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 3

      耕耘春秋

    • 李晓锋,吴弢,莫文,王拥军,胡志俊,施杞
      2017, 51(3): 1-4.
      摘要:施杞教授认为慢性筋骨病类属于“痹证”,为本虚标实之证;荣卫不和、气血虚弱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外邪侵袭是发病的外在原因,肝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扶正祛邪是治疗慢性筋骨病之大法。  
      关键词:慢性筋骨病;痹证;辨证论治;施杞   
      5
      |
      5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6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名医传承

    • 丁佩军,孙世道
      2017, 51(3): 5-7.
      摘要:介绍孙世道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荨麻疹辨证属于“本虚标实”“风与湿热相搏”“邪在少阳”“血溢脉外”;治疗宜标本兼治、和解少阳、收敛止血,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方用药。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名医经验;孙世道   
      5
      |
      2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6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 蒋健
      2017, 51(3): 8-12.
      摘要:多寐是郁证的表现之一。郁证性多寐包括但不限于心气不足,凡忧悲、思虑、悒郁、恼怒等情志因素均可引起多寐;病机主要与心、脾、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痰湿、瘀血有关。古今治疗方药均可证实郁证性多寐之存在,主要包括养心安神定志、开窍醒神、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瘀、祛痰化浊。现代医学有关嗜睡症的精神心理机制及抗抑郁治疗亦可旁证郁证性多寐之存在。  
      关键词:郁证;多寐;心气不足证;从郁论治   
      7
      |
      45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6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黄建华
      2017, 51(3): 13-17.
      摘要:中医病、证、症均是病因引发的单个或复合因果事件流全景中某些连续事件(事件族)的概括,借此理论框架,能对病、证、症的核心指称范围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大致判断。中医证描述的范围和西医学近年来提出的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 load)描述的范围大致相当,证描述了非稳态负荷的类型。中医学历史上各种关于证的学说,实际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针对的是机体整体调节适应性变化及伴随损伤连续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医学本身就具有辨病、辨证两个传统,并追求两者最优结合。本文的首要意义在于指明了中医所有证描述的领域以及该领域的特性,从而对证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病证关系的理解、形成新的医学范式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证;病;非稳态负荷;病证结合;类型   
      5
      |
      1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 耿楠,刘迪,刘卉,郭鑫,贾文端,国生,魏培栋,沈潜,付国兵
      2017, 51(3): 18-20.
      摘要:目的:客观化描述颈部端提手法对颈椎长度及角度的影响,为端提手法操作的量化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选择30例年龄在18~36周岁的男性颈型颈椎病患者,由同一位高年资推拿医师实施颈部端提手法操作,采用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采集端提手法操作过程中,受试者颈椎长度及角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端提瞬间,受试者颈椎被提伸长度均值为10.39 mm;端提瞬间,受试者颈椎屈伸角度均值为5.81°,侧屈角度均值为2.92°,旋转角度均值为13.03°。  结论:受试者颈椎被端提瞬间的角度变化是一个包括屈伸、侧屈、旋转的复合过程;颈部端提手法是以解决颈椎矢状位、冠状位活动受限为主的整复类手法。  
      关键词:端提手法;颈椎;长度;角度;运动学参数   
      5
      |
      25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6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专家治验

