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19
年
第
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临证承启
蒋健运用芍药甘草汤量效探索临床经验
王莹,杨蒋伟,赵婧玮,赵文芳,纪晓丹,蒋健
2019, 53(1): 26-28.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06
摘要:介绍蒋健教授逐渐增加芍药甘草汤用量治疗遗尿、胸痛、转筋和腹痛的临床验案,分析其相关学术观点。认为芍药甘草汤组方简单、价廉效优,主治适应证广。当投药无效或常规用量疗效不理想时,在辨证辨病准确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方中某些关键药物份量取效。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量效关系;用药安全;临床验案;蒋健
5
|
44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30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阙华发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
郭树豫,阙华发
2019, 53(1): 29-31.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07
摘要:介绍阙华发教授辨辨治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经验。认为临症应以辨病为先、结合辨证,辨体为要、审因论治,局部辨证、内外同治。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浆细胞乳腺炎;中医药疗法;临床经验;阙华发
6
|
36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99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于志强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
张少强,鞠静,曹旭焱,朱明丹,张红霞,袁宏伟,刘岩,刘长玉,杜武勋,于志强
2019, 53(1): 32-34.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08
摘要:探讨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强调治疗冠心病从肝论治,并提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肝泄火、化痰行痹,平肝息风、滋阴活血,养血柔肝、宁心复脉,温经散寒、暖肝通脉等治疗方法。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冠心病;从肝论治;名医经验;于志强
4
|
55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97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李飞跃治疗湿浊内阻型膝痹病经验
刘光明,李飞跃
2019, 53(1): 35-38.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09
摘要:探讨李飞跃教授治疗湿浊内阻型膝痹病经验。认为该病可随病机变化出现脾虚湿盛、夹风、夹寒、夹热、夹痰、夹暑等证候。中药内服辨证论治以祛湿化浊为主,或兼祛风散寒、清热、祛暑为治,亦常采用外敷中药及洗剂、手法治疗。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膝痹病;湿浊内阻;临床经验;魏氏伤科;李飞跃
5
|
23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9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章勤辨治子宫腺肌病痛经经验
徐若蕙,章勤
2019, 53(1): 39-41.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0
摘要:介绍章勤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经验。认为其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水瘀互结为标,治疗以温补脾肾、水瘀同治为法。并遵循月经周期的规律,分期而治,配合中药制剂保留灌肠,同时注重情志因素对于本病的影响。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痛经;水瘀同治;临床经验;章勤
5
|
36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9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名医传承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岭南内科疾病经验萃谈
蓝海,鲁可,胡莉文,杨志文,罗曼,黎耀和,何靖,古学奎,吴伟
2019, 53(1): 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01
摘要:介绍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治疗岭南内科疾病的临床经验。邓老善用岭南膏方,重视“脾统血”理论的临床应用,以治岭南血证之本;提出“气分三焦湿热”是岭南发热性疾病的常见病机,善辨外感、内伤,分别治以南芪、木蝴蝶、豨莶草等特色岭南草药;重视心脾相关理论,认为岭南心悸病病机为气阴不足、痰浊阻络,治以邓氏温胆汤。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岭南;内科疾病;血证;发热;心悸;名医经验;邓铁涛
7
|
62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88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伤寒杂病温病一体论
张再良
2019, 53(1): 6-1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02
摘要:强调中医临床经典在诊疗中的整体性,以伤寒出血热阐释疾病原委,以六经九分法归纳证治规律,以热病四分法凸显诊疗格局,从临床诊疗体系的角度理清伤寒、金匮、温病三者的历史脉络和原来各自的位置。  
关键词:伤寒;杂病;温病;一体论
6
|
47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8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诊治思考
白兴华
2019, 53(1): 11-14.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03
摘要:通过梳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及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经验,从辨证与辨病、抓主症与抓主病、治标与治本、药物及非药物四个方面探讨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认为中医诊治本病,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病求本为原则,坚持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先抓主病再抓主症,并重视中医针灸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疗法;辨病;辨证;针灸
6
|
5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7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从先证而治出发浅析辨病论治的意义
夏得森,刘璐佳,王有鹏
2019, 53(1): 15-17.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04
摘要:先证而治是基于疾病发展规律、具有辨病论治思想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展现出不可忽视的生命力。从先证而治的历史源流出发整理归纳其产生、演变和发展脉络,结合现代应用的实例,认为先证而治蕴含的疾病整体观和辨病论治思维,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先证而治;辨病论治;辨证论治
5
|
5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7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针刺配合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影响的系统评价
