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6 1

      名医传承

    • 裘世轲,李孝刚
      2016, 50(1): 1-4.
      摘要:介绍国医大师裘沛然运用膏方的临床经验,包括识病务精、大方复治、培补脾肾、补泻互寓、寒热并投、动静结合、敛散相合。并例举十二指肠溃疡膏方医案1则。  
      关键词:裘沛然;膏方;名医经验   
      7
      |
      59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24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俞秋纬,汤伟忠,邱德华,王杰,周淳,石仰山
      2016, 50(1): 5-8.
      摘要:介绍石仰山教授“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理论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经验。认为“以气为主”是常法,“以血为先”是变法;“以气为主”包括理气、补气、健脾气、温肾气等,此类治法需贯穿创伤治疗的全程;“以血为先”包括活血化瘀、破血逐瘀等,此类治法可前期或择期适当应用以治标。并附验案3则。  
      关键词:气血理论;石氏伤科;创伤骨科;名医经验;石仰山   
      5
      |
      38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2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 赵红,陈先开,郑盛志,邸丹,王桂玉,朱巍,贾新红,王旭光
      2016, 50(1): 9-10.
      摘要:从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相交叉的视角出发,阐述当前中医“治未病”的临床瓶颈及其解决方案。认为通过对比区分中医“治未病”与“治已病”的功能效用,引入基于流行病学的现代健康管理疾病风险评估过程,有利于寻求进一步强化扩展中医 “治未病”的临床应用途径;通过疾病风险评估与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相结合的中医“治未病”体病相关的纵横结合创新模式,可以深入揭示其中的前瞻性的临床本质,而这正是当前提升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之一。作为解决上述瓶颈的交叉学科解决方案,大数据机器学习经络电生理疾病风险评估系统与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相结合所构建实施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为实现“互联网+”的中医“治未病”系统奠定基础。  
      关键词:治未病;疾病风险评估;体病相关;经络电生理;健康风险评估问卷;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   
      5
      |
      74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2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蒋健
      2016, 50(1): 11-14.
      摘要:探讨郁证性畏寒的病脉证治。认为除阴盛阳虚可导致内伤畏寒外,还有表阳郁结、寒凝血脉、气血营卫不和、气郁不达以及郁证所导致的畏寒。郁证性畏寒具有郁证的临床特征,包括情志致病、存在精神状态方面的症状、伴随症状“异彩纷呈”、部分症状定位定性模糊、畏寒症状夸张怪异以及从郁论治有效等。郁证性畏寒是在畏寒这一普通病证“外衣”掩盖下的隐性郁证,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郁证性畏寒作为一种躯体症状,可见于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类疾病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关键词:郁证;恶寒;畏寒;隐性郁证;疏肝解郁   
      5
      |
      50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1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 田建辉,罗斌,毕凌,朱丽华,陈东林,赵丽红,李和根,许玲,施奇惠,李雁,刘嘉湘
      2016, 50(1): 15-19.
      摘要:目的: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伏邪”致病的关系。  方法:共纳入69例病例,采用微流控芯片方法捕获并检测外周血中CTC,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吸烟状态、病理类型的关系。  结果:①69例患者中,CTC阳性率达97.10%(每2 ml外周血中的 CTC≥1个)。②Ⅰ-Ⅱ期与Ⅲ期、Ⅲ期与Ⅳ期之间CT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与Ⅳ期比较,CT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a期与Ⅲb-Ⅳ期比较,CT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TC水平与临床分期(Ⅰ-Ⅲa与Ⅲb-Ⅳ期)呈负相关(rs=-0.253,P=0.036),与吸烟状态呈正相关(rs=0.475,P<0.001),与病理类型(rs=0.05,P=0.681)、年龄(r=-0.099,P=0.416)未发现明显相关。  结论:CTC与肺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与吸烟状态呈正相关;CTC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指标;CTC在体内的分布和致病特点具有与中医“伏邪”相似的特性,可为完善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分期;预后评价;伏邪   
      5
      |
      6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16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典查房

    • 王庆其,李海峰,唐志鹏,邹纯朴,王秀薇,费晓燕,薛辉,陈正,王丽慧,赵心华,戴彦成
      2016, 50(1): 20-22.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虚劳;教学查房   
      7
      |
      19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14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专家治验

    • 吴佩华,朱良争
      2016, 50(1): 23-24.
