(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肺经郁热型、痰湿互结型、肺脾气虚型OSAHS患儿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升高(P<0.05),平均氧饱和度(SM)、最低氧饱和度(SN)降低(P<0.05);与肺经郁热型、肺脾气虚型比较,痰湿互结型OSAHS患儿OAI、AHI值升高(P<0.05),SM、SN降低(P<0.05)。 结论:儿童OSAHS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痰湿互结型;PSG有助于儿童OSAHS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中医证候;多导睡眠监测
5
|
20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1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梅花鹿鹿角盘胶原肽制备及其活性作用研究
李月,陈丹阳,王懿璞,李延君,胡薇
2020, 54(7): 80-8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12
摘要:目的:研究梅花鹿鹿角盘胶原肽的护肤作用并优化酶解法提取胶原肽的工艺。 方法:以热水法提取的胶原蛋白为原料,胶原蛋白水解度为指标,采用胰蛋白酶酶解梅花鹿鹿角盘胶原蛋白。借助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设计试验来优化制备鹿角盘胶原肽的工艺。在10、20、30、40、50 g/L浓度范围内探究胶原肽的抗氧化能力及还原能力。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胶原肽溶液低、中、高剂量组(0.1 g/L、0.2 g/L、0.4 g/L),每天涂抹小鼠皮肤2次,6周结束实验并测定SOD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MDA含量水平变化。 结果:鹿角盘胶原蛋白含量为22.46%。鹿角盘胶原肽最优制备工艺为酶解时间2.2 h、pH值为8.0、温度50 ℃、加酶量1 200 μ/g,此条件下的蛋白水解度为15.97%。浓度达到50 g/L时,鹿角盘胶原肽具有最强的抗氧化及还原能力。与空白组比较,胶原肽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显著的护肤作用,SOD和Hyp水平显著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 结论:试验优化的酶解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鹿角盘胶原肽具有较好的护肤作用。  
关键词:鹿角盘;胶原肽;羟脯氨酸;SOD;MDA;小鼠
5
|
28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1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肝糖异方及其拆方对CCl
4
-HF复合模型诱导的肝源性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及糖代谢异常的影响
顾宏图,杨亚田,徐虹,许笑阳,平键,徐列明,赵长青
2020, 54(7): 86-9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13
摘要:目的:观察肝糖异方及其拆方扶正化瘀方、实脾方对CCl
4
所致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及糖代谢异常的影响。 方法:9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实脾方组、扶正化瘀方(FZHY)组和二甲双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40%CCl
4
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复合高脂饮食造模。自造模的第5周开始,用药组分别按体质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12周时,OGTT试验检测大鼠糖耐量,比较各组血糖AUC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大鼠体质量、肝质量、脾质量,计算肝体比、脾体比;收集血清和组织样本,检测血清ALT、AST、Alb、TBiL水平;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脂肪变性,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脏胶原沉积情况;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肝糖异方和扶正化瘀方可明显改善糖耐量异常,降低血糖AUC(P<0.05),明显降低HOMA-IR(P<0.05,P<0.01);实脾方组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糖异方和实脾方可以降低ALT(P<0.05)水平,实脾方可以降低AST(P<0.05)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肝糖异方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天狼猩红染色结果表明,肝糖异方和扶正化瘀方可明显降低肝脏胶原面积(P<0.01)以及肝组织Hyp含量(P<0.05,P<0.01)。 结论:肝糖异方及其拆方扶正化瘀方、实脾方可通过减轻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调节改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从而缓解CCl
4
联合高脂饮食所致大鼠肝源性糖尿病。  
关键词:肝糖异方;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肝纤维化;糖代谢异常;肝源性糖尿病;大鼠
5
|
27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1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骨髓病理学影响的研究
贾守宁,陈文娟,李欣,马丽娟,王双玺,张庆光,葛广波
2020, 54(7): 94-9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14
摘要: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骨髓病理学的影响。 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按照文献方法复制HAPC大鼠模型;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200 mg/kg、100 mg/kg和50 mg/kg剂量的红景天苷,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的0.9%NaCl溶液,各组均干预4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EPO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肾脏中EPO的水平;制作骨髓病理涂片,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及分类情况,并进行细胞学计数。 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肾脏及血清中EPO水平均有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血清中EPO水平的下调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②治疗低剂量组大鼠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主要是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与模型组大鼠骨髓象比较没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中剂量组大鼠骨髓象虽然有红细胞系增生,但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增生并不明显,且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比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高剂量组骨髓象粒细胞系和红细胞系比例趋于正常,与模型组骨髓象比较,晚幼红细胞增生并不活跃,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指标中有核红细胞比例、粒细胞比例、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红景天苷可调控HAPC大鼠EPO的过度表达,并可改善骨髓象红细胞系的过度代偿性增生。  
关键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红景天苷;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病理
5
|
26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13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骼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及传统功法对其的影响
肖璐,李培君,段宏霞,刘沁欣,吴卫兵,刘晓丹
2020, 54(7): 99-10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7.015
摘要:骨骼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肺外效应的一种突出表现。由于活动水平低、系统性炎症、低血氧等原因,在本病早期就会出现骨骼肌质量减少、横截面积变小,肌纤维总量减少、类型转变,毛细血管分布密度减小,线粒体功能障碍等结构及代谢特征变化,造成患者骨骼肌肌力减弱、耐力降低,影响患者的运动表现,增加其住院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传统功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属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通过降低慢阻肺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氧水平等,有效减缓和改善其骨骼肌结构变化,改善其肌肉力量,增强其肌肉耐力,是一种有效的运动康复手段。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中医;传统功法;运动康复;肺康复
13
|
51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11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