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在线期刊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重点专题
特色专栏
过刊浏览
出版申明
出版伦理规范
开放获取申明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总则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图表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同行评审
稿件处理流程
审稿须知
审稿专家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18
年
第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医传承
国医大师卢芳运用抑免汤辨治自身免疫性皮损经验
朴勇洙,王波,苏萌,冯适雨,卢天蛟,卢芳
2018, 52(5): 1-7.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01
摘要:介绍国医大师卢芳运用自拟抑免汤辨治自身免疫性皮损经验。认为:其病机为营卫不和,皮肉枯腐;抑免汤可调和营卫、清热凉血、生津化结、解毒通络。随证加减注重审因用药与皮肤引经药的应用。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自身免疫;皮损;抑免汤;名医经验;卢芳
5
|
21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92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见酸不治酸: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
白兴华
2018, 52(5): 8.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02
摘要: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药物治疗的误区、病因和治疗策略,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问题不是胃酸分泌过多,而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胃肠排空延缓等消化道动力障碍所致的酸错位,其终极治疗目标应该是调整胃肠动力,以降为顺。针灸疗法对胃肠道动力和食管下括约肌有很好的调整作用,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泛酸;酸错位;针灸疗法
5
|
43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9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郁证发微(三十四)——郁证遗精论
蒋健
2018, 52(5): 8-12.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03
摘要:通过全面复习古代有关文献,认为:遗精多属于郁证的范畴。引起遗精的主要是恣情纵欲、劳心过度、妄想不遂、肝气郁结、君相火旺、思虑过度等情志因素;遗精在本质上属于心病,肝气郁结、思虑伤脾为其常见病机。肾虚与肾虚不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肾虚因于久病大病,未必有失封藏而遗精;肾虚不藏必因于情志因素,并通过心肾不交或心肝肾联动机制而发生遗精。遗精常见的伴随症状多具有郁证表现的特征。古代对于郁证遗精多从心论治,甚至认为通过净心舒情可不药而愈。演变至今日,遗精从肝论治者日益增多;诊治遗精当知郁证性遗精,切不可只知一味补肾。  
关键词:遗精;郁证;解郁
5
|
46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90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改良韧带缺损法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
李安琪,冯伟,何东仪,张增乔,胡笑燊
2018, 52(5): 13-17.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04
摘要:目的:采用髌韧带部分缺损联合内侧副韧带离断法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疾病模型。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3周组和模型6周组,每组10只。模型3周组和模型6周组采用手术方法造成髌韧带缺损和内侧副韧带离断;空白组只切开皮肤,暴露髌韧带和内侧副韧带,不进行其他手术处理。术后7天开始强迫大鼠定量运动(30 min/d)。分别于造模后3周和6周处死动物,解剖膝关节,暴露髌骨关节面和股骨髁关节面,大体观察关节面形态学改变情况,并采用Pelletier评分表对股骨髁关节面软骨形态进行评分。取膝关节标本,病理切片后行番红O-固绿和阿利新蓝染色,光镜下观察软骨形态结构,改良Mankin’s评分评价其退变程度。 结果:模型3周组和模型6周组大鼠膝关节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变,Pelletier和改良Mankin’s评分均高于空白组(P<0.05),且模型6周组评分高于模型3周组(P<0.05)。 结论:采用髌韧带部分缺损联合内侧副韧带离断法可有效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组织学改变符合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病理特征,且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感染率低,是较理想的膝骨关节炎造模方法。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疾病模型;大鼠
5
|
31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8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专家治验
刘胜辨治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
刘津,韩向辉,刘胜
2018, 52(5): 18-19.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05
摘要:介绍刘胜教授辨治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经验。刘教授归纳该病病机为肝郁化火、脾虚生浊,治以消法为主,注重肝脾;分期论治,突出局部;内治为主,外治为辅;重视恢复,巩固调摄;妊娠期可养阴清热、泻毒安胎。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清消法;医家经验;刘胜
5
|
40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87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何东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五法
张冬钰,汪荣盛,钱奕,章渊源,何东仪
2018, 52(5): 20-23.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06
摘要:介绍何东仪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五种方法。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乃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求本以补先天之肾;活血化瘀、通络开痹之法应贯穿病程始终;顾护脾胃、未病先防;同时注重内外合治,配合秦氏消痹膏及关节养生操等外治、体育疗法;并擅用对药祛除病邪,深入探索有毒抗风湿中药雷公藤的药理机制。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活血化瘀;通络开痹;名医经验;何东仪
10
|
20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8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王靖从气虚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病经验
陈旸,王靖
2018, 52(5): 24-26.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07
摘要:介绍王靖教授从气虚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主要为气虚痰瘀,治疗时注重气血辨证,强调以补气养血为主,活血化瘀和化痰祛湿并重,标本并治,通补兼施。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胸痹;心痛;名医经验;王靖
5
|
28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8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黄仕沛运用二加龙骨汤临床验案3则
梁嘉恩
2018, 52(5): 27-29.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08
关键词:黑汗;气喘胸闷;眩晕;二加龙骨汤;方证对应
5
|
25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83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从“微似有汗者益佳”浅谈《伤寒论》中微汗法的运用及其影响
雍晨,汪悦
2018, 52(5): 30-32.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09
摘要:以张仲景《伤寒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为引,试从微汗法之法理关键、制法目的、药量权衡、煎服将息之法的运用、微汗的禁忌等方面浅谈《伤寒论》对于微汗法的运用,并阐释了微汗法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代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微汗法;《伤寒论》;运用;影响
5
|
40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8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葛洪形神思想新诠
