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 5

      名医传承

    • 殷磊,褚立希,朱鸿飞,张小晋,莫文
      2016, 50(5): 1-3.
      摘要:介绍石氏伤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具有“本痿标痹、痹痿并存、先痹后痿、痹痿互转”的病机特点;在临床方面坚持“内外同治,标本兼顾,筋骨并重,以筋为主”的指导思想,主张“气血兼顾,内合肝肾;逐瘀为要,调治兼邪,独重祛痰”的论治特色。并举效验方药及验案1则。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筋骨痹;筋骨痿;临床经验;石氏伤科   
      5
      |
      37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7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 蒋健
      2016, 50(5): 4-7.
      摘要:探讨郁证性喘咳的病脉证治。认为喘咳可以是郁证的临床表现之一,举凡惊恐、忧思、悒郁、暴怒、悲哀等情志变化皆可致生喘咳。郁证性喘咳一般具有郁证“直接的”临床表现证据(情志症状),也可具有郁证“间接的”临床表现证据(诸如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和涉及多脏腑系统的临床表现),即本质上是一种在喘咳掩盖下的隐性郁证。现代心理学、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结果等均佐证了郁证性喘咳的客观存在。临床若遇屡治难愈的喘咳,需注意是否存在郁证性喘咳的可能性而试以从郁论治。  
      关键词:郁证;喘息;咳嗽;临床特征;从郁论治   
      7
      |
      42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72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贾文端,于天源,陶艳红,马驰,杨超,吴帅,吕桃桃
      2016, 50(5): 8-11.
      摘要:收集整理1959年至2015年出版的28部推拿学教材,分析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发展脉络。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发展经历了操作要点描述由少到多、操作手法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放射性的脉络变化;手法的规范化程度逐渐得到提高,整体上趋于完善。  
      关键词: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教材;脉络;规范化   
      6
      |
      2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71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 沈融,姜凤依,陈咸川
      2016, 50(5): 12-16.
      摘要:目的:根据临床症状(中医证候量表)联合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预警量表,研究其对于无症状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效果,以期提高早期的检出率。  方法:对200例无明显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西医临床主诉的人群进行早期预警量表调查(中医证候量表、相关危险因素量表),并检测踝臂指数(ABI);以下肢动脉B超检查结果作为阳性诊断标准进行对照,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单纯ABI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单纯中医证候量表积分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单纯相关危险因素量表积分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②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联合诊断,预测概率(Pr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③当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权重为0.7、相关危险因素量表积分权重为0.3时,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56,最佳尤登指数为0.780;经校正公式转换后,联合量表的诊断临界值(R值)为40.83分。  结论:中医证候联合相关危险因素量表可用于无症状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诊断。  
      关键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中医证候;危险因素;预警量表;ROC曲线   
      5
      |
      2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7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专家治验

    • 倪爽,李佶
      2016, 50(5): 17-18.
      摘要:介绍王大增运用补肾活血安胎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经验。治疗该病时,分孕前调补和孕后安胎两个阶段,分别以泰山磐石散及补肾活血安胎方为主进行辨证论治。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补肾活血安胎法;临床经验;王大增   
      5
      |
      20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68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李颖,李露露,吕章明,颜新
      2016, 50(5): 19-20.
      摘要:总结颜新教授对脾胃学说的临证应用。分析颜新教授对传统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认识和传承,认为其重视脾胃的生理机能,善于总结疾病过程中脾胃失调的病机,依据疾病过程中脾胃失常的病机,善治多系统的复杂病症。  
      关键词:杂病;脾胃学说;孟河医派;颜新   
      22
      |
      17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6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沈丽萍,高继宁
      2016, 50(5): 21-23.
      摘要:论述高继宁“守方圆机活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认为治疗本病以肾为本,五脏同调,且从湿瘀毒论治。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守方活法;临床经验;高继宁   
      5
      |
      24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66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 李红果,魏丹蕾
      2016, 50(5): 24-26.
      摘要:探讨猪苓汤与五苓散病机、方证、方药、临床应用等四个方面的异同,明确其临床应用范围。  
      关键词:猪苓汤;五苓散;临床应用   
      5
      |
      90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6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 吕奇玮
      2016, 50(5): 27-28.
      摘要:分析《辨证奇闻》论治消渴病的特色。将消渴病分为肺消、胃消、肾消,治以培土生金、补水制土、阴中引阳,组方清上止消丹、闭关止渴汤、引龙汤。  
      关键词:消渴病;《辨证奇闻》;肺消;胃消;肾消   
      5
      |
      1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6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雅平,沈澍农
      2016, 50(5): 29-30.
