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临证承启
朱培庭从肝论治经验在中医泌尿男科常见病中的运用
郁超,JITTIKORN Pimolsettapun,张志航,杨礼斌,徐成林,赵友康,孙逊,朱培庭
2020, 54(2): 28-3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06
摘要:从疏肝解郁经验应用于男性性功能障碍,养肝柔肝经验应用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急腹症“锦红片”经验应用于男性前列腺炎3个方面,论述海派顾氏外科朱培庭教授“从肝论治”思路在中医泌尿男科中的发挥及应用经验。并附验案3则。  
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中医男科;海派顾氏外科;从肝论治;朱培庭;经验发挥
5
|
2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2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虞坚尔辨治小儿发热经验
蒋沈华,虞坚尔,薛征,李利清,白莉,朴香,武明云
2020, 54(2): 32-3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07
摘要:探讨虞坚尔教授辨治小儿发热的经验。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有外感内伤、表里虚实之分,治疗时以邪祛正安为核心。邪亢热盛者,清解之;邪踞少阳者,和解之;正伤邪恋者,补虚助正祛邪。常用方剂有清咽方、小柴胡汤、麦门冬汤等。并举验案3则。  
关键词:小儿发热;清法;和法;补法;临床经验;虞坚尔
5
|
35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2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高月求从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
吕佳,高月求,朱晓骏
2020, 54(2): 35-3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08
摘要:介绍高月求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痰浊沉积,久病及肾,终成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之证,治疗时倡导从脾论治。临证以自拟方参葛方加减,配合饮食结构调整及运动指导等治疗,标本兼顾,疗效满意。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失健运;脾肾亏虚;痰瘀互结;名医经验;高月求
9
|
42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21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应森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陈彦竹,傅蕾,孟静岩,金玥,应森林
2020, 54(2): 37-3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09
摘要:介绍应森林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认为 “邪、虚、毒、瘀”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关键,临证时主张寒热并调、虚实兼顾,分期论治、各有侧重,活用验方、巧遣虫药。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毒;瘀;专家经验;应森林
15
|
24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1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名医传承
时毓民分期辨治儿童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经验撷英
和婧伟,汪永红,孙雯,时毓民
2020, 54(2): 1-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01
摘要:介绍时毓民分期辨治儿童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以肺脾肾不足、虚实夹杂为主,治疗重视标本兼顾、分期施治。感染期以祛邪治标为主,用药轻清发散、佐以扶正;稳定期以治本补虚为主,以健脾补肾、补益肺卫及益气补血、活血生血为主要治法,常用异功散、十全大补汤合左归丸加减治疗。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儿童;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时毓民
7
|
13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1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结直肠癌转移的中医理论构想
林怡,陶丽
2020, 54(2): 6-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02
摘要: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侵袭转移,因此控制其转移对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从病因病机出发,结合古典医籍、各家学说、临床与基础实验文献,提出结直肠癌转移的中医理论构想:正气亏虚(尤其是脾虚)是内在根本,癌毒内结(痰、瘀、毒、潜伏下来的致病因子)是必要条件,经络传注是主要途径,诱因则可成为导火索,最终造成癌毒在经络之间、脏腑之间、经络脏腑之间的传变。认为防治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当以健脾为主,结合各种祛邪手段(化痰、软坚、解毒、化瘀等),疏通修复受损之络脉。  
关键词:结直肠癌;转移;病因病机;正气亏虚;癌毒内结;经络传注;中医药疗法
6
|
64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16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石氏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规范(二)——阶梯化治疗方案操作规范
张明才,王翔,石瑛,俞仲翔,陈东煜,郑昱新,卫晓恩,陈元川,石印玉,詹红生
2020, 54(2): 10-1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03
摘要:基于石氏伤科对慢性脊柱病损病因病机的创新理论认识与综合评估诊疗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核心思想和操作规范等方面阐释石氏伤科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化序贯治疗方案的操作规范。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化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操作规范
5
|
50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1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靶向肠道微生态:中药药效机理研究的新机遇与挑战
陈琳琳,李后开
2020, 54(2): 14-2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04
摘要:肠道微生态紊乱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已成为疾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同时,肠道微生态很可能也是理解中医学理论现代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传统中药大多以口服为主,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往往是其发挥药效的关键。中药可以通过促进有益菌增殖或抑制病原菌,增加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生成的方式,恢复疾病条件下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发挥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肠道菌的代谢转化是影响中药药效和毒性产生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中药及其复方、人体及肠道微生态三者间的关系,提出三种模式假说,即菌群响应模式、菌群依赖模式和菌群代谢模式,并探讨了当前肠道微生态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中医理论;中药药理;药物代谢
