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0 10

      新冠肺炎专栏

    • 黄广伟,陈风晨,刘渝,杨素德,孙仁弟
      2020, 54(10): 1-1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5191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芩苏胶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药效物质。  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出芩苏胶囊中4味药材(黄芩、紫苏子、苦参和丹参)所含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COVID-19相关靶点,得到与芩苏胶囊有效成分作用的共同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借助Cytoscape3.7.2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对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评价“中药-成分-靶点”网络中核心成分与COVID-19的3CL水解酶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结合作用。  结果:芩苏胶囊“中药-成分-靶点”网络121个化合物和274个相关靶点,包含14个核心化合物和33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27个条目,主要涉及药物应答、炎症反应、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KEGG路富集共得到111条信号通路,筛选得到20条信号通路,涉及乙型肝炎、甲型流感、肺结核等与病毒感染相关的通路。分子对接表明,芩苏胶囊中14个核心成分与COVID-19的3CL水解酶和ACE2的亲和作用较好。质谱指认出芩苏胶囊中5个成分可能是防治COVID-19的核心成分。黄芩素、汉黄芩素、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木犀草素是芩苏胶囊治疗COVID-19的核心药效物质。  结论:芩苏胶囊可能通过多成分结合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作用于IL-6、TNF和TP53等关键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对COVID-19起到治疗作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芩苏胶囊;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SARS-CoV-2 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   
      5
      |
      40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39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 王灵台
      2020, 54(10): 12-1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07087
      摘要:本文对当前在中医传承工作中,动辄称“某某的学术思想”的现象提出了商榷;通过总结本科室在学术和临床研究中“推陈出新”的实践例子及阐述自身的学术风格,对“创新”及“中西医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认知与观点。  
      关键词:中医传承;学术风格;学术创新;慢性肝病;肝八味;清开方;中西医结合   
      7
      |
      1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4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刘鹏,彭昭文,尤海玲,钟元涛,易舒婧,涂轩,冯高飞
      2020, 54(10): 16-1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1107
      摘要: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基于多模式理念探讨中医外治恶性肠梗阻的思路。目前中医外治恶性肠梗阻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灌肠/滴肛、针灸、穴位敷贴,大多局限于灌肠/滴肛、针灸两个主要方面的联合。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大背景下,建议采用“病证结合”的模式进行思考,对于晚期、高龄、恶病质、危重症、无手术适应证、终末期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肠梗阻的患者,提倡早期、全程、有机地选择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滴肛、针灸、穴位敷贴、推拿、熏蒸、刺络拔罐等中医外治法。  
      关键词:恶性肠梗阻;中医外治法;病证结合;姑息性治疗;中药灌肠;针灸;穴位敷贴   
      6
      |
      42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4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 盖云,史海霞,徐振晔
      2020, 54(10): 20-2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10146
      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界的前沿热点之一。PD-1 抑制剂在临床上往往与多种肿瘤疗法联合应用,但仍存在不少患者对治疗无应答或治疗后耐药复发,或毒副反应大到无法完成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下降明显。徐 振晔教授认为,中医药干预PD-1/PD-L1 抑制剂疗程中的患者,可有效减轻免疫治疗产生的毒副反应,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免疫治疗疗程,并且可能存在增强免疫治疗疗效的作用。并附验案2 则。  
      关键词:PD-1 抑制剂;肿瘤免疫疗法;晚期重症肿瘤;中医药疗法;增效减毒;副反应;名医经验   
      6
      |
      26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5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志航,PIMOLSETTAPUN Jittikorn,郁超,顾勇刚,杨礼斌,徐成林,赵友康,陈磊,曹宏文
      2020, 54(10): 24-2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10183
      摘要:目的:探究上海市中心城区中老年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症)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临床特征情况。  方法: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中老年男性不育症患者434例,调查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采用《中老年男子睾酮部分缺乏症状自我测量表》评分(ISS)评价其临床症状,同时检查血清中总睾酮(TT)水平以及精液常规。  结果:①434例患者中年龄35~45岁者最为多见,达91.24%。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肾精亏虚型占比最高(31.11%),其余依次为湿热下注型、脾肾阳虚型、其他证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亏虚型;其中低雄激素血症(简称“低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整体分布情况存在差异(P<0.05)。低雄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28.57%,低雄例数占比最多的中医证型为肾精亏虚型。②主要中医证型中,脾肾阳虚型的ISS症状评分(体能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性功能症状)明显高于肾精亏虚型、湿热下注型(P<0.05),精子总活力也明显低于肾精亏虚型、湿热下注型(P<0.05),TT水平明显低于湿热下注型(P<0.05)。③排名前列、低雄患者比例最高的两类主要中医证型中,脾肾阳虚(低雄)组与脾肾阳虚(非低雄)组都比同雄激素水平的肾精亏虚组在体能症状、性功能症状上表现更严重(P<0.05),在血管舒缩症状上困扰更轻(P<0.05),精子总活力明显更弱(P<0.05)。④肾精亏虚组中,不同雄激素水平的两分组仅有血管舒缩症状有差异(P<0.05),其余临床特征未表现出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脾肾阳虚组中显示低雄分组在体能症状、性功能症状及精子总活力受损方面表现更严重(P<0.05)。  结论:上海市中心城区中老年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症)的中医证型以肾精亏虚型、湿热下注型、脾肾阳虚型为主。对于肾精亏虚型患者的血管收缩症状宜加强干预,而脾肾阳虚型患者更应考虑体能症状、性功能症状方面的干预改善。另外,兼有低雄激素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型的相应特异性症状可能会更为严重,脾肾阳虚型尤其如此,须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不育症;中老年男性;中医证候;流行病学;低雄激素血症;脾肾阳虚证   
      6
      |
      14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5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赵庆逸,徐玉东,尹磊淼,陈艳焦,蒋广威,刘艳艳,杨永清,王宇
      2020, 54(10): 29-3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10133
