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1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医传承
高彦彬从络病论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经验撷英
孟元,高彦彬,王雨,赵文景,王悦芬,崔方强,张涛静
2020, 54(11): 19-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2028
摘要:介绍高彦彬教授从络病论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的临床经验。高教授认为ORG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治疗应辨证论治结合分期论治:早期(肾络瘀滞)分为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肝郁胃热证,治以祛邪为主,运用健脾化湿通络、清化湿热通络、疏肝清热通络法;中期(肾络瘀阻)分为肺脾气虚兼湿邪内蕴、肝肾阴虚兼湿热下注证,治以扶正祛邪,运用益气化湿通络、补肝肾清湿热法;晚期(肾体劳衰)分为气阴两虚兼湿热蕴毒、脾肾阳虚兼痰瘀互结证,治以扶正为主,运用益气养阴兼利湿解毒、温补脾肾兼化痰活血通络法。  
关键词: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络病;名医经验;高彦彬
5
|
27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1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三进制”——打开中医之门的钥匙
陈少丽,都广礼
2020, 54(11): 10-1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6028
摘要:中国古典哲学的数理逻辑,经历了“一”“二”“三”的演变过程,万物起源于“一”,即一元论,万物归一,一生万物;从一到二,有而别之,是为阴阳,即为二进制(二元论);二而三之,物始多之,此即三进制(三元论),“三”是宇宙万物多样性的起点。厚植于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医学理论思想体系,以“三进制”的独特思维模式阐释生命的发生、人体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本草理论等。因此,三进制是打开中医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中医学;思维模式;三进制
4
|
24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2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基于数据挖掘的胃食管反流病证素及用药规律研究
李婷婷,孙千惠,王蜜源,李明轩,蒋萍,李传朋,肖萱,白兴华
2020, 54(11): 14-1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2179
摘要: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的证素及用药规律。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及用药信息的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借助SPSS Modeler 18.0软件采用关系网络模型、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①共纳入文献204篇,涉及中药处方364首。②通过频数分析筛选出病位证素7种,病性证素14种;按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序,病位证素占前3位的依此是胃、肝、脾,病性证素占前3位的依次是气滞、气虚、火。③在纳入的364首经验方中,共涉及药物208味,其中出现频率大于10%的药物有26味,分别为甘草、半夏、黄连、柴胡、茯苓、陈皮、吴茱萸、海螵蛸、白芍、白术、枳壳、厚朴、旋覆花、党参、黄芩、浙贝母、代赭石、香附、煅瓦楞子、枳实、砂仁、干姜、竹茹、栀子、郁金、生姜。④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支持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连-吴茱萸-海螵蛸,黄连-吴茱萸-半夏-甘草,柴胡-枳壳-白芍。 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胃,和肝、脾密切相关;以气滞、气虚、火为主要病性证素,病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治疗时以疏肝泻热、和胃降逆、健脾益气为主,中焦得运,则清气自升,浊气自降。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证素;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8
|
52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金匮要略》中川芎应用特点探析
万田莉,金春宇,王军,郑闪闪,邢崇溢
2020, 54(11): 35-3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1111
摘要:分析总结《金匮要略》中川芎的运用情况。认为仲景运用含川芎的9首方剂治疗风疾、虚劳及妇人之疾。其特点主要为疗风疾行堵截之法;治虚劳行通阳达阴之法;治妇人之病取其引阳入阴之法。并举验案3则。  
关键词:川芎;《金匮要略》;风疾;虚劳;妇人病
5
|
40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2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试验
龙藤通络酒剂外用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周迪,董昌盛,许玲,龚亚斌,王芹,李嘉旗
2020, 54(11): 38-4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2114
摘要:目的:评价龙藤通络酒剂外用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0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三阶梯止痛药物止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龙藤通络酒剂外用。两组疗程均为8 d,观察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评价疼痛疗效;观察等效吗啡消耗量、爆发痛次数及止痛起效时间,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①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65.85%,显效率为31.70%,均高于对照组的44.19%和18.60%;在整体疼痛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NRS评分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各疼痛程度患者NRS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在中度疼痛患者中,治疗组NRS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首日吗啡消耗量、日均等效吗啡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层比较,治疗组中度疼痛患者的日均等效吗啡用量少于对照组相同疼痛程度患者(P<0.05)。④两组爆发痛次数、爆发痛平均止痛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龙藤通络酒剂与阿片类止痛药物合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度癌性疼痛患者,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日均消耗量,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癌性疼痛;三阶梯止痛;龙藤通络方;酒剂;中医外治法
7
|