25
|
125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1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舌象变化规律的影响
焦丽静,李嘉旗,龚亚斌,陈佩奇,许玲
2020, 54(2): 21-2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05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舌象变化规律的影响。 方法:将149例I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术后均予辅助化疗,治疗组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予中药治疗,对照组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予中药安慰剂治疗。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化疗前、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第三疗程后采用TDA-1小型舌象仪收集舌象数据,观察舌象变化情况。 结果:①第一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舌苔指数taiClrL、taiClrR、taiClrG、taiClrB、taiClrI、taiClrY值升高(P<0.05),舌质指数zhiClrY值升高(P<0.05);第二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舌质指数zhiClrL、zhiClrB、zhiClrG、zhiClrI、zhiClrY值升高(P<0.05),zhiClrLa、zhiClrS值下降(P<0.05),舌苔指数taiClrL、taiClrR、taiClrG、taiClrB、taiClrI、taiClrY值升高(P<0.05),taiClrLa、taiClrS值下降(P<0.05)。②组间第一疗程后比较,治疗组taiClrLb、taiClrH值低于对照组(P<0.05),zhiClrCb、taiClrCb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第二疗程后、第三疗程后比较,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虚型患者分层分析,第一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ZhiR、TaiR值下降(P<0.05),对照组taiClrL、TaiG、zhiClrB、zhiClrG、taiClrR、taiClrG、taiClrB、taiClrI、taiClrY值升高(P<0.05),taiClrLa、ZhiR、TaiR,zhiClrS、taiClrS值下降(P<0.05);第二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ZhiG、TaiG值升高(P<0.05),zhiClrLa、taiClrLa、ZhiR、zhiClrS、zhiClrCr、taiClrCr值下降(P<0.05);第三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zhiClrL、taiClrL、ZhiG、TaiG、zhiClrB、zhiClrR、zhiClrG、taiClrR、taiClrG、taiClrB、zhiClrI、taiClrI、zhiClrY、taiClrY值升高(P<0.05),zhiClrLa、taiClrLa、ZhiR、TaiR、zhiClrS、taiClrS、taiClrCr值下降(P<0.05)。④气虚型患者分层分析,组间第一疗程后比较,治疗组zhiClrL、zhiClrR、zhiClrI、zhiClrY、zhiCon、zhiENT、zhiMEAN、taiClrH、taiCon、taiENT、taiMEAN值低于对照组(P<0.05),zhiASM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第二疗程后比较,治疗组TaiG、taiClrH值低于对照组(P<0.05),舌苔红色成分taiClrLa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第三疗程后比较,zhiClrI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化疗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舌质转淡、转紫,舌苔变厚,中医辨证论治可增加患者舌质的红色成分,降低舌质亮度,使舌质颜色由淡向淡红转变,舌质、舌苔纹理变得更细腻,舌苔由厚向薄转化。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术后;辅助化疗;中医药疗法;舌象;舌诊仪
5
|
39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1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林兴栋运用乌梅丸经验撷要
周润津,林晓玲,林兴栋
2020, 54(2): 40-4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0
摘要:介绍林兴栋教授临床运用乌梅丸的经验。认为以乌梅丸加减辨治肝阴阳不足、肝风内作、夹寒夹热型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佳;分析厥阴病内涵、乌梅丸方解、方证相应特色,同时指出乌梅丸运用注意事项。并举验案4则。  
关键词:乌梅丸;经方;厥阴病;临床经验;林兴栋
5
|
55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0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六经九分法概述(六)——中医临床经典的传承
张再良
2020, 54(2): 44-4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1
摘要:结合伤寒六经九分法探讨中医临床经典的传承。认为可以用宏观视野把握经典叙述的位置,用基本规律驾驭经典提供的方药,用后世经验补充经典内容的不足。从整个热病诊疗以及临床治疗的角度理解中医临床经典,可为中医教育和临床提供便利。  
关键词:伤寒;热病;六经九分法;抽象六经;补充方药;中医经典
8
|
32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0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从阳明证试述张锡纯寒温统一思想
张崇岭,王军,高蕾
2020, 54(2): 48-5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2
摘要:从《医学衷中参西录》对“阳明寒温”的论述,结合临证医案,浅析张锡纯寒温统一的思想。认为“伤寒与温病,始异而终同”,提出当以伤寒六经分治温病,辨治疾病过程中应注重“寒温”概念;分析其自创治疗寒温的方剂及书中附载的临证医案,以证其理。  
关键词: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伤寒;温病;六经辨证;阳明病;医案
5
|
40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0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金匮要略》“三焦竭部”原意考证
窦豆,钟相根
2020, 54(2): 51-5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3
摘要:梳理历代注家对《金匮要略》“三焦竭部”的注解,考证“竭”的含义。“竭”在《吕氏春秋》等多种上古汉语文献中与“亡”相通,即有“离去”之意。结合宋版《伤寒论·平脉法第二》原文,认为“三焦竭部”即“三焦不归其部”之意,并非注家所谓之“衰竭”“虚竭”。  
关键词:《金匮要略》;三焦竭部;考证
5
|
36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0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试验
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双盲、双模拟、非劣效性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许金海,王国栋,沈琪幸,陈妮,匡昱林,乔娇娇,叶洁,莫文,施杞
2020, 54(2): 54-6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4