崇为伟,王进,王小丁
2018, 52(5): 33-3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0
摘要:葛洪在老庄思想基础上构建了独特的形神理论,认为形以神为本,神视形为终。形神养生重视贵德尚善、笃志至信,心身协养、动静结合。从其形神思想获得灵感,认为发扬医学人道主义理念、深化治未病理念、挖掘身心医学的传统文化基础应作为心身医学构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葛洪;形神思想;养生;心身医学
5
|
32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8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试验
补虚软肝方对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汤伯宗,杨宗国,陆云飞,陈晓蓉,徐庆年
2018, 52(5): 36-38.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1
摘要:目的:观察补虚软肝方治疗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虚软肝方。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慢性肝病量表(CLDQ)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脏硬度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1\*GB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2\*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CL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CL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ALT、AST、TBIL、GGT、ALP、TB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4\*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HA、LN、PC-Ⅲ、Ⅳ-C水平及肝脏硬度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A、Ⅳ-C水平及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虚软肝方治疗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满意,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降低肝脏硬度值,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补虚软肝方;熊去氧胆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5
|
13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8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中医临床路径对脾虚型大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韩力,童佳凤,潘永福,张栩
2018, 52(5): 39-42.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2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临床路径对脾虚型大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脾虚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非路径组,每组30例。非路径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治疗,路径组严格按照既定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EORTCQLQ-C30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1\*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路径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1),非路径组无明显改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路径组功能子量表中躯体和认知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1),非路径组各项评分均无明显改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躯体和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路径组症状子量表中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腹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非路径组仅呼吸困难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路径组在改善疲乏、恶心呕吐、腹泻、食欲方面均优于非路径组(P<0.01)。④=4\*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路径组总体健康状况子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1),非路径组减少(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总体健康状况子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可改善脾虚型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肠癌;手术后;脾虚证;临床路径;生活质量
5
|
17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7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二仙汤加减联合精活速治疗肾阳亏虚型少弱精子症的临床观察
赵友康,郁超,曹宏文,冯懿赓,何晓锋,孙鹏,龚华,陈磊
2018, 52(5): 43-45.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3
摘要:目的:观察二仙汤加减联合精活速治疗肾阳亏虚型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5例肾阳亏虚型少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中药组及精活速组,每组35例。联合组予二仙汤加减联合精活速治疗,中药组以二仙汤加减治疗,精活速组予精活速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精液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精活速组、中药组、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2.9%、65.7%、82.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明显优于精活速组(P<0.05)、亦优于中药组(P<0.05);精活速组与中药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组精液浓度、精子成活率、a级精子比例、(a+b)级精子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中药组与精活速组比较,精液浓度及精子成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精活速组(P<0.05);联合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 结论:二仙汤加减联合精活速治疗肾阳亏虚型少弱精子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精液质量,提高精子活力。  
关键词:少弱精子症;男性不育;肾阳亏虚证;二仙汤加减;精活速
5
|
20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77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乳痈方调节乳腺菌群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陶颖娜,万华,仲姗姗,冯佳梅,高晴倩
2018, 52(5): 46-5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4
摘要:目的:观察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对52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予以中药乳痈方治疗,疗程为1周(7 d),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自身双侧乳房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汁欠畅、乳腺局部皮色灼热、恶寒发热)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双侧乳房乳汁中各类致病菌、益生菌的定性、定量测定。 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乳房肿块明显缩小(P<0.05),乳房胀痛明显缓解(P<0.05),乳汁欠畅明显改善(P<0.05),乳房局部皮色灼热明显缓解(P<0.05),恶寒发热明显好转(P<0.05)。②治疗前后比较,患侧乳汁中的致病菌明显减少(P<0.05)。③治疗前,患侧乳汁中与健侧乳汁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葡萄球菌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各类菌群Ct值差值比较,葡萄球菌Ct值差值患侧增多更明显,即葡萄球菌数量患侧减少更明显(P<0.05),双歧杆菌Ct值差值患侧减少更明显,即双歧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链球菌感染患者本研究仅发现1例,其患侧乳汁中的链球菌数量存在减少趋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存在增多趋势。⑥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双歧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双歧杆菌Ct值差值比较,患侧减少更明显,即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菌群(减少致病菌、增加益生菌)而起效。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乳痈方;肝胃郁热;乳腺菌群调节;葡萄球菌;双歧杆菌
