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5 11

      临证承启

    • 王立玉,沈雁
      2015, 49(11): 36-39.
      摘要:目的:观察益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益心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心脏彩超指标(LAD、LVEF、LVEDD)、炎症指标(Hs-CRP、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NOX、SOD)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70.9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LVE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LVEDD显著减小(P<0.05)。⑤组间治疗后比较,Hs-CRP、TNF-α、NOX、SO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房颤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逆转心房重构。  
      关键词:心房颤动;益心汤;炎症;氧化应激;心房重构   
      7
      |
      19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2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叶旭星,徐斌
      2015, 49(11): 40-42.
      摘要:目的:观察九子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组予九子地黄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临床症状积分、Schirmer试纸湿润长度及泪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chirmer试纸湿润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Schirmer试纸湿润长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泪液中细胞因子IL-2、IL-4、IL-10均无法测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L-6和INF-γ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L-6和INF-γ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九子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CD4+T细胞的表达来调节免疫、控制炎症。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九子地黄汤;细胞因子;泪液分泌   
      7
      |
      7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2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都乐亦,唐苾芯,吴昆仑,范春香,张蓉
      2015, 49(11): 43-45.
      摘要: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合养阴方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治疗组予香砂六君合养阴方。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69.4%,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嗳气、大便不畅积分明显减少(P<0.05),而疲乏无力、口干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疲乏无力、口干、大便不畅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香砂六君合养阴方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满意。  
      关键词:餐后不适综合征;香砂六君合养阴方;临床疗效   
      7
      |
      8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2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王炜
      2015, 49(11): 46-47.
      摘要:目的:观察升降消痞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升降消痞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和胃泌素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为71.05%;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升降消痞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良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胃泌素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升降消痞方;胃泌素   
      5
      |
      10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2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韩文均,孙建明,董升栋,刘娟,宋晓耘,刘鹏,倪晨,叶景华
      2015, 49(11): 48-50.
      摘要:目的:观察叶氏苁蓉连翘方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早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金水宝胶囊,治疗组予叶氏苁蓉连翘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国际早泄程度评分(PEDT)、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及血清睾酮、泌乳素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5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PEDT评分与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ED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睾酮与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睾酮与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叶氏苁蓉连翘方治疗早泄的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性激素无关。  
      关键词:早泄;苁蓉连翘方;性生活满意度;雄激素;叶景华   
      7
      |
      23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20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付金荣,温欢欢,张琼,齐聪,王隆卉
      2015, 49(11): 51-53.
      摘要:目的:观察蔡氏通络法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3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分为单纯组(41例)和联合组(32例),分别给予蔡氏通络法和蔡氏通络法联合通液术治疗,疗程为6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妊娠情况和输卵管通畅情况  结果:①单纯组总有效率为90.24%,联合组为100%;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单纯组总妊娠率为36.59%,联合组为37.5%;两组总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③单纯组3个月内妊娠率为26.67%,联合组为66.67%;两组3个月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单纯组输卵管复通率为38.00%,联合组为70.27%;两组复通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蔡氏通络法联合输卵管通液术能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和短期妊娠率。  
      关键词:输卵管性不孕症;蔡氏通络法;妊娠率;蔡小荪   
      4
      |
      15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4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李乔,谭进红
      2015, 49(11): 54-56.
      摘要: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4周  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为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力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的腰椎前屈力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JOA和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中药熏蒸;腰椎功能   
      7
      |
      10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4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旗,王明华,张永安,潘友珍,郭修田,徐慧磊,周峰,翟敏,付军伟,唐海明,郑振麟,董青军,胡德昌,陆金根
      2015, 49(11): 57-61.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40例。联合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对照1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治疗,对照2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外洗治疗。各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各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法安全性  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10例,联合组37例,对照1组37例,对照2组36例。②联合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3.78%和88.89%。联合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联合组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P<0.05)。④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治疗嵌顿痔的疗效满意。  
      关键词:嵌顿痔;联合疗法;手法复位;凉血散瘀汤;内服;外洗   
      5
      |
      10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4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名医传承

    • 王晨,施杞
      2015, 49(11): 1-3.
      摘要:介绍施杞教授辨治股骨头坏死的经验。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主要为气血不畅、痰瘀内阻;治疗以气血为纲、脏腑为本,提倡筋骨并重、动静互补、扶正祛邪、内外兼治、法宗调衡;临床主张三期论治、动静结合、中西并举、整体治疗。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名医经验;施杞   
      7
      |
      3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4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杏林漫道