摘要:目的:观察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服用筋痹颗粒和塞来昔布模拟胶囊,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和筋痹颗粒安慰剂。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后2个月时,观察用药安全性,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期间,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②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疼痛VA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AS评分逐渐降低,即存在时间效应;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疼痛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存在分组效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14 d与治疗前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2.45~2.81,按照预设20%的非劣标准,非劣效检验合格。③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DI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DI 评分逐渐降低,即存在时间效应;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N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存在分组效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14 d与治疗前两组NDI评分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4.88~9.78,按照预设20%的非劣标准,非劣效检验合格。④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F-36-P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36-PCS评分逐渐升高,即存在时间效应;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SF-36-P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存在分组效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⑤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F-36-M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36-MCS评分逐渐升高,即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治疗前和治疗7 d的SF-36-M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14 d、随访2个月的SF-36-P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⑥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不劣于塞来昔布,能减轻患者的颈肩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改善心理健康问题,体现中医学“心身同治”的特点。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筋痹颗粒;塞来昔布;安慰剂对照;双盲;临床试验;心身同治
5
|
56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03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邵氏阳虚哮喘贴联合小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周旎泓,张俊,倪晓青,倪伟
2020, 54(2): 61-6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5
摘要:目的:观察邵氏阳虚哮喘贴联合小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5例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舒利迭治疗,治疗组予邵氏阳虚哮喘贴及小剂量舒利迭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2 d,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水平(ACT)评分、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81.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次症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随访6个月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次症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各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FEV
1
、FeNO水平及FEV
1
/FV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随访6个月比较,FEV
1
、FeNO水平及FEV
1
/FV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邵氏阳虚哮喘贴联合小剂量舒利迭治疗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疗效满意,相较于常规剂量的舒利迭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邵氏阳虚哮喘贴;舒利迭;中西医结合疗法
5
|
17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0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健脾清化方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临床指标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影响
张妍,陈淑雯,张顺宵,李园园,程雯
2020, 54(2): 65-6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6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清化方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临床指标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影响。 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LDL)、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以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WC 、BMI、HbA1c、TG水平均下降(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WC、HbA1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颈动脉内膜厚度下降(P<0.05),对照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11-脱氢血栓烷素B
2
(11-dehydroTXB
2
)、11-dehydroTXB
2
/6-酮前列腺素F
1a
(6-ketoPGF
1a
)、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HETE)水平均下降(P<0.05),对照组各代谢物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11-dehydroTXB
2
、11-dehydroTXB
2
/6-ketoPGF
1a
、12-HETE、9-羟十八碳二烯醇(9-HODE)、13-羟十八碳二烯醇(13-HOD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 健脾清化方可减轻代谢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体质量,改善血糖代谢,延缓动脉硬化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花生四烯酸的不同代谢通路有关。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代谢综合征;健脾清化方;颈动脉内膜厚度;花生四烯酸