      摘要:介绍朱良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将此病分为虚火、实火以及夹痰湿、夹瘀证,配以相应方药。并举医案1则。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临床经验;朱良争   
      5
      |
      2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13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少墨,王秀薇,戴彦成,柳涛,王庆其
      2016, 50(1): 25-27.
      摘要:归纳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王庆其教授医话四则,包括内伤“湿为百病之长”说 、五脏亦“以通为用”、五脏皆“体阴用阳”、脾主黏膜。  
      关键词:医话;名老中医;王庆其   
      5
      |
      27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1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邵士珺,高晴倩,万华
      2016, 50(1): 28-30.
      摘要:介绍万华主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经验和特色。其内治方面以清化痰湿法为主,方选黄连温胆汤;外治结合传统疗法,创立盾构切开法。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清化痰湿法;盾构切开法;临床经验;万华   
      6
      |
      39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1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 张玲玲
      2016, 50(1): 31-33.
      关键词:老年胃食管反流;老年湿疹;乳腺小叶增生;体质辨证;经方;验案   
      5
      |
      1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 刘洋,郑彩霞,师勇,汪严,周勇亮,李泽庚
      2016, 50(1): 34-35.
      摘要:浅析温病治疗中“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的内涵。认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是叶天士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温热与阴伤常互相影响,治疗时应以顾护津液为重,多汗者宜根据邪正消长以救阴,而救阴在于补益津液以化汗。  
      关键词:温病;救阴;津;汗   
      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07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潘明,戚广崇
      2016, 50(1): 36-37.
      摘要:归纳总结明代医家岳甫嘉男性不育的证治思想。注重脉症合参,辨证求因,主张在临证中体现医生的悟性和治病的灵活性,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关键词:岳甫嘉;不育;学术思想   
      5
      |
      13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0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信息窗

    • 徐昊阳,唐炜,张磊
      2016, 50(1): 38-40.
      摘要:目的:观察糖足方对糖尿病足筋疽潜证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同时加服糖足方冲剂,对照组予安慰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2 hPG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 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TNF-α、Hs-CRP、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NF-α、Hs-CRP、 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糖尿病足筋疽潜证存在微炎症改变,糖足方对潜证微炎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降低TNF-α、Hs-CRP、IL-6等微炎症指标,为糖尿病足的未病先防,以及溃疡愈合后的巩固治疗、防止复发提供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关键词:糖尿病足筋疽;潜证;微炎症;糖足方   
      5
      |
      19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0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宋道飞,陈锋
      2016, 50(1): 41-44.
      摘要:目的:观察通痹膏膏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通塞脉片,治疗组予以通痹膏膏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踝肱指数、下肢血管彩超指标、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6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踝肱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TC、TG、LDL-C、HDL-C及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TC、TG、LDL-C、HDL-C及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痹膏膏方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膏方;糖尿病;并发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5
      |
      30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25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一乐,史苗颜,徐燕
      2016, 50(1): 45-47.
      摘要:目的:观察五参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加用生脉口服液,治疗组加用五参口服液。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比较室性早搏发作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CG、DCG室性早搏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SDNN、SDANN、SDNNIDX、rMSS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五参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满意,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交感及迷走神经间的相对平衡有关。  
      关键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悸;气阴两虚证;五参口服液;心率变异性   
      5
      |
      16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04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陆霞
      2016, 50(1): 48-5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率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率组、中频率组和高频率组(每组30例),针刺频率分别为30次/min、60次/min、90次/min,疗程30天。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低频率组总有效率为93.33%,中频率组为100.00%,高频率组为90.00%;中频率组临床疗效优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0.05)。治疗后,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中频率组低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0.05);三组肢体运动能力Fugl-Meyer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1),中频率组高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0.05)。  结论:中等针刺频率治疗有助于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障碍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针灸疗法;针刺频率   
      5
      |
      2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0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少言,刘小路,陈浩
      2016, 50(1): 51-52.
