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0
年
第
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临证承启
门九章运用雄芍汤治疗肝硬化经验
徐广东,李霞,门九章,段彦青,赵小婷
2020, 54(1): 27-2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06
摘要:介绍门九章教授运用雄芍汤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经验。认为肝硬化的病机关键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气滞、血瘀、水湿为病理产物,病久及肾,命门火衰,而成脾肾阳虚之证,总属本虚标实。临证以温肾健脾为治则,研创特色方药雄芍汤,疗效颇佳;同时重视顾护胃气,擅用联合方组。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肝硬化;雄芍汤;温肾健脾;名医经验;门九章
6
|
39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8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朱生樑辨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撷英
王高峰,朱生樑
2020, 54(1): 30-3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07
摘要:介绍朱生樑教授辨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认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难点在于涉及多个脏腑,病程中又易形成内生之邪,相似证候、性质不同的病机常复合存在。提出立足主要矛盾、明辨脏腑自身及相似脏腑病机变化的特点、厘清虚实权重的辨证思路,在脏腑辨证结合气血津液辨证的基础上立法处方。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疗法;辨治思路;审证求因;名医经验;朱生樑
5
|
52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时国臣运用分消走泄法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经验
韩丹,时国臣
2020, 54(1): 33-3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08
摘要:探析时国臣教授基于温病分消走泄法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系统分析分消走泄源流与释义、分消走泄法针药结合理念,阐释分消走泄法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依据及具体应用,并具体举例说明该法治疗湿热类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分消走泄法;针药结合;因势利导;湿热类;神经系统疾病;验案
7
|
18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8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反激逆从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汪珍,钟秀君,汤杰,王庆其,杨佩兰
2020, 54(1): 37-4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09
摘要:从“反激逆从法”的概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三方面探讨该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临床思路。“反激逆从法”在药物配伍方面 主要表现为敛散互用、润燥同用、寒热并投、补泄互寓、动静结合、升降有常、刚柔相济等;探讨并思考“反激逆从法”治疗慢阻肺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反激逆从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药配伍
7
|
19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7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名医传承
国医大师禤国维应用酸敛法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经验
刘婷,郭洁,李红毅,黄咏菁
2020, 54(1): 1-4.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01
摘要:介绍禤国维教授应用酸敛法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表虚兼有表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酸敛法可调理肺气、收敛心神、收敛肝气;治疗上注重散收并用,乌梅、五味子、白芍为其最常用的酸敛药,可调理肺、心、肝三脏的功能,并通过与辛散类药物(紫苏叶、防风、蝉蜕等)的配合,达到敛阴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的效果。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小儿特应性皮炎;酸敛法;白芍;乌梅;五味子;名医经验;禤国维
9
|
46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7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卵巢癌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综合协作诊疗模式新探索
夏霁,颜梦宇,韩凤娟
2020, 54(1): 5-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02
摘要: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MDT)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恶性肿瘤诊疗模式的国际趋势。中医药手段治疗卵巢恶性肿瘤近年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分析探索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综合协作诊疗模式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可为卵巢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以使卵巢癌患者的获益最大化,并推进恶性肿瘤的中医药疗法走向国际舞台。  
关键词: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卵巢癌;中西医结合疗法;新诊疗模式
5
|
4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7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石氏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规范(一)——分期诊断方案
张明才,王翔,石瑛,俞仲翔,陈东煜,郑昱新,卫晓恩,陈元川,石印玉,詹红生
2020, 54(1): 9-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03
摘要:基于石氏伤科对慢性脊柱病损病因病机的创新理论认识与综合评估诊疗方案的最新研究,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阐述石氏伤科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期诊断方案的操作规范。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石氏伤科;分期诊断;辨证论治;操作规范
7
|
53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7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相关前沿分析技术应用展望
潘丽,王峥涛,杨莉
2020, 54(1): 13-2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04
摘要:探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现状、难点及关键科学问题;结合文献实例介绍液质联用、二维色谱分离、离子淌度质谱和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等现代先进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希冀借助这些前沿技术突破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关键科学问题;液质联用;二维色谱分离;离子淌度质谱;质谱成像
10
|
28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7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方药规律研究
王琦,周胜强,刘芳,刘祖贻
2020, 54(1): 21-2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05