    • 吴眉,吴昆仑,张涛
      2017, 51(3): 21-22.
      关键词:吴氏消瘤散;肝癌;异病同治;医案   
      5
      |
      23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6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国奇,曹烨民
      2017, 51(3): 23-25.
      摘要:介绍曹烨民主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经验。认为素体阳虚、外邪乘袭为本病基本病机,治疗须以扶阳固本之法贯穿始终,强调分期辨治,即急性期祛邪为先、稳定期清补并用。临床常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扶阳固本;脱疽;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5
      |
      34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5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陶雨晨,肖照岑
      2017, 51(3): 26-27.
      摘要:探讨肖照岑运用熄风止痉药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熄风止痉药擅平熄风动,制止痉挛抽搐;多为寒性,善于清热止痉、通经活络,动物药亦有咸味、辛味等,有通络辛散作用。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咳嗽;熄风止痉药;医家经验   
      5
      |
      2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58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 薛蓓云,李小荣,黄煌
      2017, 51(3): 28-30.
      关键词:葛根;葛根类方;药证;方证   
      5
      |
      89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5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 张再良
      2017, 51(3): 31-34.
      摘要:从出血热这一角度思考《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将原文叙述作具体疾病的整体理解,从临床症状、病理机制、主要治法等方面分析,古今对照,发表见解,为学习临床经典提供参考。  
      关键词:伤寒病;出血热;症状;病机;治法   
      5
      |
      1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5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刘峰,黄晓红,吴凡
      2017, 51(3): 35-37.
      摘要:通过对《内经》中关于心包和包络、膻中和心主的文献分析,厘清心包络、心包、膻中、心主所指范畴,认为心包络是“心之包络”简称,原本即属于“心主”之脉。膻中与心包两者共同组成 “心主”。心包的功能即为“心主”属阴的功能,界定心的功能范围,了解心神状态;膻中则为“心主”阳的功能,以宗气为媒介,在体腔内敷布,与心包共同完成五脏之间气机和情志活动的协调功能。  
      关键词:心主;心包;膻中;心包络   
      7
      |
      4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55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胡亚男,李萍,苏颖
      2017, 51(3): 38-40.
      摘要: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深谙五运六气之理,他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在《温病条辨》中对温病发病诊治等作了全面的论述。本文从运气不同、疫病寒温各异,辨证治疫、注意温凉,岁气君火、易发伏暑,痘本温病、治在求本四个方面对吴鞠通的辨治温病的五运六气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现今研究运气对温热性疾病的影响、诊治及全面了解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五运六气;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   
      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5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试验

    • 邬渊敏,钟惠芳,储亚庚,吴敏雨,黄笑冬,黄盛娜
      2017, 51(3): 41-44.
      摘要:目的:观察储氏纾萎方治疗脾虚兼瘀热互结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0例脾虚兼瘀热互结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予储氏纾萎方,对照组予胃复春片。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黏膜病理积分、胃蛋白酶原(PGI、PGII)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组间治疗后比较,纳呆消瘦、脘(腹)胀、脘(腹)痛、便溏、乏力、嗳气等中医证候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萎缩、肠化、慢性炎症、活动性病理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PGI、PGI/PGI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储氏纾萎方治疗脾虚兼瘀热互结型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满意,而调节血清PGI、PGII蛋白水平可能是本方起效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纾萎方;胃癌前病变;健脾清热化瘀;中医药疗法;起效机制   
      5
      |
      20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5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朱文伟,周永明,冀小波,胡明辉,王婕,孙伟玲,陈海琳,鲍计章,胡令彦,何玮,薛志忠
      2017, 51(3): 45-47.
      摘要:目的:观察“同病类治”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同病类治”方法治疗,对照组加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血红蛋白有效率分别为75.00%、77.50%,血小板有效率分别为66.70%、65.00%,中性粒细胞有效率分别为70.83%、72.50%,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同病类治”法治疗MDS与“辨证论治”法疗效相当,但较易于掌握,便于推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同病类治;同病异治;同病类证;血液学改善   
      5
      |
      18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50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竞超,王凌椿,叶博闻,丁盛,欧阳桂林
      2017, 51(3): 48-50.
      摘要:目的:探讨逐瘀生骨汤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行THA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伦膦酸钠口服,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逐瘀生骨汤,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变化、骨代谢状况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ROI 1~7区骨密度值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ROI 7区骨密度值显著下降(P<0.05);除ROI 4区外,联合组各区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TPⅠNP、CTX-β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逐瘀生骨汤可有效抑制老年THA术后炎性反应,预防股骨假体周围骨量流失,延缓骨溶解。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骨溶解;逐瘀生骨汤;老年   
      5
      |
      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4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施颖初,吕伟剑,钱宇望
      2017, 51(3): 51-53.
      摘要: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夹脊穴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夹脊穴注射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JOA评分及IL-6、NO水平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N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红花注射液夹脊穴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减少炎症因子释放,进而减轻疼痛等症状。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红花注射液;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   
      5
      |
      2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4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朱智,李恩慧,朱清广
      2017, 51(3): 54-56.
      摘要:目的:观察太极拳锻炼结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针刺结合太极拳锻炼。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膝关节WOMAC量表评分及10 m行走时间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73.91%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受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10 m行走所耗时间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太极拳锻炼结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提高步行能力。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太极拳;针灸;综合疗法;运动肌群;关节功能   
      5
      |
      3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4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赵友康,曹宏文,周智恒,冯懿赓,陈磊,郁超,龚华,何晓锋
      2017, 51(3): 57-60.
      摘要:目的:观察红鹿合剂联合癃清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4例湿热瘀阻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予红鹿合剂联合癃清胶囊,对照组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96%和69.0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排尿、生活质量评分及CPSI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评分及CPSI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白细胞(WBC)、卵磷脂小体(SP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WBC、SPL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红鹿合剂联合癃清胶囊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改善其前列腺功能。  
      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红鹿合剂;癃清胶囊;湿热;血瘀;微循环   
      5
      |
      19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4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志君,郑德,汪庆明,陆宏,芦亚峰,杜培欣,杨巍
      2017, 51(3): 61-63.
      摘要:目的:观察肛痈方简方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7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35例在术后给予肛痈方简方口服,疗程7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水肿和渗出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检测创面pH值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91.43%;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伤口水肿和渗液等并发症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术后第7天创面pH值低于第3天(P<0.01)。  结论:肛痈方简方可明显促进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  
      关键词:高位肛周脓肿;肛痈方;手术治疗;创面愈合   
      5
      |
      24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4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方药揽胜