      摘要:目的:研究祛瘀解毒益气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和二胺氧化酶(DAO)的影响。  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结合祛瘀解毒益气方),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PCT和DAO水平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PCT和DA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祛瘀解毒益气方可减轻脓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并改善肠黏膜损伤。  
      关键词:祛瘀解毒益气方;脓毒症;炎症因子;肠黏膜损伤   
      5
      |
      18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02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玉梅,冯成,吴金飞,管竞环
      2016, 50(1): 53-55.
      摘要:目的:观察一半汤联合氯沙坦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一半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14%和62.8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BUN、Cr、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一半汤联合氯沙坦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一半汤;氯沙坦;气阴两虚;湿热   
      5
      |
      15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700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顾丽君,周杰,秦莹,李富龙
      2016, 50(1): 56-57.
      摘要:目的:观察五行健骨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78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和碳酸钙D3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练习五行健骨操,疗程18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OQOLS)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OQOLS各项目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五行健骨操练习可提高PMOP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五行健骨操;生活质量   
      6
      |
      19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99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娜,苏晓
      2016, 50(1): 58-61.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量丢失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量丢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阿仑磷酸钠VitD3片+碳酸钙D3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疼痛VAS评分、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腰椎及双髋平均骨密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腰椎及双髋平均骨密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BGP、β-CTx、PTH、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β-CTx、PTH、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BGP、β-CTx及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量丢失的疗效满意。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补肾活血;骨密度;骨代谢   
      5
      |
      8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9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临床心悟

    • 沈仕伟
      2016, 50(1): 62-64.
      摘要:介绍运用温阳补肾法治疗阳虚不寐的经验。认为阳气不足或阳浮可导致心神失养而不寐,症状为夜寐困难、欲寐而不深、恶梦较多等,方予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等温补阳气。并举验案3则。  
      关键词:不寐;温阳法;金匮肾气丸;临床经验   
      7
      |
      3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9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潘欣,梁兴伦,曾思良,嵇承栋,周文锐,李琛,朱敏洁,许畅,付强强,万悦竹,马瑜,于德华
      2016, 50(1): 65-69.
      摘要:目的:筛选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后差异表达的miRNA,为补肾方治疗颈椎病提供可供选择的目标miRNA,以探讨其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发挥治疗效应的机制。  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经Ⅱ型胶原酶免疫荧光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后,分别用补肾方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干预椎间盘软骨细胞,在给定时间点收获细胞,抽提纯化总RNA,行miRNA芯片检测,通过芯片差异性分析,挑选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miRNA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  结果:二次酶消化法可简便高效培养大量原代椎间盘软骨细胞,所培养细胞具有典型的椎间盘软骨细胞形态和功能,Ⅱ型胶原酶免疫荧光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均为阳性。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组芯片数据分别与相应时间点的空白血清组芯片数据行组间比较后再行组内比较,与含药血清干预椎间盘软骨细胞1 d相比,干预3 d的共有121个2倍以上表达差异的miRNA,其中上调的53个,下调的68个。差异表达4倍以上的miRNA定量PCR结果与芯片数据一致。  结论: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椎间盘软骨细胞获得了一套较为特异的miRNA,初步预测上调的miRNA可能通过靶向Opn、Col、Bcl212、Vdr、IGF-I、Mmp-13等基因在椎间盘营养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补肾方;软骨细胞;大鼠miRNA芯片;差异表达   
      5
      |
      2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9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 修丽娟,刘煊,刘宁宁,陆烨,孙大志,岳小强,魏品康
      2016, 50(1): 70-73.