6
|
28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90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川芎化瘤合剂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沈萍,董丽君,沈小珩
2020, 54(2): 70-7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7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化瘤合剂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川芎化瘤合剂,对照组予桂枝茯苓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子宫肌瘤体积及雌二醇(E
2
)、孕酮(P)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62.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子宫肌瘤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
2
、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E
2
、P水平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桂枝茯苓胶囊相比,川芎化瘤合剂在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明显更佳。  
关键词: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中医药疗法;川芎化瘤合剂;子宫肌瘤体积
5
|
3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9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括约肌间入路加隧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孙健,林晖,张宸,丁超
2020, 54(2): 74-7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8
摘要:目的:观察括约肌间入路加隧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的疗效。 方法:将78例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多切口引流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括约肌间入路加隧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术后1 d、7 d、10 d、14 d创面渗液、肛门疼痛及发热情况;随访半年,观察比较两组复发率、成瘘率及肛瘘类型。 结果:①治疗组痊愈、显效、未愈病例数分别为21、17、1,对照组分别为12、19、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6%、20.5%,成瘘率分别为46.2%、69.2%,复杂性肛瘘占比分别为33.3%、70.4%,治疗组复发率、成瘘率、复杂性肛瘘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10 d、14 d组间比较,治疗组创面渗液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10 d、14 d组间比较,治疗组肛门疼痛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组间比较,治疗组发热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括约肌间入路加隧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疗效满意,与传统多切口引流术相比,更利于术后恢复,并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肛瘘的形成,尤其是复杂性肛瘘的发生。  
关键词:马蹄型肛周脓肿;括约肌间;隧道式拖线;复发率;成瘘率;复杂型肛瘘
5
|
19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9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薏苡仁油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生长的代谢组学研究
方婷,蒋义鑫,陈龙,柳润辉,章丹丹
2020, 54(2): 78-8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19
摘要:目的:基于LC-MS考察薏苡仁油干预三阴性乳腺癌原位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代谢组学情况。 方法:建立乳腺癌原位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薏苡仁油给药组,薏苡仁油给药组灌胃给予薏苡仁油(7.5 mL·kg-1·d-1),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取瘤组织并保留各组血清。HPLC-LTQ-Orbitrap Elite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代谢变化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 结果:薏苡仁油显著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的体内生长(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薏苡仁油给药组小鼠的血清代谢产物呈现不同的分布,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找到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与薏苡仁油给药组,分别比较组间变量权重(VIP)均>1、P<0.05的差异代谢物。与正常组比较,有16种代谢物在模型组显著变化,包括孕烷三醇、溶血磷脂、溶血磷脂乙醇、溶血磷脂、溶血磷脂、丙酮酸、2,6-二氨基-4-羟基-5-N-甲基甲酰胺基嘧啶、N-乙酰基-L-苯丙氨酸、十七烷酸、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高-γ-亚麻酸、乙酸视黄酯、6-羟基-5-甲氧基吲哚葡糖苷酸、1-硬脂酰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其中代谢物N-乙酰基-L-苯丙氨酸水平提高,其他代谢物水平降低,并在薏苡仁油给药后这些差异代谢物均有显著回调趋势(P<0.05)。 结论:薏苡仁油可能通过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小鼠体内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以及丙酮酸代谢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薏苡仁油;非靶向代谢组学;三阴性乳腺癌;花生四烯酸代谢
5
|
73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9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姜黄素促进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谢亚佳,邓真,范德生