      摘要:《症治析疑录》为明代戴氏家传内科临床医书。主要从作者生平、版本考察、主要内容及学术特色四个方面对《症治析疑录》进行系统的介绍。戴氏辨证细腻,详细论述从“中风”到“恶寒”共三十二种内科病症的病因病机、脉象特征、辨证要点,以及方药加减,并附有方歌于篇后便于记忆。其中“积块第二十六”中以“倒仓法”和“轮回酒”来治疗癥瘕积聚的方法为戴氏一绝,对后世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值得广大中医爱好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症治析疑录》;戴氏内科;中医   
      5
      |
      10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6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信息窗

    • 贺天临,马璐璐,谢国群,陈洁,郭晓冬,张学民,韩慧,陈舲,朱全刚,韩克起
      2016, 50(5): 31-34.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配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行TACE术,治疗组于TACE术后3~7日口服中药清热解毒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评价近期肿瘤疗效,观察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统计生存率。  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7%、3.3%,控制率分别为70.0%、63.33%;组间近期肿瘤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恶心呕吐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疲倦、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6.7%、3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50.0%;组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对照组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3.3%、53.3%,1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36.7%;组间6个月、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热解毒方配合TACE能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不良反应,提高6个月与1年的生存率。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清热解毒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5
      |
      18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6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立芳,吕英,鲁叶云,徐振晔,王中奇,邓海滨,罗琴琴,金贵玉
      2016, 50(5): 35-38.
      摘要:目的:观察骨痛灵方联合肺岩宁方及西药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予基础三阶梯止痛治疗,对照组加予唑来膦酸钠及中药肺岩宁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骨痛灵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镇痛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生活质量评分、体力状况评分、血清钙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98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②治疗组、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54.17%;组间镇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疲倦、失眠领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子量表中的胸痛、其他部位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体力状况评分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痛灵方联合肺岩宁方及西药治疗肺癌骨转移,可显著镇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体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碱性磷酸酶有关。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骨痛灵;镇痛;生活质量;碱性磷酸酶   
      7
      |
      29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5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顾芳红,周建伟,张翔
      2016, 50(5): 39-41.
      摘要:目的:观察行气利水散敷脐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氨体舒通和速尿,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行气利水散敷脐。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腹部胀痛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1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腹部胀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与腹部胀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行气利水散敷脐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满意,可明显减少腹水,缓解临床症状。  
      关键词:癌性腹水;行气利水散;脐疗;内病外治   
      5
      |
      23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58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周扬,马亚丽
      2016, 50(5): 42-44.
      摘要:目的:观察养阴化痰息风方治疗反复发作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6例反复发作性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利福昔明及乳果糖治疗,治疗组予养阴化痰息风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期间肝性脑病发生次数、比较数字连接试验及血浆血氨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74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②治疗期间,治疗组肝性脑病的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NCT-A试验时间、DST试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NCT-A试验时间、DST试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氨(NH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养阴化痰息风方治疗肝性脑病,可明显减少本病的发作次数,降低血氨水平。  
      关键词:肝性脑病;反复发作;养阴化痰息风方;数字连接试验   
      7
      |
      10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5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丁栗
      2016, 50(5): 45-47.
      摘要: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  方法:将12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28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cfPWV、faPWV)及RAAS指标(ALD、Ang-Ⅰ、Ang-Ⅱ、PRA)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为70.3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baPWV、cfPWV、faPW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血清Ang-Ⅰ、Ang-Ⅱ、ALD、PR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红花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PWV及RAAS指标发挥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病;脉搏波传导速度;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红花注射液   
      5
      |
      1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5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曲环汝,奚善君,曹左媛,郑殷望
      2016, 50(5): 48-50.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解毒祛瘀方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40例气虚瘀毒证白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50 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内服中药益气解毒祛瘀方。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口腔溃疡发作频次、口腔溃疡间歇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口腔溃疡发作情况、炎性指标ESR、CR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口腔溃疡间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ES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35%(P<0.05)。  结论:益气解毒祛瘀方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血沉及延长口腔溃疡间歇时间,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益气解毒祛瘀方;白塞病;狐惑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5
      |
      23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5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胡心怡,李冰,陈红娟,姜之炎,陆鸿元,陆城华
      2016, 50(5): 51-54.