5
|
21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7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叶璐,都乐亦,吴昆仑
2018, 52(5): 51-54.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5
摘要:目的:观察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 方法:将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予温通散神阙穴敷贴。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相关指标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PGF2α及PGE
2
、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雌二醇(E
2
)、孕酮(P)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COX-2、PGF2α、PGF2α/PGE
2
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PGE
2
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PGE
2
水平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COX-2、PGF2α、PGE
2
水平差异显著(P<0.01),而PGF2α/PGE
2
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IL-6及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E
2
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E
2
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
2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试验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检出异常。 结论:温通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显著改善患者痛经情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E
2
,降低COX-2、IL-6、TNF-α,调节前列腺素(降低PGF2α,升高PGE
2
)水平等多靶点或通路而实现。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温通散;神阙穴;脐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5
|
50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7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耳穴贴压干预胫腓骨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陆巍,姚若愚,王晶青
2018, 52(5): 55-57.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6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疗法干预胫腓骨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予电控式止痛注液泵注射预混镇痛液。对照组术后采用基础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两组疗程均为术后72 h,观察评价术后护理满意度,比较疼痛数字评分(NRS)、镇痛泵残液量及镇痛液追加次数。 结果:①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组内比较,两组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呈随时间增加而降低程度更加明显的趋势(P<0.05)。组间术后各时点比较,N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72 h回收时发现,治疗组镇痛泵残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镇痛泵追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3 d评价,治疗组、对照组护理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0.0%、69.7%;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穴贴压可明显缓解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不适,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术后疼痛;耳穴贴压;镇痛;中医外治
5
|
24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7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心悟
从“治中焦如衡”辨治反流性食管炎
万迁迁,郑昱
2018, 52(5): 58-6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7
摘要:总结从“治中焦如衡”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导致中焦失衡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关键,可出现胃气上逆、肝火犯胃等证型,治疗以降逆和胃、平衡中焦为主。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治中焦如衡;临床经验
5
|
213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7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高血压病临证汇补
姜丽红
2018, 52(5): 61-62.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8
摘要:介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体会。认为降压不远温、血压高不忌补、青年高血压多利湿化浊、老年高血压应燮理阴阳、病久者不忘活血,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需注意个体化治疗,全面调整体质状态。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
7
|
13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71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脉案精选
滋补肾水法辨治血小板无力症1例
许毅,陆皓,朱文伟
2018, 52(5): 63-64.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19
关键词:血小板无力症;滋补肾水;医家经验
5
|
12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70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三七皂苷R1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熊敏琪,陈瑜,张腾
2018, 52(5): 65-7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20
摘要:目的:探索三七皂苷R1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将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将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三七皂苷R1组(25 μg/g)。正常组及模型组接受溶剂治疗。腹腔注射8周进行干预。通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及脂质沉积相关改变。提取肝脏组织总RNA,采用Real-time PCR分析肝脏PPARγ、LXRα、ABCA1和SRBI基因的表达以及miR-26a、miR-33和miR-122表达。 结果:肝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大量空泡样变,变性的肝细胞肿胀,肝细胞内见大量脂肪空泡和脂质沉积。与模型组比较,三七皂苷R1能显著减轻肝细胞肿胀,减少脂肪空泡和脂质沉积。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miRNA表达分析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三七皂苷R1可显著上调肝脏PPARγ、LXRα、ABCA1以及SRBI的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下调肝脏miR-26a的表达水平(P<0.05)。 结论:三七皂苷R1可显著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胆固醇代谢作用相关。  
关键词:三七皂苷R1;肝脏;胆固醇代谢
5
|