2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3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自拟疏肝健脾化浊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青少年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回顾性研究
李琤,王彦淇,李广明,高鹏
2020, 54(11): 43-4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3134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健脾化浊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青少年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81例青少年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采用自拟疏肝健脾化浊汤联合常规疗法者为治疗组(43例),单纯采用常规疗法者为对照组(38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血清脂代谢指标、肝功能、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超声影像学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73.6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TG、TC、LDL-C、ALT、AST、GG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各脂肪肝分级超声影像学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各脂肪肝分级超声影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纯采用常规疗法相比,加用自拟疏肝健脾化浊汤治疗青少年肝郁脾虚型NAFLD疗效满意,能更好地调节脂代谢、保护肝功能、升高脂联素和IGF-1水平,并改善超声影像学表现,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青少年;肝郁脾虚型;疏肝健脾化浊汤
5
|
14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3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健脾补肾针刺法对PCOS不孕症患者IVF-ET促排卵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蔡靓,李丽,赵以琳,刘希茹,严骅,童国庆
2020, 54(11): 48-5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09077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补肾针刺法对行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方法:纳入82例行IVF-ET的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药拮抗剂促排方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健脾补肾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获卵数量、受精卵子数及优质胚胎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扳机日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
)、孕酮(P)水平,于扳机日检测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周期中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及鲜胚移植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 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获卵数及受精卵子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优质胚胎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扳机日治疗组患者的E
2
、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扳机日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血流分布阳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Gn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⑤两组患者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脾补肾针刺法联合西药拮抗剂促排方案可改善行IVF-ET的PCOS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优质胚胎率,减少Gn用量。  
关键词: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针刺;拮抗剂方案
6
|
49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4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加减缩泉丸联合阴部神经电针疗法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
姚丽娟,杨浩,许增宝,吕笑,赵良伟
2020, 54(11): 53-5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09124
摘要:目的:探讨加减缩泉丸联合阴部神经电针疗法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60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托特罗定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减缩泉丸联合阴部神经电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均次排尿量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均减少,均次排尿量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次排尿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反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减缩泉丸联合阴部神经电针疗法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神经电针疗法;缩泉丸;临床试验
5
|
25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4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复元方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膜后腹腔镜微创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评价
蔡志钢,葛旻垚,赵建华
2020, 54(11): 56-5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12051