摘要:目的: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思想。 方法:收集整理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病案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 构建数据库,再使用该软件相关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中的组方用药规律。 结果:①共得处方147首,涉及药物179味,累计使用频次2 164次。②使用频次在20次及以上的药物,共有22味,其中前10味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山楂、葛根、枸杞子、地龙、制何首乌、川芎、石菖蒲、淫羊藿。③黄芪用量从15 g至120 g均可见,最常用剂量为30 g,常用剂量范围主要集中于30~60 g 。④药物功效分类排名靠前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等。⑤高频药组前5位为丹参-黄芪、黄芪-山楂、葛根-黄芪、葛根-丹参、丹参-山楂;关联度较高的药组有地龙-黄芪、葛根-地龙-黄芪、丹参-地龙-黄芪等。⑥通过聚类分析算法提取出核心组合12个,进而演化出潜在新方6首,如“白芍、威灵仙、桂枝、鸡血藤、白芥子”“全蝎、菊花、蜈蚣、刺蒺藜”等。 结论: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用药以益气温阳、填精益髓、活血通络、息风化痰为主,重用黄芪,方以自拟芪仙通络方加减,体现出“气阳主用”“脑髓阳生阴长”等学术思想。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名医经验;数据挖掘;国医大师;刘祖贻
7
|
37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70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炙甘草汤治疗阴虚风动型面肌痉挛机理初探
贾琪,何晓华
2020, 54(1): 41-4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0
摘要:探讨炙甘草汤治疗阴虚风动型面肌痉挛的机理。认为肌肉瞤动,总由风起;炙甘草汤可缓肝补虚,血行则风自灭。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面肌痉挛;阴虚风动;炙甘草汤;机理
5
|
24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6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六经九分法概述(五)——三焦分治及其他
张再良
2020, 54(1): 44-48.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1
摘要:将六经九分法和三焦证治对照,提示三焦不同层次的证治要点,补充后世临床对治法方药的扩展,理解寒温在临床上的一体性,从理法方药的角度对经方和时方作融会贯通。  
关键词:六经九分法;三焦分治;证治要点
6
|
26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6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试验
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肝郁气滞型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范春香,陈宝瑾,王琦,舒适,曲晓璐
2020, 54(1): 49-5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肝郁气滞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肝郁气滞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自拟理气解郁方+针刺+穴位按摩)。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74.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AMD评分、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AMD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肝郁气滞型卒中后抑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中医综合康复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理气解郁;针灸;中药
5
|
26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6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黄芪类制剂对格雷夫斯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水平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戴正乾,沈知彼,周振华,陈冬平,章丽琼,姚迪
2020, 54(1): 52-55.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3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类制剂对格雷夫斯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影响。 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格雷夫斯病初诊患者173例,按照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117例)、治疗组(56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黄芪类制剂(黄芪胶囊、灵芪参口服液或含有黄芪饮片的中药复方),疗程至少6个月。比较两组血清TRAb、游离甲状腺素(FT
4
)、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3\*GB3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RAb、TSH和FT
4
的组内变异中的时间因素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RAb、TSH的时间×组别因素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FT
4
的时间×组别因素不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SH的组间变异中的组别因素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RAb、FT
4
组间变异中的组别因素不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TRAb、TSH、FT
4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TSH、FT
4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血清TRAb、TSH、FT
4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GB3组间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比较,血清TRA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6个月比较,血清TRAb、TSH、FT
4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相对于单纯使用甲硫咪唑,加用黄芪类制剂能更好地改善格雷夫斯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降低血清TRAb水平。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黄芪;甲巯咪唑;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甲状腺功能;免疫
5
|
16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6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周英,宋丰军,李灵浙,张超男
2020, 54(1): 56-5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4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各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急性期A组加用浅刺法治疗,B组加用耳针治疗,C组只予西药基础治疗。各组急性期后均采用针刺,加用电针,针后患侧面部闪罐,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比较改良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FDIP)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后,各组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A组、B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临床有效率A组86.7%,B组83.3%,均高于C组的56.7%(P<0.05);A组临床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浅刺法、耳针疗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急性期单用西药者效果更优;急性期介入浅刺法或耳针疗法均能提高临床有效率,且不增加继发面肌痉挛的风险。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浅刺法;耳穴贴压;面肌痉挛
6
|