王以申,徐佳,傅勤慧,裴建
2019, 53(1): 18-2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05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针刺配合药物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Medline、Springer Link、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针刺配合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涉及4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MD=0.76,95%CI ,P<0.000 01)、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分(MD=-0.32,95%CI ,P=0.0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MD=-0.66,95%CI ,P=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配合药物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纳入研究的证据存在偏倚风险及临床异质性,所以有关结论仍有待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针刺;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5
|
47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31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基于张仲景“水气病”理论治疗肾病的临床体会
余仁欢,梁莹,郎睿
2019, 53(1): 42-44.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1
摘要:探讨基于张仲景“水气病”理论治疗肾病的经验。按照其组方用药特点,分析整理“水气病”所用经方,可分为治疗风水的麻黄类方、皮水的防己黄芪类方、正水的桂枝茯苓类方、正水和石水的附子类方。并举相应验案5则。  
关键词:水气病;慢性肾脏病;经方;临床病案
5
|
59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7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临证思维模式探讨
宋红普,姚佳音
2019, 53(1): 45-47.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2
摘要:结合原著条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辨证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先辨病证,再辨方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辨证的基本原则,“方证相对”和“随证治之”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伤寒论》;《金匮要略》;思维模式
8
|
57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7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辨证体系下的应用与意义初探
李三念,廖忠筹,张福利
2019, 53(1): 48-51.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3
摘要:通过研究气味配伍理论的内涵和叶天士、吴鞠通两位温病医家的相关文献,探索总结气味配伍理论在温病学“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体系下的具体应用规律,说明温病学对于气味配伍理论的发展成就与其特有的辨证体系息息相关。而在面对卫气营血、三焦这种涵盖面广、层次分明、证候错杂的辨证体系用药时,气味配伍理论较君臣佐使理论往往更灵活实用,切合病机。同时指出以温病学辨证体系为指导应用气味配伍理论治疗内伤杂病,在当代中医临床上具有独特的诊疗优势和意义。  
关键词:气味配伍;温病学辨证体系;理论应用
5
|
29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31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试验
特色中药内外合治对老年气阴两虚兼血瘀湿阻型慢性心力衰竭影响的临床研究
董进军,晋玉梅,祖建国
2019, 53(1): 52-54.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4
摘要:目的:观察特色中药内外合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湿阻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6例气阴两虚兼血瘀湿阻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予强心Ⅱ号汤口服、足浴及二乌温阳贴穴位敷贴。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及血清B型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24例,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4%、75.8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⑤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NP、CRP及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⑥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特色中药内外合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湿阻型老年CHF,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其心功能,降低血清BNP、CRP及cTnI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强心Ⅱ号汤;穴位敷贴;足浴;依那普利;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6
|
16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7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电子温灸仪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研究
汤家铭,黄继汉,杨旭明,张倩,郑奉周,李璟,鲁望,薛堃,赵海音
2019, 53(1): 55-61.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5
摘要:目的:以传统艾灸疗法为对照,采用电子温灸仪(DZWJY-1型)治疗膝骨关节炎,评价该仪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2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子温灸仪组与传统艾灸组,每组62例。电子温灸仪组采用DZWJY-1型电子温灸仪治疗,传统艾灸组采用传统艾灸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膝痛VAS评分、WOMAC评分(总分及分项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试验期间,电子温灸仪组完成试验60例,脱落2例;传统艾灸组完成试验58例,脱落3例,剔除1例。②FAS分析结果显示,电子温灸仪组的显效率为75.81%、有效率为91.94%,传统艾灸组的显效率为68.85%、有效率为90.1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温灸仪组与传统艾灸组有效率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9.05~12.77,按照预设15%非劣标准,非劣效检验合格。③治疗前及治疗2周、治疗4周组内分别比较,两组膝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膝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及治疗2周、治疗4周组内分别比较,两组WOMAC总分及疼痛评分、僵直评分、活动难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WOMAC总分及疼痛评分、僵直评分、活动难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 结论:电子温灸仪(DZWJY-1型)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不劣于传统艾灸疗法,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关键词:电子温灸仪;膝骨关节炎;临床试验;膝痛;膝关节功能;艾灸标准化
