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MORE >
  • 《上海中医药杂志》首届“论文摘要科普短视频大赛”开赛!
  • 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世界中联•国际中医药临床标准工作委员会年会在沪举办
  • 重要通知:《上海中医药杂志》新投审稿系统上线
  • 喜讯!《上海中医药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 喜讯!《上海中医药杂志》732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125篇学术论文入选高影响力论文
  • 启用新版中英文门户网站重要通知
  • 学科新探│季光教授团队聚焦中医经典名方的转化医学研究
  • 中医抗疫|上海市新冠肺炎重症中西医结合救治策略与经验
  • 学科新探专栏

快捷入口

  • 作者投稿 作者投稿
  • 专家审稿 专家审稿
  • 编辑办公 编辑办公
  • 最新文章
  • 推荐论文
  • 过刊浏览
更多
Volume 59 期 9,2025 2025年59卷第9期
  • 人工智能与中医药前沿研究专栏

    王志强, 薛启隆, 刘新龙, 于洋, 李正

    DOI:10.16305/j.1007-1334.2025.z20250303002
    摘要: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药制药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碳排放,然而针对这一行业的碳排放核算研究相对较少,面对中药制药行业现存的生产阶段高耗能高排放和核算方法不统一两大问题,提出能够节能减排的绿色优化策略。概述五种常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结合中药制药行业的特点,选择最佳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真空带式干燥工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数字模型,计算生产过程中因热力和电力消耗而产生的碳排放量,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工艺条件,能够有效提高干燥效率,减少能耗,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关键词:中药;碳排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数字建模;智能算法   
    25
    |
    2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486574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2
  • 针灸疗效、机制与转化研究专栏

    李雯静, 朱洲, 吴雪芬

    DOI:10.16305/j.1007-1334.2025.z20250306007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失眠大鼠基底前脑星形胶质细胞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探索改善失眠的针刺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针刺组、针刺组、西药组。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制失眠模型,每组给予对应干预措施。采用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检测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浆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基底前脑GFAP、S100B蛋白阳性表达。结果①PCPA造模后,大鼠呈现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P<0.01)的表现。针刺治疗后显著缩短了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了睡眠时间(P<0.01)。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假针刺组血浆GFAP、S100B含量及基底前脑GFAP、S100B阳性表达均有上升(P<0.01),血浆BDNF、海马GDNF含量下降明显(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及西药组的血浆GFAP、S100B含量和基底前脑GFAP、S100B阳性表达减少(P<0.05,P<0.01),血浆BDNF和海马GDNF含量增加(P<0.05,P<0.01)。结论针刺可改善睡眠状态,使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延长,可能是通过调节PCPA失眠大鼠基底前脑星形胶质细胞相关标志物蛋白表达实现的。  
    关键词:失眠;睡眠障碍;针刺;星形胶质细胞;作用机制;大鼠模型   
    23
    |
    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486569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2
  • 创新中药与经典名方专栏

    都丹阳, 侯芳琴, 李海波

    DOI:10.16305/j.1007-1334.2025.z20250303004
    摘要:目的研究四逆散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构建PSD小鼠模型。完成建模后,将75只符合标准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配至PSD相关组:PSD组、PSD+四逆散低剂量组、PSD+四逆散中剂量组、PSD+四逆散高剂量组、PSD+氟西汀组,每组15只。另选取30只仅接受麻醉及血管分离操作(未行MCAO和CUMS)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假手术+四逆散高剂量组,每组15只。给药组小鼠分别灌胃氟西汀或四逆散(4.9 g/kg、9.8 g/kg和19.6 g/kg),假手术组和假手术+四逆散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9%氯化钠溶液和四逆散(19.6 g/kg),连续28 d。评估小鼠抑郁样行为,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基于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活性,通过分光光度法确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比值,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信息调控因子3(SIRT3)、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PSD组小鼠体质量降低,蔗糖偏好率降低,悬尾不动时间延长,显示抑郁样行为。四逆散干预后,小鼠体质量增加,蔗糖偏好率升高,悬尾不动时间缩短,抑郁样行为改善。PSD小鼠mPFC中ROS和MDA水平增加,SOD活力、ATP和NADP/NADPH比值降低,四逆散能逆转这些变化。PSD小鼠mPFC中SIRT3和SOD2蛋白表达减少,Bcl-2相关X蛋白/ B淋巴细胞瘤-2(Bax/Bcl-2)比值和剪切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四逆散能逆转这些蛋白变化,表明四逆散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和抗氧化途径改善PSD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结论四逆散具有明显改善PSD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其机制与调控SIRT3/SOD2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四逆散;线粒体;氧化应激;凋亡;小鼠模型;中药研究   
    17
    |
    3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486569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2
  • 名医传承

    刘爽, 施杞, 笪巍伟, 薛纯纯, 李晓锋

    DOI:10.16305/j.1007-1334.2025.z20241030008
    摘要:总结施杞教授三期论治肩袖损伤的临床经验。认为肩袖损伤核心病机在内为气血失和、痰瘀痹阻,在外为筋骨失衡,主张内调气血、祛痰瘀,外调筋骨、利关节的治疗原则。根据疾病不同病理阶段的邪正盛衰及筋骨状态分为三期论治,即急性期气滞血瘀,筋伤初起,内调重在化瘀通络,外调以养筋柔筋为主;亚急性期痰瘀痹阻,骨错始现,内调重在祛痰化瘀,外调以强筋正骨为主;慢性期正气亏损而余邪未尽,筋骨粘连,内调重在扶正祛邪,外调以松解筋骨、恢复筋骨平衡为主。  
    关键词:肩袖损伤;慢性筋骨病;筋骨平衡;名医经验;中医药疗法   
    21
    |
    3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486597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2
  • 杏林漫道

    赵素红, 吴志伟, 朱清广, 孔令军, 房敏

    DOI:10.16305/j.1007-1334.2025.z20250314003
    摘要:慢性疼痛是全球性健康难题,开发多学科综合管理模式已成为共识。传统中医推拿“外治”疼痛的疗效确切且理论坚实,而“内应”获效机制不明,这限制了其国际化推广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躯体痛觉神经传导通路中多分子变化是推拿镇痛的局部“内应”靶点,但这些发现未能体现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联动协调机制。现代医学认为,神经系统高度可塑性对慢性疼痛的发生、维持至关重要,这与推拿的整体调节作用存在共性。通过总结“外治内应”理论源流及其现代解释,从神经可塑性角度系统探析推拿镇痛的全局效应机制,发现推拿可调控“脊髓-脑干-大脑”三级疼痛网络中的神经可塑性获效,为推拿镇痛“外治内应”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慢性疼痛;神经可塑性;推拿;镇痛;中枢机制;中医理论   
    17
    |
    2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2486569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9-02
查看更多
  • 重点专题
  • 特色专栏
  • OSID论文
更多

 

   上海中医药杂志

 

刊物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刊名题字:沈雁冰(茅盾)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主编:严世芸

执行主编:王拥军

社长/总编辑:倪力强

编辑部主任:黄博韬

ISSN:1007-1334

CN:31-1276/R

电话:(021)51322545

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邮编:201203

 

0