    • 胥风华,丁玲,韩亚光,闫冬梅,旺建伟
      2017, 51(3): 66-69.
      摘要:论述肝脾不和型经行泄泻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以及痛泻要方的方药组成和配伍特点。通过分析女性经期的生理病理特点,参考泄泻的相关古籍以及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肝脾不和型经行泄泻最为常见,痛泻要方又是扶脾抑肝的代表方,分析其组方特点为临床经行泄泻辨证施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行泄泻;痛泻要方;肝脾不和型;扶脾抑肝   
      5
      |
      3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41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 吴丹丹,贾成林,陈瑜,张腾
      2017, 51(3): 70-75.
      摘要: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乙酰胆碱(ACh)-氯化钙(CaCl2)诱导的大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期前收缩的干预作用。  方法:ACh-CaCl2混合液为造模药物,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建立房颤动物模型。经过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筛选出具有典型房颤心电图表现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NS组。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各组均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直到实验结束。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三色(Masson’s thrichrom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脏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A水平。  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PNS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期前收缩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NS组大鼠期前收缩率显著降低(P<0.05)。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局部呈灶性坏死,有大量胶原纤维生成;与模型组比较,PNS组心肌细胞排列相对整齐,仅在血管周围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P<0.05)。④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7A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PNS组血清IL-17A水平显著下降(P<0.05)。  结论:PNS能够显著抑制由ACh-CaCl2混合液诱发的大鼠房颤以及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并能显著减轻房颤诱发的心肌纤维化,其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房颤。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房颤;期间收缩;IL-17A   
      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3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杨雪军,刘飞,吴中平
      2017, 51(3): 76-79.
      摘要:目的:通过IgA肾病大鼠模型,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钾组、伪麻黄碱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加脂多糖(LPS)加四氯化碳(CCl4)复合免疫法建立 SD大鼠实验性 IgA肾病模型。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观察大鼠24 h蛋白定量、肾功能、肾脏病理情况,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伪麻黄碱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氯沙坦钾组的尿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伪麻黄碱、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氯沙坦钾能够明显降低IgA肾病大鼠蛋白尿。②与模型组比较,伪麻黄碱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伪麻黄碱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够明显降低IgA肾病大鼠血清Scr、BUN。③与模型组比较,伪麻黄碱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氯沙坦钾组的血清IL-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伪麻黄碱、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氯沙坦钾能够明显降低IgA肾病大鼠血清IL-21。④模型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可见嗜酸性变,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肿胀。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氯沙坦钾组、伪麻黄碱组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改变程度轻。  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够明显降低IgA肾病大鼠的蛋白尿以及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保护肾功能,其机制与降低IgA肾病大鼠血清IL-21的水平,调控IL-21参与的免疫反应有关。伪麻黄碱作为本方的主要有效成分表现出与中药复方相同的作用。  
      关键词:IgA肾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伪麻黄碱;中药;大鼠;实验研究   
      5
      |
      39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3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魏晓茹,李志钢,纪勇,张美林
      2017, 51(3): 80-83.
      摘要: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的抑癌基因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基因的影响。  方法:运用综合造模方法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病变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维甲酸)、中药组(解毒化瘀健脾方),进行相应药物干预,另选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PTEN、E-cad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TEN、E-cad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E-cad mRNA及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PTEN、E-cad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PTEN、E-cad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PTEN蛋白表达量降低,E-cad蛋白表达升高(P<0.01)。  结论:解毒化瘀健脾方可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胃黏膜细胞PTEN、E-cad 基因的蛋白表达量上升,从而实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治疗,逆转胃癌前病变。  
        