5
|
45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6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穴位埋线对糖调节受损伴腹型肥胖患者糖脂代谢及转归影响的临床研究
张妍,刘志丹,李晓燕,张顺宵,陈月
2019, 53(1): 62-6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6
摘要:目的:观察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或是在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对糖调节受损(IGR)伴腹型肥胖患者糖脂代谢及转归的影响。 方法:将160例IGR伴腹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40例。A组予生活方式干预,B组予生活方式干预+口服二甲双胍,C组予生活方式干预+穴位埋线,D组予生活方式干预+穴位埋线+口服二甲双胍。各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IGR患者向糖尿病(DM)或正常糖耐量(NGT)转化的转归情况,比较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LDL-C、HDL-C)、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腹围(WC)、身高、体质量水平的变化情况,计算并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肝指数(FLI)、内脏脂肪指数(VAI)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56例,A组40例、B组37例、C组40例、D组39例。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B、C、D组的HbAlc、HOMA-IR、TG、LDL-C、WC、BMI、FLI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A组的BMI、FLI水平明显降低(P<0.05);仅有C、D两组VAI水平下降(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B、C、D组HbA1c、TG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P<0.01);C、D组WC、FLI、VAI水平明显更低(P<0.01);仅有D组HOMA-IR水平明显更低(P<0.01)。与B组治疗后比较,C、D组FLI、VAI下降更加明显 (P<0.05,P<0.01)。③组间治疗后两两比较,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IGR向NGT逆转的发生率明显更高(P<0.01),B组、C组、D组IGR向DM转化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1)。与B组相比,C组、D组IGR向NGT逆转的发生率明显更高(P<0.01),C组、D组IGR向DM转化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1)。④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论是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还是在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IGR合并腹型肥胖患者,都能够对糖代谢及胰岛功能产生更好的调节作用,同时还能减轻腹型肥胖,减少内脏脂肪蓄积,减轻肝脏脂肪病变,从而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前期;腹型肥胖;穴位埋线;二甲双胍;脂肪肝指数;内脏脂肪指数
5
|
38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68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胃祺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
余桂荔,龚雨萍,李凯,卞慧,李慧,朱凌宇,孙申维
2019, 53(1): 66-69.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7
摘要:目的:观察胃祺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病理疗效。 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硒酵母胶囊及替普瑞酮胶囊,治疗组予胃祺饮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病理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5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2\*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GB3治疗组、对照组腺体萎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30.0%,肠上皮化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27.6%;两组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胃祺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胃祺饮;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
5
|
20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66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温肾补虚方联合西药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及血清IL-2、IL-10水平的影响
鲍灵珠,沈飞霞,高祖华
2019, 53(1): 70-72.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8
摘要:目的:观察温肾补虚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86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温肾补虚方。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甲状腺功能、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白介素-2受体(IL-2R)、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 、74.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T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FT
3
、FT
4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SH、FT
3
、FT
4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G、TC、LDL-C、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L-2、IL-2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L-2、IL-10、IL-2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肾补虚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满意,与单纯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调节血脂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关键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左甲状腺素钠;温肾补虚方;血脂;IL-2;IL-10
5
|