      摘要: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神经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密切相关,神经递质是针刺效应产生的物质基础。本文在梳理针刺效应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就不同机体状态下针刺对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作一总结。神经递质在腧穴局部参与针刺信号的启动,在中枢层次参与针刺信息的传导与整合,在效应器官参与疾病的调控。针刺对神经递质的调控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具有趋正常化调节效应特点。神经递质在穴位局部产生的针刺效应是非特异性作用;在特定机体状态下,神经递质参与靶器官、效应器官的功能调控,体现了针刺的特异性作用。  
      关键词:针刺效应;神经递质;调控机制;针刺镇痛;脑相关疾病;神经生物学   
      5
      |
      67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6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证承启

    • 肖文,唐汉钧,阙华发
      2020, 54(10): 35-3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4169
      摘要:结合案例2则,介绍顾氏外科救治毒蛇咬伤的特色传承与创新。认为通过“截断扭转,内外并治”可有效降低毒蛇咬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毒蛇咬伤;顾氏外科;中西医结合疗法;截断扭转;内外并治   
      5
      |
      16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6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韩海琼,林兴喜,孙婷,沈佳颖,倪菊秀
      2020, 54(10): 38-4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3114
      摘要:介绍倪菊秀主任肺脾同治小儿热病的临床经验。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病案为例,认为临床辨治小儿热病既需注意保护阴津,又应顾及阳气盛衰,更重要的是体察胃气存亡,若寒药多用则伐胃,故宜配以甘寒,肺脾同治,但须中病即止。  
      关键词:小儿热病;董氏儿科;肺脾同治   
      5
      |
      1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68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周珺,顾军花,陈湘君
      2020, 54(10): 42-4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5198
      摘要:介绍陈湘君教授辨治硬皮病的经验。认为硬皮病的病机关键是肾虚血瘀,温肾散寒、行气活血是其主要治法,如兼有营血不足不能滋养者则以滋肾养血为主,无论温补或滋阴,均不离气虚血瘀这一病理关键,故而益气活血贯穿始终。  
      关键词:硬皮病;补肾;化瘀;名医经验;陈湘君   
      6
      |
      19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7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苟海昕,詹红生
      2020, 54(10): 45-4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6045
      摘要:介绍詹红生教授应用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损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筋骨病损是因气血亏虚、脉络瘀阻所致,病机为肝脾肾三脏脉络闭阻;膏方缓补慢通,临床取效良好。  
      关键词:慢性筋骨病损;膏方;名医经验;詹红生   
      5
      |
      25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7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 曹毅君,张振龙
      2020, 54(10): 48-4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12096
      摘要:结合3则验案,介绍黄煌教授应用自创验方三黄四逆汤的临床经验。三黄四逆汤证的病机特点为寒热同病,即邪热内盛伴阳气亏虚。凡证属脾阳虚而胃热、肠热胃寒、肾阳不足而心火旺、心阳不足而胃热者,均可使用三黄四逆汤。  
      关键词:寒热同病;三黄四逆汤;方证;经方;名医经验;黄煌   
      5
      |
      26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73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试验

    • 王思宇,陈矢,陈珏,刘龙,李霞,杨学
      2020, 54(10): 50-5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4191
      摘要:目的:观察酸枣仁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血不足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  方法:将70例原发性肝癌伴肝血不足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以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为基础,治疗组给予酸枣仁汤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28 d。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前白蛋白(PAB)、血清5-羟色胺(5-HT)、褪黑素(MT)、白介素-2受体(IL-2R)、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2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成分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各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清5-HT、MT含量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IL-2R、IL-8、TNF-α含量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含量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④治疗组治疗后Hb、PAB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酸枣仁汤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伴肝血不足型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营养水平以及肝血不足的症状,能提高患者血清5-HT、MT含量,降低血清IL-2R、IL-8、TNF-α含量,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改善肝癌患者体内炎症环境,提示安神以扶正在恶性肿瘤虚证中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血不足;失眠;酸枣仁汤   
      4
      |
      64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74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叶轩婷,刘苓霜,姜怡,沈丽萍,顾爱琴,杨骏,王韡旻
      2020, 54(10): 57-6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08176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解毒颗粒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80例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辅助化疗及扶正解毒颗粒安慰剂治疗,治疗组予辅助化疗及扶正解毒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化疗周期,评价免疫指标,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LQ-C30、QLQ-LC13)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剔除4例,对照组脱落、剔除3例,最终完成试验者73例,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②治疗组、对照组CD4+提高率分别为50.0%、24.3%,治疗组CD4+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CD4+/CD8+提高稳定率分别为80.6%、54.1%,治疗组CD4+/CD8+提高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CD3+、CD4+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CD3+、CD8+水平升高(P<0.05),NK水平及CD4+/CD8+值下降(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QLQ-C30中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升高(P<0.05),认知功能、疲倦、失眠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仅躯体功能评分升高(P<0.05),认知功能评分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总健康状况、疲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QLQ-LC13中的咳嗽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QLQ-LC13量表各分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在“扶正治癌”理论的基础上辨证加用扶正解毒颗粒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及总健康状况,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扶正解毒颗粒;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5