摘要:目的:探讨复元方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腹膜后腹腔镜微创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90例拟行腹膜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行腹膜后腹腔镜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治疗组基于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并口服中药复元方。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普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 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术后普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与手术前组内比较,两组CRP水平升高(P<0.05),Alb水平降低(P<0.05);术后第4天与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两组CRP水平降低(P<0.05),Alb水平升高(P<0.05)。术后第4天组间比较,治疗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8.89%,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元方联合ERAS理念在腹膜后腹腔镜微创手术围手术期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应激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进而加速术后康复。  
关键词:腹膜后腔手术;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复元方
5
|
5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4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芪冬宁方通过调控自噬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
王程燕,焦丽静,赵蓓,杨文笑,毕凌,许玲
2020, 54(11): 60-6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2148
摘要:目的:研究芪冬宁方对自噬的影响及其对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方法:①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芪冬宁方对A549、NCI-H460存活率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芪冬宁方对A549、NCI-H460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时间点,芪冬宁方对A549、NCI-H460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p62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芪冬宁方对LC3B表达的影响;采用CCK8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芪冬宁方对自噬抑制状态下A549、NCI-H460细胞存活率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②以裸鼠 NCI-H460皮下移植瘤为模型,观察芪冬宁方对瘤体的抑制作用,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瘤体自噬相关蛋白LC3B、p62表达的差异。 结果:体外实验表明,芪冬宁方可以抑制A549、NCI-H460细胞增殖。自噬抑制状态下,芪冬宁方的抗A549、NCI-H460细胞增殖能力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芪冬宁方可上调A549、NCI-H460细胞LC3B水平的表达,下调p62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芪冬宁方可以使弥散的LC3B聚集,呈斑点状。动物实验显示,芪冬宁方可以抑制裸小鼠NCI-H460皮下移植瘤瘤体的生长,可以上调LC3B的表达,下调p62的表达。 结论:芪冬宁方可通过调控自噬抑制肺癌的生长。  
关键词:芪冬宁方;肺癌;自噬;抑制;增殖;肿瘤细胞
6
|
29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5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健脾解毒方调控TLRs/NF-κB信号通路对5-FU致大鼠肠黏膜炎的保护作用
刘慧,冯丹青,邵诗芸,贾茹,张影茹,程悦蕾,张彦博,赖优莹,占向阳,张必萌,李琦,王炎
2020, 54(11): 64-7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1156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通过TLRs/NF-κB信号通路对5-FU致大鼠肠黏膜炎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0.31 g/mL,0.62 g/mL,1.24 g/mL)、培菲康组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每组大鼠予5-FU(50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5 d;中药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健脾解毒方(3.1 g/kg,6.2 g/kg,12.4 g/kg),每天1次,连续7 d;培菲康组在化疗的同时灌胃给予培菲康(151 mg/kg),每天1次,连续7 d。每日观察大鼠腹泻情况、测量大鼠体质量,7天后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0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肠组织中MyD88、p65与TLRs含量。 结果:①实验过程中空白组大鼠体质量进行性增加,实验第3天起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开始下降,实验第5天起,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下降小于模型组(P<0.05);第5天起,除空白组外的其他组大鼠出现腹泻,至第6天达到腹泻高峰,且第6天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的腹泻发生率低于模型组(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量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解毒方各剂量组Occludin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其中以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增加最显著(P<0.01)。③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各治疗组的TNF-α均低于模型组,且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的TNF-α低于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的IL-10低于空白组(P<0.05),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培菲康组高于模型组(P<0.05)。④模型组MyD88、p65、TLR4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培菲康组低于模型组,且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的蛋白表达低于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P<0.01)。 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调节炎性相关因子,减轻5-FU所致大鼠肠道黏膜炎症。  
关键词:肠黏膜炎;大鼠;5-氟尿嘧啶;健脾解毒方;信号通路
12
|
46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5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冠心康通过miRNA干预HepG2细胞胆固醇代谢的研究
陈冉,靳琪鹏,马贵萍,周忠焱,赵外荣,刘萍,章怡祎