2020, 54(2): 85-9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20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和高糖+姜黄素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NF-κB p65核转位;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成骨能力检测分为正常糖浓度成骨诱导组、高糖浓度成骨诱导组、高糖+姜黄素成骨诱导组,其中成骨诱导培养为每100 mL α-MEM培养基中加入2 mmol/L谷氨酰胺、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 nmol/L地塞米松、50 mg/L抗坏血酸。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结节形成,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OCN mRNA表达。 结果:接种培养7 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呈克隆性生长;传代培养以后细胞伸展为长梭形。CCK-8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1 d、3 d时增殖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5 d时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1 d、3 d、5 d时姜黄素组与高糖组比较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NF-κB p65活化入核增多,姜黄素组则抑制高糖浓度下细胞NF-κB p65核转位,Western blot显示姜黄素可抑制NF-κB p65核蛋白表达。 各组细胞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正常组可见大量矿化结节,高糖组仅见少量矿化结节,而姜黄素处理可以明显促进高糖浓度下钙结节形成。PCR结果显示,各组细胞成骨诱导14 d后,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OCN 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姜黄素组则可以促进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OC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姜黄素能促进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高糖浓度下细胞NF-κB p65活化相关。  
关键词:姜黄素;糖尿病骨质疏松;高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5
|
43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9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淫羊藿对光损伤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马荣,吴晗晗,郭红,杜霄烨,徐静,崔金刚,张腾,陈瑜
2020, 54(2): 91-9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21
摘要:目的:研究淫羊藿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为淫羊藿配伍应用治疗相关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提供药效学依据。 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未光照组(No light)、光照组(light vehicle)、淫羊藿干预组(Epimedium),每组6只。采用强光照射的方法制备小鼠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病变模型,以临床常用剂量淫羊藿水煎液腹腔注射小鼠2次。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分析视网膜结构,采用视网膜电图分析视网膜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分析光感受器细胞视紫红质(rhodopsin)和视蛋白M(opsin-M)、双极细胞蛋白激酶C α(PKC-α)、水平细胞钙结合蛋白D(calbindin-D)和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TUNEL法分析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光照后,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缺失,视网膜功能受损;视网膜Rhodopsin、Opsin-M、PKC-α、Calbindin-D和GFAP等蛋白表达缺失或异常;外核层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淫羊藿干预的小鼠视网膜结构完整、功能正常;上述蛋白与未光照小鼠相比,未见异常表达;视网膜外核层未见细胞凋亡。 结论:淫羊藿对光损伤引起的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改变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淫羊藿;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光感受器细胞;细胞凋亡;小鼠
12
|
18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9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朱砂安神丸对条件性恐惧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陈建宁,唐霜,杨越,李廷利
2020, 54(2): 97-10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22
摘要:目的:探讨朱砂安神丸对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30只;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朱砂安神丸混悬液(给药体积为每100 g大鼠体质量0.9 mL),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双蒸水,各组大鼠均连续干预7 d。末次给药后复制条件性恐惧模型。通过条件性恐惧实验监测系统观察各组大鼠的僵直反应时间,考察朱砂安神丸对恐惧记忆的影响;通过电生理实验和透射电镜技术,考察朱砂安神丸对海马功能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朱砂安神丸)能有效促进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消退,恐惧记忆习得阶段及消退阶段僵直反应时间明显减少,运动时间、运动距离明显增加,诱发海马部位LTP其PS幅值明显减少(P<0.05,P<0.01);海马神经元突触数目较多,突触各部分结构完好、界限清晰,海马突触活性区长度及PSD厚度明显增大,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减小(P<0.05,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各结构完整清晰,细胞核大,细胞浆内细胞器较多、形态较好。 结论:朱砂安神丸具有促进恐惧记忆消退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保护海马神经元、调节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有关。  
关键词:朱砂安神丸;条件性恐惧模型;大鼠;恐惧记忆;海马;突触可塑性
9
|
39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9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物理疗法调节睡眠障碍脑电α波的研究进展
张静,杨华元,姚斐,李征宇,周文新,刘小美,孙艳红,李蔚江,肖彬
2020, 54(2): 102-10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23
摘要:脑电图的信号非常复杂,单独探讨其中的某个波形可使研究更加深入。通过总结针刺、艾灸、磁刺激、熏蒸、推拿等物理疗法对睡眠障碍患者介于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脑电α波的调节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脑电图;α波;物理疗法;针灸;推拿;睡眠障碍;综述
7
|
67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8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PI3K-AKT信号通路与抑郁症的关系及中医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黄芸,张治楠,黄泳,曲姗姗,钟正
2020, 54(2): 108-1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2.024
摘要:综述PI3K-AKT信号通路与抑郁症的关系及中医干预作用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能够改善突触可塑性,进而对抑郁行为的改善起促进作用。针灸、中药、方剂对抑郁症有一定的疗效,通过促进PI3K-AKT激活改善突触可塑性是其改善抑郁状态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抑郁症;PI3K-AKT;突触可塑性;针灸;中药;方剂;综述
5
|
152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85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