12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6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四穴八针”针刺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刘希茹,蓝悦,杨园园,李国安,王波,沈卫东
2019, 53(1): 73-7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19
摘要:目的:观察“四穴八针”针刺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临床观察、随访,治疗组予“四穴(足三里、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八针”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瘤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0%和4.1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瘤体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症状体征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症状体征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四穴八针”针刺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缩小瘤体。  
关键词:子宫肌瘤;针灸疗法;非药物疗法;瘤体体积
5
|
40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6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白蒺藜抗光损伤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保护视网膜功能的研究
徐静,吴晗晗,杜霄烨,张腾,陈瑜
2019, 53(1): 76-79.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20
摘要: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光损伤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受损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光损伤模型组、白蒺藜给药组。暗适应24 h后,白蒺藜给药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 μl(每20 g体质量100 mg生药),给药后30 min进行光照造模。造模采用白色荧光灯,光强度为10 000 lux,持续照射30 min。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模型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0.9%NaCl溶液。①光照1 d、3 d后,摘取眼球制备冰冻切片,采用TUNEL法标记凋亡的光感受器细胞。②=2\*GB3光照6 d后采用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测小鼠视网膜功能。 结果:①TUNEL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核TUNEL染色为阴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损伤后模型组小鼠的视网膜外核层TUNEL阳性光感受器在1 d开始显著增加,3 d达到高峰(P<0.001);与光损伤模型组比较,白蒺藜给药组外核层仅见少量散在的TUNEL阳性光感受器细胞(P<0.05)。②ER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损伤模型组小鼠视网膜a波、b波振幅显著降低(P<0.05),白蒺藜给药组a波、b波振幅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白蒺藜能显著地减轻光损伤引起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对光损伤小鼠视网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白蒺藜;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视网膜功能;小鼠
5
|
25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6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对4 Gy
60
Co γ射线致小鼠外周血细胞减少及免疫器官损伤的治疗效应研究
王安,王磊,李盼飞,卢曦,王艳,石中玉,刘珍清,杨美娟,李久强,胡素敏
2019, 53(1): 80-8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21
摘要:目的:研究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对4 Gy
60
Co γ射线致小鼠外周血细胞减少及免疫器官损伤的治疗效应。 方法:将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照射组,照射组小鼠以4 Gy
60
Co γ射线照射,照后当天,将照射组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照射后当天开始,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中药组灌胃中药复方药液,每日1次,各组小鼠于照后第14、21、35、49 d分批次取材,每批小鼠均灌胃至取材前一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P)、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脾脏及胸腺指数。脾脏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形态学。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照后14 d,模型组小鼠外周血各类血细胞数及免疫脏器指数显著降低,脾脏病理改变明显;照后21 d,模型组各类血细胞数逐渐回升,脾脏指数恢复至正常水平,胸腺指数出现再次下降,脾脏病理改变有所减轻,切片显示红髓髓外造血明显;照后35 d,模型组胸腺指数恢复至正常水平,中药组RBC、HGB、PLT恢复至正常水平;照后49 d,模型组RBC、HGB、PLT方恢复至正常水平,WBC、LYMP仍低于空白组,脾脏结构接近正常,中药组WBC、LYMP已回升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比较,照后14 d,中药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脾脏病理改变较轻;照后35 d,中药组RBC和HGB显著升高;照后49 d,中药组WBC显著升高。 结论:益气解毒中药复方可促进照后小鼠外周血细胞和免疫器官的恢复,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细胞减少及免疫器官损伤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电离辐射;外周血细胞减少;免疫器官损伤;中药复方;治疗;小鼠
5
|
32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5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铁线蕨提取物对慢性高原病大鼠模型心脏的保护作用
木尼热·艾合买提,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杨涛,伊力亚尔·尼加提,周彬,艾尼娃尔·艾克木
2019, 53(1): 86-9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22
摘要:目的:观察铁线蕨提取物对慢性高原病(CMS)大鼠模型心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CG)、高原模型组(MG)、硝苯地平阳性对照组(NE)、铁线蕨醇提组(ACVL.AG)和铁线蕨水提组(ACVL.WG),每组10只。其中40只大鼠在CMS模型条件下喂养30 d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15 d。剩余10只在平原条件下喂养45 d。观察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和心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检测大鼠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载脂蛋白A1(Apo-A1)等血清学指标。 结果:与平原对照组比较,高原模型组、硝苯地平阳性对照组、铁线蕨醇提组和铁线蕨水提组大鼠体内的PAP、CRP、EPO和VEGF水平上升(P<0.05),Apo-A1水平下降(P<0.05),提示高原缺氧环境导致大鼠的心脏组织受到损伤。与高原模型组比较,铁线蕨醇提组和铁线蕨水提组大鼠体内的CRP、EPO和VEGF水平降低(P<0.05),Apo-A1水平升高(P<0.05)。同时,光镜下可见CMS模型大鼠心脏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铁线蕨提取物干预之后心脏组织形态发生显著的改善。 结论:铁线蕨提取物干预对CMS大鼠模型心脏组织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铁线蕨提取物;慢性高原病;C-反应蛋白;红细胞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载脂蛋白A1;大鼠
