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9 6

      临证承启

    • 陈薇薇,苏励
      2019, 53(6): 24-27.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06
      摘要:介绍苏励教授从脾肾着手,确立健脾滋肾、益气固表、养阴凉血、活血化瘀、清解热毒等五重治法合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从脾肾论治;名医经验;苏励   
      5
      |
      34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60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李悦,刘肃志,梅祖兵,张志君,杨巍
      2019, 53(6): 28-3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07
      摘要:介绍杨巍教授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经验。杨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为要,病程缠绵日久,又可见气血耗伤、阴虚毒恋之象;提出“托”法为先、补益气血、护场箍围、分期论治的诊疗思路,以自拟肛痈方治疗肛周脓肿疗效显著。并附验案3则。  
      关键词:肛周脓肿;肛痈方;名医经验;杨巍   
      5
      |
      37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605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金琳莹,殷玉莲,潘玲婷,沈梦菲,程亦勤
      2019, 53(6): 31-33.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08
      摘要:介绍程亦勤辨治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经验。认为粉刺性乳痈的病机以肝脾不和、乳络不通为本,气滞、痰浊、瘀血、热毒为标;治疗时强调中医为先、辨证论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中西结合、取长补短,重视调护、生活有度;用药注重疏肝清热、和营托毒。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粉刺性乳痈;辨证论治;临床经验;程亦勤   
      5
      |
      35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60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占永久,汤海林,任晓琴
      2019, 53(6): 34-36.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09
      摘要:查阅中药治疗脱发的文献,统计分析引经药的应用情况,探讨其中的规律。常用引经药物主要集中在风药类,且以疏散外风类药为主,其次为平息内风药。  
      关键词:引经药;脱发;风药;经验总结   
      5
      |
      97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60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史欣德
      2019, 53(6): 37-4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0
      摘要:从君药角度将古今临床常用失眠方总计分为10大类,涉方28首;同时归纳总结了每一类方剂的病机特点、使用指征、代表方剂及用方要点。  
      关键词:失眠;方剂;用方指征;医案   
      5
      |
      66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60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琰,赵海音,王亚芳,庄潇君,华夏
      2019, 53(6): 41-4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1
      摘要:结合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观点,以颈椎病、腰椎病为例,总结以颈肩腰腿痛为主诉者的脊柱整体观治疗思路。认为从脊柱整体观的角度,可找到与经络系统相一致的基本概念,此观点可用于指导针灸诊治疾病。并举验案4则。  
      关键词:针灸;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柱整体观   
      7
      |
      36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9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名医传承

    • 黄健,孙志兴,王庆,章茂森,周玉春,陈赟,刘承勇,黄卫周
      2019, 53(6): 1-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01
      摘要:介绍徐福松教授中医男科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总结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①溯经典、构体系,规范男科病名治法;②立纲目、倡新说,升华创新男科理论;③重整体、辨联系,提升男科诊疗思维;④理病机、分内外,强调肾为男科枢要;⑤纳新知、重科研,衷中参西发展男科。  
      关键词:徐福松;中医男科;学术思想;临床经验   
      6
      |
      8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9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 蔡定芳
      2019, 53(6): 6-9.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02
      关键词:陆渊雷;学术成就;著作;中医改良;中西医汇通   
      5
      |
      20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9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薇,邓宏勇
      2019, 53(6): 10-13.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03
      摘要:回顾国际疾病分类的发展历程,介绍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的最终版本(ICD-11)的结构、内容及编码特点,重点分析其传统医学章节结构内容,并与国内现行的中医病证分类标准比较,展望其实际应用以及对传统医学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疾病分类;ICD-11;传统医学   
      5
      |
      29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8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 乔敬华,何佳伟,周军惠
      2019, 53(6): 14-19.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04
      摘要:目的:在对上海市奉贤区农村社区居民痔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中医药防治痔病的对策。  方法:随机选择上海市奉贤区5个农村社区18~80岁的6 000名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一般情况、个人习惯、病史的询问,痔病相关专科检查,痔病中医证型调查等,进而分析农村社区居民痔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①共回收有效调查研究报告表5 897份,报告表回收合格率为98.28%。②在受调查人群中,痔病的总患病率为40.27%,女性患病率(46.22%)高于男性(32.30%);三种痔病的患病率高低分布依次为混合痔、外痔、内痔;痔病分布于各年龄组,其中35~59岁年龄段组患病率最高。③脾虚气陷证(36.97%)和湿热下注证(43.66%)在痔病中医临床证型中占大多数(80.63%)。④饮酒、饮食辛辣、久坐、久站久行、排便习惯不良均与痔病患病存在一定的关系。⑤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饮酒、辛辣饮食、排便习惯不良是痔病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蔬果摄入较多是痔病发作的独立保护因素;排便习惯不良、久站久行是脾虚气陷证的相关危险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辛辣饮食是气滞血瘀证的相关危险因素,辛辣饮食是湿热下注证的相关危险因素,蔬果摄入量多是风伤肠络证的相关保护因素。  结论:上海市农村社区居民的痔病患病率已逾四成(40.27%),女性、中年人及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是本病的高发人群。本病的防治工作应将年轻人群作为“未病先防”的重点,关注女性健康及个人日常饮食,进行中医养生宣教,将痔病预防知识融入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充分发挥以区中医院为主的医疗“三联体”的作用,或是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痔病;患病率;农村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医药防治   