2020, 54(11): 71-7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6012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康对不同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epG2细胞后胆固醇水平及胆固醇代谢相关miR-33a、miR-122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影响。 方法:制备冠心康和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将HepG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冠心康组,分别用20、40、80、160 mg/L浓度的ox-LDL诱导HepG2细胞24 h后,再用各组含药血清孵育48 h。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HepG2胆固醇代谢模型的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33a、miR-122、LDLR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DLR蛋白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可显著减少不同浓度ox-LDL诱导后HepG2细胞中橙色脂滴含量,上调ox-LDL诱导后细胞中LDL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抑制miR-33a和miR-122的表达(P<0.05,P<0.01)。 结论:冠心康可通过上调LDL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抑制miR-33a和miR-122的表达,从而降低细胞中胆固醇含量,缓解胆固醇代谢失衡进程。  
关键词:冠心康;胆固醇代谢;LDLR;miR-33a;miR-122;HepG2细胞;大鼠
5
|
16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6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雷公藤甲素甘油醇质体与凝胶贴膏经皮给药改善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症状的比较研究
朱春赟,张永太,郭腾,顾一帆,倪佳依,冯年平
2020, 54(11): 78-8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5126
摘要:目的:采用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比较载雷公藤甲素甘油醇质体新型经皮给药系统与雷公藤甲素凝胶贴膏剂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作用。 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甘油醇质体,测定其粒径分布与包封率;采用聚丙烯酸钠交联法制备雷公藤甲素凝胶贴膏剂;建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比较雷公藤甲素甘油醇质体与凝胶贴膏对佐剂型关节炎改善作用的优劣。 结果:所制备的雷公藤甲素甘油醇质体平均粒径为(153.10±2.69)nm,电动电位为(-45.73±0.60)mV,包封率为(75.97±0.94)%。透射电镜下观察磷脂囊泡近圆形,表面光滑,分布均匀。局部用药后,与阳性药组(雷公藤多苷口服给药)相比,醇质体组对大鼠的体质量影响较小;醇质体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足跖容积,以及血浆中TNF-α、IL-6与IL-1β的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凝胶贴膏组相比,醇质体组经皮给药对TNF-α、IL-6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 结论:采用甘油醇质体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可有效改善药物的经皮递送,从而增强雷公藤甲素改善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症状的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甲素;脂质体;甘油醇质体;凝胶贴膏;经皮给药系统
5
|
74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6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大血藤化学成分研究
张文,周爽,孙成鹏,邓冬,车金花,范甜,马骁驰,方邦江
2020, 54(11): 85-8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5176
摘要:目的:研究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茎部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大血藤根茎进行提取,并采用硅胶柱、ODS柱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大血藤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省沽油香堇苷D(staphylionoside D,化合物1)、4-羟基-1-(2-硝乙基)苯4-O-(6′-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4-hydroxy-1-(2-nitroethyl)benzene 4-O-(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2]、香草醇4-O-β-D-葡萄糖苷(vanillyl 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3)、3,4,5-三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3,4,5-trimethoxyphenyl-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4)、异它乔糖苷(isotachioside,化合物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酚(4-hydroxy-3,5-dimethoxy-phenol,化合物6)、2-(2′-烯丙基)2,3-苯并二氢呋喃-5-甲酸(dimethyl 2,3′-dimethoxyosoate,化合物7)、尿苷(uridine,化合物8)、丁香醛(syringaldehyde,化合物9)和5-羟基-3-甲氧基-2-(3′-甲氧基-2-甲酸酯基)-5-甲基苯基-苯甲酸甲酯(fomannoxin acid,化合物10)。 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血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大血藤;省沽油香堇苷D;4-羟基-1-(2-硝乙基)苯4-O-(6′-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香草醇4-O-β-D-葡萄糖苷;化学成分
7
|
95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70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愈骨疗伤片的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研究
毕德忠,吴卫雯
2020, 54(11): 89-9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7200
摘要:目的:优化愈骨疗伤片的制备工艺,筛选最优制剂处方。 方法:在考察提取物粒径基础上,以片剂中川续断皂苷溶出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搅拌速度、制粒速度和聚维酮K30浆液浓度三者关系进一步考察。采用单因素进一步优选润滑剂和包衣工艺条件。 结果:最佳的愈骨疗伤片处方为提取物颗粒中加入10%乳糖、7.5%羧甲基淀粉钠和2.5%聚维酮K30,以及0.5%硬脂酸镁混合后压片;采用低浓度乙醇包衣液进行包衣。 结论:制得的愈骨疗伤片制剂工艺稳定,包衣后改善了片剂的吸潮性,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更便于保存和运输。  
关键词:愈骨疗伤方;片剂;处方工艺
5
|