    • 蒋健
      2015, 49(11): 4-7.
      摘要:阐述隐性郁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认为其可分为“普衣郁证”“花衣郁证”“怪衣郁证”,可通过发病原因、情志类表现、体质禀赋和人格特质、精神障碍类疾病认识、四诊要点及诊断性治疗进行鉴别。治疗郁证的理法方药具有很大的离散度,辨证论治需要圆机活法,重视主动利用安慰剂效应;病郁同存时,治病有助于解郁。隐性郁证包括了现代医学精神障碍类疾病中的躯体形式障碍以及由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身心医学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禀赋、人格及患者的心理防御、认知能力及述情障碍有关。  
      关键词:郁证;隐性郁证;诊断;从郁论治;安慰剂效应;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7
      |
      64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4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张挺
      2015, 49(11): 8-10.
      摘要: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原理,提出蛋白尿的发生机制有风邪鼓荡、湿热下注、肾络瘀阻、肾失封藏、脾不升清等不同的理论解释;强调活血化瘀治法临床应用需满足相应的适应证;认为辨准病机,将各中医治法有机结合,临床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肾病;蛋白尿;病因病机;治法;活血化瘀   
      5
      |
      60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4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学科新探

    • 刘颖华,侯丽辉,徐芳,李妍
      2015, 49(11): 11-14.
      摘要:目的:探讨痰湿体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及生化特征  方法:收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66例,其中痰湿体质组43例,倾向痰湿体质组37例,非痰湿体质组86例;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及生化特征  结果:①各组间年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体质组的初潮年龄显著大于倾向痰湿体质组和非痰湿体质组(P<0.05),收缩压显著低于倾向痰湿体质组(P<0.05)。②各组间性激素、血糖、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痰湿体质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组(P<0.05)。③各组间食用零食、甜食、油炸食品及运动等生活方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痰湿体质组家族一级亲属糖尿病、高血压、男性早秃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组(P<0.05);倾向痰湿体质组一级亲属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组(P<0.05)  结论:痰湿体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初潮年龄较晚,收缩压较低;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男性早秃家族史;生殖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与非痰湿体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相似,但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体质;临床特征;性激素;糖代谢;脂代谢   
      5
      |
      4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41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典查房

    • 王庆其,王少墨,费晓燕,戴彦成,柳涛,陈正,薛辉
      2015, 49(11): 15-18.
      关键词:胃癌;积证;教学查房   
      7
      |
      16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40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专家治验

    • 张鹏,杨康,王玮,杜睿凯
      2015, 49(11): 19-21.
      摘要:介绍王安康教授论治咳喘的临床特点及经验。认为其病因多元,宣肃失司;重视治痰,但不可独治痰;细辨虚实,咳喘证非唯虚证多见;因人制宜,调胃养阴。  
      关键词:咳喘;临床经验;王安康   
      5
      |
      1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39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李秋实,姜德友
      2015, 49(11): 22-23.
      关键词:升阳益胃汤;名医经验;姜德友   
      5
      |
      36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3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经方纵横

    • 马景
      2015, 49(11): 24-27.
      摘要:论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葛根汤类方、柴胡汤类方、栀子汤类方、承气汤类方等11种类方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伤寒论》;类方;妇科   
      5
      |
      78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37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医理求真

    • 曾维盈,王继红,赖新生
      2015, 49(11): 28-30.
      摘要:试从“持中央以运四旁”理论,对通元针法的取穴特点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通元针法腹部取穴如神龟匍伏于神阙之上,其作用机制包括持先天真元及后天脾胃,可运轴行轮、生化气血、调畅气机、秘精养神。  
      关键词:通元针法;持中央以运四旁;临床意义   
      5
      |
      32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36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巨晓绒,马永琦
      2015, 49(11): 31-33.
      摘要:从痰瘀角度探讨心脑疾病的防治。痰瘀与心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复发难愈密切相关,从痰瘀角度探讨心脑病之“治未病”,是其较佳切入点和突破点,且有其独特优势和特色,也为心脑病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病后防复拓宽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痰瘀;心脑病证;治未病;思路   
      5
      |
      14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3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实验研究