      5
      |
      47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8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李莉,朱蕾蕾,孙祝美,王慧雯,从军,陈昶州,顾志坚,李娜
      2019, 53(6): 20-23.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05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病理变化情况。  方法:收集3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中医证型分布及Hp感染、胃黏膜病理变化情况。  结果: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脾胃虚弱证最为多见(23.4%),其余依次为脾胃湿热证(20.7%)、肝胃气滞证(19.2%)、胃阴不足证(13.3%)、肝胃郁热证(12.1%)、胃络瘀血证(11.2%)。②3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率为55.3%,各中医证型中脾胃湿热证患者Hp阳性率最高(72.9%);不同中医证型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方面,总检出率为 53.8%,各中医证型中脾胃湿热证患者活动性炎症检出率最高(71.4%),其中中度、重度活动性炎症占比分别为37.1%和27.1%;不同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活动性炎症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胃黏膜组织萎缩方面,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度、重度萎缩占比最高,分别为43.0%和27.8%;不同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萎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不同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肠化生程度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型患者胃黏膜组织中度、重度萎缩发生率较高;脾胃湿热与Hp感染密切相关,脾胃湿热型患者胃黏膜活动性炎症程度较重。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幽门螺杆菌;病理   
      11
      |
      7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 杨诗龙,王业静,钱凯,彭超,王世华,郭昌洪
      2019, 53(6): 46-48.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2
      摘要:通过分析青蒿用法“后下”的现代演变规律,并结合古今文献及现代成分研究进展,认为“后下”忽视了青蒿“清虚热”等重要功效,且与诸多古今临床用法相冲突;青蒿“后下”与否应当与其不同的功效和应用目的相对应,而不是进行统一规定。  
      关键词:青蒿;后下;演变;用法   
      7
      |
      26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80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试验

    • 刘畅,赵晓珍,王中奇,邓海滨,蔡玥娇,徐振晔
      2019, 53(6): 49-53.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3
      摘要:目的:观察肺岩宁方联合抗瘤增效方对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将132例中晚期肺腺癌化疗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予抗瘤增效方,治疗组予肺岩宁方联合抗瘤增效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癌因性疲乏量表(CFS)与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分、免疫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CEA、CA199、CYFRA21-1、CA125)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24例,其中治疗组63例,对照组61例。②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FI评分及CFS评分中的躯体维度、情感维度、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CD4+、CD8+、CD56+16(N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YFRA21-1、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单用抗瘤增效方相比,肺岩宁方联合抗瘤增效方可更好地改善化疗后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25)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肺腺癌;化疗后;癌因性疲乏;中医药疗法;免疫功能;肿瘤标记物;肺岩宁方   
      5
      |
      4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7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蔡霄月,张铭,金长娟,李蕾,崔清,郭毅峻,董昀,周亚宁,张洲姬
      2019, 53(6): 54-57.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4
      摘要:目的:研究食道通结颗粒联合化疗对Ⅱb-Ⅲc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6例Ⅱb-Ⅲc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中药联合化疗组(51例)和单纯化疗组(55例),应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两组患者的DFS及1年、2年、3年的无病生存率,并对可能影响患者DFS的因素进行Log-rank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DFS相关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①中药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34.6个月、23.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药联合化疗组1年、2年、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5%、58.0%、42.2%,单纯化疗组1年、2年、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2.7%、45.4%、32.4%。③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的侵犯范围、TNM分期、有无脉管癌栓以及是否联合中药治疗是影响患者DFS的预后因素。④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脉管癌栓以及是否联合中药治疗是影响Ⅱb-Ⅲc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食道通结颗粒联合化疗能延长Ⅱb-Ⅲc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的DFS,有无脉管癌栓以及是否联合中药治疗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关键词:食管鳞癌;Ⅱb-Ⅲc期;术后;食道通结颗粒;化疗;无病生存期;预后   
      5
      |
      1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7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元真,赵汉儒,林丽娟