      摘要:目的:观察徐氏验方内服外敷治疗心脾积热型小儿疱疹性口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心脾积热型小儿疱疹性口疮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组予徐氏清热泻脾散内服及徐氏金不换口疮散外敷。两组疗程均为6天,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临床痊愈率分别为66.67%和4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期间比较,疱疹消退、非正常进食水及发热的天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流涎天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徐氏验方内服外敷治疗心脾积热型小儿疱疹性口疮的疗效较佳,可较快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轻痛苦。  
      关键词:疱疹性口炎;小儿;口疮;心脾积热证;清热泻脾散;金不换口疮散;徐小圃   
      5
      |
      15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5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宋献文,计佩芳,郭颂铭
      2016, 50(5): 55-57.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左归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D3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加味左归丸。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骨密度(L2-L4、髋部股骨颈及Ward三角)、中医证候积分及雌二醇(E2)、25羟基维生素D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BAL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组间治疗后比较,L2-L4、股骨颈、Ward三角骨密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5(OH)VitD3水平的上升程度及TRACP、BALP水平的下降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P<0.05)。  结论:加味左归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显著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绝经后;肾阴虚;左归丸;骨密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5
      |
      4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5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应敏丽,徐旭群,王佳曦
      2016, 50(5): 58-6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调周法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动脉血流的影响。  方法:将74例D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克龄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调周方药,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动脉血流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卵巢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调周法可显著降低DOR患者性激素水平和改善卵巢动脉血流状况。  
      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调周法;补肾调经方;调经方;性激素;卵巢动脉血流   
      5
      |
      28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5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心悟

    • 杨辉,唐世球,刘洋
      2016, 50(5): 61-62.
      摘要:探讨痰饮型眩晕之病因病机及葛根泽泻汤方义配伍,并分析典型病案,总结葛根泽泻汤治疗痰饮眩晕的临证经验和心得。  
      关键词:痰饮眩晕;葛根泽泻汤;临床应用   
      5
      |
      25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4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方药揽胜

    • 林磊,朱建宇
      2016, 50(5): 63-64.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总结分析薏苡仁的临床效用,包括健脾渗湿、舒利关节、清热排脓、抗癌肿。  
      关键词:薏苡仁;健脾渗湿;舒利关节;清热排脓;抗癌肿   
      5
      |
      44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48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 崔清,董昀,张铭,金长娟
      2016, 50(5): 65-69.
      摘要:目的:通过体内实验观察食道通结方对食管癌细胞株TE-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该方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裸鼠皮下接种食管癌TE-1瘤株,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中药组、顺铂组、中药+顺铂组,每组10只,其中中药选取食道通结方。各组均灌胃2周后,处死裸鼠,分离瘤块。称取瘤重,计算肿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TE-1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内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中药组、顺铂组和中药+顺铂组平均瘤重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瘤率分别为45.95%、48.65%、56.76%;顺铂组平均瘤重与中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顺铂组平均瘤重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形态变化上,中药组、顺铂组和中药+顺铂组细胞部分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浆比例减小,其中中药+顺铂组变化最为显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中药组、顺铂组和中药+顺铂组Bcl-2 OD值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以中药+顺铂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Bcl-2 OD值高于中药+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顺铂组和中药+顺铂组caspase 3的OD值明显高于模型组,其中以中药+顺铂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顺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caspase 3的OD值低于中药+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食道通结方具有抑制食管癌细胞株TE-1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下调食管癌细胞株TE-1中Bcl-2的表达,上调caspase3的表达相关。  
      关键词:食道通结方;食管癌细胞株;B淋巴细胞瘤-2基因;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7
      |
      14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4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文静,吴韶飞,郭飘婷,陆樱瑜,万怡婷,曾惠,齐聪
      2016, 50(5): 70-76.
      摘要: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于卵巢癌干细胞荷瘤裸鼠耐药的逆转作用。  方法:选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通过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富集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人卵巢癌干细胞皮下移植瘤耐药模型。随机分为Skov3贴壁细胞组、干细胞组,熊果酸高、中、低剂量组,顺铂组,顺铂联合熊果酸组。连续给药14天,空白组给予0.9%NaCl溶液。每天测量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给药结束后,取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检测ABCG2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结果:熊果酸可以抑制肿瘤组织生长,并且抑瘤率随剂量增加而上升,熊果酸与顺铂联用明显优于顺铂(P<0.01) 。不同剂量的熊果酸干预后,ABCG2的表达下调,肿瘤干细胞凋亡增多,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且熊果酸联合顺铂组较单用顺铂组,ABCG2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细胞凋亡数明显升高。  结论:熊果酸可以抑制卵巢癌干细胞荷瘤裸鼠的瘤体生长,通过下调耐药指标ABCG2,促进细胞凋亡,提高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来达到逆转耐药的作用。  
      关键词:熊果酸;卵巢癌干细胞;荷瘤裸鼠;耐药   
      5
      |
      24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4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陆琪赟,陈颢,崔光卫,王凡,章婷婷,蒯乐
      2016, 50(5): 77-82.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吗啡对骨癌痛大鼠痛觉敏化及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  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模型组、吗啡组、电针组和电针吗啡组大鼠右侧胫骨注入Walker 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制备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注入Hanks液作为对照。造模后第15 d起,分别予以相应的电针和(或)吗啡干预,每天1次,连续6天。治疗前后,检测大鼠热刺激缩爪潜伏期(PWL),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吗啡组、电针组和电针吗啡组大鼠的PWL均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吗啡组PWL高于吗啡组与电针组(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电针吗啡组脊髓GFAP和NGF表达显著降低(P<0.01);吗啡组、电针组和电针吗啡组脊髓IL-1β表达显著降低(P<0.01)。  结论:电针结合吗啡可抑制骨癌痛大鼠痛觉敏化,其镇痛机制是能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关键词:电针;针药结合;癌症疼痛;针刺镇痛;星形胶质细胞   
      5
      |
      27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4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解玉,刘成,郑含笑,柴柏春,杨子珍
      2016, 50(5): 83-86.