34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6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荆防败毒散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CD2相关蛋白及ILK通路的影响
张挺,陈慧娟,朱凌凌,张柯培
2018, 52(5): 71-74.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21
摘要:目的:观察荆防败毒散对阿霉素诱导肾病大鼠肾组织足细胞Nephrin、CD2相关蛋白(CD2AP)、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荆防败毒散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并进行相应干预。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功能情况,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CD2AP及ILK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上升,肾功能指标增高,肾组织中Nephrin、CD2AP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ILK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荆防败毒散组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肾功能指标下调,肾组织中Nephrin、CD2AP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上调,ILK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下调。 结论:荆防败毒散可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水平,其可能机制是下调ILK 表达,从而上调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 Nephrin、CD2AP表达。  
关键词:荆防败毒散;阿霉素肾病;Nephrin;CD2相关蛋白;ILK
5
|
26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6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MC3T3-E1细胞骨钙素的影响及其对“异病同治”理论的启示
陶乐维,陆灏
2018, 52(5): 75-78.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22
摘要: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MC3T3-E1细胞后,对上清液中羧化、未羧化两种状态的骨钙素的作用,并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及糖尿病的共同物质基础。 方法:制作六味地黄丸混悬液,对成年Wistar大鼠进行灌胃,获取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为含药血清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MC3T3-E1细胞诱导培养22天后进行饥饿培养24 h,随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分别培养24 h、48 h、72 h后,各组吸出1 ml上清液,检测羧化及未羧化骨钙素;培养72 h后检测骨钙素 mRNA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骨钙素mRNA表达比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骨钙素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上清液中未羧化骨钙素比较:含药血清中剂量、高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P<0.01)。上清液中羧化骨钙素比较: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在培养48 h时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中剂量组在培养24 h、72 h时也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在培养72 h时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和中剂量组(P<0.05)。 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羧化与未羧化骨钙素的含量,提示骨钙素可能就是六味地黄丸治疗两种疾病,即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之一。  
关键词:含药血清;骨钙素;异病同治;六味地黄丸
5
|
2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6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小鼠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薛纯纯,李晓锋,王利波,王开强,唐德志
2018, 52(5): 79-82.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23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小鼠肢芽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方法:分离12.5天小鼠胚胎肢芽细胞进行微团培养,同时用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肢芽细胞的增殖活性,阿尔新蓝染色检测肢芽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能力,RT-PCR法检测肢芽细胞中Col2a1、Col10a1、Mmp9、β-catenin、Runx2 mRNA 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组在24 h、48 h和72 h 3个时间点均能显著促进小鼠肢芽细胞增殖。微团培养6 d后,阿尔新蓝染色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组软骨细胞集落形成增加。RT-PCR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组肢芽细胞Col2a1 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Col10a1、Mmp9、β-catenin、Runx2 mRNA表达下调。 结论: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小鼠胚胎肢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关键词:肢芽细胞;微团培养;补肾活血方;软骨形成
5
|
8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6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离子液体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研究
周惠燕,陈珏,徐蓓华
2018, 52(5): 83-86.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24
摘要:目的:建立离子液体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方法。 方法:分别考察并优化了离子液体微波法和离子液体水浴加热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条件,并进行了比较。 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方法为:V/V水为4∶11的离子液体水溶液、液料比为30、400 W微波提取2.5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绿原酸平均得率为为3.238%。 结论:该方法不仅提取率最高,而且快速、环保、节能。  
关键词:绿原酸;离子液体;微波法;水浴加热法
5
|
43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6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便秘常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顾志坚,林江
2018, 52(5): 87-93.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25
摘要:综述便秘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中药的通便作用机制与润滑肠道、促进肠道水分及黏液分泌、增加肠道内容物容积、增进肠道动力以及调节胃肠道激素、神经递质和Cajal间质细胞有关。  
关键词:便秘;中药;机制;综述
4
|
98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6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人参皂苷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吴晓民,赵丹,朱艳萍,王艳红
2018, 52(5): 94-100. DOI: 10.16305/j.1007-1334.2018.05.026
摘要:综述近年人参皂苷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新进展。人参皂苷有多种分析测定方法,主要有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及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等。对以上几种方法在检测人参皂苷类成分中的具体应用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人参皂苷;测定方法;综述
7
|
135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86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