      2019, 53(6): 58-6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5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当归合剂联合他克莫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2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他克莫司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合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ER)、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4%、88.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CD4+、CD8+、CD4+/CD8+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GF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31.7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黄芪当归合剂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他克莫司,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肾功能,并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他克莫司;黄芪当归合剂;免疫   
      5
      |
      24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6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华夏,庄潇君,张琰,王建伟
      2019, 53(6): 61-62.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6
      摘要:目的:观察点穴推拿手法治疗摩洛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中国籍患者和摩洛哥籍患者各30例。两组均予点穴推拿足太阳膀胱经及相关穴位,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采用PRI、VAS、PPI问卷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PRI、VAS、PP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摩洛哥组PRI、VAS、PPI评分显著低于中国组(P<0.05)。  结论:点穴推拿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摩洛哥籍较中国籍患者的疗效更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点穴;推拿;摩洛哥   
      7
      |
      1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68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 刘笑迎,周端,曹贺
      2019, 53(6): 63-68.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7
      摘要:目的:观察养阴消癥方对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大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Wistar大鼠24只,除正常对照组6只外,其余大鼠建立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高糖损伤组、阿司匹林组、中药组。各组动物灌肠相应药物共3个月。通过生化、流式细胞仪(PI)测定等观察大鼠脑内微小病变的变化情况;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测定HIF-1α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糖化血红蛋白吸光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表明,与高糖损伤组比较,阿司匹林组、中药组糖化血红蛋白吸光度、脑神经细胞凋亡率都有所减少,且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中药组糖化血红蛋白吸光度值明显减少(P<0.05);早期、晚期脑神经细胞凋亡率皆减少(P<0.05)。②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与高糖损伤组比较,阿司匹林组、中药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量都有所减少(P<0.05),且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中药组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量有所减少(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高糖损伤组比较,阿司匹林组、中药组HIF-1α阳性表达细胞数有所减少(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中药组HIF-1α阳性表达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养阴消癥方对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具有一定的作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吸光度,降低脑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HIF-1α的表达。  
      关键词:糖尿病;脑内微小病变;大鼠;养阴消癥方;HIF-1α   
      5
      |
      9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66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史琲,黄傲霜,胡鸿毅,郑嘉岗,卞慧,林江
      2019, 53(6): 69-74.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8
      摘要:目的:探讨清肠栓(QCS)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Caco-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5个组,即正常对照组、LPS组,以及QCS低剂量组(2.5%含药血清)、中剂量组(5%含药血清)、高剂量组(10%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IL-8、IL-17和PGE2含量,以及MDA、GSH和SOD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体外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hoA、Rac1蛋白的表达。  结果:QCS能拮抗LPS诱导的Caco-2细胞活性下降;与LPS组比较,QCS可显著减少LPS诱导的IL-8、IL-17和 PGE2分泌(P<0.05),并减少LPS诱导的MDA释放,增加GSH和SOD的分泌(P<0.01);划痕实验48 h时QCS组的划痕宽度明显变小,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01),划痕的修复加快,且呈浓度依赖性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QCS能有效逆转LPS所致RhoA、Rac1蛋白表达的抑制(P<0.05)。  结论:QCS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Caco-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和促进结肠上皮细胞迁移来提高Caco-2的生存率。  
      关键词:清肠栓;Caco-2细胞;脂多糖;RhoA;Rac1;细胞培养   
      5
      |
      7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6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李木松,张贵贤,陈晖,秦维,魏媛媛
      2019, 53(6): 75-79.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19