      |
      3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8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李颉,戎芬,李华,何丽,丁惠玲,李战,郭爱华,陆容
      2020, 54(10): 62-6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1071
      摘要:目的:研究化痰祛风方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痰湿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2例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痰湿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孟鲁斯特钠咀嚼片,咳嗽严重者加服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组给予化痰祛风方中药颗粒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血清学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①治疗组组内两时间点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即D5与D0,D10与D5,D14与D10比较),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两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即D5与D0,D10与D5,D14与D10比较),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同观察时点比较,D5、D10、D14时点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体征量化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咳嗽体征量化积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对照组主症总有效率分别为87.0%、65.2%,组间主症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次症总有效率分别为89.1%、60.9%,组间次症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咳嗽体征量化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69.6%、39.1%,组间咳嗽体征量化评价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期间,治疗组发生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3例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结论:化痰祛风方能有效减少小儿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痰湿证)咳嗽次数,减轻咳嗽咳痰程度,同时改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排便情况等相关症状群,疗效显著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规范研究。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慢性咳嗽;儿科;痰湿证;中医药疗法;化痰祛风方   
      5
      |
      24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9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周琦,宋丽娜,唐丹艺,张琼
      2020, 54(10): 68-7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05075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当归散合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抗磷脂抗体异常的影响。  方法:纳入抗磷脂抗体异常的复发性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加味当归散合寿胎丸进行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确认妊娠后继续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备孕前疗程不超过3个月,确认妊娠后续服3个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检测所有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1 A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抗体转阴率;于患者确认妊娠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检测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随访至妊娠结束,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ACA、anti-β2-GP-1 Ab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妊娠后3个月中,治疗组患者的D-D、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2.5%,对照组为62.5%,治疗组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7.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加味当归散合寿胎丸能够有效促进抗磷脂抗体异常的复发性流产患者ACA、anti-β2-GP-1 Ab转阴,改善患者妊娠期的高凝状态,提高妊娠成功率。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抗磷脂抗体异常;加味当归散;寿胎丸;中医药疗法   
      5
      |
      34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95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温艳歌,王恩杰
      2020, 54(10): 72-7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0919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酒灸辅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8例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酒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5 d,观察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肠系淋巴结长径和横径、腹痛持续时间、复发率、安全性等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和88.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肠系膜淋巴结长径、横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肠系膜淋巴结长径、横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23例)腹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14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8.7%和57.1%;组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在试验期间,两组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尿常规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等情况。  结论:中药酒灸辅助治疗中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腹痛持续时间,改善症状总积分,缩小肠系膜淋巴结长径、横径值,降低复发率,且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酒灸;临床疗效   
      5
      |
      1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9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 兰继平,童仁超,张洁玉,薛亚甫,李纬,张皓月,王峥涛,杨莉
      2020, 54(10): 75-8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4066