73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63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五禽戏联合钙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毛国庆,陈世洲,孙玉明,蒋东明,曹鲁梅,李五妹,张立,郑泽鹏
2020, 54(1): 60-6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5
摘要:目的:观察五禽戏联合钙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钙尔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禽戏锻炼,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Ca)、磷(P)及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腰椎1-4(L
1
-L
4
)及股骨颈骨密度(BMD)、腰背痛评分、肢体活动状况(SPPB)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Ca、P水平明显升高(P<0.05),BGP、P1NP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a、P、BGP、P1NP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GP、P1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L
1
-L
4
、股骨颈的BMD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L
1
-L
4
、股骨颈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腰背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SPPB评分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腰背痛评分、SPPB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腰背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P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五禽戏可以显著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提高骨密度,改善疼痛及肢体活动状况,对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五禽戏;骨密度;骨代谢;量表评分;临床研究
5
|
26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6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悬吊绑缚动脉结扎切除闭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丁超,梁宏涛,姚一博,陶晓春,尹璐,彭军良,周清,王琛
2020, 54(1): 64-67.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6
摘要:目的:观察悬吊绑缚动脉结扎切除闭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联合外痔切除缝合治疗,治疗组采用悬吊绑缚动脉结扎切除闭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尿潴留、出血)、肛门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情况。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52例,其中治疗组74例、对照组78例。②=2\*GB3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GB3创面愈合时、术后6个月与手术前组内比较,两组肛门功能评分降低(P<0.05);组间各观察时间点比较,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4\*GB3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情况、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悬吊绑缚动脉结扎切除闭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安全、有效、经济,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度混合痔;悬吊绑缚;动脉结扎;卫生经济学
5
|
13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5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复肝丸调控miR-424表达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体外研究
王清兰,张风,雷扬,刘成海,陶艳艳
2020, 54(1): 68-7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7
摘要:目的:观察复肝丸调控miR-424表达以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以不同剂量(0~2 000 mg/L)的复肝丸与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共孵育,CCK8法检测复肝丸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分析复肝丸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的剂量范围,并以此作为后续药效及机制评价的剂量。以CoCl
2
诱导HHSEC血管新生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424 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CoCl
2
诱导细胞血管新生,miR-424 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分别以miR-424 抑制剂及复肝丸(200 mg/L)与细胞共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与增殖情况;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变化情况;Matrigel管腔生成实验评价细胞管腔形成情况;定量RT-PCR检测miR-424、HIF-1α、vWF、CD3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WF、CD31蛋白表达。 结果:复肝丸剂量小于400 mg/L对HHSCE无明显细胞毒性。与正常组比较,200 μmol/L CoCl
2
可诱导肝窦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且模型组miR-424、HIF-1α表达增加,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增多,vWF、CD31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424抑制剂与200 mg/L复肝丸干预后,miR-424与HIF-1α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受抑制,vWF、CD31表达降低(P<0.01);且复肝丸组综合疗效与miR-424抑制剂相当。 结论:复肝丸具有良好的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iR-424表达相关。  
关键词:miRNA-424;血管新生;肝窦内皮细胞;复肝丸
5
|
26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5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感染肺炎小鼠的保护作用
李鹏飞,马全涛,李亚琪,王敬康,王敏,程龙,冯鑫,马璇,张明惠,王停,赵保胜
2020, 54(1): 74-79.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8
摘要:目的:研究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①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及寒喘祖帕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溶液(病毒原液稀释4.0×10
3
倍)滴鼻感染小鼠造模。达菲组给予达菲47 mg/kg,寒喘祖帕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寒喘祖帕颗粒浸膏1.08 g/kg、0.54 g/kg、0.27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各组均连续干预5 d,于6 d时称取小鼠体质量,摘取全肺,计算其肺指数及抑制率;末次给药24 h后ELISA 法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评分。②=2\*GB3ICR小鼠1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及寒喘祖帕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10只,其余各组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溶液(病毒原液稀释3.5×10
3