    • 王芹,王胜飞,张永太,焦丽静,王青,董昌盛,许玲
      2015, 49(11): 62-66.
      摘要:目的:研究天南星总黄酮纳米凝胶外用对Walker256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骨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天南星组、唑来膦酸组,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Walker256 大鼠乳腺癌细胞制备大鼠胫骨癌痛的骨癌模型。造模后各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大鼠的机械痛、热痛觉敏感变化及四足承重变化,并取大鼠患侧胫骨行HE染色及MicroCT检测骨容积、骨小梁数目及厚度、骨皮质厚度  结果:Walker256 大鼠乳腺癌细胞制备大鼠胫骨癌痛的模型成功。天南星组、唑来膦酸组机械痛阈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天南星组大鼠热痛敏感时间均较空白组延长(P<0.05)。天南星组、唑来膦酸组右后肢承重比值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天南星组骨小梁数目较空白组增多(P<0.05),但天南星组骨小梁数目较唑来膦酸组减少(P<0.05)  结论:天南星总黄酮纳米凝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及护骨作用。  
      关键词:骨癌痛;天南星;总黄酮;纳米;MicroCT;骨小梁   
      5
      |
      40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33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麻志恒,钟利平,余柯娜,何立群
      2015, 49(11): 67-70.
      摘要:目的:观察抗纤灵对5/6肾切除诱导的慢性肾脏纤维化小鼠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及Akt,mTOR mRNA表达的影响,从Akt-mTOR信号通路角度探讨抗纤灵的作用机制  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采用5/6肾切除制备慢性肾脏纤维化模型。2周后根据肌酐水平将手术组小鼠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和抗纤灵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每组10只。雷帕霉素组、抗纤灵组分别给予雷帕霉素(0.8 μg/g)、抗纤灵(20 g/kg)每天0.5 ml灌胃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8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24 h UP)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p-Akt、p-mTOR蛋白及Akt、mTOR mRNA的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cr、BUN、24 h UP、p-Akt、p-mTOR蛋白及Akt、mTOR mRNA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抗纤灵组Scr、UN、24 h UP、 p-Akt、p-mTOR蛋白及Akt, mTOR mRNA均有所降低(P<0.05, P<0.01)。雷帕霉素组与抗纤灵组比较,在降低Scr、24 h UP方面,抗纤灵组明显优于雷帕霉素组(P<0.05);在降低p-mTOR蛋白及mTOR mRNA方面,雷帕霉素优于抗纤灵组(P<0.05)  结论:抗纤灵可能通过调节Akt-mTOR信号通路,对肾纤维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抗纤灵;慢性肾纤维化;Akt-mTOR信号通路   
      5
      |
      16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32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罗婷,程锦国,简怡娟,胡正国,董飞侠,陈宇,王亚辉
      2015, 49(11): 71-78.
      摘要: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上皮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  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肾纤维化大鼠模型。10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UUO模型组(n=18)、洛丁新组(n=18)和清化固肾排毒方高剂量组(n=18)、中剂量组(n=18)、低剂量组(n=18)。6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每日1次。观察给药过程中大鼠精神状态、活动度、体毛色泽、大便形状等一般情况和体质量变化。各组分别于第7、14、21天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收集大鼠24 h尿液,检测24 h蛋白定量(24 h UP),采集血液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留取手术侧肾脏组织进行相关病理检测。采用HE染色评价肾小管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体质量增长缓慢,血Scr、BUN升高(P<0.05),肾小管损伤程度较重(P<0.05),肾组织TGF-β1、α-SMA表达明显增多(P<0.05);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延长,各指标程度加重。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低)组、洛丁新组大鼠的血Scr、BUN下降(P<0.05),小管损伤程度有所缓解(P<0.05),TGF-β1、α-SMA表达降低 (P<0.05);与洛丁新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化固肾排毒方可以抑制EMT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表达,下调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EMT和ECM的积聚,起到抗肾纤维化的作用。  
      关键词:肾纤维化;上皮细胞转分化;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   
      5
      |
      12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3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赵东海,马嫣妍,王洪羽,李浩亮,马帅
      2015, 49(11): 79-82.
      摘要: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对微波辐射致生精障碍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方法: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五味子多糖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每组小鼠每天给予1 450 MHz、50 mW/cm2的微波照射1 h,连续12天,制备微波致生精障碍小鼠模型。模型制备后,五味子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五味子多糖100、200、400 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NaCl溶液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30天。末次灌胃后24 h,取小鼠血清、睾丸和附睾。检测各组小鼠精子密度、活率及畸形率;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丸组织匀浆睾酮(T)水平;HE染色观察睾丸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降低、精子畸形率升高(P<0. 01),血清FSH和LH水平升高、睾丸组织匀浆中T含量降低 (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多糖各剂量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升高,精子畸形率降低,血清FSH 和LH水平降低,睾丸组织匀浆中T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组织学观察显示,五味子多糖各剂量组小鼠睾丸组织病理性损害均得到改善  结论:五味子多糖对微波致生精障碍小鼠生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生殖激素水平,恢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功能有关。  
      关键词:微波;电磁辐射;五味子多糖;生精障碍;生殖激素   
      5
      |
      26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2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李同莉,赵国英,袁秀荣,周华,薛金贵
      2015, 49(11): 83-86.
      摘要:目的:优选鹿红方的提取和纯化工艺  方法:以黄芪甲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转移率及干膏得率为化学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鹿红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鹿红方的纯化工艺进行考察  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30 min,煎煮2次,每次30 min;优选的纯化工艺为高速离心法,转速为10 000 r/min,时间为10 min  结论:本提取和纯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为鹿红方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鹿红方;黄芪甲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正交试验   
      5
      |
      15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27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综述

    • 何忠梅,李阔,祝洪艳,赵岩,杨鹤,张连学,郜玉钢
      2015, 49(11): 87-90.
      摘要:综述近年来氨基酸对中药难溶性化合物(如甾体类、蒽醌类、挥发油、多酚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及三萜类等)化学结构的修饰作用,旨在为中药难溶性有效成分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氨基酸;中药难溶性有效成分;氨基酸衍生物   
      5
      |
      25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26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 陈丽,王健
      2015, 49(11): 91-93.
      摘要:就近年针刺镇痛机制与体液调节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体液调节包括神经递质(5-羟色胺、八肽胆囊收缩素)调节和细胞信号(蛋白激酶、c-fos基因)调节,为针刺镇痛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针刺镇痛;体液调节;神经递质;细胞信号转导   
      5
      |
      63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5162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