      摘要: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对哮喘小鼠肺组织气道重塑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 13,IL-13)表达的影响。  方法:4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小青龙汤组和强的松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2周及OVA滴鼻(共18次)激发6周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小青龙汤组和强的松组分别于每次激发前30 min采用小青龙汤和强的松干预,共6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Image-Pro Plus 6.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支气管壁及平滑肌厚度,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TGF-β1和IL-13表达。  结果:哮喘模型组发生支气管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增生等气道重塑的特征性改变。小青龙汤组和强的松组支气管壁及平滑肌厚度低于哮喘模型组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肺组织TGF-β1和IL-13阳性较弱,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壁;与正常组比较,哮喘模型组TGF-β1和IL-13呈强阳性表达于支气管壁。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较,小青龙汤组和强的松组显著抑制TGF-β1和IL-13基因表达(P<0.05)。  结论:TGF-β1和IL-13高表达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小青龙汤改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和IL-13表达而实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小青龙汤;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3   
      5
      |
      29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4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田昊,包海鹰,包占宏
      2016, 50(5): 87-92.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祛风止痛膏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以大鼠体质量的变化、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病理组织切片衡量药效;测量大鼠血常规及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SOD、MDA、GSH、NO含量;通过细胞培养,考察佐剂关节炎大鼠巨噬细胞培养液对小鼠胸腺细胞增殖作用及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VEGF和MMP-10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祛风止痛膏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调节血浆中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趋近正常值,并下调MDA、TNF-α、IL-1和NO的水平(P<0.05,P<0.01),上调SOD、GSH的水平(P<0.05,P<0.01),缓解体内炎症反应,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抑制大鼠巨噬细胞培养液对小鼠胸腺细胞增殖作用及抑制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并改善病理组织学变化;减少大鼠软骨组织中VEGF和MMP-10的表达(P<0.05,P<0.01),抑制软骨侵蚀和血管翳的生成。  结论:复方祛风止痛膏具有一定的抑制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关键词:祛风止痛膏;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5
      |
      12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4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杨志欣,李晓阳,王祺茹,李霞,单柏松,刘佳佳,邓伟哲
      2016, 50(5): 93-96.
      摘要:目的:建立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芩、黄连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体外药物释放。Diamonsil C18色谱柱,黄芩苷以甲醇水磷酸(47∶53∶0.2)等度洗脱,280 nm波长处检测;盐酸小檗碱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50∶50)等度洗脱,345 nm波长处检测。  结果: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中黄芩、黄连中的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在薄层色谱中有良好的分离度。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40 763X-54 322(R2=0.999 1)和Y=624 71X-163 59(R2=0.999 7),分别在4~20 mg/L和5~2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测定6批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分别为(19.95±0.72)mg/片和(13.02±1.05)mg/片。体外10 h释药达90%以上,确定体外释药时间点为2、6、10 h。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可靠、简便、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体外释放取样点的确定符合《药典》要求,可用于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控制   
      5
      |
      2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3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 杨建伟,周临东,林清宇
      2016, 50(5): 97-101.
      摘要:综述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制主要表现在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破坏、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血管修复及再生、改善高凝状态及低纤溶状态、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功能等方面。  
      关键词: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综述   
      5
      |
      38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3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关玥,孙长波,李慧萍,张晶
      2016, 50(5): 102-104.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槲寄生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槲寄生中含有黄酮、萜类、生物碱等小分子化合物,及槲寄生凝集素、壳多糖结合蛋白及槲寄生毒肽等高分子化合物;槲寄生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槲寄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
      |
      11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83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