      5
      |
      28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3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曾臣红,陈冲,陈久林,魏莉
      2017, 51(3): 84-87.
      摘要:目的:体外培养法研究陈皮、枫香脂、没药、木香挥发油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O-8910PM细胞分为挥发油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Control组,分别以挥发油、环磷酰胺、DMSO及完全培养基处理后,以MTT法评价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陈皮、枫香脂、没药、木香挥发油对HO-8910PM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染色细胞核,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测定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Caspase-3酶活性,评价4种挥发油对细胞膜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陈皮、枫香脂、没药、木香挥发油对HO-8910PM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有明显的凋亡形态变化。各实验浓度挥发油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细胞中Caspase-3酶活性均明显增加,较Control组及阳性药环磷酰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陈皮、枫香脂、没药、木香挥发油对HO-8910PM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为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膜,激活细胞凋亡途径中的关键酶Caspase-3。  
      关键词:挥发油;HO-8910PM肿瘤细胞;增殖   
      5
      |
      33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3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梓,徐颀,李新殿,李伟,乞振兰,张连学
      2017, 51(3): 88-91.
      摘要:目的:研究蒸制轮叶党参(steamed Codonopsis lanceolata, SCL)对乙醇暴露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及SCL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的水平及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中TG含量升高,肝脏中的MDA水平上升,GSH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CL给药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及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中TG含量,抑制肝脏中上升的MDA水平,增强GSH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结果显示,模型组有明显的肝损伤,表现为细胞坏死、相邻肝细胞间的脂肪变性和淋巴细胞的渗透,而SCL高剂量组没有观察到严重的脂肪变性,肝脏损伤和肝结构的分裂程度最低。  结论:SCL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改善脂质过氧化而发挥作用。  
      关键词:蒸制轮叶党参;乙醇诱导肝损伤;病理组织学   
      5
      |
      25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3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 王国丽,李晓娇,张力娜,郑京玉,郭诗琦,王书宁,张连学
      2017, 51(3): 92-95.
      摘要:综述人参皂苷Rb1和Rg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人参皂苷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物质代谢、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其中二醇型人参皂苷Rb1和三醇型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最高,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兴奋和抑制作用。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6
      |
      116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3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袁玉霞,殷佩浩
      2017, 51(3): 96-98.
      摘要:综述中药单体逆转多药耐药基因1(MDR1)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中药单体主要通过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抑制P-gp活性、抑制ATP酶、逆转凋亡抵制、抑制蛋白激酶活性等途径逆转MDR1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  
      关键词:肿瘤;多药耐药;MDR1;中药单体;逆转   
      5
      |
      38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2230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