      摘要: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的影响,探讨茵陈蒿汤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40只SD大鼠采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联合小剂量CCl4腹腔注射复制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8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低剂量组、茵陈蒿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以白酒混合物低剂量(6 mL/kg)持续灌胃,茵陈蒿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茵陈蒿汤1.75 g/kg(5 mL/kg)、3.5 g/kg(10 mL/kg),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的0.9%NaCl溶液。4周后检测大鼠肝指数及血清 AST、ALT 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悬液凋亡率的比例;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GRP78、Cleaved-Caspase-12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指数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各剂量组大鼠肝指数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茵陈蒿汤低剂量组比较,茵陈蒿汤高剂量组大鼠肝指数水平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各剂量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茵陈蒿汤低剂量组比较,茵陈蒿汤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各剂量组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茵陈蒿汤低剂量组比较,茵陈蒿汤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④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RP78、Cleaved-Caspase-12和 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与茵陈蒿汤低剂量组比较,茵陈蒿汤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RP78和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  结论:茵陈蒿汤可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损伤,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  
      关键词:茵陈蒿汤;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   
      5
      |
      3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6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伟伟,陈逸琳,宋文婷,孙沂,佟书娟
      2019, 53(6): 80-8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20
      摘要:目的:探讨水提、醇提二至丸对小鼠脾脏和卵巢颗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  方法:取小鼠脾单个核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①二至丸水提组在脾细胞中加入浓度为0.96 g/L的二至丸水提物,二至丸醇提组加入浓度为1.920 g/L的醇提物,阳性对照组加入浓度为0.1 g/L的香菇多糖,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液;②二至丸水提组在卵巢颗粒细胞中加入浓度为0.96 g/L的二至丸水提物,二至丸醇提组加入浓度为0.72 g/L的醇提物,阳性对照组加入浓度为0.2 g/L的香菇多糖,空白对照组加入培养液。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E2的浓度;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IL-1受体(IL-1R)、雌激素受体(ERα)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IL-1R、ERα的蛋白水平。  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二至丸水提物、醇提物对脾细胞、卵巢颗粒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且醇提物对脾细胞的增殖作用强于水提物(P<0.05)。②水提、醇提二至丸均能促进卵巢颗粒细胞产生更多的E2(P<0.05),促进脾细胞产生更多的IL-1(P<0.01)。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二至丸水提、醇提组脾细胞ER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此结果与香菇多糖组一致(P>0.05),且二至丸醇提物组ERα的表达水平高于二至丸水提组(P<0.05)。④二至丸水提组和醇提组卵巢颗粒细胞表面IL-1R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香菇多糖效果一样(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至丸水提物、醇提物可通过直接调控卵巢颗粒细胞和脾细胞对小鼠生殖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发挥良好的双向促进作用,且二至丸醇提物的效果优于水提物。  
      关键词:脾细胞;卵巢颗粒细胞;细胞培养;二至丸;水提;醇提   
      5
      |
      30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59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锐,李建月,杨婧
      2019, 53(6): 86-91.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21
      摘要:目的:以川芎提取物为模型药物,以阿魏酸为含量指标,采用高分子接枝工艺,将环糊精(CD)、壳聚糖(CS)制备成鼻用温敏凝胶,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考察和治疗偏头痛的药效学研究。  方法:将壳聚糖分子链与环糊精包合物以化学反应进行接枝,以其接枝产物溶解性为主要指标,考察反应时间、温度以及NaOH溶液浓度对其产物溶解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法对环糊精是否成功接枝壳聚糖进行考察。以胶凝时间为指标,考察β-甘油磷酸二钠(β-GP)浓度、CS-CD配比、pH值对其影响。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对药物释放性能进行评估。采用冰醋酸腹腔注射观察大鼠扭体反应。注射肾上腺素-冰水浴法制备急性血瘀模型,颈总动脉取血测血浆黏度以及内皮素(ET-1)含量。  结果:NaOH浓度1 mol/L,20 ℃条件下搅拌共8 h。β-GP浓度56%、CS-CD配比0.8、pH值7。川芎提取物温敏凝胶可以延长大鼠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降低血浆黏度以及血浆中ET-1含量。  结论:环糊精接枝壳聚糖-温敏凝胶包合川芎提取物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关键词:川芎提取物;羟丙基-β-环糊精;壳聚糖;温敏凝胶;偏头痛   
      5
      |
      30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56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 张萌,张明星,黄海霞,李桂玲
      2019, 53(6): 92-94.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22
      摘要:综述掌叶半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掌叶半夏主要含有生物碱、二肽类、氨基酸、凝集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惊厥、抗衰老、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掌叶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   
      5
      |
      9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55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田中雪,杨娜娜,范浩,郑洋,杨静雯,刘存志
      2019, 53(6): 95-97.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6.023
      摘要:综述针灸对肥大细胞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针灸对肥大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理状态下,针灸刺激可引起局部穴位肥大细胞及脱颗粒数目增多;病理状态下,病灶区肥大细胞异常增多,针灸后病灶区肥大细胞与脱颗粒数目明显减少,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针灸;肥大细胞;脱颗粒;双向调节;综述   
      5
      |
      70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613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