5
|
19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5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乳移平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及机制研究
蒋子威,刘胜
2019, 53(1): 91-9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23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乳移平对MDA-MB-231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使用乳移平刺激MDA-MB-231细胞,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乳移平刺激后及加入NF-κB抑制剂后E-Cadherin表达水平。 结果:乳移平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有一定抑制能力,并且其能显著抑制细胞迁移;乳移平能够通过NF-κB通路诱导E-Cadherin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 结论:乳移平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Cadherin表达有关。  
关键词:乳移平;MDA-MB-231细胞;细胞迁移;E-Cadherin
6
|
11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5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宁神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张春燕,张冰冰,路建饶,叶玉妹,叶颖,张宏,朱建勇
2019, 53(1): 96-10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24
摘要:目的:优选宁神颗粒的提取工艺。 方法:采用L9 (3
4
)正交设计,以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苷-2-O-β-D-葡萄糖苷、柚皮苷、丹酚酸B的含量及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宁神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根据综合评分的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水,提取3次,每次0.5 h。 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重复性好。  
关键词:宁神颗粒;正交试验;二苯乙烯苷;柚皮苷;丹酚酸B;综合加权
8
|
24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54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祖师麻肠溶制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与镇痛作用研究
程文豪,张天睿,李颖慧,马丹,宋敬怡,张仲毅,张硕峰
2019, 53(1): 101-10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25
摘要:目的:探讨祖师麻肠溶制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与镇痛作用。 方法:右后肢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泼尼松组灌胃以泼尼松3.2 mg/kg,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以祖师麻肠溶制剂0.396、0.792、1.584 g/kg,对照组、模型组灌胃以等体积的7.5%CMC-Na溶液。各组均连续干预12 d,于造模后第7 d、第12 d计算大鼠足跖肿胀率、50%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热缩足反射阈值(TWT);末次给药24 h后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前列腺素E
2
(PGE
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学改变。 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率升高(P<0.01),50%MWT、TWT降低(P<0.01),血清IL-6、PGE
2
、TNF-α水平升高(P<0.01)。②=2\*GB3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足跖肿胀率降低(P<0.01),50%MWT、TWT升高(P<0.01),血清IL-6、PGE
2
、TNF-α水平降低(P<0.01)。③=3\*GB3泼尼松组与中药各剂量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祖师麻肠溶制剂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可明显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及踝关节病理损伤。  
关键词:祖师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镇痛
8
|
31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5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淫羊藿及其主要成分调节AMPK通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李旭,王孟孟,谷飞,高以晴,张博雅,张楚懿,郭茂娟
2019, 53(1): 106-11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26
摘要:在概述心力衰竭能量代谢特点的基础上,综述淫羊藿及其主要成分调节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淫羊藿可通过调节AMPK通路的不同靶点治疗心力衰竭:可诱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的表达激活AMPK,促进能量产生;可调节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生成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表达,优化底物代谢,促进能量生成;可诱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激活AMPK通路,调节能量生成;可抑制活性氧簇(ROS)产生,增加腺苷三磷酸(ATP)酶活性,提高能量利用。  
关键词:淫羊藿;心力衰竭;AMPK;能量代谢;综述
5
|
49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5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鸦胆子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晓伟,李淼,胡兵
2019, 53(1): 111-113. DOI: 10.16305/j.1007-1334.2019.01.027
摘要:综述鸦胆子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现代研究发现,鸦胆子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和血管生成以及增强化疗的作用。  
关键词:鸦胆子;肿瘤;中药药理;机制;综述
6
|
90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324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