37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72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新冠肺炎专栏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探讨人参败毒散干预COVID-19的潜在机制
于凤至,顾瞻,苗骞丹,孙继佳,范瑞,屠洪斌,董志毅,张素芳,鞠立霞,苏晋梅,张勤,李秋红,梁硕,赵琳静,陈晓蓉,张炜,吴银根,王丽新
2020, 54(11): 1-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3269
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人参败毒散的有效成分及靶点,探讨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内在联系,为阐释人参败毒散干预COVID-19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查找并筛选人参败毒散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并采用Cytoscape3.7.2对其进行网络构建与分析,在DAVID和STRING数据库中进行富集分析和PPI网络构建。将Degree值前3位的有效成分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行分子对接。 结果:通过检索与分析,共获得有效成分191个,对应靶点302个,与COVID-19有交集的靶点共75个,GO分析条目共439个,KEGG通路共122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均能与ACE2高效结合。 结论:人参败毒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对ACE2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参败毒散;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5
|
39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73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芍药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丛超,张玥,李盛楠,王月娇,刘慧聪,徐莲薇
2020, 54(11): 93-9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11108
摘要:综述近10年芍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芍药苷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神经细胞氧化(如降低氧自由基水平、调节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和活化腺苷A1受体)、防止线粒体损伤、调节MAPK、PI3K/Akt、Nrf2/ARE信号转导通路、防止钙离子内流、调节自噬、抑制神经炎症等。  
关键词:芍药苷;神经保护作用;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自噬;炎症因子;综述
5
|
53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7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STAT信号通路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师留杰,李竹英
2020, 54(11): 98-10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12006
摘要:综述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信号通路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STAT1可活化细胞间黏附分子,加重气道炎症反应;活化后的STAT2与磷酸化的STAT1形成的二聚体,可影响辅助型T淋巴细胞2(Th2)细胞分化,诱导免疫球蛋白E(IgE)分泌和炎性细胞浸润,致使哮喘发生;STAT3可诱导白介素6(IL-6)的免疫反应,促进辅助型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分化,引起机体炎性反应;磷酸化后的STAT4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相应转录因子表达,拮抗Th17细胞分化;活化后的STAT5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分化、增殖,抑制EOS凋亡,导致哮喘发作时EOS生成增多;STAT6可通过影响Th2细胞的免疫反应,参与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中医药可通过调节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相关信号通路,缓解哮喘症状,减轻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  
关键词: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支气管哮喘;中医药疗法;综述
7
|
47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78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证承启
詹红生从筋诊治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意义探析
潘富伟,邓真,张开勇,石金玉,李正言,郎珈望,詹红生
2020, 54(11): 26-2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3200
摘要:基于詹红生教授“筋主骨从、筋为骨用”的学术思想,阐述筋主骨从是筋骨和合之本;认为筋骨失和是非特异性腰痛发病之因,筋为骨用是防控之策;强调非特异性腰痛从筋论治的合理性、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慢性损伤;非特异性腰痛;筋主骨从;从筋论治;名医经验;詹红生
6
|
33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7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李其忠以四逆散为主复方组合辨治胃脘痛验案4则
屠思远,原淳淳,李其忠
2020, 54(11): 29-3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6108
摘要:结合4则验案,介绍李其忠教授以四逆散为主复方组合辨治胃脘痛的临床经验。认为胃脘痛多为肝胃同病,首重疏肝和胃,每以四逆散为主治之。酌情或佐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或配以黄芪建中汤建养中州,或伍以附子理中汤温中止泻,或辅以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余如左金丸、金铃子散、良附丸、二陈汤等小复方随证加减。  
关键词:四逆散;复方组合;胃脘痛;专家经验;李其忠
8
|
2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82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从“治血三法”浅谈肾性血尿的治疗
顾鸣佳,高磊平
2020, 54(11): 32-3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2119
摘要:从“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3方面,阐述明代医家缪希雍“治血三法”在肾性血尿治疗中的应用。肾性血尿多久病入络,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行血之药久用易伤阴动血,故常与柔肝养血之品相互配伍;肾性血尿常兼夹湿热、风热之邪壅滞肾络,少佐升散之药可恢复全身气机而驱邪外出。  
关键词:肾性血尿;治血三法;缪希雍
5
|
27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8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