      摘要:目的:对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成分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其对链脲佐霉素(STZ)诱导的C57BL/6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为车前子的品质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比较;采用HPLC法,对主要指标活性成分京尼平苷酸和麦角甾苷进行含量测定和比较。同时通过小鼠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模型,药物干预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收集血液、胰腺组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比较两种不同基原车前子对模型小鼠的作用。  结果:化学成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平车前种子与车前种子除共同含有苯乙醇苷类麦角甾苷、环烯醚萜类京尼平苷酸、胍类车前素A外,还含有其他专属性成分;指标成分HPL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车前种子中京尼平苷酸、麦角甾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平车前种子。在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作用观察中,车前种子组和平车前种子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增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增强,血清中过表达的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P<0.01);其中车前种子降低小鼠血糖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平车前种子,并且能提升血清中胰岛素的含量和修复胰岛β细胞的损伤(P<0.05),而平车前种子没有明显作用。  结论: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车前种子京尼平苷酸、麦角甾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平车前种子;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但车前种子作用更佳。  
      关键词:糖尿病;小鼠;车前种子;平车前种子;化学成分;降糖中药   
      5
      |
      34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9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赵行宇,张漠,朱志华,侯建成,刘勃,张巍
      2020, 54(10): 82-8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2064
      摘要:目的:观察6-姜烯酚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及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加入10、20、50 μmol /L 浓度的6-姜烯酚,继续培养 24 h。采用 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6-姜烯酚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MMP-9 以及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结果:MTS检测结果表明,6-姜烯酚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6-姜烯酚可使胃癌BGC-823细胞的平面运动能力下降。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结果显示,6-姜烯酚对胃癌BGC-823细胞体外的侵袭力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6-姜烯酚能够抑制BGC-823细胞MMP-2、MMP-9、N-cadherin蛋白的表达,而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  结论:6-姜烯酚能够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影响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6-姜烯酚;胃癌;BGC-823细胞;侵袭;迁移   
      4
      |
      2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29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杨广越,陶乐,沈东晓,马文婷,张玮,吴柳,刘成
      2020, 54(10): 87-9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10136
      摘要:目的:以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为载体,探讨下瘀血汤对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下瘀血汤组,每组8只;下瘀血汤组按照0.467 8 g/kg剂量一次性灌胃下瘀血汤药液(相当于75 kg成人体质量的10倍量),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双蒸水,4 h后下瘀血汤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LPS(10 mg/kg),18 h后取材检测肝功能、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测中性粒细胞标记物髓过氧化物酶(MPO)及CXC趋化因子配体15(CXCL15)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XC趋化因子配体2(CXCL2)、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功能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下瘀血汤对LPS诱导的肝功能损伤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肝组织炎细胞浸润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PS处理后MPO及CXCL15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主要分布在小叶间和肝窦,下瘀血汤显著抑制中性细胞浸润。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TNF-α、IL-6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MCP-1、CXCL2、CCL3、CXCR1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下瘀血汤对LPS引起的炎症/趋化因子水平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  结论:LPS诱导肝脏中性粒细胞浸润,上调炎症及趋化因子表达;下瘀血汤对LPS诱导的肝损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脂多糖;小鼠;中性粒细胞;下瘀血汤   
      5
      |
      26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0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 谭继东,刘静,刘胜男,李奇遥,吴修红
      2020, 54(10): 93-9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10163
      摘要:综述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配伍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交泰丸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不同比例的黄连-肉桂配伍,其有效成分的溶出及机体的生物利用度不同,临床疗效也不同。研究表明,交泰丸可通过保护胰岛、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岛素抵抗、抗炎、抗氧化,发挥降糖作用。  
      关键词:交泰丸;2型糖尿病;黄连;肉桂;配伍;机制;综述   
      5
      |
      5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1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姚静慧,潘新,杨光辉,胥晓芳,何奕坤,吴辉辉,沈佳莹
      2020, 54(10): 96-10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2003238
      摘要:在阐述中医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疾病认识的基础上,从临床与基础两个方面综述积雪草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疾病的研究进展。临床研究主要包括含有积雪草的中药复方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临床机制研究等;基础研究主要包括积雪草及其中药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积雪草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疾病的机制与其抗炎、抗肺纤维化、抗肺动脉高压等作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积雪草;结缔组织病相关肺疾病;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   
      5
      |
      32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431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