倍)滴鼻感染小鼠造模。造模当天开始各组分别灌胃给药,达菲组给予达菲47 mg/kg,寒喘祖帕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寒喘祖帕颗粒浸膏2.16 g/kg、1.08 g/kg、0.54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各组均连续干预5 d,观察14 d内小鼠死亡情况,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并计算死亡率。 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1),肺指数增加(P<0.01),血清TNF-α水平升高(P<0.01),肺组织病理得分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达菲组和寒喘祖帕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P<0.01),肺指数降低(P<0.05,P<0.01),血清TNF-α水平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得分降低(P<0.01);达菲组与寒喘祖帕颗粒各剂量组比较、寒喘祖帕颗粒各剂量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GB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存活时间减少(P<0.01),死亡率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达菲组和寒喘祖帕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存活时间增加(P<0.01),达菲组寒喘祖帕颗粒高剂量组死亡率降低(P<0.01)。与达菲组比较,寒喘祖帕颗粒中、低剂量组存活时间减少(P<0.05),寒喘祖帕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死亡率升高(P<0.01)。与寒喘祖帕颗粒高剂量组比较,寒喘祖帕颗粒中、低剂量组存活时间减少、死亡率升高(P<0.05)。 结论: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抗炎、降低血清TNF-α含量有关。  
关键词:寒喘祖帕颗粒;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抗病毒;小鼠
5
|
3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5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MMP9表达的影响
霍新慧,王延蛟,李盼,曹月,马超
2020, 54(1): 80-83.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19
摘要:目的:观察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血清TNF-α、IL-1β、VEGF水平以及滑膜组织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RA软骨保护的作用机制。 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刺山柑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足跖底部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复制RA模型。阳性药组和刺山柑组分别以伤湿止痛膏和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外敷,模型组以同样方式予以空白凝胶膏剂外敷,正常组不干预;各组均连续干预21 d(3个疗程),观察大鼠 AI指数评分、足爪容积和热痛阈,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VEGF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均出现炎症表现和热痛阈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MMP-9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刺山柑组的关节炎症和热痛阈敏感均明显改善,且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的消肿作用起效更快(7 d),并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VEGF水平和滑膜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P<0.05),而阳性药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刺山柑果风湿止痛贴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消炎止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1β、VEGF水平,抑制滑膜组织MMP-9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刺山柑;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5
|
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53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注射用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
王锐,王童,曹赢,李永吉,杨婧
2020, 54(1): 84-91.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20
摘要:目的:通过脂质体与温敏凝胶相结合,制备新型注射用关节腔给药系统,并研究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青藤碱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选取壳聚糖/β-甘油磷酸(CS/β-GP)为温敏凝胶制备体系,并采用透析袋法对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建立家兔关节腔给药模型,应用DAS 3.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而研究其药动学。 结果:制备青藤碱脂质体最优处方为药脂比1∶6,大豆磷脂与胆固醇比6∶1,油水比1∶6。体外释放结果显示,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缓释效果明显,至114 h还未释放完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的生物利用度约为青藤碱注射液的2.0倍(P<0.01),达峰时间显著延长,约为青藤碱注射液的3.0倍(P<0.01),血药峰浓度降低(P<0.05),缓释效果优于青藤碱注射剂。 结论: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性状稳定,缓释效果明显,注射于家兔关节腔后,经体液侵蚀后自行消解,可用于关节腔注射给药。  
关键词: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凝胶;药物代谢动力学;关节腔注射
2
|
60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5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针刺辅助麻醉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与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邱犀子,蔡靓羽,张建楠,周红梅,蒋晨浩
2020, 54(1): 92-96.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21
摘要:综述针刺辅助麻醉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与器官保护作用研究进展。针刺辅助麻醉已拓展至围手术期的多个方面,包括术前镇静,术中减少麻醉药用量,术中术后镇痛,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对脑、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对免疫功能、胃肠道功能及膀胱功能也有一定益处。  
关键词:针刺;针刺辅助麻醉;围手术期;器官保护作用;临床应用;综述
6
|
43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5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小续命汤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叶晓红,林乐乐,傅海群,吴紫千,朱文宗
2020, 54(1): 97-100.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01.022
摘要:综述小续命汤药理、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药理研究发现,小续命汤具有保护神经细胞、保护神经血管单元、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脑水肿及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临床上,其可改善脑缺血卒中后神经损伤,常用于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吉兰-巴雷综合征、阿尔兹海默病、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关键词:小续命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综述
14
|
9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84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