      摘要: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瘤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的抗胃癌作用及机制。  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消痰散结方)、化疗组(卡培他滨)及对照组(0.9%NaCl溶液),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干预共32天。观察各组裸鼠体质量、瘤体积、瘤重,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RUNX3、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中药组及化疗组的瘤体积及瘤重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中药组比较,化疗组的瘤体积及瘤重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4.91%和83.23%。中药组和对照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的肿瘤组织RUNX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消痰散结方具有较好的抗胃癌疗效,虽然在抑瘤率方面不及卡培他滨,但没有引起体质量下降的副作用;上调RUNX3蛋白并下调NF-κB p65 蛋白表达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消痰散结方;裸鼠;胃肿瘤;Runt相关转录因子3;核转录因子κB p65   
      5
      |
      22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93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徐划萍,金国琴,韩志芬
      2016, 50(1): 74-78.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及有氧运动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信号分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心肌细胞增强因子2C (MEF2C)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XⅣ)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运动+中药组、美雄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10%的D-半乳糖(100 μg/g)溶液,制作“拟衰老”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别经补肾益气方药、有氧跑台运动、美雄酮干预10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β-半乳糖苷酶(β-Galase)含量,采用甲基百里香酚蓝法(MTB)检测大鼠腓肠肌线粒体钙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腓肠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信号通路分子p38MAPK、CaMKⅡ、PGC-1α、MEF2C及COXⅣ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衰老生物学标志物β-Galase、线粒体钙含量显著增高,CaMKⅡ、MEF2C、PCG-1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而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可显著降低血清β-GALase蛋白含量、线粒体钙含量(P<0.01);运动+中药组可显著降低线粒体钙含量,上调CaMKⅡ、PGC-1α、MEF2C及COXⅣ蛋白表达;美雄酮组显著降低线粒体钙含量,上调PCG-1α、COXIV蛋白表达(P<0.05,P<0.01)。  结论:衰老大鼠骨骼肌功能减退可能与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分子CaMKⅡ、p38 MAPK、PCG-1α、MEF2C及能量代谢相关酶蛋白基因(COXIV)表达异常变化有关;补肾益气方联合有氧运动可一定程度改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延缓骨骼肌衰老。  
      关键词:补肾益气方;有氧运动;衰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   
      5
      |
      33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9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宁,牛春影,徐红丹,闫姝,高晓波,耿放,刘海洋
      2016, 50(1): 79-82.
      摘要:目的:探讨补骨脂酚抑制A375细胞的黑素合成效果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A375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补骨脂酚(100 μmol/L、10 μmol/L、1 μmol/L、10-1 μmol/L、10-2 μmol/L、10-3 μmol/L)干预后,采用MTT法和多巴氧化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和酪氨酸酶(TYR)活性;氢氧化钠裂解法检测黑素含量的变化;RT-PCR法测定酪氨酸酶及相关蛋白(TRP-1、TRP-2)和MAPK通路相关蛋白激酶JNK2、ERK1、ERK2 mRNA的表达量。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补骨脂酚(10-1 μmol/L、10-2 μmol/L、10-3 μmol/L)对黑素合成率和TYR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P<0.01),补骨脂酚(10-1 μmol/L)对TYR、TRP-1、TRP-2、JNK2、ERK1、ERK2 的mRNA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抑制(P<0.05,P<0.01)。  结论:补骨脂酚对A375细胞黑素合成及TYR活性有抑制作用,其变化可能是通过下调TYR、TRP-1、TRP-2、JNK2、ERK1、ERK2 的mRNA基因表达量来实现的。  
      关键词:补骨脂酚;MAPK通路;黑素合成;A375细胞   
      5
      |
      25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9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吴修红,孙泽,杨恩龙,于丹,吴军凯
      2016, 50(1): 83-87.
      摘要: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女贞子中总三萜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  方法: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利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媒比对女贞子总三萜得率的影响。  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12倍量67%乙醇提取2次,每次1.70 h;女贞子总三萜提取量为57.62 mg/g,与预测值的偏差为2.89%。  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的女贞子总三萜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精密度高,可预测性较优。  
      关键词:女贞子;总三萜;响应面法;乙醇回流提取法   
      5
      |
      36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8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 时百玲,张玉柱,周悦,陈红风
      2016, 50(1): 88-93.
      摘要:综述近年中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概况。目前中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研究较多的中药单体及提取物有姜黄、人参、苦参等,中药复方有复方紫龙金、逆转胶囊、疏肝益肾方等;复方研究少、体内研究少、机制探讨不够深入是目前中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乳腺癌;多药耐药;中药;逆转耐药   
      5
      |
      9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8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钟秀宏,孙艳美,郑楷,闫美田,胡雅洁,高健
      2016, 50(1): 94-96.
      摘要:综述桦褐孔菌多糖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桦褐孔菌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抗寄生虫等多种药理活性。  
      关键词:桦褐孔菌多糖;药理活性;研究   
      5
      |
      8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8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